第29節 先登知是誰?(上)

三人中,在雲梯上衝的最快的,無疑是關羽。關羽如今正在樂進所部中,當着騎兵千人隊仟長,每次戰鬥,都喜歡以一往無前的氣勢衝入敵陣,挫敗敵騎的銳氣。當前雖然是在進行攻城戰中,關羽的戰法卻依然不變。

“擋我者死!”

登上最後幾節雲梯,關羽對着城頭的守敵爆喝一聲,右手環首刀的“戰炁”,明亮的閃耀起來。看到這幅架勢,直面他的守城兵都從心裡冒出一股寒氣,紛紛忍不住心中暗想:

——誰若是敢擋在這廝面前,必然難逃一刀兩斷的結果!

有了這個覺悟,就沒有任何一名守城兵,敢於正面迎上去抵抗關羽。

但是,杜楓在平陶準備了這麼久的城防,會被一個關羽,一衝就垮嗎?

這,當然不可能。要不然,“萬人敵”豈不就成了“無敵”?那可是連“三國第一猛將”呂布都做不到的事情啊。

沒有人敢擋在關羽面前。所以,擋在關羽面前的,不是人,只是一鍋煮沸的可疑液體!

兩名守城兵,極爲有默契的各自擡着一隻大鐵鍋的一端。就在關羽第一腳踩上城頭的夯土時,兩人憑藉着訓練多次的熟練,一齊揚手,將在鍋中煮了許久的“金汁”,一股腦的向着關羽澆去!

所謂的“金汁”,其實是煮沸的糞便尿液。因爲顏色帶黃,故而美名“金汁”。古代在守城時多用,不僅可燙殺敵人,且糞便骯髒,傷口多腐,難以醫治。其殺傷效果,可以比擬後世的生化武器。

面對着撲面而來的惡臭。關羽心中大怒。只是,一腳踏在雲梯上,一腳踏在城頭上,如今關羽所處的位置,面對敵方的反擊,完全是避無可避。縱然他有沖天的怒火。卻也必須正面高溫和惡臭的考驗。

無奈之中,關羽只得停下前衝的身形,將盾牌舉高,擋下這份惡毒的洗禮。爲了避免身體被噁心的金汁所澆灌到,關羽還不得不將高大的身體蜷縮成一團,這纔將將避開了敵人的惡臭汁液。

但聽“譁”的一聲,牆頭的夯土頃刻間一片屎黃。僥倖接下守軍攻擊的關羽,將盾牌一甩,正要發動憤怒的反擊。卻見三、四支矛戟當頭向他刺來,其攻擊之整齊,讓他頗有手忙腳亂的感覺。

關羽的刀法,首重氣勢。他最擅長做的事情,便是將敵人一擊必殺。若是對手能夠頂過關羽十招攻擊,便意味着基本上不會輸給關羽。

可惜的是,如今,他醞釀在身上的驚天殺氣。卻被一盆惡臭的“金汁”一舉潑滅。如此一來,一下子就讓關羽手中的環首刀。威力消減了大半。而且,城頭的這些守軍,也是接受過一些特別的訓練,關羽眼前這個由七、八人組成的簡易槍陣,攻擊頗有章法。即使對上“萬人敵”一級的大高手,依然有着一戰之力。

關羽一隻腳踏在城頭垛牆上。想要前衝,卻被敵方的七、八支槍矛輪番刺擊,難以前進半步。他不停的催發赤黃色金系“戰炁”,舉刀一連斬斷了四、五支長矛。可是這番舉措,更加引起了守軍的關注。當關羽一刀劈斷第七支攻到眼前的長戟時。他的面前已經聚集了不下二十名守軍。

面對如此陣勢,關羽若是再要戀戰,必然沒有好果子吃。縱然滿面不甘,關羽也只得避開兩支從身旁略過的長矛,向後退了半步。如此一來,若無有力的支援,關羽先登的可能,自是變得很小。

就在關羽陷入苦戰之時,徐晃手提盾斧,也踏上了雲梯的頂端,只差一步,便踩上城頭的夯土。

然而,偏偏就是這一步,徐晃卻難以踩上去。

架在牆頭的雲梯頂端,突然被垛牆內伸出的一根推杆頂住,向外用力推去。推杆的力量,立刻引發了雲梯的劇烈晃動。如此一來,所有站在雲梯上的登城戰士腳下一齊不穩起來。當場便有一名甲士,從雲梯的半截處掉下去,摔得頭腦發昏。

徐晃武技高超,自然不會被這麼一次晃動就掉下去。然而,他一眼看見推杆後的兩名守軍,又是用力一推,知道不能任由他們如此行動。

雲梯這種攻城器械,畢竟比不得厚實的衝撞車,不是什麼非常結實的東西。第一次頂推,沒有給雲梯造成多大的損害。可如果再被守軍多動幾下,徐晃腳下的雲梯,難免不會被推歪,甚至散架。

可惜徐晃爲了保持身體的平衡,無法在搖晃的雲梯上借力。要不然,他只要一登上城頭,踏上實地,立刻就能如同龍歸大海,虎入山林,大展雄威。此刻的徐晃,如果想要對付握着推杆的守軍,只有一個辦法,那就是:

——飛斧!

徐晃毫不猶豫,大喝一聲,飛手甩出短斧。這柄短斧長四尺三寸,重二十七斤,閃耀着赤黃色的“戰炁”,只是一下,便斬斷了一名守軍的脖子。隨後,短斧如同撕破一張白紙那般輕鬆,絲毫不受影響的繼續飛去,再次擊中另一名守軍的胸口,奪去了他年輕的生命。

操縱推杆的人死了,不再受到推移的雲梯躲過了這次危機。但是,徐晃依然沒能攻上城頭。原因很簡單,他的手上,已經沒有了武器,只剩下一面盾牌。

憑藉手中的盾牌,徐晃輕鬆的接下了迎上前來的守軍砍出的亂刀。只是,光有防守,是不可能攻佔城頭的。徐晃一邊小心招架守軍的刀劈槍刺,,一邊急忙對後方的親衛一招手,讓親衛將武器遞上來。

徐晃重新得到一件武器,所花費的時間並不長。但是,就在這段短暫的時間中,徐晃需要面對的守敵,已經由三、四人變成了十餘人。如此一來,他的登城行爲,無疑受到極大的干擾。而徐晃單以個人的衝擊力,比起關羽來還是要差上一截。面對連關羽都感到無法破開的敵方戰陣,他當然不會覺得更加輕鬆。

於是,繼關羽之後,徐晃也在城頭的垛口處陷入了苦戰。

發現關羽、徐晃的登城都受到極大的阻礙,在後方督戰的張狂,不由得將視線轉向了典韋所在的那架雲梯。

典韋是太行軍中,最適合正面破陣的猛將。他雖然行動速度不快,卻猶如一座大山。所有的阻礙,在一步一個腳印的典韋面前,只能變成一堆毫無用處的廢物。而膽敢正面阻攔典韋的人,若是一個回合之後,還沒有被大鐵戟幹掉,就算這人武藝不錯。

由於負重的關係,當徐晃陷入苦戰的時候,身披鐵甲的典韋才走到雲梯的中間位置,離城頭足有一丈遠。這時,發現此處雲梯靠上城頭的守軍,立刻從垛口對雲梯發動攻擊。

一根粗大的推杆,重重的撞擊在雲梯頂端,卻只是讓雲梯晃了一晃。抱着推杆的兩名守軍正要繼續用力,推到雲梯。突然間,推杆上傳來一陣巨大的力道,兩人竟然握不住推杆,推杆脫手而出。兩人看着雙手被撕裂的虎口,忍不住大聲呼痛。

這一現象,只是典韋的雙鐵戟,重重的敲在推杆上的結果!

兩支長矛從垛口中刺出,直奔典韋的身體。典韋不慌不忙,一邊如常的邁步,一邊揮出一戟。沉重的鐵戟砸在兩支長矛上,立刻將長矛高高蕩起。

緊接着,典韋另一手鐵戟一揮,戟頭的小枝一轉,已經將兩支長矛鎖拿扣住。典韋再用力一拉,垛口後的守軍慘呼一聲,兩支長矛便脫手飛出,落在城下四五丈遠的地方。

又是一步踏出。典韋離城頭的距離,只有六尺。

目睹了典韋的神力,城頭守軍一時間不敢隨意出擊。直到典韋再向上踏出一步,第三輪攻擊這纔到來。

檑木!

一根重量在兩百斤左右的檑木,被四名守軍合力抱起。然後,四人將檑木當成撞城木槌,齊呼一聲,對着典韋的所在,就是一次猛撞!

面對迎頭撞過來的檑木,典韋不能躲。雲梯上,可沒有能讓人躲閃的空間。他也不需要躲。若是要比較力氣,典韋不會懼怕任何人。就算是呂布,也只能在其他方面壓制住典韋。

腳下重重的一蹬,典韋猛然暴喝一聲,雙臂肌肉高高鼓起,捲動漫天的棕黃色彩。呼嘯聲中,兩支大鐵戟重重的敲打在檑木撞過來的那一頭,生生的將檑木運行的方向,由前進變成後退!

“噗嗤!”

四名守軍,一齊口中噴血!

“咔嚓!”

典韋的腳下,發出一聲巨響!

在這場力量的比較中,典韋贏了,卻也輸了。

四名守軍,幾乎是同時,被典韋的巨力震傷了內臟,受了不輕的內傷。但也就是此時,典韋腳下的雲梯,卻禁不住如此大的力道衝擊,居然從中間突然斷裂開來!

“啊!”

驚呼一聲,在不遠處觀戰的張狂霍然長身而起,緊張的盯着斷裂的雲梯。但見一個龐大的身影,從差不多兩丈以上的高度,以接近平躺着的姿勢落下來,摔了一個結實!(未完待續。。)

第40節 稱王成風潮第37節 列人內有亂(上)第51節 自當順人意(五)第60節 上應轉世星?第30節 久戰亂未靖第五 卷終·是非成敗轉頭空第13節 復聞黃巾起第58節 貳臣動干戈(下)第50節 迴天因無意(一)第一 卷終·總被雨打風吹去第64節 太行根基盛(一)第28節 華雄戰不休(下)第63節 無忌思好逑(中)第1節 朝中風波惡(上)第37節 飛騎未可持第11節 何進求臂助第65節 冀州換方伯第16節 元城故吏說第55節 豪強罪當逃第54節 劉表入荊州第14節 片語聞敵情第20節 復仇起草莽(二)第16節 元城故吏說第24節 伏兵城中來(三)第34節 飛將非無敵(中)第24節 征戰漫天急(三)第30節 宮掖藏殺機(下)第38節 白波起亂戰(二)第34節 郭太託大事(下)第17節 爭權論朝堂(三)第6節 張狂攻可取第7節 大事多磨礪第26節 伏兵城中來(五)第30節 祖茂現崢嶸第25節 小縣藏能吏第63節 暫留基未立第37節 列人內有亂(上)第66節 大旗力可扶第39節 武夫做干城第46節 但埋頭種田(一)第57節 貳臣動干戈(上)第11節 北騎若入口(上)第64節 苦鬥馬不歇(上)第7節 兩軍窺匈奴(一)第70節 陳宮獻小計第42節 白波起亂戰(六)第8節 兩軍窺匈奴(二)第28節 朝堂擬新帝(下)第34節 呂布憶美人第51節 自當順人意(五)第14節 三英戰呂布(三)第30節 祖茂現崢嶸第29節 強敵徐徐隨(上)第56節 董卓大起兵第14節 浴血豪強間(下)第47節 陷地終有計(三)第70節 曹操平黃巾第10節 兩軍窺匈奴(四)第41節 冀土意未寧(上)第91節 細分狐與豺(上)第25節 敗犬疲且瘦第7節 兩軍窺匈奴(一)第5節 天子何留去?第61節 子龍搏激流(下)第66節 中原亂風波第51節 王劉遭暗劫(上)第11節 臨淄誠難保第23節 豪強陷陣急(上)第26節 冀州暫平靜(下)第33節 郭嘉說局勢(上)第38節 小錘可獲“獐”第46節 大刀斬虜敵(下)第16節 文丑亦兇猛(下)第59節 子龍搏激流(上)第47節 自當順人意(一)第56節 踟躕憂勝負第3節 需勝方由己(上)第96節 兩軍鬥智勇(下)第14節 片語聞敵情第39節 代漢當塗高第31節 決勝制萬騎(七)第30節 先登知是誰?(下)第52節 迴天因無意(三)第70節 陳宮獻小計第49節 屯田有章法第97節 三英現崢嶸(上)第38節 舉士官須考第1節 縱敗無降意(上)第43節 徐州變數起第4節 天下可布武第22節 二帥意自平(下)第4節 遊俠探可疑(下)第58節 輕騎刺心腹第28節 司隸又交兵(下)第7節 本初滿城招(上)第35節 眭固獻大郡第52節 迴天因無意(三)第92節 細分狐與豺(下)第61節 料中是良驥第40節 稱王成風潮
第40節 稱王成風潮第37節 列人內有亂(上)第51節 自當順人意(五)第60節 上應轉世星?第30節 久戰亂未靖第五 卷終·是非成敗轉頭空第13節 復聞黃巾起第58節 貳臣動干戈(下)第50節 迴天因無意(一)第一 卷終·總被雨打風吹去第64節 太行根基盛(一)第28節 華雄戰不休(下)第63節 無忌思好逑(中)第1節 朝中風波惡(上)第37節 飛騎未可持第11節 何進求臂助第65節 冀州換方伯第16節 元城故吏說第55節 豪強罪當逃第54節 劉表入荊州第14節 片語聞敵情第20節 復仇起草莽(二)第16節 元城故吏說第24節 伏兵城中來(三)第34節 飛將非無敵(中)第24節 征戰漫天急(三)第30節 宮掖藏殺機(下)第38節 白波起亂戰(二)第34節 郭太託大事(下)第17節 爭權論朝堂(三)第6節 張狂攻可取第7節 大事多磨礪第26節 伏兵城中來(五)第30節 祖茂現崢嶸第25節 小縣藏能吏第63節 暫留基未立第37節 列人內有亂(上)第66節 大旗力可扶第39節 武夫做干城第46節 但埋頭種田(一)第57節 貳臣動干戈(上)第11節 北騎若入口(上)第64節 苦鬥馬不歇(上)第7節 兩軍窺匈奴(一)第70節 陳宮獻小計第42節 白波起亂戰(六)第8節 兩軍窺匈奴(二)第28節 朝堂擬新帝(下)第34節 呂布憶美人第51節 自當順人意(五)第14節 三英戰呂布(三)第30節 祖茂現崢嶸第29節 強敵徐徐隨(上)第56節 董卓大起兵第14節 浴血豪強間(下)第47節 陷地終有計(三)第70節 曹操平黃巾第10節 兩軍窺匈奴(四)第41節 冀土意未寧(上)第91節 細分狐與豺(上)第25節 敗犬疲且瘦第7節 兩軍窺匈奴(一)第5節 天子何留去?第61節 子龍搏激流(下)第66節 中原亂風波第51節 王劉遭暗劫(上)第11節 臨淄誠難保第23節 豪強陷陣急(上)第26節 冀州暫平靜(下)第33節 郭嘉說局勢(上)第38節 小錘可獲“獐”第46節 大刀斬虜敵(下)第16節 文丑亦兇猛(下)第59節 子龍搏激流(上)第47節 自當順人意(一)第56節 踟躕憂勝負第3節 需勝方由己(上)第96節 兩軍鬥智勇(下)第14節 片語聞敵情第39節 代漢當塗高第31節 決勝制萬騎(七)第30節 先登知是誰?(下)第52節 迴天因無意(三)第70節 陳宮獻小計第49節 屯田有章法第97節 三英現崢嶸(上)第38節 舉士官須考第1節 縱敗無降意(上)第43節 徐州變數起第4節 天下可布武第22節 二帥意自平(下)第4節 遊俠探可疑(下)第58節 輕騎刺心腹第28節 司隸又交兵(下)第7節 本初滿城招(上)第35節 眭固獻大郡第52節 迴天因無意(三)第92節 細分狐與豺(下)第61節 料中是良驥第40節 稱王成風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