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節 回春有良方

泰大師的語氣,激起了張狂極大的希望。

“除非什麼?”

“除非大賢良師復生,以高明道法相救……”

聽到泰大師的話,張狂猛地一拍腦袋,大叫一聲:

“我怎麼沒想到呢?”

說罷,張狂對周圍人下令:

“將子韌擡進大帳,四周戒備,不得打擾!我要爲子韌施法!”

聽到張狂的話,泰大師猛然一愣,語氣古怪的反問道:

“天師真要爲典將軍施法?”

“不錯!”

泰大師疾聲勸阻道:

“自古先哲便有明訓,道法不可輕施!當年‘大賢良師’便是爲道法反噬,這才英年隕落。要將典將軍救回來的道法,可不是那些無甚後果的雕蟲小技。就算成功,天師也必然會被道法反噬所重創,免不得臥病一、兩個月。若是失敗,則白白受傷。天師,這種大事,必須三思啊!”

張狂聽了泰大師的話,心中一跳。

他確實從《遁甲天書》《人》之卷中,領悟到一種可以起死回生的“回春術”。不過,這等效果堪稱逆天的道術,代價着實不菲。作爲將全身修爲都運用起來的代價,“回春術”施展之後,張狂免不得元氣大傷,至少要修養數月,才能夠徹底恢復過來。

但是,張狂的猶豫,也僅僅是一瞬間。

如果張狂沒有說過要爲典韋施法救治,那典韋即便死去了。張狂只要哭上幾聲,也不用擔心軍中會流傳些什麼閒話。可是張狂既然流露出要施法救治典韋的意圖來了,若是轉身便反悔,必然會讓得知此事的軍中士卒們心中猶豫,暗地裡說張狂見死不救什麼的。

所以,張狂若是要想維護自己在軍中一貫的崇高聲望,就必須全力救治典韋。而且,典韋的忠勇。也值得張狂付出這樣的代價。至於事後張狂難免在牀上躺幾個月,那都是可以接受的。

畢竟,典韋的死戰不退,可是爲了執行張狂的命令。張狂有責任,也有義務爲瀕臨徹底死亡的典韋全力救治。只有樹立起這樣的一個榜樣來,張狂麾下的將領,日後才能夠全身心的爲張狂的天下霸業而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不過,張狂不猶豫。卻有人站出來,想要阻止張狂的做法。

“主公!不能這麼做啊!”

郭淮突然拜倒在張狂面前,對張狂大聲諫言道:

“如今天下動盪。冀州戰火連綿。正是主公成就霸業之時!主公怎可爲一人的生死,罔顧天下霸業呢?”

郭淮說完這些話,立刻用力的在凍得極其堅硬的土地上頓首連連,以示自己的決心。

聽到郭淮的話語,張狂的身形一頓。此時,又有第二名勸諫者出列。拜倒在郭淮身邊,連連頓首,大聲諫言道:

“郭侍衛所言極是!主公,此時您可千萬不能爲救治傷員而倒下啊!”

張狂認得,第二名出列者卻是軍師程昱之子程武。此子平時處事頗爲低調。不料此刻倒是突然爆發起來。

這兩人的諫言,當然是出於忠心。可是張狂久居上位。心中對當前局勢早有計較。區區兩個黃口孺子,怎麼可能改變得了他的決定呢?

就在第三名進諫者出現之前,張狂踏前一步,突地飛起一腳,將拜倒在地上的郭淮踢了一個跟斗。就在郭淮頂着腦門上磕頭磕出來的血痕,兀自沒有反應過來之前,張狂大喝一聲:

“都退開!我意已決!”

張狂這一腳踢出,着實嚇到了想要跟風進諫的那些傢伙。趁周邊人都被震住的當兒,張狂帶着泰大師,讓人擡着典韋進入中軍大帳,下令誰都不得入內。

違令者:

——斬!

既然張狂已經做出這等決絕的表態來了,他的部下們自然一個個乖乖聽令。由於郭淮被張狂親自出手,踢了一個跟斗,大家對這個冒失鬼可就有些鄙夷了。

郭淮當然不會在意這些細節。張狂那一腳,看起來勁頭不小,其實很有分寸,沒有對郭淮造成任何傷害。以郭淮的聰明機靈程度,自然知道張狂並不是真的生他的氣。相反,經過這麼一個變故,他郭淮說不得會更受張狂的重視。

只是,郭淮依然認爲,張狂作爲幷州百萬軍民之主,以數月臥牀休養的代價爲部下救命,並不符合幷州勢力的整體利益。爲此,他憂心忡忡的與程武湊在一塊,在爲張狂看門之餘,偶爾小聲的交談一句。

心焦的郭淮,覺得時間是如此的漫長。不過實際上,郭淮和一衆侍衛也就是等待了短短片刻時間,伴着不遠處依然隱隱可聞的喊殺聲,張狂的中軍大帳猛然被挑開。緊接着,阿是夫人的清脆聲音在帳中響起:

“來人!快來人!”

聽到阿是夫人的焦急呼叫,郭淮和程武心中一緊,急忙踏前一步,與其他數名侍衛一齊衝進大帳。眼前的一幕,讓衆人一時間都驚慌失措起來。

只見張狂勉力支撐着癱坐在虎皮椅子上,臉色煞白,顯然虛弱至極。不過,讓衆人微微放心的是,這位萬衆信賴的“天師”,顯然沒有

郭淮搶上去之時,也不忘看了一眼一旁躺着的典韋。典韋的身體依然焦黑一片,只是身上的外傷處做了相應的包紮。可是最讓郭淮驚訝的是,原本一動不動,毫無生命徵兆的典韋,居然被他看到胸口的微弱起伏,顯然是\居然是恢復了呼吸!?

——道法之高妙,一應至斯?

懷着對張狂的萬分敬佩,郭淮上前小心翼翼的扶住了張狂的肩頭。施展了高級道術的張狂,此刻顯然身體虛弱之極,用微微的聲音對一旁的郭淮和程武吩咐道:

“令關羽爲假都督,統攝全軍。小武,你去晉陽,請程先生速來,主持大局!”

聲音雖小,郭淮和程武可都聽得真切。兩人對視一眼,小心的將張狂的身體擺平,放在急忙找來的擔架上。看着阿是夫人眼圈通紅的引着幾個侍衛,將張狂擡進主將寢帳,兩人這才低聲商量了幾句,將張狂的命令公佈給其餘侍衛。然後,郭淮立刻動身去找關羽,程武則快速挑選了三批快馬,帶上兩名伴當,踏上了西去的道路。

郭淮找到關羽傳達命令時,跟隨顏良和文丑,進攻幷州軍大營的數千精銳袁紹軍,已經全部崩潰。除了少數不甘心的袁紹死黨,還在想法子突圍以外,大部分袁紹軍士卒都自動的丟下兵器,表示束手待擒。

爲了達成這種敵軍土崩瓦解的效果,關羽只用了很簡單的方法。那就是:

斬下顏良和文丑的首級,用長矛挑着,往敵軍陣前一擺。

顏良和文丑二將,是兩人軍中的脊樑。二將在本部人馬中的威望極高,士卒們都對顏、文二人極爲崇拜。如今見兩位“萬人敵”一級的大將,居然被敵人“輕輕鬆鬆”的都給斬殺了,數千袁紹軍立刻再無鬥志。

而此時,鮑出帶着本部精兵數百人,已經成功的迂迴到前營處,截斷了袁紹軍的退路。士氣崩潰,沒了抵抗能力的袁紹軍,若不想被人宰羊羔似的殺死,就只有投降一條路。

聽到張狂身體不適,任命自己爲“假都督”的消息,關羽先是一驚,然後心中也是一喜。

郭淮可沒有告訴關羽,張狂的身體極爲虛弱,需要休整數月的消息。關羽只是以爲張狂傷心於典韋之死,一時無心議事罷了。因此,關羽很乾脆的接下了張狂的任命,並且立刻展開了下一步的軍事行動。

得到足夠的權柄之後,關羽的第一反應,便是揮軍猛攻下曲陽。

下曲陽城池頗爲堅固。若是在之前,有上萬大軍駐守其中,就算張狂動員所有部隊進行強攻,也沒有可能在這種寒冷的天氣裡快速攻克下曲陽。不過,當城中的精兵都隨着顏良和文丑二人,覆沒於幷州軍大營中之後,殘餘的袁紹軍,已經沒有足夠的信心,繼續堅守城池了。

實際上,關羽派出的攻城部隊只是一個試探性的衝鋒,就登上了幾乎無人防守的城門樓。在前鋒打開了城門以後,幷州軍隨後驅兵大進,在一個時辰之內,便將接近空城一座的下曲陽給佔領了。

但是,佔領下曲陽,並不是關羽的目的。他的戰略目的,可是要全殲顏良和文丑部下的萬人大軍。在守衛大營時,幷州軍斬獲和俘虜的袁紹軍約有五千;攻克下曲陽城,俘獲的沒來得及逃走的守軍約爲一千;剩下的三到四千敵人,關羽也沒有將他們放跑的打算。

只要將顏良和文丑所部的萬人敵軍盡數殲滅,沒有了防衛的力量,整個鉅鹿郡便會如同熟透的桃子那樣,自動的掉落到幷州軍的口袋裡去。

事實上,從下曲陽城裡逃出來的袁紹軍,也沒有逃跑的機會。關羽在進攻下曲陽城之前,便先一步派出了軍中的三千多騎兵,繞道城池的東門和北門,阻截袁紹軍可能出現的逃竄線路。

當關羽坐鎮下曲陽城,將敵人徹底肅清的時候,負責東面攔截的騎兵隊千人長廖化傳來消息,棄城逃跑的袁紹軍主力兩千餘人,於半路被廖化攔截住,幾經衝突,無法擺脫廖化的追擊,最後被迫全軍投降。

如此一來,關羽對此戰戰果的預計,就差一個袁紹軍的監軍沮授了。

第1節 豎子安敢欺?(上)第61節 征程鞍未解(上)第69節 漢軍展奇襲!第33節 飛將非無敵(上)第31節 水火騰刀浪第34節 飛將非無敵(中)第8節 小人偏遇吉第58節 趙氏有佳麗第42節 何得識天機(二)第四 卷終·離亂從頭說第13節 顏良何狂勇(上)第37節 飛騎未可持第43節 談判無二意第51節 當朝有太傅第37節 飛騎未可持第59節 勝負本鮮明第54節 故王留胡族第66節 太行根基盛(三)第50節 籌謀幕府間第6節 諸侯洶洶勢(四)第21節 二帥意自平(上)第45節 孫袁皆受挫第31節 何進立少帝第54節 劉表入荊州第44節 單挑拼一騎!第52節 但須招曹操第43節 漢宮現連環(一)第9節 田豐無明主(上)第27節 大軍急急退(上)第25節 決勝制萬騎(一)第49節 公曹當覆滅(上)第30節 宮掖藏殺機(下)第26節 決勝制萬騎(二)第4節 需勝方由己(下)第63節 征程鞍未解(下)第27節 司隸又交兵(上)第81節 智者細細思第4節 劉虞心在帝第61節 梟雄大事成(三)第34節 飛將非無敵(中)第54節 歸去復來兮第45節 大刀斬虜敵(中)第2節 二將城頭議第70節 曹操平黃巾第67節 袁術攻劉表第30節 決勝制萬騎(六)第28節 司隸又交兵(下)第66節 太行根基盛(三)第52節 迴天因無意(三)第31節 顏良戰典韋第39節 彭城有曹氏第33節 陳登甘稱臣第14節 難現太平齊第25節 冀州暫平靜(上)第6節 公路何足道(下)第25節 冀州暫平靜(上)第60節 王庭選良馬第54節 迴天因無意(五)第57節 短弓對強弩第56節 煌煌威共勢第50節 奪權需威壓第32節 董卓起私意第1節 朝中風波惡(上)第48節 漢宮現連環(六)第18節 敵訊水上敗(二)第53節 二袁自暗鬥第11節 北騎若入口(上)第52節 白波現故人第47節 自當順人意(一)第21節 二帥意自平(上)第57節 真定藏麒子第62節 冀州強龍伺第23節 征戰漫天急(二)第39節 白波起亂戰(三)第1節 梟雄報新仇第39節 鉅鹿外無援(上)第51節 王劉遭暗劫(上)第49節 時窮可當走?第22節 運籌謀千里(六)第53節 二袁自暗鬥第19節 復仇起草莽(一)第45節 孰能橫刀立?第10節 冀土奇襲諧(二)第64節 太行根基盛(一)第43節 何得識天機(三)第70節 曹操平黃巾第75節 判敵未如判第29節 顏良意且猶(上)第25節 伏兵城中來(四)第16節 一城獨臨危第45節 何得識天機(五)第三 卷終·此去經年第13節 只言斷忠佞第26節 冀州暫平靜(下)第40節 得失未分明第59節 勝負本鮮明第1節 四處烽煙起第68節 公孫戰袁紹第31節 出陣有風險第58節 貳臣動干戈(下)
第1節 豎子安敢欺?(上)第61節 征程鞍未解(上)第69節 漢軍展奇襲!第33節 飛將非無敵(上)第31節 水火騰刀浪第34節 飛將非無敵(中)第8節 小人偏遇吉第58節 趙氏有佳麗第42節 何得識天機(二)第四 卷終·離亂從頭說第13節 顏良何狂勇(上)第37節 飛騎未可持第43節 談判無二意第51節 當朝有太傅第37節 飛騎未可持第59節 勝負本鮮明第54節 故王留胡族第66節 太行根基盛(三)第50節 籌謀幕府間第6節 諸侯洶洶勢(四)第21節 二帥意自平(上)第45節 孫袁皆受挫第31節 何進立少帝第54節 劉表入荊州第44節 單挑拼一騎!第52節 但須招曹操第43節 漢宮現連環(一)第9節 田豐無明主(上)第27節 大軍急急退(上)第25節 決勝制萬騎(一)第49節 公曹當覆滅(上)第30節 宮掖藏殺機(下)第26節 決勝制萬騎(二)第4節 需勝方由己(下)第63節 征程鞍未解(下)第27節 司隸又交兵(上)第81節 智者細細思第4節 劉虞心在帝第61節 梟雄大事成(三)第34節 飛將非無敵(中)第54節 歸去復來兮第45節 大刀斬虜敵(中)第2節 二將城頭議第70節 曹操平黃巾第67節 袁術攻劉表第30節 決勝制萬騎(六)第28節 司隸又交兵(下)第66節 太行根基盛(三)第52節 迴天因無意(三)第31節 顏良戰典韋第39節 彭城有曹氏第33節 陳登甘稱臣第14節 難現太平齊第25節 冀州暫平靜(上)第6節 公路何足道(下)第25節 冀州暫平靜(上)第60節 王庭選良馬第54節 迴天因無意(五)第57節 短弓對強弩第56節 煌煌威共勢第50節 奪權需威壓第32節 董卓起私意第1節 朝中風波惡(上)第48節 漢宮現連環(六)第18節 敵訊水上敗(二)第53節 二袁自暗鬥第11節 北騎若入口(上)第52節 白波現故人第47節 自當順人意(一)第21節 二帥意自平(上)第57節 真定藏麒子第62節 冀州強龍伺第23節 征戰漫天急(二)第39節 白波起亂戰(三)第1節 梟雄報新仇第39節 鉅鹿外無援(上)第51節 王劉遭暗劫(上)第49節 時窮可當走?第22節 運籌謀千里(六)第53節 二袁自暗鬥第19節 復仇起草莽(一)第45節 孰能橫刀立?第10節 冀土奇襲諧(二)第64節 太行根基盛(一)第43節 何得識天機(三)第70節 曹操平黃巾第75節 判敵未如判第29節 顏良意且猶(上)第25節 伏兵城中來(四)第16節 一城獨臨危第45節 何得識天機(五)第三 卷終·此去經年第13節 只言斷忠佞第26節 冀州暫平靜(下)第40節 得失未分明第59節 勝負本鮮明第1節 四處烽煙起第68節 公孫戰袁紹第31節 出陣有風險第58節 貳臣動干戈(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