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七章 崛起的根基

相對於汴粱這個,北宋上百年的首都,甚至可以向前追溯,一直到一二百年前,這裡都是整個中原的核心,產生着巨大的作用。

可是在趙信的眼裡,除了仁宗作爲他的父親這一點,其他的影響幾乎沒有。

汴粱,作爲北宋的首都,接近200年之內,都是北宋的焦點,甚至是整個世界上,超過百萬的城市的第一人,可是對於趙信來說,這有什麼。

百萬人口,在21世紀,已經不算什麼了,甚至聯合國都在商討着改進,讓百萬人口不再成爲大城市的代表,或許說,在世界上絕大多數的城市之中,人口過百萬,總是一個榮耀的象徵,可是在中國,這根本就不起眼。

超過10億的人口,瘋狂的產業話的過程,讓中國的百萬人口的城市越來越多,中國百萬人口的城市,佔據世界百萬以上人口城市的三分之一,這可是後世,諮詢發達的時代。

可是在11世紀,在整個世界,大部分的城市都是城邦,超過10萬人口,已經是屈指可數的時候,北宋的汴粱,成爲了第一個超過百萬人口的城市,這一點,是可以載入史冊的。

定海軍是港口,也是未來趙信崛起的根基之地,可以毫不客氣的說,沒有定海軍,就沒有趙信的今天。

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這句話看起來非常的簡單,可實際上,卻是至理名言,沒有幫助的人,永遠只是一個個體。

一個穿越者,或許能夠改變一切,甚至在權謀之中得到一切,可是真正有所認知的人,纔會知道,正面纔是最好的選擇,善戰者無赫赫之功,看起來,是爲了某些人洗地,可是在可以用堂堂正正的力量,擊潰敵人,會讓敵人感覺到無力。

在力量達到一定程度的前提下,哪怕你變幻莫測,有太多的技巧,面對着無可匹敵力量,除了被動抵抗,還能怎麼辦。

穿越者,擁有着遠超過這個時代的知識的前提下,本就擁有了改變這個時代的力量,就如同現在丁海軍這樣,在短短一年時間之中,就興建起了超過200萬噸的鋼鐵中心,興建起了年產1500萬噸水泥的水泥中心,並且普及了長弓和棱堡。

北宋之所以滅亡,政治腐敗只是其中一個方面的原因,關鍵的因素,實際上,還是北宋根本沒有發揮出他們的優勢,北宋花團錦簇的經濟,絢爛的科技,在女真和蒙古不想道理的攻擊面前,北宋就是哪個被亂拳打死的老師傅。

當一個國家,體量龐大到了可怕的程度,就如同一戰時候的俄羅斯一樣,龐大的國土,龐大的人口,再加上並不太發達的工業,就這麼一個在全方面,落後於歐洲主流的國家,一直都是歐洲最強的力量。

長弓很簡單,長箭也不難,偏偏長弓的材料,在北宋比比皆是,北宋已經擁有了發展長弓的一切根基,只不過,沒有點亮這個科技,沒有進入到這個層面。

這是北宋的可悲之處,哪怕擁有着超過了這個時代的豐厚財產,可是最終,還是便宜了蒙古人,依靠着整個南宋的財富,元朝度過了一百多年的時間,最終在矛盾的計劃之下,最終滅亡,這也算是元朝的可悲之處。

有了趙信這麼一個穿越者,可以把長弓這個,簡單的,卻又有巨大威力的武器,帶到了北宋的面前,北宋發展它,已經沒有任何的問題的,越是發展,北宋纔會覺得,長弓是最適合北宋的武器。

遍佈在北宋各地的樹種,本身就爲北宋攀升這個科技線,奠定了基礎,長弓跟長箭的結合,又可以把北宋的生產力,發揮到了極致,實際上,北宋一直都在學習別人。

步人甲步兵,實際上,是參考了西夏和遼國的重甲騎兵的複製品,雖然說,北宋的步人甲,他們的防護能力超強,這個防護能力,實際上,在戰場上面,已經超過了北宋和遼國的,在真正的戰場對比之中,步人甲所取得的分數,遠超過重騎兵,可是因爲機動性的不足,步人甲的戰鬥力,是遠遠低估。

在西夏和遼國,都發揮自己的最大優勢的前提下,北宋的重甲步兵,實際上是發揮的作用非常有限。

步兵跟騎兵的明顯不同,不是防護性和戰鬥力,而是在機動性上,步兵永遠無法跟騎兵相比,或許長弓手無法跟騎兵的機動力相比,可是他的殺傷力和持續作戰能力,已經足以展現它的力量,在目前的時間段,他是最適合北宋的武裝。

丁海軍已經普及了長弓爲主體的基本兵力,可是實際上,對於趙信而言,這不是最重要的,長弓只是一個基礎,一個不受別人威脅的基礎

這麼一個奠定根基,讓北宋發生脫胎換骨的變化,可是實際上,丁海軍的改變,並不是長弓帶來的戰鬥力上面,哪怕現在,丁海軍沒有了長弓,沒有了棱堡,可是丁海軍紮根下來的基礎,也足以改變整個北宋,以生產爲基礎的流水線,以工業爲主體的各種產業,這是丁海軍的基礎。

丁海軍,幾乎永遠,在趙信的心中,擁有着不一樣的印記,哪怕定海軍的一部分工業,會轉移,可是商業中心是會留下來的,造船中心也會被留下來,甚至一定程度上面,定海軍的位置,發展起來,也是一個世界級的大港口。

哪怕未來,當趙信拿下了大陸的控制權,位於長江口的上海,長江深入到大陸腹地的武漢,還有掌控着北方北京,這些或許都會是未來發展的更好的成

這些也就夠了,同樣,選擇定海軍,主要是爲了方便。

0度經線,也被稱爲本初子午線,也就是說,它是東西經的起點,在未來,就算是宋朝的艦隊,縱橫七海,最初發展的區域,就是在東亞和東南亞,哪怕趙信再怎麼的有的信心,也不可能的一下子就佔據了太平洋,向印度洋和大西洋蔓延,那真的有些好高騖遠了。

那麼,對於海圖而言,首先填充的,就是沿海的港口和一些重要的島嶼的,這樣容易形成一片比較標準的區域。

如果選擇汴粱的話,先不說最初耗費的時間,海圖是逐步蔓延的,有任何一個地方存在着空白,都會影響之後繪製的精確度,在確定了經緯度的座標之後,總不能直接從三十四十開始吧,那樣的話,北宋的重要城市都要測量一番,這個工作量也太大了。

就算是趙信,可以投入這個精力,把這些部分都給納入到的測距之中,一個完善的地圖,這些經緯線的座標是必要,可是現在距離弄地圖也很遠。

就算是強行的把汴粱作爲本初子午線的起點,那麼定海軍活躍的區域,也並不是在這個附近,到時候,最重要的這些港口,補給港,這些位置,他們座標就相對比較古怪,最少也是十幾和幾十,至於從零度到30度之間區域,基本上都是在大陸,或者是中南半島這裡,這個怎麼也有些不方便。

汴粱跟定海軍,這兩個選擇,最初的時候,只是在趙信的心中,猶豫了差不多半個時辰,就已經決定了,就是定海軍,在定海軍這一線,被定位本初子午線,向東向西,劃分東西經。

實際上經線,除了本初子午線,其他的不太重要,一個不太標準的,就是利用北極星,地球永遠指向北極星,也帶來了不同位置跟北極星的夾角有多少度,就是多少度。

這樣的算法,在天體物理的時代,會駁斥的一塌糊塗,天體運行,總是有誤差和角度,在龐大的天體數據之中,連光線行進的速度,都是以年來計算,哪怕小數點之後,幾百位,甚至是上千位的誤差,都是極大的。

可是用於航行測距,真的不算什麼,北極星的測距,也算是相對比較準確的,針對經緯度的測距而言,誤差很小,一度的誤差,未必會超過幾米,這對於早期的航海,足夠用了的。

經線,就更加的簡單了,按照地球上面,等分爲24小時,劃分出來24個市區,是每一個時區的距離是相同的,也就是說的,按照一天劃分時間,24等分之後,差的是這個二十四分之一,就是一個時區,然後細分爲360度。

這個需要大量的計算,同樣,也需要一些天體物理上面的知識,好在這些知識,並不深奧,高中物理之中就有,剩下的,就是光學的一般原理。

還有一些就是的,經緯線的一些特點,比如說,在同一時間,整個地球上面,同一經線上面,太陽照射的夾角相同,比如說,晨昏線跟經線的夾角,等於太陽直射點的維度。

這些只有中學起點光學的知識,在後世,是人盡皆知,可是在這個時代,連光學的幾個基本的定位,都沒有完成的時刻,這就是秘技。

作爲受到了21世紀,諮詢時代衝擊的趙信而言,他很清楚,經緯線的重要作用,在陸地上,也是少數深入敵後,判斷所在位置的重要的方法。

不可能每一個深入敵後的,都對敵後的環境非常瞭解,即便是瞭解,也是一個大略的,一個簡單的六分儀,就可以通過太陽的位置,簡單的判斷出所在的大體座標,然後知道所處的環境,這對於行軍打仗來說,非常關鍵。

爲什麼,強盛的中原文明,屢屢拿着遊牧民族沒有辦法,本就是因爲這個位置確定問題的,茫茫大草原,沒有一般參照物,沒有一個熟的嚮導,到了草原上面,有多少人都給葬送進來。

當然了,經緯線最高的用途,就是在航海上面,六分儀的出現,算是航海上面劃時代的成果,可是六分儀並不是單獨來使用的,六分儀的作用,不過是用太陽確定一個角度的,跟所在的平面,形成一個夾角,而這個夾角,必須要跟經緯線固定夾角,進行計算,最終確定出經緯度。

這個經緯度沒有任何的意義,如果不跟經緯線相配合的話,就算是弄到了這個經緯度的,也是沒有多少用處,具體某一個座標,距離有多遠,還需要特定的海圖,特定位置之間來判斷。

沒有一個完整的海圖,沒有一個海圖上面的經緯度的位置,就無法判定,他們距離目標所在,還有多遠,只有前面的一切都給做到了之後,纔是經緯度發威的時刻。

航海技術,船是關鍵,沒有船,就沒有辦法跨越海洋的,沒有船,要麼就淹沒在海洋之中,要麼,就看着大海望洋興嘆,在沒有大型的,比較適合航海的海船,哪怕其他的方面再強,也無法深入海洋。

海洋深處,更高的風浪,會讓這些結構達不到標準小船,徹底的毀掉,在航海不發達的時候,大海對於漁民來說,是鬼門關,原因就在於各方面的不健全,一個結構簡單的船隻,遇到稍稍大一點的風浪,就會解體,在無風三尺浪的大海之上,越是小風浪,就越集中,越頻繁。

大海之上,經常可見的風暴,實際上,相對於整個大海來說,只是一些小概率的事件,後世甚至總結了一些航道,避開絕大部分的風暴,在天氣預報和各種的通訊措施都很強的前提下,幾乎把絕大部分的風浪都給避免了。

越是強大的船,對於風浪的抵抗能力就越強,在一戰左右,當世界軍艦進入到超無畏,甚至是更強的時代,單純風浪,對於船的影響,已經降低到了最低了,很少聽說,某一艘軍艦,在熱帶風暴之中沉沒的。

不說現在軍事上面,發達的軍事設施,就說那些軍艦的技術含量的,在高海情面前的處置能力,實際上,是整個軍艦的基礎要求的,如果一艘軍艦,連普通的自然風暴都無法承受,這個軍艦,又相當於什麼。

實際上,哪怕是到了21世紀,對於自然的惡劣的天氣的,大部分的艦隊,也只能躲避,特別是針對航母特混艦隊,在遇到狂風暴雨的前提下,特混艦隊也只有提前規避。

第二百五十章 韓琦和王德用第六百四十八章 收復燕雲的計劃第三百六十三章 絲綢事件第二百三十三章 利用矛盾第二百九十三章 星辰大海第三百一十九章 險惡局勢第三百四十章 遼宋靈州合約第一百一十一章 保州兵變第三百三十三章 打臉襲來第三百三十章 完勝第八十五章 弓箭海第八百三十八章 築路機械第四百九十七章 預製板和吊車第五百一十二章 禁軍換裝第三百零四章 懸旨匾後第七百二十八章 兵臨中京第八百一十章 融合同化第八百四十一章 海島基地第二百章 全部放翻第八百七十六章 計劃開啓第八百三十一章 雪片奏摺第一百五十六章 暗流涌動第七百一十章 掠奪人口第一百三十七章 禁軍張俊第一百五十七章 韋家的選擇第七百八十九章 穿甲能力第三百三十一章 秘密武器第五百一十八章 走向海洋第一百二十七章 煉器還是煉丹第八百一十四章 歐亞基本盤第三百零五章 兩重天第八百五十三章 新的目標第二百七十九章 確定經銷商第三百零一章 出頭的炮灰第一百六十八章 轟動效應第五百八十九章 阻力和決絕第五百零五章 殘酷誘餌第四百八十八章 水晶坊第五十章 薛玉的冒險第三十三章 王家十七第八百七十九章 兩縱兩橫第六百八十三章 遼國撤退第五百二十八章 測量和驗證第八百四十一章 海島基地第五百九十九章 農業根基第四百零八章 藥材熱潮第三百零五章 兩重天第八百六十三章 戰爭爆發第六百三十三章 長江口漁場第二百九十五章 絕對不行第三百六十二章 800里加急第二百五十四章 材料和科技第三百一十三章 大名奠基第四百一十九章 移民政策第二百零九章 團練成軍第五百九十九章 農業根基第五百九十四章 溫度和三態第八百四十六章 舉家搬遷第九十八章 集團射擊第五百六十五章 解決運力第五百二十章 製造戰艦第六百四十一章 一日千里第二百九十三章 星辰大海第五百五十三章 培養手下第六百三十四章 深加工第二百七十五章 鉅商雲集第六十六章 有錢的水匪第四百二十一章 抓住機會第七百八十六章 臨時停車第七百八十九章 瀋陽車站第五百六十五章 解決運力第二百四十二章 爭上城頭第三十五章 僥倖心理第二百三十一章 散彈和獨彈第五百六十四章 前期準備第二百一十七章 價格和利潤第二百六十九章 火藥和地道第五百三十四章 風帆戰船第七百零二章 對戰遼國第七百二十六章 滅遼之戰第三百二十六章 佔據靈州第二百二十八章 持久戰第五百七十六章 援軍抵達第四百二十四章 阻攔八百里加急第四百零二章 統籌體系第八百五十五章 船舶研究所第七百八十九章 穿甲能力第六百九十九章 春季攻勢第二百二十五章 騎兵來襲第一百章 便宜硬道理第二百九十五章 開港洪澤湖第六百三十四章 深加工第一百八十六章 魔改防禦第八百四十九章 深入探索第八百零五章 閱兵式第五百一十章 朝會提議第八百二十四章 房子的問題第二百八十七章 硬幣圖案第二百三十六章 後悔和憤怒第八百五十八章 養殖場
第二百五十章 韓琦和王德用第六百四十八章 收復燕雲的計劃第三百六十三章 絲綢事件第二百三十三章 利用矛盾第二百九十三章 星辰大海第三百一十九章 險惡局勢第三百四十章 遼宋靈州合約第一百一十一章 保州兵變第三百三十三章 打臉襲來第三百三十章 完勝第八十五章 弓箭海第八百三十八章 築路機械第四百九十七章 預製板和吊車第五百一十二章 禁軍換裝第三百零四章 懸旨匾後第七百二十八章 兵臨中京第八百一十章 融合同化第八百四十一章 海島基地第二百章 全部放翻第八百七十六章 計劃開啓第八百三十一章 雪片奏摺第一百五十六章 暗流涌動第七百一十章 掠奪人口第一百三十七章 禁軍張俊第一百五十七章 韋家的選擇第七百八十九章 穿甲能力第三百三十一章 秘密武器第五百一十八章 走向海洋第一百二十七章 煉器還是煉丹第八百一十四章 歐亞基本盤第三百零五章 兩重天第八百五十三章 新的目標第二百七十九章 確定經銷商第三百零一章 出頭的炮灰第一百六十八章 轟動效應第五百八十九章 阻力和決絕第五百零五章 殘酷誘餌第四百八十八章 水晶坊第五十章 薛玉的冒險第三十三章 王家十七第八百七十九章 兩縱兩橫第六百八十三章 遼國撤退第五百二十八章 測量和驗證第八百四十一章 海島基地第五百九十九章 農業根基第四百零八章 藥材熱潮第三百零五章 兩重天第八百六十三章 戰爭爆發第六百三十三章 長江口漁場第二百九十五章 絕對不行第三百六十二章 800里加急第二百五十四章 材料和科技第三百一十三章 大名奠基第四百一十九章 移民政策第二百零九章 團練成軍第五百九十九章 農業根基第五百九十四章 溫度和三態第八百四十六章 舉家搬遷第九十八章 集團射擊第五百六十五章 解決運力第五百二十章 製造戰艦第六百四十一章 一日千里第二百九十三章 星辰大海第五百五十三章 培養手下第六百三十四章 深加工第二百七十五章 鉅商雲集第六十六章 有錢的水匪第四百二十一章 抓住機會第七百八十六章 臨時停車第七百八十九章 瀋陽車站第五百六十五章 解決運力第二百四十二章 爭上城頭第三十五章 僥倖心理第二百三十一章 散彈和獨彈第五百六十四章 前期準備第二百一十七章 價格和利潤第二百六十九章 火藥和地道第五百三十四章 風帆戰船第七百零二章 對戰遼國第七百二十六章 滅遼之戰第三百二十六章 佔據靈州第二百二十八章 持久戰第五百七十六章 援軍抵達第四百二十四章 阻攔八百里加急第四百零二章 統籌體系第八百五十五章 船舶研究所第七百八十九章 穿甲能力第六百九十九章 春季攻勢第二百二十五章 騎兵來襲第一百章 便宜硬道理第二百九十五章 開港洪澤湖第六百三十四章 深加工第一百八十六章 魔改防禦第八百四十九章 深入探索第八百零五章 閱兵式第五百一十章 朝會提議第八百二十四章 房子的問題第二百八十七章 硬幣圖案第二百三十六章 後悔和憤怒第八百五十八章 養殖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