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二章 標準的力量

1000個鐵匠臺子,不代表只有一千多個鐵匠,這是一個分工協作,在保州的時候,就已經研究過了,一般而言,需要一個大匠和幾個幫工,還有一些必要的勞力。

不是說普通的鐵匠做不了勞力的活,是沒有必要,按照3班倒來說,1000個鐵匠臺子就需要3000個大匠,和近乎一萬多普通工匠,這對於人力的壓力相當的大。

北宋地大物博,讀書人很多,識字的也多,可是合格的鐵匠不算多,因爲還是沿用舊有的打鐵方法,必須要有一定經驗。

實際上,已經儘可能的簡化了,把一些關鍵性的步驟給固定下來,其他的,不太專業的,用學徒,幫工來替代,最不重要的勞力,就是普通人,這是最沒有技術含量。

3000多鐵匠的缺口,在保州帶來了大概200人左右,他們都是可以作爲鐵匠的主導存在的,在大名府和周圍市鎮之中,又招募到了800鐵匠和2000個學徒,這些人如果進行一段時間的培養,就可以充當小組的負責人,其中一些快要出師的,也可以填充到隊伍之中。

實際上,招募這些人很容易,不是每一個鐵匠都可以開鐵匠鋪,也不是每一個鐵匠鋪都可以賺錢的,以保底5貫的鐵匠工錢,2貫學徒工錢,還有1貫左右的勞力的工錢,這個對於每一個人來說都是一個非常有誘惑的數字。

這樣的情況下,周圍的鐵匠幾乎蜂擁而來,甚至最遠,在京畿,甚至是淮南路的,也都蜂擁而來的。

運河上面,方便快捷交通,還有消息傳遞的渠道,到現在爲止,還陸續的有人趕來。

對於這些人,趙信是來者不拒的,專業技術人員越多越好,就算是這個鐵匠工坊人滿了,還可以應用到定海軍。

從工業社會之中走出來的趙信,很清楚人的效果,如何利用更多的人,讓所有都發揮出效果,是工業社會的關鍵,而專業的技術人才,更是倍增器,一個普工跟一個專業的技工,一個專業技工跟一個技師,伴隨着實力的提升,他們在工業之中發揮的效果也完全不同。

北宋這個時候,要出一個的技師那是不可能的,甚至專業技工都不可能,但是鐵匠是少有的專業人員,特別是在鐵匠工坊這樣,基本上沿用了舊有的鐵匠冶煉方法,只是在一定程度上面,稍稍的有些改變的,更是需要這些專業人員。

鐵匠有1000個,可是合乎作用的也就是200個,以苗家莊過來的200個爲主體,先開啓了200個臺子,未來在逐步的磨合了之後,會逐步的加大開啓的力度,最終到全部開啓的狀態。

當然了,暫時而言,不可能沿用3班倒或者2班倒的方法,人沒有那麼多,先把人控制在1000人左右,未來增加的鐵匠,也會放入到有些小組之中,暫時適應着,一直到超過1500人,甚至是1800人的時候,纔會小批量的進行三班倒。

之前,在小型港口那邊,已經開始等岸了,不過前期抵達的20艘船之中,過來了差不多100多個鐵匠,他們已經安頓好了,住的地方不怎麼樣,在旁邊的村落,租了大概20多套房屋,以高低牀爲主,甚至這些高低牀,也是保州兵變的時候,棱堡之中使用的。

原來,可能一間房間,只能夠住三五個人,就算是大通鋪也是如此,現在,有了高低牀,幾乎一倍,估計勉強能夠把這些人給安頓下來。

在建設工作之中,房屋的建設,被放在了後面,這不是必須,可以稍稍的晚一點

,鐵匠們已經逐步下來了,鐵匠們攜帶的東西並不多,一些必備的物品,其他的,早就在王鬆的準備之下的,20天的時間,或許1000個不太可能,500左右的鐵匠臺,還是可以製作完成。

1000個鐵匠臺,完成了500個左右,這些太子相當的簡易,他們沒有房間,只是一個簡易的棚子,卻可以使用了。

鐵匠臺全部都是新的,這種情況之下,他們簡單的安頓下來之後,就投入到了勞動之中,那些前面安頓下來的,已經自主的結合,形成了一個個的小組,濃濃的黑煙冒起來,整個工坊一幅熱火朝天的景象。

對於這些鐵匠來說,他們月俸是從開始勞動的那一天開始的,在過去,在沒有開始之前,王鬆給予簡單的津貼和每天必備的東西的,可是這跟最終的掙錢相比,有較大的區別。

補助能夠有多少,一天幾文錢,就算是一日三餐,也不可能都是大魚大肉,只是一個基本,這跟之前答應,有很大的差距,如果說沒有準備好,他們可以等等,現在鐵匠臺都是合用的,材料什麼也有,爲什麼不開工。

材料這東西,王鬆早就準備好了,大名府附近,沒有鐵礦,不過,交通便利,再加上他很早的準備,到時積累了一批鐵礦石,還有煤炭。

在趙信沒有來之前,就有人提議,特別是那些新來的,被王鬆拒絕了,王鬆知道,趙信對於所有的東西,都會有一個統一的佈置,跟傳統的絕對不一樣,哪怕那些鐵匠們威脅,也不爲所動,一直到前期抵達的鐵匠們到達,纔在詢問之後開工。

甚至爲了保守,他只是讓保州來的,組成小組,最多派遣了一部分的幫工。

此時,差不多有100多個爐子,冒着黑煙,他們已經開始兩天了,最開始只是熟練工具,沒有進行精細化的加工,而效率和質量,也讓後來的那些鐵匠們目瞪口呆。

他們本身還想要比一比,可是看完了保州來的鐵匠們的效率和速度之後,他們一個都不敢開口,老老實實的跟着學習。

明明所有的過程都很簡單,而且都是他們能夠做到的,可是偏偏,對方居然有這麼高的質量和成功率,特別是知道的,流行大名府的神兵利器,也是其中的師傅冶煉,他們更加不敢說話了。

每一個鐵匠,都是有追求的,神兵利器就是他們的終極追求,這段時間,在貴族圈子內流行的神兵利器,也多多少少傳到了鐵匠的圈子之中,一些出色的鐵匠,甚至被請去,檢驗這個神兵利器的成色,可以說是佩服萬分,現在只做這個兵器的神匠,就站在他們的面前,他們不敢有絲毫放肆,聽話的跟在身邊學習。

趙信對於傳統冶煉方法,改動的不多,實際上,冶鐵從春秋戰國開始出現,到現在,差不多就有一千年的歷史了,在聰明的工匠的代代傳承之下,技術已經相當的熟悉了,趙信對它做出的改變,程序上不多,更多的是細節和認知上面的。

冶鐵,就是把鐵礦石之中其他化合物去掉,留下來單質的鐵,這是一個化學的過程,在高溫和其他的一些材料的作用下,逐步的返回,這個過程已經很熟練,可是從鐵到鋼,再到各種材料的合金上面,這個永無止境。

鐵可以跟碳,跟其他的微量元素,慢慢的作用,用物理和化學的方法,轉變爲合金,合金實際上跟鐵,已經不算是同樣的東西了,哪怕是最簡單的鋼。

不對材料,對於合金有一個完整的認識,僅僅依靠着手工摸索的經驗,根本無法推動材料上面的巨大提升,趙信不懂冶鐵,但他清楚鋼是什麼,清楚後世的一些試驗和嘗試的方法,用這個調整配方和記錄試驗結果的方法,逐步總結出來的規律,這已經超越了這個時代。

這也是這些鐵匠們,每一個步驟都知道,可是組合到一起,卻看不明白,看着簡單的操作,最終出來結果卻跟他們想象的完全不一樣。

他們不知道,這些步驟,都是在一步步的試驗之中,一步步的失敗之中,總結出來。

在工坊,紀律是最爲重要,嚴格的壓制每一個人的創造性,用機械的,多次重複的方法,總結出一整套的方法,實際上,從苗家莊出身的每一個鐵匠,都有這麼一個過程,最開始他們是不理解,可是質量和最終的成品,讓他們跟着改變。

沒錯,在苗家莊,固定的只是月俸,如果你願意拿這個,看起來是比以前當鐵匠高的多,可是實際上,跟最終的數字無法相比。

按照平均每斤2文提成,一天400斤就是800文,一個月30天的時間,就是24貫,這可比之前一月5貫最少高了五倍。

錢,永遠是吸引人的最重要的因素,特別是他們發現,不按照這個來,效率會降低,而且降低很多,廢品率也會降低,這就直接影響到他們的收入,就會自動的改變了。

都是鐵匠,使用的也是慣用的方法,只是在一些細微的地方需要調整,並且嚴格的按照操作規程和紀律,在錢的誘惑下,只要有人願意來改變,最終,很快就出師了,大概兩三天的時間,就從200個左右的臺,增加到了600個,只是因爲鐵匠臺的製造跟不上,這才放緩了下來,不過鐵匠工坊已經步入了正規,鋼鐵開始大規模的產出了。

第三百四十八章 颶風翅膀第八十七章 訓弓第四百三十三章 狄青吃驚第八百三十五章 太平洋風暴第一百九十七章 戶籍審查第七百九十三章 內燃機第二百三十九章 起航第六百九十六章 慶曆七年底第八百五十三章 飼料產業第二百二十二章 奢飾品方略第二百五十六章 消失的步人甲第八百七十二章 春運開啓第四百六十五章 再次出行第七百九十一章 定海全席第四百七十三章 必然一戰第六百二十六章 漁船和夜盲症第七百四十八章 重型火炮第六百一十六章 定海船廠第一百六十五章 滲透和反滲透第五百八十六章 效率和掃盲第三百三十九章 要的起麼第三百五十六章 元昊和肅州第七百四十二章 大量回歸第二百七十八章 疏漏之處第七百九十九章 北宋頑疾第四百五十九章 人口和污染第七百八十八章 裝甲列車第一百五十一章 收集卡牌第八百零二章 韓琦的探索第二百五十八章 韋貴的打算第三百五十八章 無人區第二百八十八章 當百鋼幣第五百八十五章 實驗室和白熾燈第六百九十九章 春季攻勢第一百四十章 饅頭到包子第二百七十八章 疏漏之處第四百三十二章 樞密院中第七百九十七章 慶曆20年第三百章 15立方高爐第三百八十四章 經濟拉動第二百七十二章 香水和化妝品第二百七十四章 保州城落第二百四十二章 爭上城頭第二百六十八章 滿載而歸第二百一十一章 製作過程第四百八十二章 仁宗的態度第八百零八章 仁宗出行第二百二十四章 化緣和暗喜第五百三十九章 海上安全第二百一十九章 商業指標第六十九章 省力裝置第一百一十四章 知己知彼第二百六十一章 修路和起運第一百一十四章 知己知彼第六百二十五章 真正根源第二百三十四章 攻城器材第三百二十九章 靈州地位第四百七十四章 彙報和抵達第八百五十八章 養殖場第七百九十二章 藍鰭金槍魚第三十七章 3級卡牌第五百五十四章 辦公大樓第二百二十六章 紙甲第七百五十四章 定都瀋陽第一百三十九章 自來水第六百四十一章 一日千里第三章 系統初現第三百零六章 硬度體系第八百二十三章 管理費磋商第七百四十六章 火槍的可怕第四十六章 羌族遊騎第八百二十四章 房子的問題地四百五十章 邁向海洋第八百四十四章 轉移視線第五百九十九章 農業根基第五百六十七章 航船和琉球第二百三十七章 韓琦和歐陽修第五百零四章 瘋狂交易第五百四十二章 船材選擇第三十七章 3級卡牌第七十六章 抵達目的地第七百七十章 可怕的收入第六百四十三章 東平鐵路第七百八十七章 戰列之夢第三百五十二章 體術 宿遷第六百六十七章 不上當第三百零二章 擇優選擇第二百章 全部放翻第五百四十四章 商品選擇第六百一十五章 運河規劃第三百九十一章 拿錢的條件第三百一十一章 韓琦求劍第七百六十六章 使館區第七百八十三章 精神壓力第八百一十五章 地球帝國第六百七十三章 坐守山海關第四百五十四章 人口增長第二百八十二章 給錢和新幣第四百一十六章 移民請求第八百一十二章 運輸鏈條
第三百四十八章 颶風翅膀第八十七章 訓弓第四百三十三章 狄青吃驚第八百三十五章 太平洋風暴第一百九十七章 戶籍審查第七百九十三章 內燃機第二百三十九章 起航第六百九十六章 慶曆七年底第八百五十三章 飼料產業第二百二十二章 奢飾品方略第二百五十六章 消失的步人甲第八百七十二章 春運開啓第四百六十五章 再次出行第七百九十一章 定海全席第四百七十三章 必然一戰第六百二十六章 漁船和夜盲症第七百四十八章 重型火炮第六百一十六章 定海船廠第一百六十五章 滲透和反滲透第五百八十六章 效率和掃盲第三百三十九章 要的起麼第三百五十六章 元昊和肅州第七百四十二章 大量回歸第二百七十八章 疏漏之處第七百九十九章 北宋頑疾第四百五十九章 人口和污染第七百八十八章 裝甲列車第一百五十一章 收集卡牌第八百零二章 韓琦的探索第二百五十八章 韋貴的打算第三百五十八章 無人區第二百八十八章 當百鋼幣第五百八十五章 實驗室和白熾燈第六百九十九章 春季攻勢第一百四十章 饅頭到包子第二百七十八章 疏漏之處第四百三十二章 樞密院中第七百九十七章 慶曆20年第三百章 15立方高爐第三百八十四章 經濟拉動第二百七十二章 香水和化妝品第二百七十四章 保州城落第二百四十二章 爭上城頭第二百六十八章 滿載而歸第二百一十一章 製作過程第四百八十二章 仁宗的態度第八百零八章 仁宗出行第二百二十四章 化緣和暗喜第五百三十九章 海上安全第二百一十九章 商業指標第六十九章 省力裝置第一百一十四章 知己知彼第二百六十一章 修路和起運第一百一十四章 知己知彼第六百二十五章 真正根源第二百三十四章 攻城器材第三百二十九章 靈州地位第四百七十四章 彙報和抵達第八百五十八章 養殖場第七百九十二章 藍鰭金槍魚第三十七章 3級卡牌第五百五十四章 辦公大樓第二百二十六章 紙甲第七百五十四章 定都瀋陽第一百三十九章 自來水第六百四十一章 一日千里第三章 系統初現第三百零六章 硬度體系第八百二十三章 管理費磋商第七百四十六章 火槍的可怕第四十六章 羌族遊騎第八百二十四章 房子的問題地四百五十章 邁向海洋第八百四十四章 轉移視線第五百九十九章 農業根基第五百六十七章 航船和琉球第二百三十七章 韓琦和歐陽修第五百零四章 瘋狂交易第五百四十二章 船材選擇第三十七章 3級卡牌第七十六章 抵達目的地第七百七十章 可怕的收入第六百四十三章 東平鐵路第七百八十七章 戰列之夢第三百五十二章 體術 宿遷第六百六十七章 不上當第三百零二章 擇優選擇第二百章 全部放翻第五百四十四章 商品選擇第六百一十五章 運河規劃第三百九十一章 拿錢的條件第三百一十一章 韓琦求劍第七百六十六章 使館區第七百八十三章 精神壓力第八百一十五章 地球帝國第六百七十三章 坐守山海關第四百五十四章 人口增長第二百八十二章 給錢和新幣第四百一十六章 移民請求第八百一十二章 運輸鏈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