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七章 韓琦和歐陽修

仁宗繼位,已經20多年,朝堂已經相當的穩定了,甚至各方面的朝政,都有固定的梳理方法,一個小小的保州兵變,他真的不能多說什麼,也不能多做什麼,事情已經產生,如果不想繼續影響,就這麼的平穩處置,纔是最佳的選擇。

可是爲什麼心中這麼的悲痛,一個皇位,就這麼引人注目,甚至不惜對趙昕下手麼?

懊惱和後悔,充斥在他的心中,甚至連朝臣們在說些什麼都沒有聽到,在重臣的主導之下,保州兵變的處置方法已經出來了,韓琦被命令,前往大名府,統帥北方軍隊,歐陽修被派往保州,用於處理保州的文教政治。

最終,仁宗還是沒忍住,把韓琦和歐陽修單獨的叫到偏殿,他也沒有點破趙信在保州,只是讓韓琦和歐陽修,多多照顧苗家莊。

這一番吩咐,讓韓琦和歐陽修有些沒頭沒腦的,他們不知道仁宗到底是什麼意思,不是說,苗淑妃在後宮並不受重視麼,可是看皇帝的表現,似乎並不是如此。

後宮之事,韓琦和歐陽修並不多問,他們都是范仲淹一系的改革派,韓琦以三十多歲年紀,做到了東府副職,也算是宰撫行列之中,稱得上青年才俊,可是最近,似乎風聲不對。

從慶曆四年開始,仁宗對於范仲淹的支持開始減輕,一些保守勢力開始反彈,他雖然擔任要職,也被命令前往保州,可是天知道回來之後,整個朝堂之上,是什麼光景。

此時的韓琦還很年輕,還不是那個三朝元老重臣,跟富弼一樣,是北宋朝堂上面的定海神針,此時的他,最多也就是在范仲淹的身後,輔助的,還沒有那麼多的經驗。

歐陽修就更差了,就文壇上面,歐陽修的地位極高,可是在政事上面,從來都不是擅長的,不過保州兵變,也算的上是歐陽修處理的幾次的出色,從這一點上面,參知政事們,把歐陽修和韓琦選出來,也不算是錯誤。

回到了後宮,仁宗還沒來得及喝茶,就有內待報告,淑妃來了,他嘆息一聲,讓淑妃進來。

此時的淑妃,已經哭的是梨花帶雨,整個皇宮之中,明面上,只有他跟仁宗知道,趙昕被秘密送往了的保州,本以爲可以平安的度過一段日子,可是誰也沒有想到,居然是這麼一個結果。

安撫了淑妃,仁宗此時,也沒有別的辦法,只能夠期待佛陀保佑,兒子能夠化險爲夷,可是連他都不敢相信,這個保佑的真相,能夠做的,就只有報復了。

很快,一些王家一系,還有汝南王一系的官員,貶謫的貶謫,拿辦的拿辦,可惜只能夠清繳羽翼,甚至連核心都碰不到。

北宋的國家機器,開始緩緩的啓動了,韓琦快馬先行,帶着軍令前往大名府,直接接管了的大名府的所有軍政要權,以韓琦的強硬,連狄青手下的愛將,都可以輕易的斬殺,又奉了皇命,真的是神擋殺神,佛擋殺佛,不足的3天的時間,就把整個大名府的軍力徹底的掌握在手中的。

這中間,王家絲毫不敢做任何的阻擋,王德用再怎麼底蘊深厚,甚至還有王超的關係,可是他畢竟是武官,不同於狄青那樣,毫無根基的武官,可是對上了韓琦這麼一個殺神,還真的是不好過。

文武之分,在仁宗朝已經相當的明顯,文官掌控一切,文官地位尊崇,七品文官可以呵斥四品武官,更別說韓琦同樣是東府副手,還是在任的,在級別和地位上面,一點都不弱於王德用,王德用真的敢多做手腳,甚至不用仁宗在後面壓陣,一個韓琦就足以對付王家。

說實在的,王德用也很頭疼,可惜,他的名頭,對付一下底層州府官員,很有用,真的在高端之上,就有些不足了,否則,他也不會四處權知,也不會因爲沒有更上一層的可能,而投奔了汝南郡王。

可惜,現在是上了賊船,在知曉韓琦爲首之後,他立刻把所有佈置的手腳,全部清理了,王家在軍方的一切力量,完全按照韓琦所說的來做,並且開始清理一些痕跡。

韓琦是何等人物,只要稍稍有蛛絲馬跡,哪怕沒有證據的可能性,都可以擅殺一員大將,還是當着軍方宿將狄青的面前殺的,真的王家犯到了韓琦的手上,那就只能夠壯士斷腕了。

可惜,這些外界的變化,對於保州而言,影響不大,韓琦哪怕再怎麼快,從調集兵力到出兵,也最少需要的10天的時間,抵達保州,又許要十幾天的時間,哪怕是一點都不戰鬥,最終勝利也在20多天之後,最少,這隻能夠算是遠水,韓琦的出現,不過是節約了十幾天的時間,讓本來可能要到40天之後反應的,提前到20多天。

韓琦已經到了大名府,歐陽修還在陸上,作爲主政的官員,他不可能直接前往保州,那是去送死,總要等到第一波的軍隊抵達,並且對叛軍產生了壓迫性的優勢之後,才能夠進駐,總之時間還很多,他在後面慢慢的向前走。

無論是韓琦,還是歐陽修,都沒有意識到,這一次兵變是一個很奇怪的兵變,背地裡面,居然蘊藏着奪嫡之念。

仁宗沒辦法提點,因爲趙昕的事情,沒辦法說,背後之人,也是悶聲發大財,其他人,知道的當然不會大肆宣揚,不知道的,也就按照普通的兵變來處理,左右變化不大。

3天的時間,在數千民夫和一部分士兵的幫助之下,70座雲梯已經完成了,而負責而通過護城河的各種的木板,也建成了上百個,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韋貴當然很清楚,他的時間不多,保州所處的位置,哪怕他突然兵變,沒有浪費多少時間,也不會給他太長時間,20天到40天之間,他必須要快點的把這個堡壘拿下,完成任務,才能夠安然的安排接下來的動作。

王鹹鬆站在韋貴的身後,對於韋貴這幾天的作爲,相當的滿意。

之前挑選韋貴的時候,並不是他出手,不過整個接觸和控制的過程,一直都是他來經手,雖然作爲底層軍官,韋貴有這樣那樣的弱點,可是他非常明白自己應該做什麼,在軍隊之中地位也較高,換成他來做,最好也是如此。

多了這麼一個堡壘,看起來還很堅韌,這有些出乎他的預料,可是上萬大軍,還是禁軍的這樣的精銳力量,之前是沒有準備,沒有云梯,這才退讓,現在,該輪到他們攻擊了。

當又一天的清晨,整個苗家莊都動起來之後,孫吉知道,考驗終於到了,這一次,他甚至沒有第一次那麼的關注,見識了趙信給棱堡佈置的那些防禦之後,他突然發現,他再多的努力,其實就是發揮棱堡本身的威力就可以了,其他的,不用多做,因爲做的多了,也沒有太多影響。

500長弓手,照例分成了3個部分,進行輪換的,從棱堡之中,挑選了數百青壯,用於守衛在外界,只要他們衝上來,就會對雲梯進行破壞。

40米高棱堡,本身就是難以逾越的障礙,只有雲梯才能夠跨越,可是有了針對雲梯的方法,再多的人過來,就真的是的白費了。

孫吉真正認識到了,當棱堡發揮到全部威力之後的作用,甚至連長弓隊,都是在棱堡的基礎上面,就算沒有長弓,依靠以前北宋的邊軍,也可以把棱堡發揮出全部的力量,無論是面對一萬,還是幾萬大軍,都無法在短時間之中,撼動這個堡壘。

一個沒辦法在短時間攻破的堡壘,守軍可能只有幾百人的時候,這個堡壘在西北發揮的作用,將會是難以想象。

親身參加過西北戰役的孫吉,很清楚西夏的優勢,神出鬼沒的騎兵,可以隨便的分散和集中兵力,大部分的邊境的軍寨,就是這麼突如其來的被西夏把除掉,不但沒有起到應用的作用,反而給西夏提供補給。

可是如果西北邊境,全部都是這樣的棱堡的話,整個北宋的西北將會固若金湯,一旦西夏無法影響西北,北宋可以平穩的積蓄力量的話的,北宋集中的力量,一定會讓整個西夏受到巨大的壓力的。

軍鼓響起,踏着鼓點,最少8000重甲步兵越衆而出的,看樣子,有了之前的經驗,他們根本不會把輕甲,或者是弓兵派過來,只有步兵,重甲步兵,才能夠抵擋那種神奇的弓箭的,他們準備一鼓作氣,攻下這個神秘的堡壘,用重甲步兵,雖然有些笨重一點,可是勝在安全。

韋貴一點都沒有隱藏自己的目的,在戰陣之上,雖然隱秘可以幫助獲得優勢,可是在絕對的實力之下,隱秘起到的作用只是微乎其微,用8000步兵,四面八方圍攏過來,70個雲梯和大量木板,就是爲了通過護城河和這個堡壘,只有不足800團練兵力防護,他們根本不必隱藏,只有四面強壓下來,才能夠逼迫對方露出破綻。

第一百八十二章 人形拆遷第二百六十四章 滿朝皆敵第三十三章 王家十七第七百三十五章 定海軍來人第二百七十三章 火藥之威第七百零二章 對戰遼國第二百零九章 團練成軍第一百五十七章 韋家的選擇第四百七十二章 破冰船第八章 賺錢大計第八百五十七章 玉米收穫第六百五十八章 一份大禮第三百六十八章 兩邊交易第二百二十六章 經濟和掙錢第七百七十九章 抵達撫順第五百二十章 製造戰艦第四百四十一章 任意雄關第一百四十二章 樊樓包子第一百三十章 賺錢工具第二百四十四章 錯過機會第六百四十二章 鐵路爭奪第二百二十七章 跑了還是沒跑第六百零二章 科研和滑膛槍第四百一十七章 變法隱情第七百二十七章 火炮平推第七百八十六章 臨時停車第八十一章 木工坊第六百三十九章 試探和佈局第二百三十章 弓箭對決第三百一十五章 尋找港口第二百六十一章 修路和起運第二百九十七章 海上力量第六百一十七章 新船改進第五百九十三章 乙烯製造第七百八十八章 裝甲列車第八章 賺錢大計第四百九十九章 施工進度第五十九章 內訌第二百二十七章 跑了還是沒跑第八百零八章 仁宗出行第二百七十四章 保州城落第二百一十七章 價格和利潤第三百七十五章 甜蜜煩惱第八百零三章 真相求知慾第八百零四章 裝甲巡洋艦第三十二章 南樂縣令第六十九章 省力裝置第二百八十三章 人的力量第二百四十章 風生水起第七百六十二章 母妃前來第一百九十六章 護城河第二十三章 芒硝等於錢第二百零三章 和盤托出第七百八十八章 消夏金園第二百三十二章 西遼矛盾第二百五十五章 反撲的叛軍第八百章 國宴全席第一百四十章 饅頭到包子第八十章 改變的開始第八百五十一章 不同視角第一章 穿越北宋第四百七十九章 母子天倫第六百七十二章 攻佔折津府第三百七十三章 訴求和擴大第七百四十九章 贈送槍械第三十章 真定王家第五百三十三章 海盜島第三百三十九章 要的起麼第六百五十九章 一把大火第三百一十八章 混亂的朝堂第六百八十四章 首次捕鯨第三十一章 巨大威脅第四百七十二章 破冰船第二百九十章 韓琦親至第五百八十四章 發電機和燈泡第三百七十六章 破壞測試第一百三十章 賺錢工具第八百六十三章 戰爭爆發第二百七十章 長弓入禁第七十六章 抵達目的地第一百五十四章 無奈的刺客第三百三十六章 改變方向第六百四十四章 西北熱潮第二百七十一章 銷售遇冷第二百二十九章 初陣遭遇第二百一十八章 高低定價第七十三章 遠程阻擊第三百五十六章 元昊和肅州第二百零七章 神奇仙術第四百六十章 污染治理第五百六十七章 航船和琉球第七十七章 苗家莊第六百五十五章 御駕親征第六百五十六章 親臨琉球第五百二十三章 帆布廠第二百三十七章 韓琦和歐陽修第三百零八章 鍊鋼和淬火第三百三十三章 打臉襲來第五百五十三章 培養手下第三百八十章 保證金
第一百八十二章 人形拆遷第二百六十四章 滿朝皆敵第三十三章 王家十七第七百三十五章 定海軍來人第二百七十三章 火藥之威第七百零二章 對戰遼國第二百零九章 團練成軍第一百五十七章 韋家的選擇第四百七十二章 破冰船第八章 賺錢大計第八百五十七章 玉米收穫第六百五十八章 一份大禮第三百六十八章 兩邊交易第二百二十六章 經濟和掙錢第七百七十九章 抵達撫順第五百二十章 製造戰艦第四百四十一章 任意雄關第一百四十二章 樊樓包子第一百三十章 賺錢工具第二百四十四章 錯過機會第六百四十二章 鐵路爭奪第二百二十七章 跑了還是沒跑第六百零二章 科研和滑膛槍第四百一十七章 變法隱情第七百二十七章 火炮平推第七百八十六章 臨時停車第八十一章 木工坊第六百三十九章 試探和佈局第二百三十章 弓箭對決第三百一十五章 尋找港口第二百六十一章 修路和起運第二百九十七章 海上力量第六百一十七章 新船改進第五百九十三章 乙烯製造第七百八十八章 裝甲列車第八章 賺錢大計第四百九十九章 施工進度第五十九章 內訌第二百二十七章 跑了還是沒跑第八百零八章 仁宗出行第二百七十四章 保州城落第二百一十七章 價格和利潤第三百七十五章 甜蜜煩惱第八百零三章 真相求知慾第八百零四章 裝甲巡洋艦第三十二章 南樂縣令第六十九章 省力裝置第二百八十三章 人的力量第二百四十章 風生水起第七百六十二章 母妃前來第一百九十六章 護城河第二十三章 芒硝等於錢第二百零三章 和盤托出第七百八十八章 消夏金園第二百三十二章 西遼矛盾第二百五十五章 反撲的叛軍第八百章 國宴全席第一百四十章 饅頭到包子第八十章 改變的開始第八百五十一章 不同視角第一章 穿越北宋第四百七十九章 母子天倫第六百七十二章 攻佔折津府第三百七十三章 訴求和擴大第七百四十九章 贈送槍械第三十章 真定王家第五百三十三章 海盜島第三百三十九章 要的起麼第六百五十九章 一把大火第三百一十八章 混亂的朝堂第六百八十四章 首次捕鯨第三十一章 巨大威脅第四百七十二章 破冰船第二百九十章 韓琦親至第五百八十四章 發電機和燈泡第三百七十六章 破壞測試第一百三十章 賺錢工具第八百六十三章 戰爭爆發第二百七十章 長弓入禁第七十六章 抵達目的地第一百五十四章 無奈的刺客第三百三十六章 改變方向第六百四十四章 西北熱潮第二百七十一章 銷售遇冷第二百二十九章 初陣遭遇第二百一十八章 高低定價第七十三章 遠程阻擊第三百五十六章 元昊和肅州第二百零七章 神奇仙術第四百六十章 污染治理第五百六十七章 航船和琉球第七十七章 苗家莊第六百五十五章 御駕親征第六百五十六章 親臨琉球第五百二十三章 帆布廠第二百三十七章 韓琦和歐陽修第三百零八章 鍊鋼和淬火第三百三十三章 打臉襲來第五百五十三章 培養手下第三百八十章 保證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