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五章 實驗室和白熾燈

定海軍的實驗室,在趙信的指導之下,直接走出了白熾燈的這一條路,不能算是錯,因爲相對於早期的電弧燈來說,白熾燈更加的安全,不光是使用時候的安全,還有對於眼的保護,白熾燈都要高於電弧燈,這也是它在歷史上取代電弧燈的原因。

電弧燈跟白熾燈,這是兩個發光的原理,電弧燈主要是讓電流通過的發光氣體,催動發光,這是比白熾燈早了差不多六七十年的發明。

不過早期電弧燈,它發不出白光,後世常用日光燈,它藉助着的電流,通過低壓汞氣的時候,發出紫外線,這個紫外線再經過了熒光粉的還原,形成了類似日光的等。

在沒有這樣的熒光劑之前的,電弧發出的,多是一些其他顏色的光,比較好一點的,有藍光和紅光,稍差一點的,就是紫外線,紫外線有強烈的殺菌作用,可是日常使用,對於眼的危害相當的大。

趙信沒能力做出來熒光劑,或者是補光劑,無法讓那個電弧燈光線變成白光,也就主動放棄了這一點,走白熾燈這一條路。

白熾燈跟電弧燈的發光理念完全不同,他不是電流通過發光氣體發光,而是的電流在金屬上面通過的時候,因爲電阻的關係,電流會不停的加熱金屬,當金屬加熱到一定溫度的時候,就會發出光芒,當這個溫度高到一定程度的時候,發出的光芒炙熱的如同太陽光。

實際上,太陽光也同樣是燃燒的形成,不同的是,太陽上面,無數的元素,不停的聚變反應,最終發出了光和熱。

這是一種熱光源,電流再電阻的作用之下,發光發熱,這應該是一個強氧化的作用,加熱本身就會促進氧化的過程,最早使用各種金屬的燈泡,之所以使用壽命較短,也是因爲如此。

19世紀的時候,對於自然科學,已經有了一定的認識,比如說一些常見的物質的基本特性,熔點沸點之類。

很多研究燈泡的,不約而同的選擇了鉑金,原因就是在於,鉑金更容易加工並且熔點比普通的鋼鐵要高。

實驗證明,鉑金的熔點雖然很高,大概是1760度,對於燈泡來說,還是太低了,在電流加熱,發光之後,溫度會迅速的上升,鉑金哪怕穩定性比較強,到了熔點之後,也會熔斷。

在鉑金這樣的金屬都不行了之後,之後,選擇的都是熔點高物質。

碳纖維就成爲了一種選擇,首先碳的熔點很高,高達3500度的熔點,足以承受住電流的高溫,唯一需要考慮的就是氧化性,只要真空就可以了的。

實際上,不是什麼完全真空,這個時代的工藝,也達不到抽成完全真空,只要抽去絕大部分空氣就可以了。

用竹子碳化製作的纖維,這玩意,還容易加工,在中國無數種的植物,總有一款合適的,說不定,日本的那一款竹子,就是在中國引進的。

隨便找到竹子,然後通過特別的方法,加工成細小的條形,然後通過實驗室的方法的,高溫燒成碳,這個控制起來並不容易,好在竹子太多了,也很好找,1000個,1萬個之中,只要成功了一個,就可以實驗。

實際上,整個尋找的過程之中,製作難度沒有那麼的困難,成功率大概在7成左右。

用玻璃廠製作出來玻璃瓶子,固定下來電路和燈絲,然後用抽管,抽出絕大部分的空氣,就簡單的形成了一個的燈泡的實驗體,然後通電點亮。

在經過了幾次失敗之後,電燈終於亮了,實驗成功之後,就是一個實用性的實驗,這種要在日常生活之中使用的東西,壽命不能太短,真的是幾個小時,十幾個小時,也不夠用啊。

竹纖維在第一波實驗之中,就展現了它的作用,第一個燈泡足足堅持了72個小時,這就有了初步使用的可能性。

接下來,一方面,研究燈泡的性能,如何讓空氣抽的更加的到位,防止氧化損害燈泡,另外一方面,在電路還有纖維形狀上面,進行調整。

趙信還畫出了後世的燈泡的形象,給與幫助,在調整了諸多的配合之後,燈泡的壽命增加到了90個小時,這已經有了基本上使用的可能。

趙信記得,愛迪生髮明的實用性燈泡,他的壽命是170小時,這個大大高於現在的,他更願意相信是材料上面的原因。

日本的竹子,暫時,還沒有辦法到日本進行尋找,未來,當大規模的船隊建成之後,跟日本交流的時候,可以選擇一部分的地方的竹子的種類進行研究。

現在,他找的竹子,只是附近有的,未必是最好,對北宋常用的竹子實驗,應該是有收穫的。

雙管齊下,效果當然很好,在反覆試驗之後,總算挑選出了河北附近的一款竹子,在實驗室之中的驗證之中,取得了420個小時時間,哪怕在大規模生產之中打點折扣,也算是相當不錯了的。

在沒有金屬鎢的前提下,竹炭纖維,就成爲了燈泡天然的材料,420小時,每天6小時的前提下,可以使用70天的,就算是12小時,也可以使用一個月以上的。

這個經過了一系列的研究,特別是趙信還有衆多的研究者加入進去,最終定型的燈泡,比起後世的白熾燈來說,大了很多,有些像是浴霸上面,400瓦的燈泡,巨大的玻璃體,加上鐵質後殼,跟後世燈泡有些相像,這也是趙信的懶省事,畢竟後世的燈泡,哪怕比較便宜,也是在多年的時間之中,最終驗證下來的,那肯定是好的。

現在趙信的能力,還沒有辦法驗證後世的形狀上面的理論,可是拿來主義的使用,還是沒有問題。

真空的問題,只能夠抽氣解決,這個時代的密封狀況,可能抽取也不是完全的真空,甚至是連半真空都算不上,卻也可以接受,目前的狀態下,200小時以上都可以了,更別說是400小時。

定型之後的燈泡,開始生產,不過只是小批量生產,最終只是生產了2000個左右,這樣的效率,在玻璃廠提供玻璃,鋼鐵廠提供後殼之後,燈絲,安裝和抽氣,基本上,都是在實驗室之中完成的。

2000個,抽調一部分人員過來,按照每天200個的速度,也最多需要10天,沒有必要製造很多。

趙信製作燈泡,只是爲了讓實驗室方便一點,而不是爲了普及的照明的。

定海軍一共製作了12個發電機,供12個研究所使用,這些發電機,跟後世比起來,非常的簡陋,3千瓦的時效,還不是每時每刻都可以的。

爲發電機提供動能的,不是蒸汽機,更不是內燃機,而是一些牲口,比起耐力來說,牛馬並不是最好,不可能24個小時一直的,輪換的話,效率會降低。

最關鍵的是,牲口們的速度快慢不一,產生的電流,往往需要通過一定的穩壓裝置,注入到一些電池之中,才能夠均勻放出來,否則的話,一個電壓不穩,再怎麼好的燈泡,也承受不了,更別說這個時代的簡陋燈泡。

好在,白天,除非是一些特別的實驗,否則也不需要電燈,主要是晚上,只要提供足夠多伏特電池組的,勉強可以支撐研究所的使用。

又不是帶動的高耗電的裝備,充其量就是幾十個不同亮度的燈泡,最普通的伏特電池就可以了,趙信到是沒有再開金手指,把鉛酸電池弄出來。

這種更加的成熟的電池,在未來時代,運用了好幾十年,從最初出現1859年,到21世紀電瓶車普及的時代,還在使用,可以說,整個1920世紀,基本上說起電池,那就是鉛酸。

最簡單的伏特電池,不需要什麼合金,也比較的簡單,鉛酸,趙信只是知道一些簡單的原理,而不知道生產的過程,暫時可以先定下來,未來等電學上面的研究更進一步的,在研究就好了。

伏特電池,對於一些簡單燈泡,還是沒有問題的,最多就是大量製作就可以了,通過充電放電,形成穩定的電壓和電流,保證工作時候使用。

當夜幕再一次的籠罩了定海軍的大地的時候,研究所亮起了燈,趙信這麼一個穿越者的異類存在,定海軍跟世界上主流的研究不一樣的,沒有走電弧燈,而是直接白熾燈。

電弧燈,多是藍光,或者其他的光源,這是帶電的氣體發光,不是日光一樣的全光源,對於眼睛上面,就不是那麼的友好了,而且亮度不高。

在黑夜之中,沒有光的時候,選擇弧光燈也是沒有辦法的選擇,可是現在,有了更高的燈出現,當然放棄了這些。

研究人員驚喜的發現,黑夜再也不是阻礙,他們往往在黑夜之中,只能夠做簡單的實驗,依靠蠟燭,大部分步驟也需要進行嚴格的控制,這對於實驗室來說,很不友好,煤油燈雖然亮度更高,可是限制性就更大了的。

實驗室之中,不都是安全東西,只要實驗,肯定會伴隨着一些氣體和其他東西的排放,化學的東西,很多都是易燃易爆。

在蠟燭和煤油燈這裡,他們是明火燃燒,把可燃物燃燒進行光的釋放,必須要通氣,也會燃燒氧氣,一旦混入易爆氣體,就會發生危險。

在實驗室建立的初期,曾經有研究員,在做研究的時候,疏忽安全規則的,最終造成了嚴重的後果,發生了爆炸,不但實驗室之中的所有人員都身死,實驗器材也破壞了很多。

後來,趙信總結了事故原因,最終確定了實驗規則,在做未知實驗的時候,不允許在黑夜之中,同時,有明確的可燃,可爆氣體的釋放,或者是跟氧氣燃燒混合出有毒氣體的時候,不允許在晚上。

這樣的限制就非常大,定海軍實驗室之中,這樣的實驗不少,大部分也是向新實驗摸索的,這樣一禁止下來,整個實驗室,可能一天只有能見度最高的幾個小時,可以進行這樣的實驗。

現在,燈泡的出現,只要一個,就可以把實驗室照亮,一些對於光線要求比較高的實驗,還可以用檯燈這樣,可以把燈光聚集再一起的工具。

白熾燈雖然是熱光源,在燈泡內部溫度也很高,可是他的其中被抽成半真空,也密封了之後,不與外界的氣體交流,這就非常安全。

就算可靠性不強,會燒壞,讓燈泡不亮,也只是不亮而已,在燈泡的設計之中,參考了後世的設計,燈絲之間相當的細,也用一定的方法,形成了一個閉合的電路,只要燈泡壞了,就是燈絲燒斷,閉合電路斷絕,那就不會有電流流過,也就不會加熱,最起碼對於周圍,是安全。

白熾燈的出現,在一定程度上面,推動了積極性和效率的提升,在電燈出現的一兩個月時間之中,研究所的各方面的效率提升了很多,電燈帶來四分之一研究時間的延長,是一個方面,研究員自發的積極性,則代表着另外一個方面。

趙信關注的並不是這個,見識到了後世,更加節電,更加明亮的LED光源,白熾燈,還是最初級的白熾燈,根本入不了它的眼,他更加關注的是整體的效率問題。

經過測算,一般一個小一點竹炭纖維白熾燈,它的瓦數在70左右,亮度上面,大概是相當於後世40瓦左右的普通白熾燈的燈泡,100瓦的相當於60瓦,140瓦大概相當於80瓦。

這樣對於電力的浪費較大,好在,整個定海軍,大部分的實驗室,都是比較簡陋的,一般100瓦的燈泡就夠了,也就是牛大力這樣的大型冶金實驗室,纔會用到超過尋常實驗室10倍的房間。

白熾燈的出現,讓定海軍最起碼在實驗室之中,解決了照明的關係,大大的延長了研究的時間,讓實驗的效率大大的增加,科學上面的東西,來不得半點虛假,沒有足夠的累計,也就沒有突破和成果,之前積壓下來的積極性,迅速的展現,定海軍獲得了一大批的成果,這或許是燈泡發明的意外之喜。

第一百六十三章 鹹鬆的鹹第二百二十九章 冶鐵改進第六百零七章 火炮起步第四百六十六章 攜帶禮物第二百九十一章 志不在此第一百一十八章 禁軍實力第七百九十四章 細分研究第八百六十三章 海島工廠第一百四十八章 養殖和酵母第三百一十七章 防禦和奏摺第七百六十四章 富弼出使第八百八十章 亳州事發第八百三十四章 不同的發展第七百七十二章 富弼的信第三百七十七章 安全和火車時代第一百七十三章 磚和水泥第二百零一章 死了,都死了第八百六十章 人口素質第二百八十章 三位大佬第八百六十章 前進基地第六百八十四章 首次捕鯨第二十章 北宋縣城第二百六十九章 研究人才第一百七十五章 波特蘭水泥第七百章 軍事和修路第四百四十七章 資金來源第七十三章 遠程阻擊第一百一十六章 造反前提第四百三十四章 物美價廉第五百七十一章 添油戰術第七十六章 抵達目的地第一百零三章 近代軍隊第六百七十一章 山崩地裂第五百三十四章 風帆戰船第三百一十八章 神風來臨第二百零二章 錯誤判斷第五百六十八章 戰前等待第四百八十四章 激進和保守第七百六十七章 電燈和辦公第五百三十八章 海盜攻略第六百七十八章 重挫遼軍第二百四十一章 意外頻發第七十八章 戲文的故事第二百八十章 三位大佬第七百四十三章 韓琦抵達第四百二十九章 商人的回答第八百四十四章 轉移視線第一百九十四章 普通抽獎第四百五十二章 造船技術第八百一十四章 歐亞基本盤第二百三十二章 西遼矛盾第二十四章 文廟第一百二十章 棱堡原理第八百七十一章 和平演變第八百章 辭官去向第一百五十六章 暗流涌動第一百一十八章 禁軍實力第二百七十三章 火藥之威第八十四章 長弓和北宋第六百零五章 新式長弓第七百零二章 對戰遼國第二百七十五章 野戰長弓技能第三百一十七章 興慶府陷落第五百九十五章 後續發展第六百五十二章 進攻遼東第八百六十四章 付出的代價第三百一十三章 雜號將軍第三百零九章 神兵利器第二百九十七章 確認仙術第八百六十一章 極限種植第四百五十四章 人口增長第一百七十五章 波特蘭水泥第三百九十章 商人的時間觀第二百七十章 種類繁多第二百二十三章 交接第九十五章 正確方向第三百六十三章 絲綢事件第二百二十七章 跑了還是沒跑第七百五十五章 盤點收穫第十五章 金槍班值第四百五十八章 城市化和工業第八百一十九章 青梅竹馬第二百六十章 追加訂單第六百五十一章 海上登陸第一百六十八章 轟動效應第四百一十四章 開墾水田第三百六十六章 靈州和議擴大第一百二十八章 漫長燒結第八百零四章 開國大典第五百八十六章 效率和掃盲第一百零四章 薛玉迴歸第八百五十三章 新的目標第三百一十四章 固執的皇帝第八百五十五章 三大作物第三百七十四章 20倍第三百零九章 神兵利器第七百五十九章 公開招工第六百一十七章 新船改進第二百八十章 三位大佬第二百七十三章 火藥之威
第一百六十三章 鹹鬆的鹹第二百二十九章 冶鐵改進第六百零七章 火炮起步第四百六十六章 攜帶禮物第二百九十一章 志不在此第一百一十八章 禁軍實力第七百九十四章 細分研究第八百六十三章 海島工廠第一百四十八章 養殖和酵母第三百一十七章 防禦和奏摺第七百六十四章 富弼出使第八百八十章 亳州事發第八百三十四章 不同的發展第七百七十二章 富弼的信第三百七十七章 安全和火車時代第一百七十三章 磚和水泥第二百零一章 死了,都死了第八百六十章 人口素質第二百八十章 三位大佬第八百六十章 前進基地第六百八十四章 首次捕鯨第二十章 北宋縣城第二百六十九章 研究人才第一百七十五章 波特蘭水泥第七百章 軍事和修路第四百四十七章 資金來源第七十三章 遠程阻擊第一百一十六章 造反前提第四百三十四章 物美價廉第五百七十一章 添油戰術第七十六章 抵達目的地第一百零三章 近代軍隊第六百七十一章 山崩地裂第五百三十四章 風帆戰船第三百一十八章 神風來臨第二百零二章 錯誤判斷第五百六十八章 戰前等待第四百八十四章 激進和保守第七百六十七章 電燈和辦公第五百三十八章 海盜攻略第六百七十八章 重挫遼軍第二百四十一章 意外頻發第七十八章 戲文的故事第二百八十章 三位大佬第七百四十三章 韓琦抵達第四百二十九章 商人的回答第八百四十四章 轉移視線第一百九十四章 普通抽獎第四百五十二章 造船技術第八百一十四章 歐亞基本盤第二百三十二章 西遼矛盾第二十四章 文廟第一百二十章 棱堡原理第八百七十一章 和平演變第八百章 辭官去向第一百五十六章 暗流涌動第一百一十八章 禁軍實力第二百七十三章 火藥之威第八十四章 長弓和北宋第六百零五章 新式長弓第七百零二章 對戰遼國第二百七十五章 野戰長弓技能第三百一十七章 興慶府陷落第五百九十五章 後續發展第六百五十二章 進攻遼東第八百六十四章 付出的代價第三百一十三章 雜號將軍第三百零九章 神兵利器第二百九十七章 確認仙術第八百六十一章 極限種植第四百五十四章 人口增長第一百七十五章 波特蘭水泥第三百九十章 商人的時間觀第二百七十章 種類繁多第二百二十三章 交接第九十五章 正確方向第三百六十三章 絲綢事件第二百二十七章 跑了還是沒跑第七百五十五章 盤點收穫第十五章 金槍班值第四百五十八章 城市化和工業第八百一十九章 青梅竹馬第二百六十章 追加訂單第六百五十一章 海上登陸第一百六十八章 轟動效應第四百一十四章 開墾水田第三百六十六章 靈州和議擴大第一百二十八章 漫長燒結第八百零四章 開國大典第五百八十六章 效率和掃盲第一百零四章 薛玉迴歸第八百五十三章 新的目標第三百一十四章 固執的皇帝第八百五十五章 三大作物第三百七十四章 20倍第三百零九章 神兵利器第七百五十九章 公開招工第六百一十七章 新船改進第二百八十章 三位大佬第二百七十三章 火藥之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