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9章 新的起點

“此戰我北洋水師不辱使命,但是本身損耗也是頗大。不知濟世對未來的北洋水師有何意見?”丁汝昌看着窗外破敗的定鎮致遠3艦,有些惆悵的問道。

“不知各位對俄國艦隊有什麼看法?”徐傑沒有直接回答,而是反問道。

“俄國艦隊相對於日本艦隊來說,官兵素質不是很高,但是那位馬卡諾夫將軍的指揮藝術卻是十分的高超。而且艦隊實力遠強於日軍。區區6艘戰艦,就需要我北洋上下合力對付!”劉步蟾說道,留裡克號的12寸巨炮的威力可是讓這位北洋右翼總兵深有感觸啊。

“面對俄羅斯海軍這個強敵,我們必須早作準備,添購軍械戰艦以備不時之需。俄國海軍可不是日本海軍可以比擬的。”丁汝昌點頭道。

“大家說說自己的看法,此戰之後,朝廷也該重視水師建設了吧?我北洋需要什麼樣的戰艦,需要多少戰艦,大家都說說吧。”徐傑說道。

“一個強大的艦隊必須是一個均衡的艦隊,我北洋強在裝甲巡洋艦,有大小重巡6艘,而這正是我北洋打贏日本以及俄國巡洋艦隊的根本所在,但是光有巡洋艦,沒有一等戰列艦。在面對俄國戰列艦隊時恐怕力有未逮。”劉步蟾想了想說道,從根本上將,劉步蟾還是傾向於戰列艦。

“同時我北洋水師還需要專門的偵察快船和魚雷部隊,在於日本艦隊交戰中,其魚雷艦隊還是有一定威脅的。”楊用霖說道。雖然現在魚雷因爲射程和精度而作用有限。但是楊用霖已經敏銳的感覺到魚雷這種武器的重要性。至於偵察艦隊,雖然歸遠級的航速勉強夠了,但是讓一艘5000噸級的戰艦去偵察,未免有些大材小用了

“其實,我覺得現在的天津三艦挺不錯的,航速足夠快,可以在戰鬥中搶佔先機,至於火力嗎?雖然天津號的10寸炮不如俄國人的12寸。但是雙方都無法有效對付對方的硬化裝甲,所以,海戰的方式將變成用高爆彈窒息對手,這種情況下,投射量的強弱將比口徑更加重要。”鄧世昌提出了自己的意見。連番血戰後,鄧世昌對自己的坐艦非常滿意,堪比巡洋艦的航速,超過戰列艦的火力投射量,以及適當的防護。在鄧世昌心中,加里波第型裝甲巡洋艦堪稱完美。

“雖然目前加里波第級裝甲巡洋艦足以承擔艦隊決戰的任務。但是我們需要把眼光放得長遠一些。隨着俄國人在遠東一步步擴大他的影響力。越來越多的戰列艦將被派往遠東,隨着技術的發展,大口徑穿甲彈早晚可以擊穿不到8寸的硬化裝甲,而且就從這場戰爭來看。雖然天津號擋住了留裡克號的致命一擊,但是裝甲板出現變形,部分艙室進水。也造成了一定的損失。至於火力投射量嗎?我想徐先生幫忙設計的意大利新式戰列艦應該也實現了12寸大口徑炮的速射化了吧?”琅威理頗有深意的說道。

“雖然新式的12寸炮塔無法保證和10寸艦炮一樣的射速,但是達到40秒一發還是可以的,目前的12寸火炮無法穿透硬化裝甲的問題,其實不是火炮本身的問題,這個問題相對而言比較好解決,至少原理上很容易,至於詳細技術細節。這恐怕要找北洋設在意大利的天津機械局意大利分局的技術部了。”徐傑說道。畢竟被帽穿甲彈的相關信息,他已經告知了意大利方面,並有他們負責實驗。具體情況徐傑也不知道。

“我北洋估計也是意大利新式戰列艦的潛在客戶吧?這下意大利造船廠又可以大賺一筆了。”林祥榮半開玩笑的說道。

“但是鄧某還是認爲裝甲巡洋艦編隊還需增強,歸遠級也就是和俄國人的亞速海型裝甲巡洋艦處於一個檔次,面對留裡克型還是不行。而如果俄國人在遠東部署大量的留裡克型裝甲巡洋艦。我們的主力艦隊又追不上,光打游擊,我們就受不了。”鄧世昌知道徐傑也傾向於裝備新式戰列艦,但是在他看來,裝巡不能少。

“如果資金足夠,那麼未來數年內,我北洋的大艦添購計劃,暫定爲2艘裝巡2艘戰列艦如何?”丁汝昌說道。

“只能比這個多,不能比這個少。”徐傑表示同意。

“另外,楊大人關於添置魚雷艇和偵察艦船的意見我認爲也必須得意重視。意大利的朋友已經設計出了新式魚雷,目前正在試驗。射程和精度比原有版本都提高了數倍。而設計新式魚雷艇的計劃也已經開始實施。我想,在未來的海戰中,大量的高性能魚雷艇對於佔據的影響是不容忽視的。”徐傑對於楊用霖的提議很是贊同。

“那搜索艦隊呢?我北洋不能依靠僅存的3艘歸遠級戰艦和1艘致遠級戰艦去偵察吧?”楊用霖說道。

“朝廷不會讓北洋艦隊一家獨大的,雖說我北洋有各方支持,勢力穩居第一,但是現在隨着南洋劉坤一、張之洞等人對水師的重視,以及此次戰爭中劉大人的澎湖水師和李大人的廣東水師也出力頗多,恐怕戰後,朝廷爲限制我北洋,其它幾支水師也要大肆擴充吧?”劉步蟾說道。其實在劉步蟾心中,廣東水師和澎湖水師確實不錯,在危難中竭盡全力,但是這南洋水師除了丁褶謙以外,其它的人的表現可是實在不堪啊

!!

“其實,扶持其它水師裝備大量的小型快速戰艦也是個不錯的選擇,一來可以節省我北洋經費,二來,我北洋主要對手是俄國人,主要作戰海域是東海黃海以及可能爆發衝突的日本海以及西太平洋。南海一帶還需要兄弟艦隊的。”徐傑對南洋艦隊的表現也十分失望,但是不管如何,團結大多數纔是當前最主要的任務。而且經過此次戰爭,廣東水師和澎湖水師已經被證明了是值得信賴的朋友。幫助這兩支艦隊重建,徐傑還是贊同的。至於南洋水師?這個只能慢慢來了。

“相對歐洲各國而言,貴國海軍最大的問題不是裝備和人員,而是體制,各支水師各自爲戰,一旦開戰很難形成合力。艦隊沒有統一的指揮,港口、人員和裝備無法統籌安排。造成了水師力量的極大浪費。如果當初南洋艦隊可以與我北洋並肩作戰,戰爭也許結束的會更早一些。”琅威理有些抱怨的說道。

“艦隊統一指揮?這個就算劉坤一同意,哪個滿清朝廷怕也是不同意吧。”徐傑心中冷笑道。不過這也提醒了徐傑,廣東水師和澎湖水師必須掌握在北洋爲首的聯盟之下,否則,一旦有事,北洋艦隊就有可能面對單獨對敵的危險。所以,這李翰章還是不能走,至於劉銘傳嗎?這次幫助北洋抗敵有功,升遷是一定的。但是絕對不能進中樞。進入中樞就相當於變相奪權。最好依然在福建臺灣一帶。掌握住這塊膏腴之地!

“艦隊統一指揮是不太容易辦到。但是隻要廣東水師還在李翰章大人手裡。澎湖水師還在劉銘傳大人手裡,那麼我想港口和物資的共享還是可以做到的。另外,廣東水師和澎湖水師的設備武器制式也與我北洋一樣,互通有無沒有任何問題。”丁汝昌點頭道。

“另外我北洋艦隊需要建立自己的造船廠和一支強大獨立的海軍陸戰隊。”徐傑拿出一份文件然後遞給丁汝昌道。

“這大型戰艦無法自給。只能買別人的顯然不是個辦法。即使盟友,也不足以依靠。德國人和大清關係好吧?不還是扣留了大清訂購的魚雷艇和軍火?而且從技術和價格上來講,自造戰艦可以帶動本國工業的提升和技術進步,而造艦預算上更是會節省大筆的開支。所以,北洋自己的造船廠必須儘早開始籌劃。“徐傑說道。

“這自造戰艦多用外洋部件,價格好像比直接買來的都貴。”劉步蟾皺了皺眉頭。

“其根源還在於官督商辦的體制上。官府不懂技術不懂得成本控制,對工廠的管理都是以管理軍隊和政府的形式來進行。再加上質量管理的漏洞和獎懲體系的缺陷。工人生產沒有積極性。官員貪污腐敗嚴重。這才導致造船比買船都貴。這些問題不解決,我北洋艦隊永遠只能是一個泥足巨人。所以造船廠及配套系統的事情必須儘早開始籌劃。”徐傑解釋道。

“這個想法好導師好,但是資金、規劃和設備的採購。人員的調撥都是一項大工程。恐怕以我北洋一家之力很難完成。”丁汝昌原則上是支持的,但是實際如何運作就不單純一個北洋艦隊可以決定了。

“至於北洋水師直屬的海軍陸戰隊。也是十分必要的,現在人員太少。”其實徐傑有些話不敢說出來,爲了擴大北洋對南方的影響,如何在必要的時候把一支精銳的陸軍運送過去就是其中至關重要的一點。在現階段,鐵路網絡還沒有建立

。最快最便捷的運輸方式就是海路,而北洋艦隊在海上的優勢已經確立。那麼利用海軍優勢由海向陸拓展自己的影響無疑是十分正確的選擇。

“徐大人說的對,雖說日本人已經快完了,但是俄國人恐怕對朝鮮也有所企圖,朝鮮多山,海路是最好的選擇,臨時調集陸軍恐有不便,如果我北洋水師自己有一支陸軍的話,那麼處理起來就十分方便了。”楊用霖若有所思的說道,說完後,還頗有意味的看了徐傑一眼。並用手指輕輕的在地圖上南方各省的位置劃了劃。

“楊用霖果然厲害啊。看出來自己的本來意圖。更可貴的是,他還爲這個不可告人的意圖披上了一個合法的外衣!這眼光和謀略確實是北洋中最爲出衆的。”徐傑心中不由的一驚。

關於未來北洋權利機構的框架,徐傑很早就考慮了,丁汝昌爲人忠厚,但是水平有限,在北洋艦隊進一步擴大後,恐怕他很難駕馭如此巨大的一支艦隊。劉步蟾能力是有,人脈也有,但是太喜歡拉幫結派了。而在自己走後,讓北洋重新變成閩系一黨獨大,這個絕對不是徐傑願意看到的。然後就是林泰曾,此人和丁汝昌類似,領導一支分隊可以,但是整個北洋的家底交給他,徐傑也是不放心的。

徐傑曾經想過讓鄧世昌和琅威理一起管理北洋艦隊。但是後來發現,雖然徐傑在海外培養出了一批非閩系的軍官團,但是鄧世昌卻不適合統領他們。鄧世昌有能力,精於海戰,但是人際交往上卻和閩系鬧得很僵,管理能力有所欠缺。所以鄧世昌可以管理一支分艦隊,可以作爲北洋艦隊的二把手,甚至可以在必要的時候指揮整個艦隊作戰,但是就是不適合擔任北洋艦隊提督之職。

同理,琅威理也是這樣,他可以掌管北洋艦隊的日常訓練,可以幫助主官籌劃戰役。但是同樣他不適合中國式的管理,再加上他是一個外國人,這更決定了他只能是一個副官和參謀型的人員。畢竟,讓外國人掌握北洋水師,徐傑也肯定不答應!

至於林永升嗎?經過長時間的觀察,這個人人品不錯,和各派系之間也都還算不錯。但是實際能力稍微差一些。所以徐傑的意思依然是讓林永升負責一個分艦隊。

這樣一來,最後唯一能選擇的,恐怕也只剩下楊用霖了。首先從能力上來看,楊用霖曾被琅威理稱爲東方的納爾遜,可見此人水平之高,而在多次實戰中,楊用霖的建議也頗爲中肯。至於人品,愛國和盡責兩點是絕對跑不了的。前者從他寧死不投降上就可以看出,後者從他在沒有船塢的情況下,帶人修好鎮遠的船底就可以看出。最爲關鍵的是,楊用霖這個人對大局和政治十分在行。而從目前來看,至少楊用霖和自己是一路人。同時,在人際關係上,無論是在老艦隊還是新建隊,楊用霖都是個能服衆的人。

這次會議先後開了3天,不但確定了北洋艦隊未來的發展方向,同時對於未來華夏海軍的架構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爲後世華夏海軍的崛起,放下了第一塊基石!而徐傑也藉此將開始對北洋海軍進行全面改造,使其從一支舊海軍,真正變成一支新式的強大的海軍!

4000字大章送上,今天看見有空晨書友的催更票,雖說已經發了4000字大章,但是空晨書友一直支持作者寫作,作者表示十分感謝。偶決定晚上再發一章~~。同時感謝書友弧光夜雨的支持,另外,大家如果真到喜歡本書,那就點一下收藏和推薦吧,反正不用花錢的~~~。

手機閱讀:

發表書評:

第885章 連鎖反應第1062章 德國未來攻擊機第255章 俄國艦隊最後的準備第458章 援軍第1487章 裝甲啓示錄(4)第743章 繼續放火第209章 這算攤牌嗎?第1110章 戰略轟炸第394章 馬卡諾夫的計劃第1329章 呼嘯長空2第247章 左右逢源第856章 勢在必行第511章 潛艇戰和反潛體系第94章 拜會劉公(二)第884章 風暴第1081章 新人第170章 嚴肅點,打劫呢!第1284章 倔強的約翰牛第345章 溝通南北第917章 波雲詭異第1035章 底線和預防措施第552章 激化的矛盾第482章 突擊團第361章 戰列艦!第571章 矛與盾第253章 炮轟橫須賀第1357章 盲目樂觀2第495章 工業規劃第10章 拜會布林(三)第942章 厭戰之殤第95章 拜會劉公(三)第1393章 增大的籌碼第16章 徐傑的對策第1509章 風暴鳥的首秀第436章 混亂的日本海第620章 陰影中的巨人第256章 開戰倒計時第522章 英國人不要德國人要第386章 慈禧的應對第813章 樂極生悲第482章 突擊團第212章 絞肉機第532章 倒賣戰艦第991章 諸神的黃昏3第1014章 16寸風暴第476章 如何收場第1121章 圍殺第916章 另一名棋手第1242章 奧匈和土耳其第166章 日本人的反應第233章 主權換援助第1415章 巨頭的對話第909章 驚變第60章 翁師傅的對策第138章 俄國人的造艦計劃第1281章 風暴徵兆第1097章 瓜分第657章 掃蕩第1281章 風暴徵兆第1287章 爭分奪秒第610章 劇本不是這樣的!第825章 大戰揭幕第730章 印度洋不好混啊第944章 僵持第309章 孤獨的巨人第393章 新的日本海軍第1095章 突破條約第832章 離去第1295章 錯誤的判斷第1375章 戰爭前夜第179章 兩敗俱傷第1064章 第一代航空母艦第230章 不完美的落幕第1083章 意大利怎麼辦?第801章 戰爭倒計時第1369章 艦隊構成第695章 裝甲戰第688章 輕鬆的首戰第1254章 陷阱第856章 勢在必行第98章 友好訪問??第263章 決戰!第1126章 這叫一切正常?!第1062章 德國未來攻擊機第1365章 華夏海軍的挑戰1第595章 輕巡大亂鬥第1071章 鏖戰第458章 援軍第1517章 河口之戰(2)第539章 俄國人的裝巡計劃第870章 這都是你們逼的第471章 戰場調整第787章 一步到位第801章 戰爭倒計時第237章 大同江血戰第435章 幕後交易第558章 經驗教訓第1301章 全力施爲1第1348章 光桿司令第629章 勝利了?
第885章 連鎖反應第1062章 德國未來攻擊機第255章 俄國艦隊最後的準備第458章 援軍第1487章 裝甲啓示錄(4)第743章 繼續放火第209章 這算攤牌嗎?第1110章 戰略轟炸第394章 馬卡諾夫的計劃第1329章 呼嘯長空2第247章 左右逢源第856章 勢在必行第511章 潛艇戰和反潛體系第94章 拜會劉公(二)第884章 風暴第1081章 新人第170章 嚴肅點,打劫呢!第1284章 倔強的約翰牛第345章 溝通南北第917章 波雲詭異第1035章 底線和預防措施第552章 激化的矛盾第482章 突擊團第361章 戰列艦!第571章 矛與盾第253章 炮轟橫須賀第1357章 盲目樂觀2第495章 工業規劃第10章 拜會布林(三)第942章 厭戰之殤第95章 拜會劉公(三)第1393章 增大的籌碼第16章 徐傑的對策第1509章 風暴鳥的首秀第436章 混亂的日本海第620章 陰影中的巨人第256章 開戰倒計時第522章 英國人不要德國人要第386章 慈禧的應對第813章 樂極生悲第482章 突擊團第212章 絞肉機第532章 倒賣戰艦第991章 諸神的黃昏3第1014章 16寸風暴第476章 如何收場第1121章 圍殺第916章 另一名棋手第1242章 奧匈和土耳其第166章 日本人的反應第233章 主權換援助第1415章 巨頭的對話第909章 驚變第60章 翁師傅的對策第138章 俄國人的造艦計劃第1281章 風暴徵兆第1097章 瓜分第657章 掃蕩第1281章 風暴徵兆第1287章 爭分奪秒第610章 劇本不是這樣的!第825章 大戰揭幕第730章 印度洋不好混啊第944章 僵持第309章 孤獨的巨人第393章 新的日本海軍第1095章 突破條約第832章 離去第1295章 錯誤的判斷第1375章 戰爭前夜第179章 兩敗俱傷第1064章 第一代航空母艦第230章 不完美的落幕第1083章 意大利怎麼辦?第801章 戰爭倒計時第1369章 艦隊構成第695章 裝甲戰第688章 輕鬆的首戰第1254章 陷阱第856章 勢在必行第98章 友好訪問??第263章 決戰!第1126章 這叫一切正常?!第1062章 德國未來攻擊機第1365章 華夏海軍的挑戰1第595章 輕巡大亂鬥第1071章 鏖戰第458章 援軍第1517章 河口之戰(2)第539章 俄國人的裝巡計劃第870章 這都是你們逼的第471章 戰場調整第787章 一步到位第801章 戰爭倒計時第237章 大同江血戰第435章 幕後交易第558章 經驗教訓第1301章 全力施爲1第1348章 光桿司令第629章 勝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