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回 啓賢治水

第二十九回 啓賢治水

退朝以後,舜即飭人到文命家裡去敦請。

信使翻山越嶺走了多日,總算到了嵩山鯀居。

信使到了文命家門口,看到的卻是人走屋空。詢問鄰人,鄰人告訴說:“文命早已離家出走幾年了。”使者無奈,只好回都覆命。

使者回都以後,趕緊向舜覆命:“文命已離家出走幾年,鄰人並不知他的去向。”

治水就是救命,刻不容緩。舜急忙飭人告知各方諸侯:四處打聽文命下落。一旦找到,立即將他帶回京都。

卻說那文命自從河濱和重華分別以後,帶上真窺,橫革一路考察各地水患。到了孟門山以北的陽紆大澤,看到了陽紆大澤的大水往南涌動。他們沿着水的走向一直南去,爬山涉水,歷盡千辛萬苦,到了孟門山。

到了孟門以後,文命看到堤壩上有許多人在挑泥填壩。近前一看,他父親渾身是泥土,頭髮亂蓬蓬,鬍子很長,在那裡忙着指揮人夫挑泥土、將堤壩加高。看到父親勞累的身軀,文命很是心痛。

站在大堤上,文命看得很清,用泥土填起的大堤裡,水已快滿溢了,在洪水的衝擊下,已是岌岌可危。那些人夫們可能看不出什麼道道,但鯀是非常清楚的。不設法補救,很快就有崩潰的危險!因此,他把全身心都用在了堤壩之上,文命等人都到了他跟前,他竟然不知。

文命是內行之人,怎麼能不明白?他預感到這大堤耐不了多長時間,已是非常危險了。此刻,他的心如刀絞,想立即上前勸說父親。但是,他看了父親此時的心情很壞,忙得頭都不擡,幾次欲言又止。他知道父親的脾性,在這種情況下去改變他正在做的事,那簡直是把水往石頭上波,一點都不會進的。不說吧,明明都能預料到父親的失敗將會非常殘重,卻不去勸說,天理良心難容。他硬着頭皮,走到父親跟前,勸說父親很快改變方法,想法將水疏開。

“父親!”文命叫了一聲。

鯀擡起了頭,一看是兒子,問道:“你怎麼來了?到這裡來幹什麼?”

“母親過逝後的那一年,我在家閒着沒事,就出來研究治水方略,想幫助父親治理洪水。”文命回答道。

“你母親過逝了?”鯀震驚,急問道。

“是的。過世幾年了,當時,在鄰里們的幫助下,我將母親安葬了。”

鯀好一會兒都沒有說話,看得出來,他心裡特別難受。過了一會兒,鯀咬了咬牙說道:“我知道了,你回去吧。”危機關頭,鯀什麼都顧不上。

“父親,我不回去。這些年我對治水已有一些研究,千里迢迢跑到這兒,就是要幫助你治水。”

“小孩子懂得什麼?趕快回去吧。”

“父親呀,目下洪水太大,攔洪之法不妥。應想辦法因勢利導,將洪水引走。不然會有危險的。”

鯀聽罷大怒道:“你懂狗屁,滾到一邊去,別在這兒礙手礙腳的!”

文命是瞭解父親的,他知道,在這個時候,他說的話父親是根本聽不進去的。他哭了!

他難受、傷心極了!不是因爲捱了父親的罵,而是不敢想象父親慘重的失敗。於是,他據理力爭道:“父親呀,雨還在不斷地下,水還在不斷地漲,這些大堤能容多少水?必須趕快想辦法將水疏導,否則,後果不堪設想!”

“你給我走開!再說喪氣話就要捱揍了。這麼忙你在這兒攪和什麼!”

鯀的性格文命太瞭解了。無可奈何,他只好走了。

文命沒有權力,沒有人力財力,空有一腔熱情,只好暫時放棄了參於治水的想法。

此時此刻,文命的心情相當複雜,去那裡?幹什麼?腦子裡卻是一片空白。他畢竟還是個孩子!

他離開了大壩,漫無目的地向東南方向走去。真窺、橫革知道文命此刻的心情,默默無語地跟在他的後邊,誰也不說一句話。

文命一路走一路思考,他有一種預感,父親的治水最終會失敗。於是,他就默默地下了決心,繼續詳細考察水患,制定出自己的治水方略。他們再沿着水流走向,到達呂梁山,再到壺口龍門。他看到了若大的水源,狂吼的洪水,決非人力所能爲。必須順着水性,因勢利導將洪水引到一個它應去的地方。這個地方在那裡?他現在卻不知道。

考察完洪水之源,文命三人沿着洪水走向,一直考察到山海之濱。他看到浩瀚無際的山海,覺得此海隱患太大。北邊的滔滔洪水使這裡的水面在不斷闊大,不斷地淹沒四周的農田村莊。再甚者將來要禍及山海以東下游各地。

文命三人沿這雷首山脈繼續南行,到了鳳凰嶺上。第一眼看到的就是居於高處的女媧祠。文命對這位先祖“殺黑龍以濟冀州,斷鰲足以立四極,積蘆灰以止**。”的豐功偉績崇拜得五體投地。這些故事,鬱華老爺爺曾經給他講過了多少次。那個時候,他雖然知道了女媧娘娘是治水的先驅,但當時他只是沉侵在童話般的幻境之中的。現在,他身臨其境,感慨萬分。怎能不心潮激盪熱血沸騰?

文命快步走進女媧祠廟,跪在了女媧老祖的象前,虔誠地進行了一番祭拜。心裡默默地向老祖禱誓:“老祖在上,文命發誓,要繼承老祖的遺業,探索治水的最佳方略,把這可惡的洪水徹底根治!解萬民於倒懸。誠望老祖在天之靈給以佑助。”

禱告完畢,文命又拜了三拜。起身離開了廟殿。

文命登上了鳳凰嶺的制高點上,眺望着浩瀚無垠的山海,注視着渭水、洛水和山海交匯的漩流,在那裡久久地沉思着。他在想,這個山海如果不想辦法,後患的確是太大了!不斷擴大的水面,會吞嚼更多的農田和村莊。到了一定程度,會給下游廣大地區帶來巨大的災難!他下決心要找到根治山海的辦法來。想到這裡,文命快步走下了鳳凰嶺。

文命帶上真窺、橫革,離開了山海,去了冀州的東部。他想再多走幾個地方,觀察各地的水害情況,他想尋覓那裡是滔滔洪水的出路和歸宿。他們經過豫州,到了徐州,再到青州……。一路上看到人民流離失所。有登木而棲,有懸釜做飲,有釣魚餬口,有獵獸而食,爲生計艱難奔波。此情此景,使文命心裡萬分難受!更加堅定了他治理洪水的決心。

一日,他們走到了一丘陵。只見那土丘之上有許多茅屋,參差不齊,人們都擠在上邊。他們上到丘嶺以後,輾轉在茅屋之間,觀察着飢餓的婦幼老弱,甚覺心寒。正走間,忽聽得有琴絃之聲從東邊一茅屋傳出。這種悽慘悲涼之地,竟然還有琴聲,文命甚感奇怪。於是,就隨琴聲而去。走到那茅屋旁,文命從茅屋的窗子裡看到,裡面有一白髯老翁在那裡鼓琴。他便站在門口觀看。

只見那老人道貌岸然,衣冠楚楚。雖年邁卻精神飽滿。文命料這個老人一定是個有道之人,頓覺肅然起敬。他想進去拜謁卻不敢打擾,只好站在門口聽琴等待。

一曲終了,老者擡頭看到了文命等人,開口問道:“你等何人?到此做甚?”

文命慌忙回答:“我乃崇伯鯀之子文命,爲尋治水之法,到處走走。”

老者聽罷道:“孺子相貌不凡,小小年紀就憂國憂民,將來必成大器。老夫有幸,見到你非常高興,請坐到屋裡敘敘。”

恭敬不如從命,文命三人進了茅屋,隨便找了個木墩坐下。坐定以後,文命便請教老者姓名。老者答道:“老夫姓大成,名摯。貴公子年少有志,懷抱大志,也算是老夫的一個知音。”

“老者也在研究治水嗎?能否請教一二?”文命聽罷,哪肯錯過?急問。

“老夫在洪水氾濫之初,曾爲治水奔走了幾年。發現這洪水是天地之大變故所造成,不是人力所能爲的。共工孔壬的治水辦法根本就無濟於事。聽說帝堯因他治水不力,懶散瀆職,將他降爲庶民,又命你父統領治水。據說你父用築壩攔洪之法,在孟門、龍門一帶築壩。以我之見,亦是閒費力氣。”

“何以見得?”

“前些年,北方之地發生了巨大的變故。地震、火山爆發,使高岸爲谷,深谷爲山。地形的變動,使北方之水流入中冀。洪水越來越大,這種天地之變故,人力如何能抵抗?你父築幾道堤壩又能起到什麼作用呢?說不定水太大了把那堤壩沖垮,還會帶來更大的災難。”

文命聽了,覺得老者對治水還真有獨到的見解,和自己的看法完全一致。便說道:“老者之言甚善,願聽教誨。”

“雖然天地之變故非人力所能爲,但人事總是要盡的。天地之鉅變,也是幾百年甚至幾千年、幾萬年才遇到一次。現目下不可能再有什麼變故了,如果現在能想辦法因勢利導,把這滔滔洪水設法排走,既便根治不了,亦能減輕災害。人雖然說不能勝天,但只要盡努力,起碼目前這種狀況是會有所改變的。”

大成摯的一番話,使文命頓開茅塞。文命決定立即改變行程、計劃,不再往前走了。他已經預感到父親治水必敗,他不能眼看着父親的數年辛苦變成一場災難。於是,他立刻下了決心,決定二次北上孟門規勸父親改變方略,幫助父親治服洪水。採取非常措施,挽回這個局面。

此時,天色已晚,他們幾個人就在大成摯的茅屋裡草草住下。文命藉機又向大成老伯請教了一些他遇到的一些疑難。這一夜自然收穫不小。

次日一早,文命就告辭了大成摯,動身返回北方。文命非常擔心的是父親的那些堤壩。所以,日夜兼程,不敢耽誤一刻。返回途中,走到雷首山的頂端時,大雨傾盆,把文命三人澆得象落湯雞一樣。

山樑西邊的嶺上有一間小廟,三人疾步向小廟跟前走去。

“諸位趕緊進屋!”守廟老人見來人被雨淋得很狼狽,急忙開門讓進。

進了廟門,他們趕緊脫掉衣服,擰乾衣服上的水。閒暇沒事,文命便問老者道:“此廟供奉何人?”

“供奉的是治水的賢人後土。”老者回答道。這原來是一間后土廟,廟中敬奉的是那共工的兒子后土。文命嘆道:“共工那麼一個蠻子,竟然生下了這麼一個好兒子。后土治水,受到萬民景仰。後世的人到處爲他立廟,也是他功德的報應!”說罷,便向後土塑像拜了三拜。

真窺、橫革見狀,亦面向后土神像恭敬地拜了三拜。此時,文命有點口渴,便向老人討了一陶鉢水。當文命端起陶鉢送往嘴邊時,

“嘣!”

頻空落下的一塊料僵石,打在了鉢沿上。文命四下一看,什麼也沒有。於是,他又端起陶鉢喝水。

“嘣!”

又一塊料僵石打在了鉢沿上。這一次,竟把那陶鉢打了一條口子。文命甚感奇怪,四下觀看,卻什麼也沒有看到。他雖覺奇怪,但水還是要喝的。他把陶鉢又一次端到嘴邊,

“嘣!”

空中又掉下來一塊料僵石。這一次可慘了!竟把那陶鉢打了個大豁口。

“譁!”陶鉢裡的水流了出來。奇怪的現象使大家都很吃驚。

三打陶鉢,文命恍然大悟。這可能是后土神的聖靈在提示他:“要治住洪水,必須疏導,給水以出路。”這時他又想起了師傅的教誨:“只可順水之性,不可與水爭勢。”

“不好!大成摯講的很有道理,父親已在孟門山壘了好多堤壩。他總以爲,只要把水堵住了,就可以把水治住了,這樣太危險!目下,大雨不停地下,大水不停地從北邊涌下,他那大堤能容納多少?堤內之水若漲滿以後,大堤承受不了壓力,極有決堤的可能性。一旦決堤,後果不堪設想!”文命越想越後怕,

“不敢在這裡停留了,得趕快去孟門一趟,提醒父親,勸他改變方略。”問命心裡想。

“咱們趕快去一趟孟門。”文命對真窺、橫革說道。

“到孟門去幹什麼?”橫革不解的問道。

文命把他父親的做法和他的顧慮向二人說了一遍。二人聽完文命的話,心裡也着急了。不管外邊還下不下雨,三個人出了后土廟,冒雨下了雷首山十八盤,踏着泥濘,徑直向孟門方向走去。

文命三人曉行夜宿,歷盡艱辛,總算到了孟門。沒有想到,父親那自以爲是,粗暴頑固的態度使文命大失所望。他不僅沒有說服父親,還捱了一頓臭罵。他懷着痛苦的心情又一次離開了孟門。

他們越過了恆山,穿過了太行山。過了太行,一路上百姓流離失所之情形使文命想起了師父的教悔。濟世救民是他的志向,必須振作起來!於是,他帶上真窺、橫革繼續考察水患情況,時刻準備治水濟民。 他們翻越嵩山、方城山,走到了桐柏山。過了桐柏山,又走到了漢水流域。一路考察,不覺走了幾個月。這一路,雖說歷盡艱辛,卻也收穫不小。胸中勾畫出了一幅宏偉的治水藍圖。

這天,他們正從漢水往回返,卻聽到一路上人們紛紛的傳言:

“大陸澤一帶堤壩被沖垮了。”

“洪水淹沒了數以萬計的百姓。”

文命的頭“翁!”了一下。父親的失敗,他雖說早已預料到了。但聽到這個消息後,他仍然感到驚恐!他知道壺口、孟門一帶的大堤爲期也不會太遠。他的心情焦燥不安,不再願意往南行了。他對真窺、橫革說道:

“咱們返回吧,不知我父現在如何?壺口、孟門情況讓人心焦。”

二人欣然答應。於是,三人按原路返回。

走了多日,剛剛翻過了黟山,忽然聽到有人叫喊:

“文命,慢行!”

文命偏過頭一看,只見是豎亥和大章急急趕來,心中大吃一驚!

“不好,父親出事了!”當他看到大章、豎亥時,心裡已經完全清楚了。急忙上前問道:“你等何故到此?”

“出了大亂子了!孟門、呂梁的大堤全部崩潰了,釀成了千古之災!出事以後,你父萬分悲痛,準備自殺,被我倆苦苦勸住。但卻被帝堯派人正法了!”豎亥哭着說道,說完嚎啕大哭。

文命聽罷,止不住淚水像泉水般涌出眼眶,呼天喊地,慟哭了一場。

一場大悲過後,文命問大章:“父親臨終前給我留有話嗎?”

二人猛然驚醒。豎亥道:“有,見了你一傷心,竟全都忘了。”

說罷掏出了鯀寫給文命的書信,遞了上去。文命一邊擦淚一邊看書簡。信的大制意思是:

某以築堤爲本領,原想仗此以竟全功。沒想到九年辛苦變成了一場災難。這一次,禍闖得太大!非一死無以謝百姓。某雖死其罪難赦。沒聽汝言,悔之沒及,由此看來,汝的學識已勝父一籌。吾死之後,汝要繼續父業,虛心從善,勿蹈父之覆轍。

文命看完,又慟哭了一陣方纔罷休,他眼裡含着淚水,對真窺等人道:“走吧,咱們還是去冀州。”

大章問:“去幹什麼?”

文命道:“再去看看,水患還是要治的。”

大章道:“還治什麼水,不要送命了!”

文命道:“父命不能違,水是一定要治的。”大章等人無奈,只好隨文命而行。

一日,文命等人翻過巫山,碰到了舊時的朋友國哀。文命問國哀道:“你到此何干?”

國哀道:“我在四處找你。這幾年啥也未乾,今年一開春,心裡就想投奔於你。找了幾個月,才尋訪到此。前幾日在途中聽說帝堯飭人四處找你,要委以大任。不知是真是假。”

文命打斷了國哀的話道:“真有這種傳言?”

國哀道:“無半點虛假。聽說虞舜現在代堯行政,他命各地諸侯全部出動,非要找到你不可。”

“如此說來,我們還是去了帝都再說。”

文命心裡很高興,虞舜當朝,權力將要到手。一旦有了權力,就能按自己的意願去治水了。他現在非常明白,權力對他來講,是多麼的重要!於是,便決定立即前往帝都。

“不能去!殺父之仇不共截天,爲何還要替他賣命?”大章憤然說道。

“不然,帝堯派人正法,所施的是公法,而不是私怨。私怨應報,公法卻不宜計較。父之遺志乃在治水,我對父之報答,唯有治水成功。機會難得,沒有權力,既是有一腔治水大志,亦是空的。”

衆人皆以爲然,就隨文命向帝都走去。

因朝庭下令四處尋找文命,所以,文命等人一路上碰到了幾個諸侯,都受到了熱情招待,贈送食物盤纏。

文命一一辭謝不受。曉行夜宿,徑直趕往帝都。

到了平陽以後,文命立即去找老友重華。

舜見到文命之後,心中大喜,問道:“你一向在何處?累得我好找!”

“爲求治水方略,四處走走,並無定處。”

“帝命你繼父之職,正合你志,你一定要放棄前嫌,以治水大業爲重,不要推辭。”

“治水當仁不讓,但衰絰在身,出任國事,於禮不合。”

“洪水氾濫,萬民生靈塗炭。臨危之時,怎可守此居喪小節?”

文命被舜說服,即刻應承下來。二人聊了一會別後之情況,舜見文命很疲倦,便安排文命就寢歇息。

次日入朝,舜上奏帝堯。帝堯想見文命心切,即命文命進見。

接到帝命,文命上殿覲(jin.朝見.朝拜)見。帝堯觀之,心中竊喜。竟是一個如此體面之人!只見那文命身長丈餘,虎鼻大口,河目鳥喙,相貌堂堂。帝道:“你父治水九年,其法不當,釀成大禍。舜及四嶽都舉你,言你治水之本領高於你父,你敢承擔此任嗎?”

文命道:“治水是我之志願,臣父臨終遺言,讓臣繼父志,拯庶民於水火。臣願領命。”

“你不計前嫌,欣然領命,風範可嘉。你可將治水之法講來,讓大家聽聽。”帝堯高興地說道。

“臣主張治水要以疏導之法,順着水性,‘高者鑿而通之,卑者疏而宣之。’一直將洪水引入海中。”文命簡明扼要地陳述了自己的治水方略。

“此法很有道理,當初爲何不告訴你父?”帝堯問道。

“臣父秉性倔強,臣曾經規勸,他聽不進去。”文命答道。

“國家地盤如此之大,鑿開河流決非容易。需要毫費多少人力財力?曠日持久,民生何以堪?國家財力何以堪?”帝問。

“山高地大,鑿之確實不易。但只要方法得當,再賴帝之盛德,萬民洪福,不致於曠日持久,”

“即然如此,我就封你爲崇伯之職,如有嘉謀,儘可實施。只要能治住滔滔洪水,便是你的功勞。”

文命稽首受命。

帝堯又囑咐道:“以後遇事,多與舜商酌,我已讓其代理行政。朝中文武,若要需用,即可調遣。滿朝臣工將全力助你治水。”

文命稽首稱謝。

(山海經•海內經》載:洪水滔天,鯀竊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帝令祝融殺鯀於羽郊。鯀復生禹,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

第十八回 帝堯訪賢第十五回 牛屁股吊簸萁第二十七回 帝堯退位第三十七回 庠舍施教第九回 回家探親第二回 虞槹續絃第十八回 帝堯訪賢第三回 安頭牧牛第三回 安頭牧牛第三十七回 庠舍施教第三十一回 虞舜讓國第二十六回 平陽赴任第十二回 化解鬥毆第三十回 功在千秋第三十一回 虞舜讓國第二十四回 雙井逃生第十四回 河濱製陶第二十三回 帝都探親第十二回 鳳凰咀聚賢第三十五回 封象有庳第二回 虞槹續絃第十八回 帝堯訪賢第二十六回 平陽赴任第三十六回 墨臣警丹朱第三十六回 墨臣警丹朱第二十回 全家團聚第九回 回家探親第三十三回 治理水患第三十六回 墨臣警丹朱第三十四回 歷山省親第二十七回 帝堯退位第三回 安頭牧牛第七回 象耕鳥耘第三十九回 禪位於禹第十五回 牛屁股吊簸萁第十回 遭繼母陷害第二十九回 啓賢治水第九回 回家探親第十七回 歷山成邑第五回 離家出走第二十回 全家團聚第五回 離家出走第三回 安頭牧牛第十五回 牛屁股吊簸萁第十五回 牛屁股吊簸萁第三十二回 舜陟帝位第三十一回 虞舜讓國第二十九回 啓賢治水第十二回 鳳凰咀聚賢第十五回 牛屁股吊簸萁第二十六回 平陽赴任第三十八回 雷雨薦賢第三十一回 虞舜讓國第十九回 茅舍娶妻第二十三回 帝都探親第三十七回 庠舍施教第三十七回 庠舍施教第三十七回 庠舍施教第一回 虞舜降生第十一回 雷澤捕魚第二十七回 帝堯退位第三十回 功在千秋第三十六回 墨臣警丹朱第三十三回 治理水患第十一回 雷澤捕魚第四十回 安撫三苗第三十三回 治理水患第三十七回 庠舍施教第五回 離家出走第四十回 安撫三苗第二回 虞槹續絃第十四回 河濱製陶第十二回 鳳凰咀聚賢第六回 落腳嬀水第三回 安頭牧牛第十七回 歷山成邑第三十二回 舜陟帝位第三十五回 封象有庳第二十八回 代堯攝政第十九回 茅舍娶妻第二十九回 啓賢治水第二十八回 代堯攝政第二十三回 帝都探親第十四回 河濱製陶第三回 安頭牧牛第十二回 鳳凰咀聚賢第十八回 帝堯訪賢第六回 落腳嬀水第四十回 安撫三苗第五回 離家出走第三十七回 庠舍施教第二十九回 啓賢治水第三十五回 封象有庳第十回 遭繼母陷害第十五回 牛屁股吊簸萁第三十九回 禪位於禹第三十二回 舜陟帝位第三十三回 治理水患第三十八回 雷雨薦賢
第十八回 帝堯訪賢第十五回 牛屁股吊簸萁第二十七回 帝堯退位第三十七回 庠舍施教第九回 回家探親第二回 虞槹續絃第十八回 帝堯訪賢第三回 安頭牧牛第三回 安頭牧牛第三十七回 庠舍施教第三十一回 虞舜讓國第二十六回 平陽赴任第十二回 化解鬥毆第三十回 功在千秋第三十一回 虞舜讓國第二十四回 雙井逃生第十四回 河濱製陶第二十三回 帝都探親第十二回 鳳凰咀聚賢第三十五回 封象有庳第二回 虞槹續絃第十八回 帝堯訪賢第二十六回 平陽赴任第三十六回 墨臣警丹朱第三十六回 墨臣警丹朱第二十回 全家團聚第九回 回家探親第三十三回 治理水患第三十六回 墨臣警丹朱第三十四回 歷山省親第二十七回 帝堯退位第三回 安頭牧牛第七回 象耕鳥耘第三十九回 禪位於禹第十五回 牛屁股吊簸萁第十回 遭繼母陷害第二十九回 啓賢治水第九回 回家探親第十七回 歷山成邑第五回 離家出走第二十回 全家團聚第五回 離家出走第三回 安頭牧牛第十五回 牛屁股吊簸萁第十五回 牛屁股吊簸萁第三十二回 舜陟帝位第三十一回 虞舜讓國第二十九回 啓賢治水第十二回 鳳凰咀聚賢第十五回 牛屁股吊簸萁第二十六回 平陽赴任第三十八回 雷雨薦賢第三十一回 虞舜讓國第十九回 茅舍娶妻第二十三回 帝都探親第三十七回 庠舍施教第三十七回 庠舍施教第三十七回 庠舍施教第一回 虞舜降生第十一回 雷澤捕魚第二十七回 帝堯退位第三十回 功在千秋第三十六回 墨臣警丹朱第三十三回 治理水患第十一回 雷澤捕魚第四十回 安撫三苗第三十三回 治理水患第三十七回 庠舍施教第五回 離家出走第四十回 安撫三苗第二回 虞槹續絃第十四回 河濱製陶第十二回 鳳凰咀聚賢第六回 落腳嬀水第三回 安頭牧牛第十七回 歷山成邑第三十二回 舜陟帝位第三十五回 封象有庳第二十八回 代堯攝政第十九回 茅舍娶妻第二十九回 啓賢治水第二十八回 代堯攝政第二十三回 帝都探親第十四回 河濱製陶第三回 安頭牧牛第十二回 鳳凰咀聚賢第十八回 帝堯訪賢第六回 落腳嬀水第四十回 安撫三苗第五回 離家出走第三十七回 庠舍施教第二十九回 啓賢治水第三十五回 封象有庳第十回 遭繼母陷害第十五回 牛屁股吊簸萁第三十九回 禪位於禹第三十二回 舜陟帝位第三十三回 治理水患第三十八回 雷雨薦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