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回 功滿昇天

第四十一回 功滿昇天

不覺,帝舜在位已四十九年,由於年事過高,甚覺精力不濟。這時候,他心想,應該讓伯禹開始獨立掌朝了。於是,便在鳴條(今山西運城安邑境)這個山水清幽的地方,着人造了一些房子。然後,把朝中事務向伯禹做了交代,便離開都城,在鳴條閒居起來。(《永濟縣誌》:四十九年,舜居於鳴條。《禹都安邑考》:“邑以安名,志安君也。”“誰邑之?禹邑之也。禹爲誰邑之?爲安舜而邑之也。”“禹何爲而安乎舜?舜始封虞,暮思舊邑,禹乃鳴條牧宮以安之。”《舜帝碑文》:“舜暮年思居舊邑,禹乃營鳴條牧宮以安之。”)

帝舜這個辦法。是仿效帝堯的作法。這樣做,是爲了讓伯禹不受干擾,獨行其志。不然,他凡事總來稟報,不好作主。那知,這鳴條離蒲阪距離太近。自他避居以後,伯禹遇事仍要前來稟告。舜甚覺避居沒有起到作用。

wWW •тt kán •co

一日,帝舜於鳴條居屋正在思謀如何避開伯禹,讓他獨立行事。那伯禹卻進了大門。帝舜問道:

“今日又有何要緊事務稟報?”

禹道:“無要緊的公事,私事卻是很要緊的。有庳送來消息,諸侯象病危。象是帝之兄弟,禹不敢延誤,特來親告。”

帝舜聽罷,頓足說道:

“象弟病危,我必須親往探之。”

禹道:“南方路遙,帝年事已高,不宜長途跋涉。還是飭人去有庳探視爲好。”

帝的心情十分沉痛,堅持要去。伯禹知道帝舜天性友愛,若一定要去,阻攔亦是無用的。只好告辭而去。

伯禹走後,帝舜走進內室,吩咐女英和登北氏預備行李。女英等人苦苦勸阻,帝舜哪裡肯聽。說道:

“三弟病危,情理應該前去探視。再者,南方之地訛言朋比,三苗之國本來就好亂而迷信神道。會不會因此而發生變故,亦是很難說的事。我雖將大政交於伯禹,但還是不盡放心。此次南行,於國於民於已關係都是很大的。所以,此番去探視吾弟,順便再鎮撫一下南方各地,是非常必要的。我去意已決,你等不用再說了。”

一切行裝辦好,正要起身之時,伯禹又帶了百官前來勸阻。伯禹道:

“目下三苗心懷叵測,帝春秋已高,豈可冒此危險。還是謹慎爲好。”

帝舜道:“我以至誠待人,不會有險。若有變故,我亦有應對之策。你等放心好了。”

且說帝舜不聽衆人勸阻,輕車簡從,離開了帝都。經雷首山,翻過嵩山,徑向南行,直到雲夢大澤。

且說那三苗國君聽說帝舜南巡,不知帝舜此巡何意,急忙召集衆臣僚商議。

“有庳國君是帝舜的胞弟,近聞正在患病,可能是望病去的。”

“難保沒有陰謀,不如趁他無兵隊護送之機,擒住他,將他弄死,或拘禁起來。與伯禹討價,換他個半壁江山!”

……

一時間議論紛紛,什麼說法都有。

三苗國君考慮再三,說道:

“不可莽撞!虞舜以德治天下,四方諸侯與他要好的很多。他德高望重,不同伯禹,崇尚武力。如果咱們對舜稍有不尊之舉,且不說辜負了他在蒲阪的招待與賜贈,四方諸侯也會對咱們嗤之以鼻。這樣一來,咱們就孤立了。不僅如此,伯禹久有即位之心,礙着虞舜不死。假如咱們拘禁他或弄死他,或許正中伯禹下懷。即可早日繼位,又可藉機報復,奉詞伐罪。那時,咱們不僅四面不是人,且性命難保。此策非常不好!如果我們即刻前去迎接,以恭順的禮節,讓四方諸侯看看。豈不更好?”

“高明!高明!”三苗衆臣齊聲稱讚,

決策已定,三苗諸侯親自帶了許多侍從,到雲夢澤南岸去迎接帝舜的到來。

三苗侯到了雲夢澤南岸以後,看見各地諸侯一路扈從帝舜而來的已爲數不少,聲勢甚盛。他暗自慶幸沒有作出非禮之舉。

這時,南方各地諸侯,聽說帝舜南巡,都來朝見。對此,帝舜心裡很是感激。對衆諸侯說道:

“我此次南來,是爲探視弟象,不是公巡。承蒙大家來朝,萬分感激。”

於是,便設私宴款待各地諸侯。

席間,帝舜不斷地讚美各地諸侯自水患平息以後的功績:

“國寧民安,全賴大家之力。”

“帝恩重如山,德澤萬民,纔有這和諧天下。”衆諸侯齊聲讚揚。

帝舜傾心吐膽,衆諸侯心悅誠服。那三苗侯心中異志頓消,把帝舜奉若神明。

帝舜這次南巡,沒有想到竟這樣順利地安撫了南方各地,統一了諸侯的心志。帝心歡樂,大家亦覺快樂。宴飲結束,盡歡而散。

次日,諸侯們爲了不耽誤帝的行程,紛紛拜辭而去,帝舜一行繼續南行。

帝一行走到零陵(今湖南零陵縣)時,前方來報,說有庳國君去逝了。帝舜傷悼之至!千里迢迢,竟沒有能與弟見上一面!豈能不傷心痛肝?帝舜一邊落淚,一邊趕路,急急向有庳趕去。

到了有庳之後,帝在象的遺體前慟哭祭祀了一番,然後按排了隆重的喪葬儀式。

一切喪葬結束之後,帝舜把象之長子輝召到跟前,讓他承襲父之君位,並進行了一番訓勉,要他謙恭做人,勤勉做事。

且說那帝舜自弟象死了以後,一直鬱鬱不樂,茶飯不思。從人怕他年高體弱,經不起這一折騰,急摧他返回中土。帝依了衆人,帶上從人急匆匆返回都城,少不得曉行夜宿。

到了冀州以後,帝舜不願回到蒲阪,又住到了鳴條蒼梧。(約前2079)

自帝舜回到鳴條以後,身體每況愈下。女英等人盡力侍奉,舜居蒼梧六年,伯禹諸百官輪流前往探視。公元前2073年,帝舜病危,伯禹責巫醫每日診治,但卻一直找不到病因。帝舜雖身體狀況不佳,但神志卻一直十分清楚,如同往日一樣。大家都覺奇怪。

一日夜晚,帝舜剛剛入睡,忽見一仙風道骨、氣慨不凡之人來到他面前,向帝施禮道:

“今日得遇德孝之帝,此乃我之幸也!”

帝舜道;“仙家何人?虞舜愚昧,不曾記得在哪相識。”

那人稽首說道:“我乃赤松子也。”

帝舜慌忙稽首拜道:“久聞大名,如雷貫耳。先帝之時,你就超凡爲仙,今日得以見面,甚幸,甚幸!”

赤松子道:“你在凡間功行已滿,我奉天帝旨意,超你脫離塵寰,還歸上界。”

帝舜誠惶誠恐,稽首道:

“虞舜以前沒有修仙,在人間德能淺薄,怎能上了仙界?”

赤松子道:“一切自有上天知道,不要多講了。”

眨眼之間不見了赤松子的影子。帝舜吃了一驚,竟然醒過來了。他閉目回憶,夢中的情形卻歷歷在目。帝舜很是憂疑,推醒了睡在身旁的女英,把夢中的情形詳細地告訴給她。女英道:

“趕快休息吧!不要胡思亂想了。夢中的事情是沒有根據的。不要把那個當真。”

帝舜也覺荒唐,就不再亂想了。翻過身子又睡着了。

帝舜剛一入睡,赤松子又來了。稽首道:“聖天子請了。”

“去哪裡?”帝舜問。

“去了你就知道了。”赤松子道。

帝舜便隨赤松子向前走去。

往前走了幾步,轉過了一道彎,但見兩山之間一條寬闊大道。大道兩旁翠竹蒼松,道路中間停放着瑤車、玉軿。瑤車旁一對童男童女,撩起車簾,脆聲道:“聖天子請了。”

帝舜不由自已,就上了瑤車。

瑤車、玉軿隨那童男、玉女飄飄然騰空而起,直上九宵。

次日清晨,女英起牀梳洗。一切完畢,卻不見帝舜起來。帝舜從來都是早早起牀的,這一反常現象使女英大驚。近前一看,竟無動靜。用手一搖,仍不見動。呼喚了幾聲,還無動靜。接着再叫,卻怎麼都不能叫醒。女英撫摸帝舜的身體,已是冰涼。頓時號啕大哭起來。

登北氏等人聽到哭聲,全都跑了過來。一看此景,都嚎哭起來,頓時哭聲一片。

帝舜的一生,以其至孝,在“父頑、母囂、象傲”的家庭環境裡堅守孝道,敬父母、呵弟妹而美譽天下;他以其和善,“耕歷山,歷山之人皆讓畔;漁雷澤,雷澤上人皆讓居”。 在原始矇昧的部落裡興起了睦鄰禮讓的風尚;他“惟時亮天功,三載考績,三考黜陟幽明。”開創了中國官吏考覈制度;他以其“爲人、持家、做官、治國均以道德爲人本”的倡導,推崇“父義、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始創了華夏民族的道德文化;他重和諧,重包容,感化三苗。“詢於四嶽,闢四門,明四目,達四聰。” 開創了中華和諧文化之先河;他舉賢任能、納言從諫、懲治奸佞、以德化人、敬敷五教、禪讓帝位……“方五千裡,至於荒服。……四海之內,鹹戴帝舜之功。”

帝舜昇天的消息,很快就傳到了蒲阪。伯禹、皋陶等百官傾城而出。

隨着人們的一片哭聲,天上淅淅瀝瀝降起了細雨。陰雲密佈,天人同悲。

伯禹等百官到了鳴條以後,輪流在帝舜靈前祭祀弔孝。

祭拜過後,伯禹便開始安排喪事。他着伯夷在安邑以西數十里的地方(今山西運城大渠鎮境內)選了風水寶地,安排爲帝舜監工造陵。(《竹書紀年》:“四十九年,帝(舜)居於鳴條,五十年陟。”“鳴條有蒼梧之山,帝崩遂葬焉。”《辭海•鳴條》註解:“古地名,又名高侯原,在今山西運城安邑鎮北。”《山西通志》:“蒼梧即條山:條山有蒼陵谷,蒼陵之下爲蒼梧之野。”《涌幢小品》:“鳴條在河中府安邑,有舜墓,有紀市。鳴條去紀市才兩舍。”光緒《永濟縣誌》:“今安邑縣治之西北三十里,地名曲馬村,有鳴條崗舜陵在焉。”“孟子曰:舜卒與鳴條,伊訓口造攻自鳴條,則是舜之卒,禹之都,桀之伐,皆自鳴條也,舜陵當在安邑”。)

(帝舜歿於湘不成立,是因爲依據荒謬:《史記•秦始皇本紀》曾載,“始皇二八年(公元前219年)南巡衡嶽,因阻風君山,遷恕湘山神二妃,故而赭樹燒山。”說的是秦始皇南巡衡嶽,渡洞庭湖時因颳大風,船差點覆沒。一向專橫的鐵腕人物內心十分惱怒。他叫來侍臣問道:“此乃何地?”侍臣答:“此山名君山,湘君女神之所在,故作此患。”秦始皇聽罷大怒:“天下皆爲朕所有,一國豈有二君乎?此有君之理?”百官勸他去山上拜一拜湘君,求湘水神寧波息浪,可始皇不從,下令船上三千軍士伐盡了君山島上所有的樹林,放火燒盡了島上的廟宇、亭臺。至此,還不解恨,他又陶出九龍鑲金的玉璽,對準岩石用力蓋去,命石匠湘水女神不再爲患。他的專橫並不能阻止大自然的風暴,這場大風暴足足颳了兩天兩夜才告平息。自秦漢時起,湘江之神湘君與湘夫人的愛情神話,被演變成舜與娥皇、女英的傳說。後世因附會稱二女爲“湘夫人”,並以訛傳訛爲:秦始皇問臣下:“湘水之神是哪位?”臣下答道:“湘水之神是堯的二女,舜的二夫人。爲湘君和湘夫人。”這些隨口編造的東西,後世之人竟信以爲真!假設帝舜歿於湘,已故多年的娥皇,怎可能跑到湘江邊哭其夫君,血淚斑竹?”《孟子•萬章篇》有封象於有庳(鼻)之說。集解孟子曰:“封之有庳。”音鼻。正義帝王紀雲:“舜弟象封於有鼻。”有鼻在今永州道縣北,漢以後隸零陵郡,隋開皇九年(589),改零陵郡爲永州,“象封有鼻,實在蒼梧九疑之間,亦尚僭稱虞帝。古始興有鼻天子墓,應爲有鼻國君象之墓。後世僞爲虞舜墓。故蒼梧之說。孟子之言,足爲破矣!”《孟子•離婁下》載:帝舜“生於諸馮,遷於負夏,卒於鳴條。”《舜帝有虞氏》:“鳴條有蒼梧之山,帝崩遂葬焉。”)

因爲帝微時善製陶器。即位之後,各種物件仍以陶爲上。因此,帝舜之棺,亦以陶瓦製做而成。那喪葬之禮異常隆重,比帝堯之葬禮有過之無不及。

後人爲紀念帝舜,在舜帝陵墓後面修建了氣勢宏偉的廟殿。滄海桑田,地震、戰火對廟殿有過幾次毀壞。但後人總是不忘祖宗懿德,多次修繕舜帝廟殿。現存的舜帝廟始建於唐開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元明清三朝都曾進行過修繕。全國解放後,在廟堂設立了學校。2002年下半年,爲保護文物,運城市鹽湖區人民**搬遷了舜廟中學,開始修繕廟宇,進行文物保護。

本書完結,看看其他書:
第二十三回 帝都探親第十二回 化解鬥毆第一回 虞舜降生第二十三回 帝都探親第十七回 歷山成邑第三十七回 庠舍施教第二十五回 禍不單行第三十四回 歷山省親第十三回 空青之禍第三十回 功在千秋第三十七回 庠舍施教第二十九回 啓賢治水第二十六回 平陽赴任第二回 虞槹續絃第十八回 帝堯訪賢第十五回 牛屁股吊簸萁第十二回 化解鬥毆第三十六回 墨臣警丹朱第三十八回 雷雨薦賢第三回 安頭牧牛第十三回 空青之禍第三十二回 舜陟帝位第十一回 雷澤捕魚第十七回 歷山成邑第十一回 雷澤捕魚第十回 遭繼母陷害第十三回 空青之禍第十九回 茅舍娶妻第十二回 鳳凰咀聚賢第三十三回 治理水患第五回 離家出走第四回 師務成子第六回 落腳嬀水第五回 離家出走第十九回 茅舍娶妻第二十九回 啓賢治水第七回 象耕鳥耘第三十五回 封象有庳第二回 虞槹續絃第二十七回 帝堯退位第十五回 牛屁股吊簸萁第二十二回 騾子不下駒第三十回 功在千秋第二回 虞槹續絃第三十六回 墨臣警丹朱第三十三回 治理水患第二十二回 騾子不下駒第二回 虞槹續絃第二十九回 啓賢治水第二十九回 啓賢治水第二十七回 帝堯退位第三十八回 雷雨薦賢第二十回 全家團聚第三十七回 庠舍施教第十二回 化解鬥毆第二十回 全家團聚第三回 安頭牧牛第三回 安頭牧牛第十九回 茅舍娶妻第二十五回 禍不單行第二十三回 帝都探親第二十二回 騾子不下駒第一回 虞舜降生第四十回 安撫三苗第十八回 帝堯訪賢第六回 落腳嬀水第十一回 雷澤捕魚第二十九回 啓賢治水第二十五回 禍不單行第十一回 雷澤捕魚第二十回 全家團聚第三十二回 舜陟帝位第二十二回 騾子不下駒第三十一回 虞舜讓國第四十回 安撫三苗第三十七回 庠舍施教第十九回 茅舍娶妻第八回 化導衆庶第十二回 化解鬥毆第三十七回 庠舍施教第六回 落腳嬀水第三十九回 禪位於禹第九回 回家探親第四十回 安撫三苗第八回 化導衆庶第四回 師務成子第六回 落腳嬀水第三十二回 舜陟帝位第一回 虞舜降生第十三回 空青之禍第二十三回 帝都探親第十二回 鳳凰咀聚賢第二十四回 雙井逃生第三回 安頭牧牛第三十四回 歷山省親第三十七回 庠舍施教第二十六回 平陽赴任第二十四回 雙井逃生第三十六回 墨臣警丹朱第九回 回家探親
第二十三回 帝都探親第十二回 化解鬥毆第一回 虞舜降生第二十三回 帝都探親第十七回 歷山成邑第三十七回 庠舍施教第二十五回 禍不單行第三十四回 歷山省親第十三回 空青之禍第三十回 功在千秋第三十七回 庠舍施教第二十九回 啓賢治水第二十六回 平陽赴任第二回 虞槹續絃第十八回 帝堯訪賢第十五回 牛屁股吊簸萁第十二回 化解鬥毆第三十六回 墨臣警丹朱第三十八回 雷雨薦賢第三回 安頭牧牛第十三回 空青之禍第三十二回 舜陟帝位第十一回 雷澤捕魚第十七回 歷山成邑第十一回 雷澤捕魚第十回 遭繼母陷害第十三回 空青之禍第十九回 茅舍娶妻第十二回 鳳凰咀聚賢第三十三回 治理水患第五回 離家出走第四回 師務成子第六回 落腳嬀水第五回 離家出走第十九回 茅舍娶妻第二十九回 啓賢治水第七回 象耕鳥耘第三十五回 封象有庳第二回 虞槹續絃第二十七回 帝堯退位第十五回 牛屁股吊簸萁第二十二回 騾子不下駒第三十回 功在千秋第二回 虞槹續絃第三十六回 墨臣警丹朱第三十三回 治理水患第二十二回 騾子不下駒第二回 虞槹續絃第二十九回 啓賢治水第二十九回 啓賢治水第二十七回 帝堯退位第三十八回 雷雨薦賢第二十回 全家團聚第三十七回 庠舍施教第十二回 化解鬥毆第二十回 全家團聚第三回 安頭牧牛第三回 安頭牧牛第十九回 茅舍娶妻第二十五回 禍不單行第二十三回 帝都探親第二十二回 騾子不下駒第一回 虞舜降生第四十回 安撫三苗第十八回 帝堯訪賢第六回 落腳嬀水第十一回 雷澤捕魚第二十九回 啓賢治水第二十五回 禍不單行第十一回 雷澤捕魚第二十回 全家團聚第三十二回 舜陟帝位第二十二回 騾子不下駒第三十一回 虞舜讓國第四十回 安撫三苗第三十七回 庠舍施教第十九回 茅舍娶妻第八回 化導衆庶第十二回 化解鬥毆第三十七回 庠舍施教第六回 落腳嬀水第三十九回 禪位於禹第九回 回家探親第四十回 安撫三苗第八回 化導衆庶第四回 師務成子第六回 落腳嬀水第三十二回 舜陟帝位第一回 虞舜降生第十三回 空青之禍第二十三回 帝都探親第十二回 鳳凰咀聚賢第二十四回 雙井逃生第三回 安頭牧牛第三十四回 歷山省親第三十七回 庠舍施教第二十六回 平陽赴任第二十四回 雙井逃生第三十六回 墨臣警丹朱第九回 回家探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