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軍渡江北上,威脅到揚州。揚州士紳江壽民見太平軍勢大,於是想出一個辦法:“道光二十二年,英夷犯江南,我等捐銀十萬兩送給英夷,並攜美酒佳餚前往英夷大營,英夷善而從之,揚州得免。如今長毛勢大,也可以此法,方可同長毛相安無事。”
當年鴉片戰爭的時候,江壽民是用了這個辦法,給英國人送去美酒佳餚和銀子,英國人便沒有攻打揚州。其實英國人根本沒有攻打揚州的計劃,既然有人送來銀子、美酒佳餚犒勞英軍,那英國人還不趁機笑納了?反正在珠江口,在舟山外海,在長江口,都有中國老百姓划着小船來犒勞英軍,這種事英國人見多了也不奇怪。
但是這一次,揚州這一批清廷官員和士紳誤把太平軍當成了和英國人一樣的品行,卻是大錯特錯了!
揚州是明清兩代鹽商聚集地,當年的鹽商都是官商。在那個年代能夠弄到一張鹽引,可是要有很硬的關係,而且還要花費不少銀子。但是鹽引能夠鹽商帶來了不知道多少倍的鉅額利潤!那樣的暴利,簡直和後世的販毒快差不多了。可是販毒那是要掉腦袋的,鹽商卻是合法的!不僅合法,而且官府還會打擊私鹽保護鹽商利益!說得不客氣一點,只要當上了官府頒發鹽引的合法鹽商,白癡躺在那都能賺到錢。
不過還有一些頭腦聰明一些的官鹽鹽商,他們不僅賣官鹽,也在暗中販賣一些私鹽,他們利用官府給他們的合法身份,組建抓捕私鹽的緝私隊,抄沒私鹽收歸己有,當然了,他們也不會把私鹽販子全部抓光了,都抓光了,誰還賣私鹽?於是他們威脅私鹽販子,低價從他們手裡買來私鹽,然後摻入官鹽之中高價售出。
揚州鹽商聚集,那些鹽商每個都富可敵國。這個時候的清政府,還未簽訂馬關條約、辛丑條約等陪得當褲子的條約,所以說那些鹽商還沒有受到清政府的盤剝,每個人都是祖傳家業,世世代代積累下來不知道多少財富。
後來因爲馬關條約、辛丑條約等條約需要賠款,還有各種不平等條約要以鹽稅來抵押。而且清政府爲了應付鉅額的賠款,把鹽引制度改成發鹽票,這樣大批原本的私鹽販子就變成了合法的,再加上爲了賠款而盤剝鹽商,所以到了清朝快滅亡的時候,揚州鹽商已經走向沒落,最後是海運興起和津浦鐵路的通車,運河不再是南北的通道,所以揚州到了民國的時候已經徹底沒落了。
但是這個時代,揚州還是異常繁榮。
太平軍早就對養殖場的富裕垂涎三尺了,他們相信,一旦攻入揚州城,城內的金山銀山搬都搬不完。
揚州鹽商當然也知道,一旦太平軍攻入揚州,太平軍肯定不會放過他們的家產。所以都同意了江壽民提出的,大家捐錢給太平軍,以求相安無事的主意。
鹽商派遣的使者隊伍由江壽民親自帶隊,船隊裝上了幾十萬兩白銀,大批牛羊豬雞鴨等牲畜家禽,美酒佳餚,由水門出了揚州城,直接渡江去了天京,面見楊秀清。
“東王殿下,這是我們揚州百姓犒勞天軍的,只要太平天軍不犯揚州百姓,我們願意歸順太平天國。”江壽民向楊秀清獻上了禮物。
楊秀清哈哈大笑:“我們太平軍和當年的英夷不一樣,那幫夷人只知道唯利是圖,而我們太平軍不會貪圖財富。而我們北伐軍只是暫時路過幾日,不會長久住揚州。這樣,你回去之後,讓城內的清妖官員出城暫避,並讓城內百姓在門上貼個順字,便可平安無事;若是不貼,將會視爲頑子押來天京問罪!而且我們太平軍不會在城內收賦稅和徭役,揚州百姓可安居樂業。至於你們揚州士紳送上來的禮物,我們太平天國本來就是要救濟貧苦百姓,乾脆由你們替我們做了,把禮物帶回去分給揚州百姓吧,就當成我們收了禮物。”
江壽民回去之後,立即把楊秀清的意思和揚州城內的清廷官員說了。
清廷官員暫時出城避難,揚州城門打開,李開芳和林鳳祥命令幾百名太平軍先行進城。太平軍進城之後,居住在廟宇中,對城內的百姓不犯秋毫,並且在遇到乞丐主動給錢,買東西按市場價支付。
誰知道當更多的太平軍進城之後,一切都變了,太平軍突然翻臉,對鹽商進行抄家,強迫百姓把家產都上交給太平軍聖庫,強迫男女分營,甚至還根據楊秀清的命令,令人選出一百多名美女送往天京。
大批揚州百姓被太平軍裹挾,編入了流民炮灰隊,有半數左右的流民炮灰隊被送往天京,用來增強太平軍的實力,還有半數左右的流民炮灰隊被編入北伐軍之中,這樣北伐軍的人數就達到了十多萬人!至於糧食,都是那些被裹挾的百姓,被迫把自己的糧食上交給聖庫,被充作北伐軍糧。
而那些原本是花錢買個平安的鹽商都慘了,誰知道太平軍根本不講信用,把他們的家都給抄了,堆積如山的糧食、絹帛、金銀財寶,都落入到太平軍手裡,很多鹽商和他們的家人還被太平軍打成了頑子,被送往天京,打散了編入太平軍中。這些被打上了頑子標籤的鹽商和他們的家人,將會在今後的日子中受到太平軍將士的監視,爆發戰事的時候,他們還會被充當放在最前面送死的炮灰。
李開芳和林鳳祥在揚州劫掠了一番,大批金銀財寶、絹帛、茶葉、食鹽被送去天京,而他們自己則帶着搶來的糧食,踏上了北伐之路。
楊秀清看着從揚州搶來的金銀財寶和各種財物,哈哈大笑:“太好了!我們有了這些金銀財寶,又能向蘭芳購買更多的軍火了!”
李開芳和林鳳祥的北伐太平軍往西北方向的安徽進軍,安徽巡撫翁同書大驚,立即同欽差大臣勝保商議破敵之策。
“翁大人,本官倒是認識一位人才,名叫苗沛霖,雖然只是一個小小的窮秀才,但是此人在鄉里有很高的聲望,他應召組建團練,幾年來已經組建了一支十多人的團練。”勝保推薦了一個人。
問清楚了苗沛霖的資料,翁同書有些吃驚:“此人不是農人出身,何來錢財舉辦團練?他哪來的銀子?”
勝保哈哈大笑:“這就是此人的厲害之處!他沒有銀子,純屬空手套白狼,以長毛賊來了要殺光淮北士紳來嚇唬當地士紳,令士紳出錢給他操辦團練。此人雖是一小小秀才,可是頭腦機靈。所以說,此人可用!”
翁同書大喜過望:“那趕快給他送去一些銀子和軍火!只要他能夠保住壽州、潁州等地,可用給他提供更多軍火!”
綠營現在是什麼情況,翁同書和勝保都很清楚,兩淮的綠營兵比廣東的要更爛,廣東的雙槍兵雖然抽鴉片,但多少有點錢,還能一個月操練一次。而兩淮之地的綠營兵,除了敲詐勒索賺點銀子抽鴉片之外,什麼事都幹不成。因爲沒有錢,上級軍官吃空餉可以吃到令人髮指的七成!一個千人營,只有兩三百兵都很正常。
就這樣的綠營,如何抵擋太平軍?所以翁同書和勝保把希望寄託在苗沛霖身上。
壽州和潁州,是北伐太平軍要同捻軍會合的必經之路,只要把這兩個地方給堵死了,太平軍就無法同捻軍會合。
若是沒有捻軍幫忙,沒有騎兵的太平軍到了北方的大平原上,機動性將會嚴重降低,到時候朝廷可以用騎兵來騷擾、拖延太平軍。最終孤軍深入的太平軍會被清軍騎兵耗死在華北平原上。所以說,翁同書和勝保只求能夠守住壽州和潁州。
“苗大人,這是我們巡撫大人和欽差大人的一點心意。”一名使者向苗沛霖遞上了安徽巡撫府送來的禮物清單。
苗沛霖打開清單一看,只見上面寫着:白銀二十萬兩,洋槍五千支,子彈五十萬發,糧食一千石。
“那就替我謝過兩位大人了!”苗沛霖拱了拱手,“卑職一定會盡力堵住長毛,不負朝廷皇恩!倘若壽州和潁州有失,卑職願以身殉國!”
等到使者離開,苗沛霖轉頭問他的軍事劉淑愈:“劉先生,長毛賊要來了,朝廷又給我們送來了*和糧食,我們怎麼辦?”
劉淑愈是山東人,道光六年進士,曾任房山縣知縣,因爲清正廉潔兩袖清風,當了沒多久的官,就得罪了上級官員被免職。後來太平天國爆發,劉淑愈有想過在山東老家參加幅軍起義,但因爲聽說苗沛霖組建團練,於是趕來淮北。
苗沛霖對劉淑愈這個進士出身的名士是十分喜愛,於是把他留了下來,給自己當軍師。
“苗大人,朝廷給我們送銀子送洋槍,本來就是不懷好意!他們是想讓我們和長毛拼個你死我活!朝廷纔給了我們五千支洋槍,可是長毛手中洋槍又有多少?十多萬長毛,恐怕洋槍不少於萬支,還有大炮助陣,這仗我們怎麼打?”劉淑愈拱了下手道。
苗沛霖臉色大變:“朝廷明顯是要讓我們去當炮灰啊!”
“對!”劉淑愈點了點頭,“壽州和潁州,乃是兩淮通往中原的交通要道!朝廷是擔心壽州和潁州失守了,長毛和捻子會師,那就勢不可擋了!所以想要讓我們死守兩城,讓我們拿我們的民團和長毛拼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