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鬥茶客話千山雨

軍隊駐紮在一座小小的寺院附近。這是座早就廢棄的寺院,只有大殿跟有限的幾個房間還殘留着,其他的都已倒塌。佛像的頭已被敲去,法身上的金漆早已剝落,又被歲月燒灼成斑斕的絲褸。

雨一直在下着,只稍小了些。寺院裡鋪着的石階還沒有完全倒塌,比較起野地裡,還不算太泥濘。士兵們暫時駐紮在寺院附近,準備過完這一夜,再繼續前行。

風吹着殿外的古樹,一如多年前的暮鼓晨鐘。

月寫意率領着華音閣的弟子,將大殿稍微遮蔽了一下,擋住了彷彿永不停歇的雨絲,又將佛像搬了出去,大殿終於有了些樣子。

伙頭軍們支起行軍大鍋,將食物倒進去,點起了火。不一會子,香氣就飄了出來,在潮溼的寺廟中蔓延。每個人的臉上都露出了笑容。他們支起一座座帳篷,準備飽餐一頓,好好睡上一覺,爲明天的急行軍作好準備。

相思坐在窗前,看着外面的雨絲,不由得想到了樸家鎮的那羣人。他們躲過倭兵的追殺了嗎?他們回到自己的家園了嗎?

雖然這樣的可能性很小,但相思忍不住還是往好的方向幻想,同時,她對自己的妥協感到一絲憎惡。

卓王孫站在大殿上,絲毫沒有坐下來的意思。正道各派長老坐在四周,再外圍是李如鬆與三位副總兵楊元、李如柏、張世爵等人。

每個人都不說話,似乎都讓雨絲黏住了思緒。

夜,漸漸沉了下去。濃密的夜色將雨絲裹住了,連燈光都像是浸在水裡,漂着胭脂一樣的紅。

相思覺得這沉靜是如此的難耐,不由得站起身來,走了出去。

忽然,一個聲音從院子裡傳了進來:“如此雨夜,佳客遠來,怎能不飲一杯茶?”

衆位長老與總兵都是一驚。他們紮營在這座寺廟,自然安排了很多巡邏之人。不但有軍營中的斥候,還有少林、武當中的弟子。可以說萬無一失,怎麼讓別人走進院子裡還沒有發覺?若此人是敵人,他們豈不早就遭到了攻擊?

卓王孫眉峰一軒,道:“寒氣襲人,飲茶很好。只是客居並無此物。”

那人笑道:“可巧我帶來了。”

殿門被輕輕推開,兩個人走了進來。

當先一人相貌極爲古異,赤眉紅瞳,臉龐極爲瘦削,長髮飄飄,並沒有帶傘具,但發上竟連一點雨滴都沒有。他頭上戴了一頂極高的絲冠,身上白衣如雪,卻極爲繁複,寬大的袍袖幾乎垂到了地上。

無論是誰,裹在如此大的衣服中,必定會顯得極爲滑稽。但,卻沒有任何人覺得此人滑稽。不但不滑稽,還威嚴無比,宛如御臨日出之國的八百萬神明。

另一個人垂手立在他身後,手中提了個碩大的竹籃。被這人的鋒芒擋住,幾乎沒有人注意到他。

當先那人笑了笑,拱手道:“卓先生好。”

轉身道:“曇宏大師,清商道長……”

竟是每一個人都招呼到了,連幾位總兵都沒有漏過。衆人對望一眼,臉上都有些驚異。

此人相貌奇異,一看就不是中原人士,更不可能認識這些人。他怎會知道每個人的名字?

顯然,他對這些人早已瞭解,卻沒有人認識他。如果他是敵人的話……衆人已經不敢想下去了,心態複雜地回了個禮。

那人走到卓王孫面前,盤膝坐了下去。他坐的樣子很奇特,雙腿緊並,跪坐在地上,下半身全都沒在寬大的衣服中,樣子怪異至極。

殿中之人都是一驚。這樣的跪坐姿勢,當世只有倭人採用。難道這兩個人竟是倭人?他們遠征高麗,就是爲了剿平倭兵。這兩人竟敢孤身入千萬敵軍中,這種膽氣當真了得。

他們所來又是爲何?

地上已經掃乾淨了,卓王孫緩緩也坐了下來。

當先之人笑道:“聽說卓先生龍鳳之姿,天日之表。僕甚爲仰慕。今日前來,想向先生討教一下茶道。”

這無疑是表明了身份,因爲天下只有日出之國崇尚茶道。茶雖起源於中國,但中國文人向來崇尚自然,原不必拘於此小節,是以茶並未稱之於道。只有在日出之國,才稱之爲茶道。日出之國貴族更以沉溺茶道爲時尚,漸漸發展出一套奇異而獨特的禮儀。衆人聽說他要討教茶道,不由都皺起了眉。

只因中國號稱中央帝國,對茶道向來嗤之以鼻。茶道雖然在日出之國地位極隆,在中國卻不甚看重,與琴棋書畫等相比,就成了小道。因此,就連最醉心於茶的中國文人,都不曾涉獵。此刻聽說他要向卓王孫討教茶道,衆人都覺有些忐忑不安。

卓王孫號稱武功天下第一,文采風流天下第一。如果他要討教武功,不論刀劍拳掌,衆人都相信卓王孫必勝。但這般偏僻之道,可就難說了。萬一落敗,雖然沒有性命之虞,總是挫傷了士氣。

此人進門先呼出了每個人的姓名,而衆人卻對他一無所知,已然輸了一招。若是茶道上再輸一招,那簡直可稱得上一敗塗地。兩軍對壘,首先講究的就是士氣。士氣一沮,勝敗則不可言。

衆人都望着卓王孫,只盼望着他不要答應。

卓王孫淡淡一笑,道:“請。”

衆人心中一緊。當先那人眸中露出一絲訝意,似是沒有料到卓王孫會答應。他沉吟了一下,輕輕擺了擺手。

隨行的第二個人跪?旁邊,將竹籃中的東西一件件取出來,擺在他們兩人中間。

不過是些茶壺茶碗,竹筷竹勺。槌形花瓶放在薄板上,花瓶裡插着一枝菊花。瘦長的木架挑起一幅墨筆的字畫,這幾件東西一擺,就宛若建起了一座小小的茶室。清新淡雅,竟讓惱人的雨也變得如飛蓬細絲,悠遠有韻。

殿中之人不由輕輕舒了口氣,不自覺地放鬆起來。

隨行之人拿出一隻小小的四寸泥爐,放進去了幾塊略帶綠意的木炭,架起了一個形制古雅的霰釜,然後打開竹籃中一隻黑色,上寫“雪”字的陶壺,將水傾入釜中。不一會子,水面上就浮起了一層細微的水沫。

?他臉上露出一絲笑容,拿出了一隻瓷做的茶罐,擺開兩隻茶碗,開始點茶。

他的動作並不快,恬靜自然,宛如奇異的舞蹈,令人賞心悅目。他的笑容隨着動作悠然變幻着,似是臥鑑山氣,坐賞白雲。袍袖拂動,淡淡的茶香傳了出來,在沉悶的雨季中令人精神一長。

卓王孫伸手將茶罐拿過來,品鑑着茶罐上經過歲月長時間雕琢的花紋。只有經過這漫長的撫摸、擦拭之後,才能將它們本身的匠氣滌去,顯出自然的美來。

“初花之御肩衝,乃是唐時的古物,傳言爲稀世之珍,果然名不虛傳。”

他擡頭,視線勾勒着那幅墨跡的筆路:“虛?禪師的墨跡,在日出之國就很難見到。禪心已融到紙墨中,令人一見便感寂靜。與宗易公素尚靜寂的茶道,真是相得益彰,什麼評價都是多餘的了。”

隨行之人正將鐵釜裡的沸水衝到茶碗中,聞言不禁手抖了一下,水潑灑出了一些。臉上露出驚訝之容。

當先那人哈哈笑道:“宗易,卓先生既然認出了虛堂墨跡、初花肩衝,自然知道當世擁有此兩項寶物的,便只有號稱日出之國茶道第一的千宗易了。不必驚訝。”

千宗易躬身道:“卓先生真是好眼力。”

卓王孫微微笑道:“應說秀吉公好福氣。”

當先那人怔了怔,目光陡然?利起來,隔着茶湯中升起的濛濛水汽,逼視卓王孫。但這鋒芒也只顯露了一瞬間,隨即就完全消失,笑道:“卓先生眼力當真了得。不錯,在下就是平秀吉。”

卓王孫笑道:“應說是關白大人。”

平秀吉一笑道:“無非是虛名罷了。”

殿中之人都是大吃一驚。關白,這兩個字在中原聽來平平無奇,但在日出之國,那可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官職。相當於是明朝的宰相。日出之國現今的關白更是一代梟雄,先後擊敗了明智光秀、前田利家、德川家康等人,統一了長期處於戰亂割據中的日出之國,功績甚至凌駕於號稱戰國第一人的織田信長?上。莫非就是這位平秀吉?

他是此次侵略高麗的主謀。他若被擒,只怕倭軍立即就會瓦解。但他竟然只攜一人來到敵軍陣中,拜會天下無敵的卓王孫。他,究竟想做什麼?

兩人面色淡淡的,看不出究竟。千宗易道:“請品茶。”

平秀吉拿起一杯茶:“此碗亦是珍品,名喚尼子天目。茶是宗易公最擅長的濃茶。”

說着,舉起茶杯,分三口將茶喝完,平舉茶杯,微笑看着卓王孫。

殿中之人不由得都倒抽一口涼氣。

平秀吉的動作看起來平平無奇,但一舉,一飲,一品,一放,無不若合符節,雖簡單,其中卻似有奧妙的?意隱含,與千宗易的點茶之道遙相呼應,便如插在旁邊的那枝瘦菊,古拙奇麗,賞心悅目。顯然便是在日出之國流行了幾百年的茶道。

但中原之人,卻對這種“道”毫無所知。就算是文采風流天下第一的卓王孫,也絕不可能涉獵這等異國之道。

這杯茶,卻又如何飲得?

衆人心漸漸沉了下去。

只要動作中有絲毫不符合規矩,必然遭到對方這兩位茶道大家的恥笑。衆人已經明白了平秀吉前來獻茶的用意。他,就是想用日出之國獨有的茶道,先挫明軍的士氣。

這,無疑就是他此來的第二招。

所有人的目光都盯在卓王孫身上?看他如何飲這杯茶。

他,的確不懂日出之國茶道。平秀吉方纔的幾個動作,看似簡單,但無不經過多年浸淫,其中不乏細微精妙之處,卻不是短短一眼所能夠學來的。卓王孫雖不諳茶道,但也知道平秀吉既然先飲此茶,那就表明,第二杯茶,絕不能按照第一杯茶的方法飲。縱然他將平秀吉的手法學得一般無二,也必定會貽笑大方。

茶香逆人而來,微苦的氣息,似是如雨中隱秀的羣山。

這杯茶,堪稱天下之最。

卓王孫淡淡一笑。

“因何飲茶?”

平秀吉肅然而坐:“正要請教。”

卓王孫:“爲了滌俗。”

平秀吉點頭:“不錯。”

卓王孫:“此處俗氣太多,不宜飲茶。掌琴。”

身後一人柔聲答應,只見一位女子踏着碎步走上前來。她微低着頭,看上去柔婉寧靜。淡翠色的衫子攪在雨中,就像是洇溼的一幅名畫。她也席地而坐,膝上放了一張琴。琴纔拿出,平秀吉不由得脫口道:“好琴。”

那琴形式古雅至極,上面並沒有雕刻花紋,靜得就像是鴨綠江中的水波。但女子纖指才一拂,清脆悅耳的聲音便流淌而出,所有人的精神都不禁一振。

平秀吉讚歎道:“傳聞琴言姑娘的天風環佩乃是世間第一名琴,今日一見,果然名不虛傳。?

那女子正是華音閣中的新月妃琴言。聞聽平秀吉之言,不由得盈盈一笑。舉指輕攏慢捻,琴音如泉,淙淙而出。

平秀吉臉上露出驚豔之容。

卓王孫道:“且慢。”

他從懷中拿出一隻玉盒,道:“你可認得此物?”

那隻玉盒用的玉極爲精良,溫潤清婉。琴言定睛一看,不由得失聲驚呼,幾乎將膝上?琴打翻。她望着卓王孫,雙眼秋月般的眸子中寫滿了驚惶與恐懼。

卓王孫淡淡道:“我初入高麗時,遇到了一位故人,與他連對三掌,從他身上取下了此物。據說此物乃是皇室舊物,珍貴至極。你若是能將曲子彈好,我就將此物賞給你如何?”

說着,將玉盒擰開。盒中盛了幾片沉香,卓王孫隨手拈起,放在了火爐之旁,片刻之後,一縷淡淡的青煙從香上升起,才一入鼻,立覺心曠神怡。

名茶,名琴,名香,這座廢棄的寺院,頓如開了一場優曇法會,曼妙無邊。

琴言卻面容慘變,幾乎忍不住開口要問卓王孫什麼。卓王孫淡淡的笑容?像是一座山,將她的話窒息在喉中。

她感覺到,自己的心在一點點冷卻。

她艱難地挪動着身子,終於,重新坐下,理着琴絃。她的手指變得僵硬無比,這張琴她已彈了十五年,熟悉到再也不能熟悉,但此時,卻連絲絃都無法理順。

一滴淚水落在琴絃上,琴言低着頭,藏在散發下的那一抹嬌靨,卻是無比悽傷。

連對三掌。

天下絕無人能從卓王孫手下生還。何況,他最心愛的寶貝也被奪去了。那是他被迫離開京師時,所帶出的唯一一件珍物,愛如性命,從不肯離身。

他,死了嗎?

錚,錚錚。

繚亂不?音,一二或如泣。

琴音起得很低沉,如山澗中剝離了花枝的落蕊,在風中寂寞地沉浮;是一闋寫殘了的詩,被離人無望地吟哦;是一隻打翻了的經筒,在佛龕無聲上輪轉。

纖細,幽靜。空花墜影,無跡可尋。

斷續滴落的淚水,滴在琴身上,輕微的敲擊聲,卻和這一闋琴音融和得極爲貼切,化成斷腸之音。

殿中之人,幾乎連呼吸都屏住了,生怕這最細微的聲音,都會驚散了琴聲。

恍惚之間,他們彷彿想起了如花的青春,曾經辜負的紅顏。那輕狂的與年少的,都遺失了,忘記了。

剎那間,已是淚流滿面。

這?曲,雖然無名,卻悽傷至極,令人不忍再聽,卻又不忍不聽。

凡俗間一切塵污之情,在這一曲中被洗滌淨盡。每個人都覺自己肌骨已化爲冰雪,絕無半點塵垢。這一曲,彷彿一扇明鏡,照得他們肝膽皆冰雪,每一寸心事,都成爲夜空中浮蕩的星塵。

一曲消歇,滿目淒涼。

只有淡淡的沉香,與苦澀的茶香,盈盈鏤刻在雨氣中。

琴言的手按在弦上,心已死。

平秀吉的目光中也透出一絲茫然,這一曲的哀傷悽婉,顯然遠遠超出了他的預料。沉湎茶道之人,自然於曲韻頗爲精通。琴聲之妙,當然是越精通之人感受便越是強烈。

但他隨即目光一肅,望向卓王孫。

這位絕代的梟雄,雖然被琴聲之美折服,卻不忘此次前來的目的。

他一定,要看卓王孫怎麼喝這杯茶。

卓王孫也望向他。

剎那間,平秀吉的心像是浸到了冰水中一般,感受到一股無法想象的透徹寒意。他曾身經百戰,殺人如麻。但,卓王孫的目光中所蘊含的殺機,竟連他這樣的梟雄,都忍不住震驚!

卓王孫一字字道:“這杯茶,不配我喝。”

“只有天下獨一無二的茶,才配我喝!”

平秀吉目光完全被卓王孫眸中的殺意所吸引,忍不住道:“什麼樣的茶,纔是獨一無??”

卓王孫:“就是這樣!”

倏然一道驚虹耀眼而出。卻是卓王孫輕輕擡了擡手。平秀吉眼前的景象猛然崩潰。卓王孫青色的衣袖,如流雲一般掠過他眼前,他卻彷彿定住了一般,不能言,不能動,甚至不能思考。只能困惑而木然地看着他伸過手,一把扼住了千宗易的咽喉。

血,像山上的積雪一樣迸摧,平秀吉甚至能聽到血從千宗易脖子裡噴出來的聲音,就像是風聲。

血,形成一束悽豔迸發的煙火,凝固在空中,無盡絢爛。

千宗易的驚懼,衆人的驚呼,平秀吉的驚駭,全都那麼平靜,彷彿是聖手臨摹的一幅畫。

?天血塵中,卓王孫拈起那杯茶。

“這,便是天下獨一無二的茶。從此,天下再沒有人能沏出這樣的茶。”

一飲而盡。

平秀吉用盡全身力氣,發出一聲驚呼,踉蹌而退!

這不是茶道,是修羅道!

他的後背重重地撞在門柱上,劇烈的疼痛讓他猛然清醒了起來。

一張驚訝的臉出現在他的視線中。他忍不住出手,抓住他:“宗易!”

千宗易跪倒在他身前:“主上,您怎麼了?”

平秀吉的身形猛然窒住。

片刻之後,他一點一點放鬆。他臉上重新浮現出笑容。

擡頭,卓王孫仍然從容淡笑着?“你,看到了什麼?”

茶碗,輕輕放在地上。褪卻的,是最後一縷優雅。

平秀吉完全冷靜下來。袍袖分拂,重新坐下。

他伸指,長長的手指捻起一絲在火爐邊上燒落的香塵,放到鼻尖輕輕聞了聞:“卓先生認得虛堂墨跡、初花肩衝,平秀吉卻不認得斷魂香。在下甘拜下風。”

說着,向卓王孫跪地行禮。

殿上衆人又是一驚。傳言斷魂香乃是西域傳來的異香,香氣直入腦臆,令人生出極爲奇異的幻覺。乃是來自另一個大陸的奇珍。

平秀吉方纔驚惶後退,到底見到了什麼幻象?

平秀吉拜完,嘆息道:“日出之?人崇尚纖細、悽慘之美,先生以帶淚之琴、凝血之音飲茶,雖非茶道,卻是茶道所不能及的最高境界。在下心悅誠服。”

他站起身來,卻仍然維持着敬拜的姿勢。

“敬請先生,於平壤一戰。”

卓王孫微笑不動,目送平秀吉走出了寺院。

wWW¤TTKΛN¤C〇

衆人都是疑竇叢生。

平秀吉爲何就甘拜下風了,卓王孫又爲什麼會放過他?

趁着他士氣受挫之時,將他擒住,擒賊先擒王,平壤一戰,不是有利多了嗎?

但卓王孫不說,誰也不敢問。

第十一章 新傳使者出皇都第十章 路從蓬島三山遠第十五章 征途鶗鴂愁中雨第二十七章 紅豆花開聲婉轉第二十六章 樓船落日紫貂輕楔 子第三十三章 往事傷心尚鐵衣第四章 高閣登臨雨後天第十五章 征途鶗鴂愁中雨第二十二章 移入東風碧玉欄第三十八章 江山蕭瑟隱悲笳第二章 自是河山戰鼓頻第十七章 楊柳重載馳道改第一章 天上人間總玉京楔 子第二章 自是河山戰鼓頻第二十四章 夾道香塵迎麗華第二章 自是河山戰鼓頻第二十七章 紅豆花開聲婉轉第十五章 征途鶗鴂愁中雨第六章 故國惝恍夢裡天第三十四章 珍重雕欄白玉花第十一章 新傳使者出皇都第十三章 柳陌征衫錦帶鉤第二十二章 移入東風碧玉欄第二十六章 樓船落日紫貂輕第九章 鬆窗映火茗芽熱第二十四章 夾道香塵迎麗華第二十章 玉幾君臣笑語空第二十七章 紅豆花開聲婉轉第九章 鬆窗映火茗芽熱第三十二章 立馬山川千騎擁第五章 江山傳箭旌旗色第一章 天上人間總玉京第二十五章 落英錯認舞衣鮮第十一章 新傳使者出皇都第二十七章 紅豆花開聲婉轉第四章 高閣登臨雨後天第三十五章 寶輦香輪九陌塵第四章 高閣登臨雨後天第三十章 可知花亦是多情第十四章 玉人微嘆倚欄杆第三十二章 立馬山川千騎擁第二十六章 樓船落日紫貂輕第八章 旌旗衝雪冷梅花第一章 天上人間總玉京第八章 旌旗衝雪冷梅花第三十三章 往事傷心尚鐵衣第三十七章 六龍銜燭下平蕪第四章 高閣登臨雨後天第六章 故國惝恍夢裡天尾 聲第二十六章 樓船落日紫貂輕第六章 故國惝恍夢裡天第四十章 相思千里暮雲深第十七章 楊柳重載馳道改第十六章 雨漲千村地入湖第三十六章 帝子魂歸南浦雲第五章 江山傳箭旌旗色第三十章 可知花亦是多情第二十二章 移入東風碧玉欄第三十五章 寶輦香輪九陌塵第十八章 兵戈十日出重圍第二十七章 紅豆花開聲婉轉第五章 江山傳箭旌旗色第十章 路從蓬島三山遠第三十六章 帝子魂歸南浦雲第四章 高閣登臨雨後天第十七章 楊柳重載馳道改第三十五章 寶輦香輪九陌塵第二十章 玉幾君臣笑語空第三十八章 江山蕭瑟隱悲笳第十九章 高臥千峰鎖暮霞第三十九章 舊事已非還入夢第九章 鬆窗映火茗芽熱第二十七章 紅豆花開聲婉轉第二十五章 落英錯認舞衣鮮第二十五章 落英錯認舞衣鮮第十章 路從蓬島三山遠第三十四章 珍重雕欄白玉花第二章 自是河山戰鼓頻第七章 鐵馬新林休戰鼓第一章 天上人間總玉京第三十七章 六龍銜燭下平蕪第二十三章 匹馬孤城望眼愁第二十二章 移入東風碧玉欄第四十章 相思千里暮雲深第七章 鐵馬新林休戰鼓第一章 天上人間總玉京第三十章 可知花亦是多情第十一章 新傳使者出皇都第八章 旌旗衝雪冷梅花第十三章 柳陌征衫錦帶鉤第五章 江山傳箭旌旗色第十六章 雨漲千村地入湖第十章 路從蓬島三山遠第五章 江山傳箭旌旗色第十九章 高臥千峰鎖暮霞楔 子
第十一章 新傳使者出皇都第十章 路從蓬島三山遠第十五章 征途鶗鴂愁中雨第二十七章 紅豆花開聲婉轉第二十六章 樓船落日紫貂輕楔 子第三十三章 往事傷心尚鐵衣第四章 高閣登臨雨後天第十五章 征途鶗鴂愁中雨第二十二章 移入東風碧玉欄第三十八章 江山蕭瑟隱悲笳第二章 自是河山戰鼓頻第十七章 楊柳重載馳道改第一章 天上人間總玉京楔 子第二章 自是河山戰鼓頻第二十四章 夾道香塵迎麗華第二章 自是河山戰鼓頻第二十七章 紅豆花開聲婉轉第十五章 征途鶗鴂愁中雨第六章 故國惝恍夢裡天第三十四章 珍重雕欄白玉花第十一章 新傳使者出皇都第十三章 柳陌征衫錦帶鉤第二十二章 移入東風碧玉欄第二十六章 樓船落日紫貂輕第九章 鬆窗映火茗芽熱第二十四章 夾道香塵迎麗華第二十章 玉幾君臣笑語空第二十七章 紅豆花開聲婉轉第九章 鬆窗映火茗芽熱第三十二章 立馬山川千騎擁第五章 江山傳箭旌旗色第一章 天上人間總玉京第二十五章 落英錯認舞衣鮮第十一章 新傳使者出皇都第二十七章 紅豆花開聲婉轉第四章 高閣登臨雨後天第三十五章 寶輦香輪九陌塵第四章 高閣登臨雨後天第三十章 可知花亦是多情第十四章 玉人微嘆倚欄杆第三十二章 立馬山川千騎擁第二十六章 樓船落日紫貂輕第八章 旌旗衝雪冷梅花第一章 天上人間總玉京第八章 旌旗衝雪冷梅花第三十三章 往事傷心尚鐵衣第三十七章 六龍銜燭下平蕪第四章 高閣登臨雨後天第六章 故國惝恍夢裡天尾 聲第二十六章 樓船落日紫貂輕第六章 故國惝恍夢裡天第四十章 相思千里暮雲深第十七章 楊柳重載馳道改第十六章 雨漲千村地入湖第三十六章 帝子魂歸南浦雲第五章 江山傳箭旌旗色第三十章 可知花亦是多情第二十二章 移入東風碧玉欄第三十五章 寶輦香輪九陌塵第十八章 兵戈十日出重圍第二十七章 紅豆花開聲婉轉第五章 江山傳箭旌旗色第十章 路從蓬島三山遠第三十六章 帝子魂歸南浦雲第四章 高閣登臨雨後天第十七章 楊柳重載馳道改第三十五章 寶輦香輪九陌塵第二十章 玉幾君臣笑語空第三十八章 江山蕭瑟隱悲笳第十九章 高臥千峰鎖暮霞第三十九章 舊事已非還入夢第九章 鬆窗映火茗芽熱第二十七章 紅豆花開聲婉轉第二十五章 落英錯認舞衣鮮第二十五章 落英錯認舞衣鮮第十章 路從蓬島三山遠第三十四章 珍重雕欄白玉花第二章 自是河山戰鼓頻第七章 鐵馬新林休戰鼓第一章 天上人間總玉京第三十七章 六龍銜燭下平蕪第二十三章 匹馬孤城望眼愁第二十二章 移入東風碧玉欄第四十章 相思千里暮雲深第七章 鐵馬新林休戰鼓第一章 天上人間總玉京第三十章 可知花亦是多情第十一章 新傳使者出皇都第八章 旌旗衝雪冷梅花第十三章 柳陌征衫錦帶鉤第五章 江山傳箭旌旗色第十六章 雨漲千村地入湖第十章 路從蓬島三山遠第五章 江山傳箭旌旗色第十九章 高臥千峰鎖暮霞楔 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