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鐵馬新林休戰鼓

李如鬆雖然心懷不滿,做起事來卻並不含糊。才過了七日,整座平壤城外城就完全被清掃乾淨。城中的十萬百姓與兩萬多士兵全都被動員起來,日夜不休地勞作着。大同江畔的樹木被成片地伐掉,屍體被掩埋,廢墟被處理,高下不平的地方全都被填了起來。這座城市,完全從戰爭的創傷中解脫,就像是一座新生的城市。

但李如鬆的心卻越來越緊張。漢城中的敵軍遲早會得到消息,他們絕不會容忍平壤落在明軍手中。他們一定會出動大軍,重新攻打平壤。那是李如鬆最不想見到的。

他悄悄地派出探馬,打探着漢城的消息。

他的擔心並不是多餘的,就在平壤城陷落的第三天,消息已經傳到了漢城。漢城守將小西行長大驚狂怒,點齊了城中一半的人馬,向平壤攻過來。

一半,就是八萬之多。

現在的平壤,幾乎沒有任何防禦能力,如何能抵禦這樣的大軍?

李如鬆緊張得幾乎睡不好覺,他想找卓王孫商量一下,但卓王孫不想見他的時候,他根本見不到卓王孫。

他日夜受着煎熬。到了第七日,探馬回報,八萬倭兵,已經抵達了最後一座柵壘。再有不到一天的時間,他們就會攻到平壤城。

而平壤城,現在剛剛整理好,正是一馬平川,一點阻擋都沒有,正適合大軍進攻。

李如鬆心急如焚,催促着士兵,恨不得一天就將平壤城修好。

天漸漸黑了,韓青主找到李如鬆,頒佈下卓王孫的命令:“今晚,任何人都不準出城。”

李如鬆當然不想出城。出城隨時都可能遇到倭賊,他爲什麼要出城?但就算是不出城,明日倭賊打過來,還不一樣是死。

他唉聲嘆氣,甚至都沒有發覺,韓青主率着衆多華音閣弟子,拉着無數輛大車,出城而去。

第二天一清早,李如鬆就睜着佈滿血絲的雙眼,登上內城城樓,向外眺望。

他幾乎摔下了城樓。

漫山遍野的旌旗,飄蕩在大同江江畔。倭賊們兇狠的面容,幾乎就在他眼前。他用力撐住了城牆,方纔勉強維持着站立的姿勢。

完了。

全完了。

高麗戰爭就此結束了,我,大將李如鬆,死在這裡了!

他眼含熱淚,哽咽着感受到死亡手握長刀,呼嘯着飛過他頭頂。

“哈哈。”

他身邊忽然傳來一陣笑聲。

李如鬆轉身,就見韓青主坐在太師椅上,正悠閒地品着茶。這傢伙居然還能夠笑出來?李如鬆大怒,幾乎忍不住撲上去揍他一頓。

韓青主:“李大人,你不覺得倭賊這樣子好笑嗎?”

李如鬆不覺得好笑——快死的人看什麼都不覺得好笑。

韓青主伸出了手指。

李如鬆順着他的手指看去,他忽然感到了一絲怪異。那些倭寇雖然兇猛狠惡,但好像狠了這麼久,也並沒有靠近平壤城。

爲什麼呢?

李如鬆忽然發現,大同江上的煙霧似乎濃了些。霧中,似乎有些他不熟悉的東西在閃動,但仔細看時,卻什麼都沒有。這種詭異的現象也瀰漫在花叢中,樹林裡。環繞着平壤城,似乎一切都還是原樣,又似乎一切都不同了。

他更加震驚地發現,強行想向平壤城突襲的倭賊,在成片地死去。每多靠近一步,死的人就越多。這團籠罩着江岸的霧氣,似乎有着神秘而詭異的力量,悄無聲息地吞噬着靠近者的血肉。

李如鬆驚喜交加,忍不住擦了擦眼睛。他終於回憶起韓青主昨晚的行爲,意識到一座穩固的防禦,早已矗立在平壤的周圍。

韓青主悠然道:“現在你覺得好笑了嗎?”

周圍站立的正道長老們卻一點都不覺得好笑。他們臉上,混雜着恐懼,驚惶與畏懼。

這團霧氣,他們都很熟悉。

他們熟悉,卻從來不敢靠近,因爲他們知道這團霧氣有多可怕。曾經千百年來,這團霧氣以秘魔一樣的力量,震懾着武林中的每一個人。

曇宏大師長長嘆了口氣:“四天聖陣。”

這團可怕的霧氣,守禦着平壤城外城的,竟然是防守了華音閣近千年的四天聖陣。李如鬆並不太瞭解這個陣法的威力,但武林正道卻知道。有了這座陣的守護,就算倭賊再來一倍的人,也絕不可能突破。

平壤城固若金湯。

果然,夕陽落下去的時候,倭賊終於明白他們不可能突破這座陣,於是慢慢收拾兵馬,敗退回漢城。留下滿地屍體。

李如鬆長長出了口氣。

平壤城,已可以守了。他有些明白,卓王孫爲什麼沒聽從他進攻的計策。如果有一座城池做根據地,以後的仗就好打了。如果這座城是不會被攻陷的,那這場戰爭已經立於不敗之地。

顯然,那些巨大的箱子裡,不僅僅裝着海棠花。這座上古奇陣也早被分解,裝在其中運到了高麗。

那些箱子裡還裝了些什麼?

這個問題很快就有了答案。

正當李如鬆面對着空空的土地發呆,不知道該拿什麼來建設這座城的時候,無數只箱子被運到了他面前。

箱子一隻只打開,他想要的,希望要的,渴望要的,甚至沒想到要的,全都在裡面。

李如鬆驚喜交集,急忙敦促部下加緊建設起來。

又過了十日,這座城已初具了規模。

士兵們跟百姓們臉上都洋溢着笑容,因爲他們看到了勝利的曙光。他們看着這座城,感受到它的強大、富庶,想象着自己生活在這座城中的未來,他們由衷地喜悅起來。平坦而廣闊的道路縱橫交錯,三橫三豎,將整座城連通分割成整齊的方塊。房舍、商鋪,鱗次櫛比,一座一座地拔地而起。紅磚碧瓦穿雜在精緻的園林、宏大的建築中,這座城市以極具盛唐氣象的風貌,感染着每一個見到的人。

但,正道羣豪的臉色,卻極爲難看。因爲,這座城,正一點一點地變成他們心中的夢魘。

華音閣。

顯然,那些剩餘的箱子中裝着的,是被拆碎的華音閣。卓王孫此次徵倭,帶來的不僅僅是四天聖陣,而且是整座華音閣的精華。

這是多麼可怕的大手筆,大犧牲。

幾乎令正道中人窒息。他們忍不住問自己,我又爲這場戰爭作了什麼犧牲?

他們雖然很想爲天下伸張正義,但少林寺會拆了木人巷、武當派會挖倒真武堂嗎?絕對不可能。

那還爭什麼?

羣豪都有些汗顏,再也說不出話來。

陸陸續續地,高麗的官員、百姓們聽說了平壤的勝利,都來投奔。平壤城的幾個城門處留下了出入四天聖陣的道路,由華音閣弟子親自把守。他們仔細地盤查着,放那些百姓們進入。不時有倭國的奸細被盤查出來,就地格殺。

這些百姓,立即投入了平壤城的建設中。這座城,以更快的速度成長了起來。

高麗各地起義的義軍,也聞信前來投奔。其中最出名的有兩路,一路是狼筅將軍元豪,一路是紅衣將軍郭再佑。

這兩位本都是普通的高麗百姓,倭賊殺來之時,爲了保衛家園,他們組織了義軍,起來反抗。元豪身高體壯,手使一根狼筅,重達二十八斤。他勇猛善戰,但極有心機,擅長將敵人誘入火槍不能發揮威力的地方,然後率衆衝殺進去。屢獲勝利。

郭再佑本是慶尚道玄風的地方官,倭賊打過來時,他在宅邸的大樟樹上懸鼓,擊鼓召集全村百姓,組成義軍,對抗倭賊。他身披紅袍,作戰時衝在最前面,高呼:“紅衣將軍在此!”殺得倭賊潰不成軍。他擅長打心理戰,用投毒、夜襲等計策讓倭賊人心惶惶,如驚弓之鳥。

卓王孫對這兩人也是極爲賞識,在議事廳上詢問着他們作戰的近況。元豪幾乎不懂漢語,郭再佑做過幾年縣吏,漢語倒是說得流利,恭恭敬敬地回答着卓王孫的問題。大家都很奇怪,郭再佑爲何每次都衝在前面,歷經幾十戰卻沒有受過重傷。

郭再佑也說不出原因來,只好笑道:“也許是因爲我身上的紅袍乃是先祖當年朝貢明朝時得到的賞賜,有些神奇也說不定。”

卓王孫笑道:“如此,我就再賜你一件紅袍。”

“清商道長,請你日後與弟子跟隨郭將軍,保護郭將軍的安全。”

清商吃了一驚,他堂堂掌門,地位尊隆,只有少林方丈才差可比擬。高麗乃是小國,郭再佑不過是個草莽之徒,怎配他去保護?這不是讓他做郭再佑的侍從嗎?

清商道長怒氣勃發,忍不住就要發作。卓王孫淡淡道:“月寫意,你來保護元將軍,如何?”

月寫意盈盈笑着走了出來,道:“願遵閣主之命!”

說着,站到了元豪身邊,道:“你這隻狼筅真的很重嗎?讓我看看。”

元豪愣頭愣腦地看着她,不知道她說些什麼。月寫意指着他背上揹着的兵刃,又指了指自己。元豪方纔恍然大悟,摘下狼筅,遞給了月寫意。月寫意一把接了過來,隨手揮舞了一下,道:“也不是很重麼。我看你啊,未必有什麼本事。”說着,輕聲嬌笑了起來。

元豪搔了搔頭,不明白她說什麼,也跟着傻笑了起來。

清商道長的怒氣,倒發作不起來了。

武林均知,華音閣主卓王孫最是護短,絕不容任何人傷害閣中弟子。月寫意身爲侍書仙子,在閣中地位雖不高,卻是閣主的親信,連她都可以作爲高麗將領的侍衛,他爲什麼不行呢?清商道長豪氣頓生,走到郭再佑面前,道:“你會什麼劍法?”

郭再佑搖了搖頭。

清商道長再問:“你會什麼掌法?”

郭再佑再搖了搖頭。

“你到底會什麼?”

郭再佑想了想:“我會筆法。”

清商道長大喜:“什麼筆?判官筆?分水峨嵋刺?”

郭再佑搖了?頭:“都不是。我會寫柳體的隸書。”

清商道長怔了怔,喃喃道:“這人居然能到現在不死,真是個奇蹟……”

日子緩緩過去,平壤城再度展現出了它的壯麗。

廢墟一般的城體,已被完全修復。三角形的城牆,沿着大同江、牡丹峰延伸着,由清一色的青色巨石壘成,高大而威嚴。城牆內,隱隱顯露出一排排雕樑畫棟。整齊的道路隱在悽迷的煙雨中,層疊相映,一望無垠。似乎此處並非異國平壤,而是江南水鄉。

大同江在城內彎了個曲,聚成一座極大的湖泊,似乎便是華音閣中的莫支湖。湖邊矗着一座七層小樓。從樓上望去,丹樓如霞?卻是虛生白月宮、東天青陽宮、西天太昊宮、南天離火宮、玄天元冥宮。花樹披拂,宮與宮之間被星羅棋佈的道路連通在一起。

正道羣雄本散居於內城之中,此時,盡被安置在東天青陽宮中。兩萬明兵駐紮在西天太昊宮中。原來這些士兵豪傑們可以隨意走動,而今,他們漸漸感到了約束。宮與宮之間的道路錯綜複雜,彷彿迷宮一般。只要稍不注意,就會迷失方向,不知不覺地被引到城外。而城外,大同江被重新挖掘引導,呈八卦狀環繞着平壤城。錯綜複雜的水道令地形變成了一座迷陣。陣中的森林、山石、樹木、泉流之間,隱藏着天下最可怕的陣法——四?聖陣。一旦誤入其中,後果只有一個——死。

他們修建這座城池,就像是在修建自己的墳墓。

天,才微微放晴了一段時間,就又陰了下去。大同江的江水被暗淡的太陽蒸起一團團煙雨,將平壤城籠罩在其中。除了隱約的黃銅風鈴反射着太陽的光芒之外,整座城市就彷彿突然消失了一般,成爲江面上的一座海市蜃樓。

突然,遙遠的江岸上傳來一陣陣鼓譟聲。

正在加固城牆的士兵們忍不住停下了勞作,探首向前張望。

鼓譟聲一陣陣傳來,隨着悶塞的風聲,一陣響,一陣淡。守門的將軍正是李如鬆,他命令幾個士兵前去看看,究竟?了什麼事情。

不多時,士兵回來了。還沒等開口便痛哭了起來。李如鬆大驚,急忙問出了什麼事,士兵們哽咽良久,方纔將事情說明白。

平壤城外,來了幾千名逃難的難民。明兵攻下平壤城之後,消息傳到了漢城。漢城守將震怒,不敢前來攻打平壤,於是就將火氣灑到了附近的城鎮上。這些城鎮遭受到了開戰以來最猛烈的襲擊,這些人無家可歸,只好一路逃往北方。聽說平壤已經奪回,就想逃難進城。哪知,守城的華音閣弟子收到卓王孫的命令,不放任何一個人進來。

李如鬆聽了,大吃一驚。

如果連難民都不接納,那我們解放平?還有什麼意義?我們還稱得上是正義之師嗎?

他急匆匆地撇下士兵,火速趕往城內,面見卓王孫,一定要諫勸他放百姓入城!

華音弟子聽說他要去虛生白月宮晉見閣主,就直截了當地回絕了。只可能閣主召見你,不可能你晉見閣主。

爲什麼?

因爲閣主在思考天下大事。

李如鬆差點氣昏了。但卓王孫寢宮面前,他也不敢放肆,只能忍氣吞聲,向兩位弟子解釋着,希望能喚醒兩人心中的正義感。但兩人淡淡的回答,瓦解了他的解釋。

什麼是正義?閣主就是正義。

他怒也不是,惱也不是。進也不是,退也不是。

幸好,這時,只見韓青主匆匆自虛生白月宮中走了出來,見了李如鬆,道:“你來得正好,閣主正要召見你!”

李如鬆大喜,急忙跟着韓青主走進了宮中。

卓王孫身穿一襲便裝,正站在窗前看着大同江的煙霧。李如鬆正要開口,卓王孫打斷道:“宣祖到了嗎?”

李如鬆搖了搖頭。申泣去了半個多月,還是沒有探查到宣祖的下落。

“你即刻帶領一隊人馬,前去接應。路上不許有任何耽擱!”

李如鬆呆住了。

“那些……那些百姓呢?”

卓王孫淡淡道:“將他們趕走。”

李如鬆身子一軟,幾乎坐倒在地上。他不知道自己是如何走出虛生白月宮的,他只感到一陣陣的虛弱。

第一次,他看不到了這場戰爭的方向。

韓青主遙遙注視着李如鬆的背影,忍不住一聲嘆息。

的確,這場戰爭已經沒有了方向,因爲,引領着他們作戰的那個人,已經變了。

卓王孫,這個他們無比信任的人,已悄悄地有了變化,讓他們也感覺陌生起來。

一個疑惑,浮在了他的腦海中。

他們已經習慣了,在這樣的情況下,會有個人站出來,爲黎民請命。這個人,絕不會爲卓王孫的威嚴屈服。當所有人都窒息的時候,她還會閃耀出水紅色的光芒。她的慈柔,總是在最艱難的時候,讓人想起。

相思去哪裡了呢?

如果她還在城中,她一定會第一個找到卓王孫,誓死規勸。在行軍的路上,她不就已經做過一次了嗎?

現在,沒有一個人反抗卓王孫的命令,那隻能有一個解釋:

相思已不在城中了。

兵荒馬亂的,她能夠去哪裡?

第三十章 可知花亦是多情第十八章 兵戈十日出重圍第四十章 相思千里暮雲深第十六章 雨漲千村地入湖第三十六章 帝子魂歸南浦雲第二十章 玉幾君臣笑語空第十五章 征途鶗鴂愁中雨第三十六章 帝子魂歸南浦雲第三章 鬥茶客話千山雨第十六章 雨漲千村地入湖第三十八章 江山蕭瑟隱悲笳第十一章 新傳使者出皇都第三章 鬥茶客話千山雨第十一章 新傳使者出皇都第十七章 楊柳重載馳道改第三十九章 舊事已非還入夢第二十二章 移入東風碧玉欄第二十章 玉幾君臣笑語空第三十七章 六龍銜燭下平蕪第七章 鐵馬新林休戰鼓尾 聲第一章 天上人間總玉京第二十二章 移入東風碧玉欄第三十章 可知花亦是多情第九章 鬆窗映火茗芽熱第十二章 茶經水傳平生事第三十四章 珍重雕欄白玉花第二十七章 紅豆花開聲婉轉第二十七章 紅豆花開聲婉轉第九章 鬆窗映火茗芽熱第六章 故國惝恍夢裡天第二十一章 可憐明月河邊種第三十九章 舊事已非還入夢第三章 鬥茶客話千山雨尾 聲第三十章 可知花亦是多情第三十章 可知花亦是多情楔 子楔 子第十一章 新傳使者出皇都第三十五章 寶輦香輪九陌塵楔 子第三十四章 珍重雕欄白玉花第八章 旌旗衝雪冷梅花第五章 江山傳箭旌旗色第十一章 新傳使者出皇都第六章 故國惝恍夢裡天第七章 鐵馬新林休戰鼓第二十二章 移入東風碧玉欄第三十二章 立馬山川千騎擁第七章 鐵馬新林休戰鼓第十九章 高臥千峰鎖暮霞第三十四章 珍重雕欄白玉花第三十二章 立馬山川千騎擁第二十六章 樓船落日紫貂輕第二十一章 可憐明月河邊種第十一章 新傳使者出皇都第二十三章 匹馬孤城望眼愁第二章 自是河山戰鼓頻第三章 鬥茶客話千山雨第四十章 相思千里暮雲深第十三章 柳陌征衫錦帶鉤第三十章 可知花亦是多情第六章 故國惝恍夢裡天第三十二章 立馬山川千騎擁第三十七章 六龍銜燭下平蕪第三十章 可知花亦是多情第一章 天上人間總玉京第三十章 可知花亦是多情第三章 鬥茶客話千山雨第五章 江山傳箭旌旗色第十一章 新傳使者出皇都第三十七章 六龍銜燭下平蕪第六章 故國惝恍夢裡天第三十四章 珍重雕欄白玉花第三十三章 往事傷心尚鐵衣第十六章 雨漲千村地入湖第二十四章 夾道香塵迎麗華第二十一章 可憐明月河邊種第三十四章 珍重雕欄白玉花第七章 鐵馬新林休戰鼓第三十六章 帝子魂歸南浦雲第十四章 玉人微嘆倚欄杆第二十五章 落英錯認舞衣鮮第八章 旌旗衝雪冷梅花第十四章 玉人微嘆倚欄杆第十七章 楊柳重載馳道改第二十二章 移入東風碧玉欄第二十三章 匹馬孤城望眼愁第十六章 雨漲千村地入湖第二十九章 玉釵恩重是前生第三十六章 帝子魂歸南浦雲第六章 故國惝恍夢裡天第三十二章 立馬山川千騎擁第十七章 楊柳重載馳道改第二十七章 紅豆花開聲婉轉第二十七章 紅豆花開聲婉轉第三十二章 立馬山川千騎擁
第三十章 可知花亦是多情第十八章 兵戈十日出重圍第四十章 相思千里暮雲深第十六章 雨漲千村地入湖第三十六章 帝子魂歸南浦雲第二十章 玉幾君臣笑語空第十五章 征途鶗鴂愁中雨第三十六章 帝子魂歸南浦雲第三章 鬥茶客話千山雨第十六章 雨漲千村地入湖第三十八章 江山蕭瑟隱悲笳第十一章 新傳使者出皇都第三章 鬥茶客話千山雨第十一章 新傳使者出皇都第十七章 楊柳重載馳道改第三十九章 舊事已非還入夢第二十二章 移入東風碧玉欄第二十章 玉幾君臣笑語空第三十七章 六龍銜燭下平蕪第七章 鐵馬新林休戰鼓尾 聲第一章 天上人間總玉京第二十二章 移入東風碧玉欄第三十章 可知花亦是多情第九章 鬆窗映火茗芽熱第十二章 茶經水傳平生事第三十四章 珍重雕欄白玉花第二十七章 紅豆花開聲婉轉第二十七章 紅豆花開聲婉轉第九章 鬆窗映火茗芽熱第六章 故國惝恍夢裡天第二十一章 可憐明月河邊種第三十九章 舊事已非還入夢第三章 鬥茶客話千山雨尾 聲第三十章 可知花亦是多情第三十章 可知花亦是多情楔 子楔 子第十一章 新傳使者出皇都第三十五章 寶輦香輪九陌塵楔 子第三十四章 珍重雕欄白玉花第八章 旌旗衝雪冷梅花第五章 江山傳箭旌旗色第十一章 新傳使者出皇都第六章 故國惝恍夢裡天第七章 鐵馬新林休戰鼓第二十二章 移入東風碧玉欄第三十二章 立馬山川千騎擁第七章 鐵馬新林休戰鼓第十九章 高臥千峰鎖暮霞第三十四章 珍重雕欄白玉花第三十二章 立馬山川千騎擁第二十六章 樓船落日紫貂輕第二十一章 可憐明月河邊種第十一章 新傳使者出皇都第二十三章 匹馬孤城望眼愁第二章 自是河山戰鼓頻第三章 鬥茶客話千山雨第四十章 相思千里暮雲深第十三章 柳陌征衫錦帶鉤第三十章 可知花亦是多情第六章 故國惝恍夢裡天第三十二章 立馬山川千騎擁第三十七章 六龍銜燭下平蕪第三十章 可知花亦是多情第一章 天上人間總玉京第三十章 可知花亦是多情第三章 鬥茶客話千山雨第五章 江山傳箭旌旗色第十一章 新傳使者出皇都第三十七章 六龍銜燭下平蕪第六章 故國惝恍夢裡天第三十四章 珍重雕欄白玉花第三十三章 往事傷心尚鐵衣第十六章 雨漲千村地入湖第二十四章 夾道香塵迎麗華第二十一章 可憐明月河邊種第三十四章 珍重雕欄白玉花第七章 鐵馬新林休戰鼓第三十六章 帝子魂歸南浦雲第十四章 玉人微嘆倚欄杆第二十五章 落英錯認舞衣鮮第八章 旌旗衝雪冷梅花第十四章 玉人微嘆倚欄杆第十七章 楊柳重載馳道改第二十二章 移入東風碧玉欄第二十三章 匹馬孤城望眼愁第十六章 雨漲千村地入湖第二十九章 玉釵恩重是前生第三十六章 帝子魂歸南浦雲第六章 故國惝恍夢裡天第三十二章 立馬山川千騎擁第十七章 楊柳重載馳道改第二十七章 紅豆花開聲婉轉第二十七章 紅豆花開聲婉轉第三十二章 立馬山川千騎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