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四十二章:一池三山,旺丁旺財

陸承啓點了點頭,說道:“那此事就交由許卿去辦吧,許卿打算什麼時候將此人捉拿歸案?”

許景淳一愣,他沒想到這件差事會落在他的頭上,但想想也就明www..lā捉拿方臘,只能是暗中進行,若是弄得天下皆知,明教或許又要出名了。小皇帝內心想的恐怕就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最好能悄無聲息解決,這樣造成的影響纔是最小的。

按照這個標準來說,最好的人選就是監察司。畢竟監察司有這個經驗,也有這方面的人才。要是換做普通的捕快去,恐怕人沒捉到,倒要先死上好幾十個人。這夥人既然入了明教,就是一羣亡命之徒,會乖乖束手就擒麼?

皇上的話就是聖旨,許景淳不接也得接:“臣遵旨!”

陸承啓內心的激盪,並不像表面那麼風平浪靜。許景淳告退之後,陸承啓緊握雙拳,拳面滿是青筋:“方臘,好一個方臘,就憑你也想攪動風雲?”陸承啓不會小看一個人,但他並不是宋徽宗,也不玩花石綱。他的新政處處以百姓爲主,百姓會跟着明教反朝廷麼?更別說還有報紙引導輿論了,就算明教有再大的本事,也別想觸動大順的根基。除非大順出了一個昏庸的皇帝,自己把江山弄殘了。唉,誰叫自己命苦呢,只好把江山弄得牢固點,後代子孫就是要敗,也敗得長久一些。

陸承啓正“顧影自憐”的時候,高鎬又進來了:“陛下,欽天監監正陳荀回京復旨,於殿門外求見。”

“陳荀?”陸承啓第一反應就是那個神棍。幸虧陳荀不是“正宗”的道士,要是他要陸承啓嗑那些重金屬丹藥的話,陸承啓真的會把他給咔嚓了。幸虧他只是一個“風水大師”,在天文曆法上也頗有造詣,不然陸承啓焉能留他到今日?

不過說真的,陸承啓已經忘了那檔子事了。陳荀向他進言的時候,是正月。現在都已經快農曆三月了,陸承啓能回想起自己給陳荀什麼旨意都算不錯了。

說起來這事也挺邪門,陸承啓都算好生理時間了,就是懷不上,不論皇后周芷若,還是貴妃韓鳳兒、淑妃瑾萱。原先陸承啓還是個徹底的無神論者,現在他覺得這事真的有古怪,難道這風水之術,有這般神奇?

陸承啓心中打着試一試的主意,開口說道:“宣他覲見吧!”

高鎬恭恭敬敬退出去之後,陳荀大跨步進入了垂拱殿之中:“臣陳荀,參見陛下!”

“免禮,賜坐!”陸承啓淡淡地說道,一邊觀察着陳荀的神色。只見他風塵僕僕,果然是不遠萬里,到達英州去採石了。但到底這個風水之術有什麼效果,陸承啓也不抱什麼希望,只是死馬當作活馬醫罷了。要是有效果自然好,沒效果的話,最多也就是花點小錢罷了。陸承啓不知道,單單是運這些奇石回來,都花了十萬貫了,哪裡是區區小錢?怪不得宋徽宗玩個花石綱會亡國,根源是在這!

要知道這時的運力太貴了,這還是皇莊調集了所有運力,才堪堪從英州運到長安。想想那宋徽宗,每年花在花石綱上的錢銀會有多少?要是拿來養一支精兵的話,哪裡會有靖康之恥?

陸承啓等陳荀坐下,連茶都沒喝就問道:“陳卿此番回京,想來是事情已經辦妥了?”

陳荀連忙說道:“回稟陛下,英石已經運到。只需將風水大陣佈下,擇日成局便是了。”

“哦,陳卿需要什麼,儘管說便是了。”陸承啓也是捨得,他是打定主意陪陳荀玩這一把了。要是不成,再追究陳荀的罪責不遲。

陳荀認認真真地說道:“回稟陛下,臣打算做一個‘一池三山’的風水局,旺丁旺財,保佑陛下運道昌隆。”

陸承啓一愣,“不恥下問”道:“這‘一池三山’,有甚麼講究不成?”

陳荀解釋道:“池者,天池也,意喻爲海;三山者,意喻爲秦始皇尋而不得之蓬萊、方丈、瀛洲三座仙山。傳聞這三座仙山之中有仙人居住,仙人有長生不老之藥,食之可長生不老,與天地共生。漢高祖劉邦受此啓發,在興建未央宮時,也曾在宮中開鑿滄池,池中築島。及至漢武帝修築章宮時,也曾於宮中開挖太液池,在池中堆築三座島嶼,並取名爲蓬萊、方丈、瀛洲,以模仿仙境。臣欲以此意,填高艮位,形成艮嶽之勢。屆時再佈下風水局,當可和陛下命格息息相關。至於如何佈局,請陛下降旨,許臣調動將作監,方可幾日內壘砌成仙山,挖掘成池。”

陸承啓皺眉道:“調動將作監不是問題,朕只想知道,若是挖掘成池,何處引水?”要知道這不是後世,能有自來水的,所以怎麼引水成了大問題。如果是一池死水的話,不久就發臭了,難道還要花費錢銀去清理不成?

陳荀笑道:“陛下,這皇宮之中,自有活水。”

陸承啓不解地問道:“水自何來?”

“城中清明渠、永安渠,皆入皇宮,只需再掘渠引水,往復二渠,風水自成……”

陳荀這麼一說,陸承啓就想起來了。長安城有四渠,分別是龍首、清明、永安和漕渠。後來又開鑿了引潏水的黃渠,供給曲江池的用水,爲長安城提供了一處優美的遊覽境地,於是便形成了“八水五渠繞長安”的勝景。

陳荀從風水角度解釋了一番,陸承啓估摸這黃渠也是聽信了風水師的話才挖掘而成的,不然誰會貿貿然挖一條水渠啊!而“八水”指長安城周圍主要有八條河流,它們分別是南面的滈水、潏水,北面的涇水、渭水,西面的灃水、澇水和東面的滻水、灞水。不論是人們的生活日常,還是從風水角度看,水的影響都非常巨大。

陳荀解釋秦地的風水說,黃河以“幾”字形折繞囊括了整個陝西,長安之北,涇、渭、洛、河懸於頭頂,表以天漢;長安之南,秦嶺以一定弧度懷抱了整個關中平原,墊在足底,此爲后土。自此,則乾道坤德具備,天命所歸,社稷所倚。另外,長安周邊太華、驪山、滻灞澇潏,虎踞龍盤,真所謂“山河環繞,氣勢團聚”。得乾坤正氣,復有山河聚勢。至於長安,則是風水最佳之地。這八水五渠把長安包裹起來了,形成了金腰帶之局,再加上長安城又位於秦嶺中某山九五的爻位上暗和周易,乃是九五之尊之相,是一塊不可多得的風水寶地。

陳荀又說了,按照風水角度來說,西北位爲天子位,對應天上紫微星。紫微星傳說是爲天帝所居,長安正在中原西北方,豈非天子之地?只要保護好水土,大順皇朝自然長盛不衰……

第六百四十五章:一門四進士第七百七十九章:七夕第七百二十三章:呂梁山上第九百六十六章:最後的決戰 七第二百四十章:水泊梁山第三百四十二章:雪中送炭第九百二十九章:寒食節第九百七十六章:同病相憐第六百四十章:人生得意須盡歡第一百二十九章:談判底線第六百五十四章:一殿三美人第四百零五章:元綬新政舊事第三十六章:規劃大學第三百五十二章:財政計劃第一百七十四章:各取所需第二百二十九章:百善孝爲先第八百二十三章:恐慌第八百一十九章:一人兩騎第八百八十九章:入不敷出第七百五十六章:雙喜臨門第六百零六章:宣傳造勢第四百九十六章:除夜第七十章:契丹先鋒第九百二十章:叛徒第三百二十一章:惺惺相惜第九百六十章:最後的決戰 一第四百五十二章:定計第四百七十三章:如何佈陣第一百六十六章:鬧事第三百六十六章:出城第七百四十四章:挖池造山第二百四十五章:內有乾坤第三百八十七章:契丹第一勇士第七百一十五章:盛世初顯 一第九百二十八章:準備出征第九百一十七章:民情激憤第一百一十一章:諸市第九百五十一章:御駕親征第六百五十章:臣失職!第二百零九章:精耕細作的前提第七百零二章:利益最大化第六百零三章:有人歡喜有人愁第八百五十五章:七年後第八百五十四章:江南糧倉第八百二十四章:求和第五十三章:狀元遊街第一百六十七章:闢謠第六百六十九章:姊妹私話第四百四十七章:諸國內情第九百二十八章:準備出征第七百六十六章:有人報官第二百一十六章:悠閒的盧胖子第五百四十章:排查第五百一十九章:子母炮 上第六百四十九章:不安分的安南第四百二十五章:糾纏不休第一百零二章:伏擊 上第六百九十三章:上奏第六百二十章:條件第三十四章:瘋狂的蹴鞠 下第五百七十八章:雄關險隘第三百一十三章:羨煞旁人第四百五十四章:一封加急奏摺第六百九十七章:大理來奏第十八章:稅制改革第四百二十三章:風雨欲來第九百零四章:撫琴第四百九十七章:元正大朝第五百五十六章:王韶大婚第一百八十一章:一朝天子一朝臣第三百四十一章:禁軍教習第四百零六章:緣何失敗?第三百三十二章:宋老爺第三百九十四章:女真崛起第三百三十四章:趕路第一百八十九章:木棉第八十七章:經濟制裁第十六章:治大國如烹小鮮第四百九十九章:逛街第二百二十三章:送行第二百零一章:壯士斷腕第二百三十六章:黃河的老大難問題第六十七章:三軍未動,糧草先行第九百三十章:討遼檄文第二百六十七章:轟動第六百八十章:段王爺第四百九十九章:逛街第二百八十二章:一地雞毛的高麗第七百六十八章:老天真會開玩笑第六百七十六章:先帝諡號第三百七十八章:老將抱恙第四百二十五章:糾纏不休第六百四十七章:唱名賜第第八百八十章:商法不是吃素的第二百六十五章:馬車論道 下第七百七十章:疾如勁風第二百八十四章:妙計安天下第四百八十九章:能拖便拖第四百零三章:就是要他們鬧第八百一十二章:不得生火
第六百四十五章:一門四進士第七百七十九章:七夕第七百二十三章:呂梁山上第九百六十六章:最後的決戰 七第二百四十章:水泊梁山第三百四十二章:雪中送炭第九百二十九章:寒食節第九百七十六章:同病相憐第六百四十章:人生得意須盡歡第一百二十九章:談判底線第六百五十四章:一殿三美人第四百零五章:元綬新政舊事第三十六章:規劃大學第三百五十二章:財政計劃第一百七十四章:各取所需第二百二十九章:百善孝爲先第八百二十三章:恐慌第八百一十九章:一人兩騎第八百八十九章:入不敷出第七百五十六章:雙喜臨門第六百零六章:宣傳造勢第四百九十六章:除夜第七十章:契丹先鋒第九百二十章:叛徒第三百二十一章:惺惺相惜第九百六十章:最後的決戰 一第四百五十二章:定計第四百七十三章:如何佈陣第一百六十六章:鬧事第三百六十六章:出城第七百四十四章:挖池造山第二百四十五章:內有乾坤第三百八十七章:契丹第一勇士第七百一十五章:盛世初顯 一第九百二十八章:準備出征第九百一十七章:民情激憤第一百一十一章:諸市第九百五十一章:御駕親征第六百五十章:臣失職!第二百零九章:精耕細作的前提第七百零二章:利益最大化第六百零三章:有人歡喜有人愁第八百五十五章:七年後第八百五十四章:江南糧倉第八百二十四章:求和第五十三章:狀元遊街第一百六十七章:闢謠第六百六十九章:姊妹私話第四百四十七章:諸國內情第九百二十八章:準備出征第七百六十六章:有人報官第二百一十六章:悠閒的盧胖子第五百四十章:排查第五百一十九章:子母炮 上第六百四十九章:不安分的安南第四百二十五章:糾纏不休第一百零二章:伏擊 上第六百九十三章:上奏第六百二十章:條件第三十四章:瘋狂的蹴鞠 下第五百七十八章:雄關險隘第三百一十三章:羨煞旁人第四百五十四章:一封加急奏摺第六百九十七章:大理來奏第十八章:稅制改革第四百二十三章:風雨欲來第九百零四章:撫琴第四百九十七章:元正大朝第五百五十六章:王韶大婚第一百八十一章:一朝天子一朝臣第三百四十一章:禁軍教習第四百零六章:緣何失敗?第三百三十二章:宋老爺第三百九十四章:女真崛起第三百三十四章:趕路第一百八十九章:木棉第八十七章:經濟制裁第十六章:治大國如烹小鮮第四百九十九章:逛街第二百二十三章:送行第二百零一章:壯士斷腕第二百三十六章:黃河的老大難問題第六十七章:三軍未動,糧草先行第九百三十章:討遼檄文第二百六十七章:轟動第六百八十章:段王爺第四百九十九章:逛街第二百八十二章:一地雞毛的高麗第七百六十八章:老天真會開玩笑第六百七十六章:先帝諡號第三百七十八章:老將抱恙第四百二十五章:糾纏不休第六百四十七章:唱名賜第第八百八十章:商法不是吃素的第二百六十五章:馬車論道 下第七百七十章:疾如勁風第二百八十四章:妙計安天下第四百八十九章:能拖便拖第四百零三章:就是要他們鬧第八百一十二章:不得生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