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即便是如此,對於百姓們來說,能救下來一畝,總有一畝的收成,那也是家人活下去,不至於逃荒甚至餓死他鄉的希望所在。
這天,田壟前擠滿了深州府縣各房的官吏,他們大都是好奇的打量着地上的東西——一堆手臂粗六七尺長的鐵管擱在地上,而地上還有其它的幾件鐵器。
“致遠,這些都什麼?”
辛自修不解的問道。
他這幾天,就在鐵匠鋪子裡忙活着造這些東西?
“都是用來打井的東西。”
施奕文笑着說道。
在後世抗旱打井打的都是深層機井,用得都是鑽井機,但是這個時代,既沒有打井的鑽機,也沒有抽水機等設備抽水,所以,在圖書館裡查找了個幾個小時的資料後,書中的一張照片引起了他的注意。照片上是壓水井,那種在90年代的農村極爲常見的水井。
相比於機井,壓水井只需要鑄鐵造的活塞水井和深入地下的水管,就可以通過活塞運動從十米深的地下提水,也就是三丈多深的地下。儘管人力壓水井出水有限,但是在八九十年代,甚至直到二十一世紀的某些地區,仍然被用於局部抗旱,特別是在90年代,壓水井更是被經常用於臨時應急抗旱。
而且打壓水井的設備其實很簡單,只需要幾根兩三米長、直徑五六公分粗的鐵棍。有一根鐵棍的前端裝有鑽頭:這是個頭尖尾部比鐵棍要粗的裝置,就是靠它擠開泥土形成井筒。在打井時,這些鐵棍可以通過兩端的螺絲連接成一個整體。
技術極爲簡單而且成本低廉的壓水井,無疑是最適合這個時代的“灌溉”設施,當然就是費時費力一些,但是一口井每天的出水仍然可以灌溉幾畝地。雖然不夠,但卻也夠用。
“這,這些東西怎麼挖井?”
辛自修的問題,換來的是施奕文故作神秘的笑容。
“撫臺只管看就行了!如果一切順利的話,最多一個時辰,就能打出一口井!”
隨後,施奕文選了打井的地方,其實,並沒有什麼技巧,只要夠深就行。只然後對一旁的鐵匠吩咐道。
“李得勝,就在這吧!”
打壓水井的方法很簡單,在施奕文的指揮下,李得勝和幾個鐵匠鋪的學徒,在他選好的地方先掘一個坑,然後倒入少量水,使土層變軟,接着舉起鐵棍,尖頭向下用力的向下撞擊着。
“這,這樣也能打井?”
周學昆睜大眼睛,作爲挖井匠的他和其它的井匠是被官府請過來。
“周老哥,這樣打出來的井,又有個屁用?”
“可不是,從古至今,這打井都是一鍬一鏟挖出來的,那有這樣弄出來的?”
圍觀的井匠你一言我一語的說着,要不是因爲知府老爺在這,估計這些井匠早就甩袖而去了,那裡會有現在這樣的好脾氣。
聽着井匠們的言語,知縣李益苦着臉,站在辛自修的身邊。
“撫臺,你瞧,這,這未免也太過胡鬧了吧!這,這樣那能打井?打井可不是砸井?”
“可不是,即便是這樣打出一口三丈深的井來,又有什麼用處?不過就是臂粗的井口,恐怕連提水都提不出來……”
“嘿嘿,胳臂粗的井,就是打出來又能有個屁用……”
周圍的冷嘲熱諷讓辛自修的臉色變得極爲難看,他悶聲說道。
“只管等一會再看。”
對此,施奕文倒不在意,他只是指揮着幾個鐵匠“打井”。在鐵匠們的努力下使帶尖的鑽頭擠開土層,形成井筒,然後提起,再次撞擊。很快一根鐵棍就大部深入地內。接上第二根,再次提起撞擊,接着又是第三根、第四根,發現越往下土竟然越鬆軟,一次深入半尺!而且也不用提起向下撞了,兩個人抓住鐵棍用力下壓,鐵棍就緩緩深入。這下就快了,很快第五根都壓入地內,大功告成!
在鐵棍抽出來之後,施奕文特意看了一下尖頭,尖頭處拖上來是滴着水的泥漿。
有水!
“把毛竹拿過來!”
施奕文這邊的話聲剛落,那邊李得勝他們就扛着一根大毛竹過來了,在後世壓水井引水管都是用鐵管,而在這裡施奕文選擇了毛竹。它的壽命雖然比不上鐵管,但在這個時代來源廣泛,數量充足,最重要的是它足夠廉價,老百姓能用得起。
忙活了半上午,井筒打成後,在衆人的注視中,下了毛竹井管,然後一個鑄鐵的井頭,被按了上去。
井頭按好後,早就急不可耐的辛自修急聲頭號道。
“致遠,這就好了嗎?”
儘管沒見過壓水井,可辛自修仍然感覺差不多已經完工了。
“差不多了,等水引水上來,把泥漿排空就行了!”
施奕文一邊解釋,一邊將水桶裡的水倒進井頭,然後就開始壓水了。在衆人的注視中,鐵製的井口隨着他壓動鐵柄,黃色的泥漿水不時的被壓出來。
儘管只是泥漿水,卻仍然讓衆人看傻了眼!
“這,這怎麼可能!”
周學昆和其它的井匠,無不是驚愕的睜大眼睛,他們盯着那鐵製的井頭,盯着從井頭裡壓出來的泥水,喃喃道。
“這,這水是怎麼出來的?”
原本絕不可能出水的鐵井頭裡,儘管壓出來的是泥水,可卻仍然讓圍觀的人無不在驚訝之餘露出滿面的歡喜。
神情驚愕的辛自修走到水井前,伸手接一捧泥水,儘管泥水仍然很渾濁,但是他仍然激動的喃喃道。
“有水,有水,這下好了,這下深州百姓可有救了,這當真是引的黃泉水,救得天下人的好寶貝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