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 沙子

天子站在樹蔭下,初升的月光被樹枝分成斑駁的碎銀,撒在他的肩頭,襄賁出產的絲織『精』品在月光下反映着柔和的光澤,遠遠看去,天子的身體似乎在發着淡淡的光。

劉修暗自讚了一聲,俗話說得好,人靠衣裝,佛靠金裝,天子生得比較文弱一些,身體也不是很強壯,但是穿上了這身衣服,卻自然而生了幾分皇家瑞氣,讓人不敢輕視。他記得涿縣老家也藏有一匹這樣的絲綢,只是他從來沒有想過穿上這樣的衣服會讓人顯得這麼華貴。

可惜天子此刻的『精』氣神一點也不好,他的臉『色』蒼白,細長的眉『毛』緊鎖,薄薄的嘴『脣』也抿得緊緊的,看不出有天子的高貴,反倒讓人有此憐憫心疼。

都是這皇帝的寶座給坑的。劉修無聲的撇了撇嘴。天子雖然不是什麼天生聖人,可是也不是笨蛋,特別是在文藝方面有不少優勢,文章辭賦,書法丹青,他都有些超過一般人的悟『性』,感情又細膩,『性』子也隨和,人長得不差,素養也高,是個非常雅緻的人,如果不是個皇帝,他還真是個做朋友的好對象。

可惜啊,太祖說過,革命不是做文章,不是繪畫繡『花』,不能那樣雅緻。歷史上凡是雅皇帝,最後通常都是敗家的皇帝,在這位漢靈帝之後還有南唐後主李煜、宋徽宗趙佶,那兩人的藝術成就都在他之上,當然捅的簍子也比他大。

劉修以前曾經以爲這位漢靈帝和他的前任漢桓帝一樣,是大漢傾覆的罪魁禍首,可是他現在不這麼認爲了,他沒有見過桓帝,但從眼前這位漢靈帝來看,他雖然不是一個明君,但也算不上是個昏君,至少到目前爲止還不是。如果換一個時間,他至少不用這麼苦『逼』。

劉修甚至覺得,恐怕就是光武帝劉秀再世,他也不能中興了,理由很簡單,土地兼併問題,其實從劉秀手上就開始『露』出征兆了,他當年以中興之主的威勢推行度田也是以失敗告終的,那憑什麼說現在世家豪強實力更加強大的時候,他反而能成功推行改革?

這是個死結,也許只有狂風暴雨般的革命才能解決,把那些貪得無厭的蛀蟲一掃而空,天下自然太平。

不過一想到隨後的“白骨『露』出野,千里無『雞』鳴”,劉修又不寒而慄。

“劉修,你是不是也想着以後能像他們一樣自行闢除僚屬,培養自己的『門』生故吏?”天子忽然側過臉,問了劉修一句。劉修正在想心思,也沒注意他的話,天子等了好一會也沒聽到他的回答,本來就糟糕的心情更加不快,轉過身,用腳尖踢了劉修一下,皺着眉頭道:“想什麼呢?”

劉修一愣,“陛下剛纔說什麼?”

“你好大的膽子,朕和你說話,你居然分神?”天子有些慍怒。

“請陛下恕罪,臣在爲陛下感到擔心。”劉修拱拱手,傷感的說道:“陛下這幾天的臉『色』可不好,是不是太勞累了?”

聽了劉修這話,天子心中一暖,他苦笑一聲:“朕天天面對着那些叫苦抱怨的奏疏,心情怎麼可能好得起來。”他嘆息道:“他們有苦有怨,還能叫苦抱怨,朕的苦,朕的怨,又向誰去說?朕現在是明白了爲什麼皇帝要稱孤道寡。”

劉修撇了撇嘴,心道這可有點吃『肉』咳『肉』味了,你要是不願意做,讓別人來啊。他心裡不屑,嘴上卻不能這麼說,適如其份的安慰了幾句。天子發了幾句牢『騷』,心裡舒坦了一些,又重新提到了那個問題。這次劉修沒有遲疑,直截了當的回答道:“是,臣也不希望陛下把用人的權利全部收回去。”

“爲什麼?”天子不動聲『色』的追問道。

“陛下恕臣妄言。陛下了解到的那些人,大多是從紙面上,從考課上,可是這樣看人難免不全面的地方。陛下看中了這個人,安排到臣的屬下,如果此人根本不能用,臣是把他退回去,還是勉強用?退回去,是傷了陛下的識人之明,勉強用,誤了事算誰的責任?如果說是臣的責任,臣覺得很冤,如果說是陛下的責任,那臣不敢說。”

“不敢說,我看你沒什麼不敢說的。”天子氣得笑了起來,他明白了張奐給他出難題的手段和用意,也覺得有些不妥。皇帝以前培養人才的辦法都是考察身邊的郎官,從中發現可用的人才然後外派試用,但是外派後不會去幹擾他的具體行動,而是隻考查他本人的政績。其實大漢幾乎所有的部『門』都是這麼做的,只考核各部『門』的主官,不考覈下面的僚屬,那些僚屬都由各自的主官進行考覈,朝廷一般不予干涉。

這次由司徒府發起,將人員強行安排到三公府、九卿寺,嚴重違反了約定俗成的用人制度,難怪會遭到強烈的反對。天子在心裡嘆了口氣,當初劉修給宋豐出了上中下三策,現在宋豐用的中策,其實細分析起來真正能用的只有上策,就是宋豐自己辭掉司徒。

可是宋豐就是不肯自免,這讓天子非常不高興,最近連宋皇后那兒都不太願意去了。

“那朕就沒有辦法可想了?”天子怏怏的說道,找了塊乾淨的石頭坐了下來,一直在旁邊隨『侍』的王越連忙趕了上來,單『腿』跪在地上,將天子的腳擱在自己的膝上,替他除去了絲履和足衣。天子把腳丫子垂進清涼的水裡,愜意的閉上了眼睛,輕輕的吐了口氣。

“陛下,包括三公在內的任免權都在陛下手中呢。”劉修在離他三步遠的一塊石頭上坐了下來,笑着說道:“陛下雖然不方便更換太尉府的東曹掾,卻可以換一個太尉,不就是把太尉府整鍋端了?”

“朕現在不想動太尉府,張奐還是個非常合適的太尉人選,雖然他有些擰,一天到晚念念不忘和士人套近乎。何況你剛纔也說了,換一個人,還是一樣不放權。”不知是不是涼水讓天子冷靜下來了,他的情緒慢慢平復了。他轉向劉修:“朕現在最希望的是你能儘快把北軍整頓好,確保洛陽安全,然後再解除了鮮卑人的威脅。到了那時候,朕再說話相信就有人聽了。”

“臣一定全力以赴。”劉修有些勉爲其難的說道:“可是,陛下,臣現在也有不少困難。經過這幾天整頓,臣發現真正能用的北軍士卒不到一半,除了吃空餉的,貪生怕死的更多,步兵營、『射』聲營不過是和一些輕俠『交』了『交』手,傷亡就達到了三成,這要是上了戰場,那肯定是一觸即潰啊。”

“朕知道,這不是在和你商量嘛。”天子擺擺手,示意劉修不要急。“朕想來想去,你現在之所以施展不開手腳,最大的問題就是你的品秩太低,六百石的北軍中候監管比二千石的五校尉,平時沒事的時候還行,可是應急未免不足。你自己現在能闢除的員吏只有七個斗食,頂不上用場。”

劉修心中一動,怎麼的,要升我的官?

“朕知道,你在烏桓人中頗有聲望,而且以後要和鮮卑人作戰,騎兵也是主力,長水營是三個騎兵營中實力最強的,朕想把長水營撥給你兼領,同時再擴大長水營的編制,將來你有什麼看中的人,可以直接召到長水營中。”

天子一邊用腳撥打着水,一邊說道:“不過,你自己要想辦法補充兵員,朕現在沒錢。”

劉修明白了,天子想讓他兼任長水校尉,把長水營變成他的直屬力量,經過擴充實力之後,再加上步兵營,他至少可以掌握北軍的一半力量。但是天子沒錢給他,要擴充人手,以及以後闢除的人員,可能都要他想辦法解決軍餉問題。

“臣謝陛下。”

天子有些赧然,自我解嘲的說道:“朕這個天子做得真是窩囊,連北軍的錢都拿不出來。”

“陛下,一切都會有的。”劉修安慰道:“當初高皇帝初並天下,連四匹同『色』的馬都找不到呢。光武皇帝起兵之時,騎的還是牛。”

天子也許是想到了光武皇帝騎牛征戰的情景,忍俊不禁的笑了。他招了招手,一個身材高大,相貌雄偉的壯年漢子快步走了過來,向天子行了禮,恭敬的站在一旁,又向劉修行了一禮。

“山陽劉表,拜見大人。”

劉修一時沒回過神來,天子把劉表叫過來幹什麼?看這樣子,劉表在旁邊已經等了好半天了,不是天子臨時起意。

“劉表是宗室,山陽八顧之一。”天子的語氣中有些輕佻,好象覺得這八顧什麼的『挺』搞笑的。他頓了頓,又說:“他經學頗佳,文辭也好,正好被你文書不足之短。以後有什麼書奏,他可以幫你代勞。”

劉修非常不高興,天子這是一面提拔他,一面防他。剛給了個長水校尉,轉手就安『插』了一個耳目。這劉表往我身邊一放,還專『門』替我管文書,以後有什麼事還能瞞得住天子?但是他臉上不動分毫,連忙起身還了一禮:“那以後可要多多有勞了。”

劉表有些詫異的看了劉修一眼,連忙躬身施禮:“願爲大人效勞。”

天子見劉修沒什麼不爽的表情,暗自鬆了一口氣。他這等於直接干涉劉修的用人,非常擔心劉修會反對,但是如果不在劉修身邊安『插』個信得過的人,他又怎麼能放心的將北軍『交』給劉修,特別是長水營,他顧然不能讓長水營落入袁紹的手中,但劉修是不是可靠,現在可靠,以後是不是可靠,對天子來說都是個未知,如果不預先做些防備,他這一步就跨得太冒險了。萬一將來劉修有什麼企圖,他將後悔莫及。

對劉修的反應,他非常滿意。他隨即和劉修商議,先將長水營的編制擴充到四部十曲兩千人,將近一千五百人的缺口立刻向幽州的烏桓各部徵調。增設三個司馬,同時天子給了劉修一個別部司馬的名額,將來如果需要,即時設置。

更重要的是,按照大漢軍制的慣例,劉修現在有權擁有所領人數十分之一,即兩百人的親衛營,這是由劉修本人控制的力量,不受其他人制肘。

劉修也非常滿意,他已經讓許禇從洛陽獄裡選了五十多個人,正愁沒有編制呢,天子這就給了他一個機會。

談完了公事,天子的情緒明顯放鬆了不少,他和劉修說了一些閒話,特別提到了皇長子史侯最近的情況。他說史侯最近從唐英子那裡學了不少歌謠,聽起來都蠻不錯的,唐英子說是劉修教的,不知道是不是真的。因爲他覺些歌謠雖然語言很直白,但是韻味意境都非常好,不太像劉修能做得出來的。因爲劉修的畫雖然畫得好,書法也是一流,文章寫得一般卻是衆所周知的,不僅做不了漢賦,就連詩也非常一般,形同順口溜。

劉修大汗,他教唐英子的除了一些兒歌之外,還有一些古詩,都是唐宋明清詩中的『精』品,沒想到天子居然聽出了其中的異常之處,看來以後不能再教了。

“德然,我看你學問雖然粗疏,不過教小兒倒是有些獨到之處。”天子笑眯眯的說道:“等你立了功,征服了鮮卑之後,回到做個少傅吧,到時候教朕的皇子們讀書,把這些歌謠教給他們。每天聽他們用童音喝這些歌謠,這宮裡都多了些生氣。”

劉修唯唯喏喏,躬身“敗”退。他一邊往外走一邊腹誹,讓我去做你的皇家幼兒園叔叔?想得美啊。

劉表沒有跟上來,天子大概還有些話要『交』待他,讓他明天再去北軍報道。劉修獨自沿着打掃得乾乾淨淨的林蔭道向前走着,茂盛的樹冠遮住了皎潔的月光,宮裡顯得非常幽靜。這讓劉修覺得非常舒服,一想起後世的紫禁城裡爲了安全起見,連一根樹都不敢栽,生怕裡面藏個刺客,他覺得大漢畢竟還是要生猛一些的,哪怕是已經獨尊儒術了上百年,大漢人已有崇文抑武的徵兆,但還保留了不少血『性』,大臣們除了上殿見駕都要佩刀帶刀便是明證。其實原本大漢的郎官們是可以帶刀見駕的,不過有一次有個大臣在太后面前和一個同僚叫板,最後拔了刀要單挑,把太后嚇着了,後來才禁止帶武器入殿。

想想兩個大臣在太后面前拔刀對砍的場面,劉修就想笑,還是漢人生猛啊。

他一邊想着一邊走,剛要出北宮的時候,眼睛一瞟,見『門』闕上站着兩個身影,從身材看,好象其中有一個是『女』人。他剛升了官,有了親衛營的編制,心情非常好,一時童心大增,停住了腳步,站在闕下偷聽。闕雖然高,那兩個說話聲音也不大,但是他的耳力遠過常人,大致還能聽到一些。

不過,聽了片刻之後,他就有些疑『惑』了。這兩個不是別人,一個是太平道的大賢良師張角,另一個卻是天師道的嗣師夫人盧氏。這兩人在這兒幹什麼?約會也不至於在宮『門』的『門』闕上吧,這麼招搖?

但是他們倆人談到的內容更讓他不解。他們似乎談到了天師道的第一代天師,也就是他們的師尊張陵,張陵已經死了二十多年了,當然了,天師道的人說他不是死了,而是羽化昇仙了。張衡當時才十來歲,比現在的張魯略微大一些,道業未成,如果不是他的母親雍氏在天師道中頗有威信,第二次天師恐怕也未必輪到張衡來做。

張角和盧氏說的事情,劉修大部分都不清楚,他只是從盧氏的語氣中聽出盧氏對張角有怨恨,應該是認爲張衡的死和張角有莫大的關係。不過張角態度非常好,似乎對盧氏有些舊情,拐彎抹角的說他們原本是一『門』師兄弟,現在天師道和太平道又攜手合作,輔佐天子,應該盡棄前嫌之類的。

盧氏非常不高興,提高聲音說了兩句,忽然飛身從『門』闕上躍下,正好看到正聽牆角聽得入『迷』的劉修。盧氏臉一紅,沉下臉說道:“劉大人公務繁忙,怎麼會在這裡?”

劉修非常尷尬,掩飾的說道:“面見天子回來,正好路過這裡。夫人這是去哪兒?如果回道館,我們一起同行吧。”

盧氏想了想,點頭答應:“那再好不過。”

劉修本來只是句客氣話,沒想到她居然應了,一時倒不好推脫。兩人一起出了宮城,盧氏上了車,劉修正要跳上自己的大紅馬,盧氏從車中『露』出臉:“劉大人,何不同坐?”

劉修回頭看看還在『門』闕上向這邊看的張角,有些吃不準:“這……不方便吧?”

“沒什麼不方便的。”盧氏笑道:“我是修道之人,入道無家,本無男『女』之分。不過大人如果嫌棄我是個寡『婦』,那就算了。”

她這麼一說,劉修倒不好拒絕了。他將馬繮扔給許禇,鑽進了盧氏的車。盧氏的車是天子賞賜的,雖然裝飾不是很華麗,但是很寬敞,坐兩個人倒是綽綽有餘。

盧氏不抹粉,不塗朱,細看長得也不算是天香國『色』,但是人很有魅力,皮膚也非常好,是那種非常耐看,而且越看越順眼的人。這可能和她修道有成,擅長養生有關,不是說『女』人的美由內而外,以血養顏,皮膚細膩有光澤嘛,應該說的就是她這種。

劉修盤着『腿』在車裡坐好。他不習慣跪坐,這也是他不喜歡坐車而喜歡騎馬的原因。實在要坐車,他更寧願盤『腿』坐着。因爲每天都要打坐練氣,他現在雙盤一點也不費力。

盧氏瞟了他一眼,笑了:“大人雖然不入道『門』,卻也是個修道之人。”

劉修嘿嘿笑了兩聲,謙虛道:“我只是皮『毛』而已,有大賢良師和夫人在前,我豈敢自稱有道之人。”

盧氏的嘴角歪了歪,有意無意的說道:“大人何必謙虛,以你現在吐納術的功力,就是道『門』中人也未必能及。大人天賦極佳,又有神器重寶在手,只要潛心修煉,將來羽化登仙未必不可期。”

劉修忍不住笑了。他一想起盧氏說他那把短刀是真正的神器就想笑。他回去之後又仔細研究了刀柄上的『花』紋,還是什麼也沒看出來。他還特地請教過張角,不過張角說,他對符術沒研究,要論符術,自從師尊遠遊之後,當今天下沒有超過他的師妹盧氏的。當初在師尊『門』下修行的時候,他們幾個師兄弟的符術就不如盧氏,包括張衡在內。提到張衡的時候,劉修注意到張角的眼角會不時的『抽』動,非常像情敵之間的那種感覺。

“這神器在我的手上,真是埋沒了。”劉修淡淡的笑道:“夫人,不瞞你說,當初張鳴還在我面前請過神,我還是不敢相信。我倒覺得,他那個請神和大秦人的幻術更像。如果他那真是神,那大秦人豈不是都是神仙?”

大秦人就是羅馬人,大漢立國數百年,大秦人來得也不少,現在就有長年住在洛陽的大秦人,有的是商人,有的則是藝人,會玩着吞劍吞火之類的把戲,說實在的,沒人把那玩意當成神術。洛陽不僅有大秦人,還是安息人,甚至還有做官的。天子身邊有個叫安世高的安息人,據說還是安息國的太子,桓帝初到洛陽來傳教的,一直住在城西的白馬寺翻譯經書。他有個漢人弟子叫嚴佛調,這次靈臺論道,他也去參加了。

“大人不輕信,不妄拜,這是好的,可是如果因噎廢食,見到真正的神仙也不肯信,那未免有些可惜了。”盧氏不緊不慢的說道:“張鳴請神的事,我也略知一二。我還聽說,太平道的聖『女』就是你身邊那個叫唐英子的小姑娘。”

劉修沉默不語。對這件事,他現在也非常奇怪。張角到了洛陽之後,唐英子雖然處處躲着他,儘量不和他見面,但是沒有不透風的牆,要說張角到現在還不知道唐英子就是聖『女』,打死他也不信。可是奇怪的是,張角一直沒有向他討要唐英子,甚至連提都不提,好象就沒這回事似的,這就顯得有些詭異了。

難道是老爹和張角有什麼關係,和他打過招呼了?劉修曾經就此事問過老爹,老爹卻一口否定,我是和張角有過『交』往,但是還沒這麼大的能量,讓他明知英子是他太平道的聖『女』卻不作任何反應。老爹最後說,也許是天意,他們修黃老道的人最講究天意,做事不強求,凡事順其自然,可能是他認爲聖『女』願意跟着你是天意也說不定。

劉修對此不以爲然。再順從天意,被人搶了聖『女』這塊最得力的鎮教之寶都得翻臉。他一直想當面問問張角,可是張角不提,他也不好自己承認說,我知道英子就是你們的聖『女』,你們太平道的聖物指環也在我的手上。

現在盧氏主動提起,他倒不妨打聽打聽。

第127章 志在必得第514章 雪下的溫泉水第615章 權不可讓第102章 君子可欺之以方第2章 讀書有用第431章 重驗第228章 鬼才第619章 老鄉見老鄉第556章 西陵之戰(三)第100章 就是那隻貓第329章 風起雲涌第341章 西北望,射天狼第91章 豐滿與骨感第714章 借雞生蛋第572章 打虎記(十)第87章 大丈夫刀法第243章 喜相逢第143章 大戟士第729章 來者不善第575章 危機第186章 訛詐第510章 唯我獨尊第180章 殃及池魚第507章 楚王府的大生意第601章 反將一軍第640章 轉機第216章 反目成仇第472章 寶劍新硎第441章 大漢朝的就業難第102章 君子可欺之以方第413章 阿媽第674章 好戰與忘戰第393章 又見聖姑第445章 石門伏擊第663章 機會第424章 合血秘術第691章 言外之意第338章 斬將第291章 六月債,還得快第759章 根基第411章 白馬寺論道第526章 只願長睡不願醒第213章 皇子落水事件第332章 漢陽閻忠第698章 不速之客第302章 天意弄人第481章 從事賈龍第456章 巡邊(下)第175章 生財有道第589章 田豐有妙計第458章 老當益壯第247章 計高一籌第279章 公主第765章 放飛第680章 退路第581章 講理要有資格第13章 鮮卑檀石槐第422章 慎重第11章 盧植第173章 逼你上船第610章 權衡第403章 君臣一心第597章 講規矩第682章 恐懼第693章 治道的四個境界第630章 意外第169章 欠薪第266章 論衡第182章 道可道,誰知道?第323章 留香荀彧第269章 做餅第432章 巾幗不讓鬚眉第158章 太學第404章 要做就做絕第319章 受寵若驚第612章 機遇與風險並存第701章 上古神兵第49章 動靜不逾禮第77章 戟與矛第719章 真醜第49章 動靜不逾禮第534章 一決勝負第432章 巾幗不讓鬚眉第528章 故布迷陣第429章 疾風知勁草第264章 天意第452章 幷州問政(中)第11章 盧植第612章 機遇與風險並存第512章 盧慎之死第664章 壁上觀第459章 風雲突變第224章 沙子第387章 甕中捉鱉第348章 外戚第425章 晴天霹靂第485章 慈不掌兵第58章 我就是那隻蝴蝶第500章 何去何從第458章 老當益壯
第127章 志在必得第514章 雪下的溫泉水第615章 權不可讓第102章 君子可欺之以方第2章 讀書有用第431章 重驗第228章 鬼才第619章 老鄉見老鄉第556章 西陵之戰(三)第100章 就是那隻貓第329章 風起雲涌第341章 西北望,射天狼第91章 豐滿與骨感第714章 借雞生蛋第572章 打虎記(十)第87章 大丈夫刀法第243章 喜相逢第143章 大戟士第729章 來者不善第575章 危機第186章 訛詐第510章 唯我獨尊第180章 殃及池魚第507章 楚王府的大生意第601章 反將一軍第640章 轉機第216章 反目成仇第472章 寶劍新硎第441章 大漢朝的就業難第102章 君子可欺之以方第413章 阿媽第674章 好戰與忘戰第393章 又見聖姑第445章 石門伏擊第663章 機會第424章 合血秘術第691章 言外之意第338章 斬將第291章 六月債,還得快第759章 根基第411章 白馬寺論道第526章 只願長睡不願醒第213章 皇子落水事件第332章 漢陽閻忠第698章 不速之客第302章 天意弄人第481章 從事賈龍第456章 巡邊(下)第175章 生財有道第589章 田豐有妙計第458章 老當益壯第247章 計高一籌第279章 公主第765章 放飛第680章 退路第581章 講理要有資格第13章 鮮卑檀石槐第422章 慎重第11章 盧植第173章 逼你上船第610章 權衡第403章 君臣一心第597章 講規矩第682章 恐懼第693章 治道的四個境界第630章 意外第169章 欠薪第266章 論衡第182章 道可道,誰知道?第323章 留香荀彧第269章 做餅第432章 巾幗不讓鬚眉第158章 太學第404章 要做就做絕第319章 受寵若驚第612章 機遇與風險並存第701章 上古神兵第49章 動靜不逾禮第77章 戟與矛第719章 真醜第49章 動靜不逾禮第534章 一決勝負第432章 巾幗不讓鬚眉第528章 故布迷陣第429章 疾風知勁草第264章 天意第452章 幷州問政(中)第11章 盧植第612章 機遇與風險並存第512章 盧慎之死第664章 壁上觀第459章 風雲突變第224章 沙子第387章 甕中捉鱉第348章 外戚第425章 晴天霹靂第485章 慈不掌兵第58章 我就是那隻蝴蝶第500章 何去何從第458章 老當益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