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十三名敢爲人先者的迥異人生_李達

李達

1890年10月2日,李達出生於湖南零陵縣的一個貧苦農民家裡。

李達自幼聰明好學,六歲上私塾,十五歲考入永州中學,享受公費待遇。上學期間,他在接受新知識的同時,也逐步瞭解了列強對中國的侵略和清政府統治的腐敗。這些都大大激發了他內心的愛國主義思想。

1909年秋天,李達考入京師優級師範學校。這所學校即現在北京師範大學的前身。他在這所學校讀了兩年後,倍感學校的腐敗,遂萌發了“教育救國”的理想。1911年秋天,京師優級師範學校暫時停辦,李達返回故鄉教書。半年後,他考入湖南工業專門學校繼續學習。兩個月後,他轉入湖南優級師範學校就讀。這時,他受孫中山“大辦實業、以利國富民強”的思想影響,決定放棄“教育救國”的理想,改讀理工科以“實業救國”。

1913年,李達以優秀的成績考取湖南留日官費生,開始了在日本的求學之路。留日期間,他時刻關注國內形勢的發展,對清政府的腐敗無能感到灰心,這也使他“實業救國”的理想破滅了。

正當李達一籌莫展的時候,俄國十月革命的炮聲轟隆一聲響,給他帶來了希望和光明。他在報紙上首次接觸馬克思主義等思想。從此,他認真學習和研究馬克思主義的理論,並積極投身中國留日學生反帝反封的革命鬥爭中。

1918年,李達作爲湖南留日學生代表、救國團的主要成員,回到北京,聯合北京各高校的學生約兩千人,於5月21日共同發起了向段祺瑞政府的請願示威

運動。雖然這次請願運動沒有達到預期目的,但它爲次年的“五四”運動作了先導和預演。

同年6月,李達返回日本,放棄理科專業的學習,專攻馬克思列寧主義學說。在此後一年的時間裡,他研讀了《共產黨宣言》、《資本論》、《國家與革命》等著作,開始走上馬克思主義的道路,成爲馬克思主義的忠實宣傳者。此時的李達,已由愛國主義者開始向馬克思主義者轉變。

1920年夏天,李達離開日本,回到國內。在上海,他見到了《新青年》的創辦者陳獨秀。兩人交談頗多,在建黨方面達成了共識。他們以《新青年》社址做掩護,秘密進行建黨的相關事宜。8月,陳獨秀、李達、李漢俊等人在上海發起成立中國共產黨。翌年二月,陳獨秀辭去書記一職,由李達代理,全權負責上海黨小組的工作。1921年召開的中國共產黨第一次代表大會也是在李達的組織下進行的。在會上,李達被選爲宣傳主任,主要負責開闢和擴大黨的宣傳工作。9月,李達創辦了中國共產黨的第一個出版機構——人民出版社,自己擔任主編。10月,上海平民女校開辦,李達任校長。

在國共合作的問題上,李達與陳獨秀產生了嚴重的分歧。陳獨秀主張共產黨應成爲國民黨的一部分。李達表示反對,僅贊成共產黨員以個人身份加入國民黨,需保持共產黨的獨立性。爲此,兩人進行了激烈的爭論。最後,李達脫離了黨組織。脫黨後的李達仍然與湖南的黨組織戰鬥在一起,除了繼續堅持馬克思主義的理論研究和宣傳外,還協助湖南黨組織做一些外圍工作。

從大革命失敗到抗日戰爭爆發,李達不顧國民黨反動派的威脅、利誘和迫害,一直堅持馬克思主義的理論研究,利用合法講壇傳播馬克思主義真理,引導廣大青年走上革命道路,爲黨的革命事業做出了自己的貢獻。

1932年8月,李達經由上海到北平。受當時進步學生的邀請,他來到北平大學任教。由於他學識淵博、治學嚴謹,深受本校和外校學生的喜愛,被譽爲當時“最叫座的教授”。他在北平生活了五年。在這五年間,他一邊與國民黨反動派針鋒相對地作鬥爭,一邊繼續深入研究馬克思主義經濟和哲學著作,並寫出了《社會學大綱》、《社會進化史》、《經濟學大綱》等鴻篇鉅製。

抗日戰爭期間,李達過着顛沛流離的日子,並錯過了去延安的好時機。抗戰勝利後,李達回到家鄉。沒想到,短暫的和平之後,內戰又爆發了。他和家人再次陷入到水深火熱的處境中。

1949年4月,李達在中共華南分局幾人的護送下北上北平,並於年底重新加入中國共產黨。這是對李達脫黨後二十餘年政治表現的最好結論。

新中國成立後,李達開始奮鬥在教育戰線上。他先後擔任北京政法法大學副校長、湖南大學校長、武漢大學校長等職,並把湖南大學和武漢大學辦得有聲有色。如今,漫步武漢大學校內,仍能見到李達的塑像。

“文革”期間,李達成爲“四人幫”攻擊的對象。在長達兩個多月的肉體和精神折磨後,馬克思主義的忠誠戰士李達含冤離世。這一年是1966年,這一年李達76歲。

(本章完)

第五章 親歷與回憶_對各地代表的印象第三章 建黨大業終完成_中國共產黨成立的偉大歷史意義第四章 十三名敢爲人先者的迥異人生_董必武第四章 十三名敢爲人先者的迥異人生_包惠僧第三章 建黨大業終完成_《共產黨宣言》的翻譯第五章 親歷與回憶_陳公博:我與共產黨第三章 建黨大業終完成_《共產黨宣言》的翻譯第五章 親歷與回憶_李達:中國共產黨的發起和第一次代表大會經過的回憶第五章 親歷與回憶_張申府:中國共產黨建立前後情況的回憶第五章 親歷與回憶_包惠僧: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會議前後的回憶第四章 十三名敢爲人先者的迥異人生_鄧恩銘第五章 親歷與回憶_李達:中國共產黨的發起和第一次代表大會經過的回憶第三章 建黨大業終完成_突然的闖入者第四章 十三名敢爲人先者的迥異人生_陳公博第四章 十三名敢爲人先者的迥異人生_陳公博第三章 建黨大業終完成_突然的闖入者第四章 十三名敢爲人先者的迥異人生_何叔衡第三章 建黨大業終完成_馬林、尼克爾斯基:中共“一大”會議上的兩名洋人第五章 親歷與回憶_毛澤東:與埃德加·斯諾的談話第二章 共產主義遍地開花_北京共產黨小組的成立第三章 建黨大業終完成_中國共產黨成立的偉大歷史意義第一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_俄國十月革命對中國革命的影響第四章 十三名敢爲人先者的迥異人生_包惠僧第五章 親歷與回憶_張申府:中國共產黨建立前後情況的回憶第三章 建黨大業終完成_中國共產黨成立的偉大歷史意義第三章 建黨大業終完成_南湖的船,黨的搖籃第五章 親歷與回憶_張申府:中國共產黨建立前後情況的回憶第四章 十三名敢爲人先者的迥異人生_周佛海第一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_俄國十月革命對中國革命的影響第四章 十三名敢爲人先者的迥異人生_王盡美第二章 共產主義遍地開花_北京共產黨小組的成立第四章 十三名敢爲人先者的迥異人生_劉仁靜第五章 親歷與回憶_劉仁靜:一大瑣記第二章 共產主義遍地開花_旅法、旅日共產黨小組的組建第四章 十三名敢爲人先者的迥異人生_毛澤東第四章 十三名敢爲人先者的迥異人生_張國燾第四章 十三名敢爲人先者的迥異人生_包惠僧第五章 親歷與回憶_陳潭秋:回憶黨的一大第一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_“德先生”與“賽先生”第五章 親歷與回憶_對各地代表的印象第五章 親歷與回憶_毛澤東:與埃德加·斯諾的談話第二章 共產主義遍地開花_廣州共產黨的問世第四章 十三名敢爲人先者的迥異人生_李達第五章 親歷與回憶_包惠僧: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會議前後的回憶第一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_暗夜裡的一道光明第四章 十三名敢爲人先者的迥異人生_鄧恩銘第四章 十三名敢爲人先者的迥異人生_陳潭秋第五章 親歷與回憶_王會悟:“一大”在南湖開會的情況第四章 十三名敢爲人先者的迥異人生_周佛海第五章 親歷與回憶_會場瑣憶第四章 十三名敢爲人先者的迥異人生_何叔衡第三章 建黨大業終完成_中共“一大”會址的確立第四章 十三名敢爲人先者的迥異人生_包惠僧第二章 共產主義遍地開花_陳獨秀上海發起建黨第三章 建黨大業終完成_南湖的船,黨的搖籃第五章 親歷與回憶_會場瑣憶第四章 十三名敢爲人先者的迥異人生_董必武第三章 建黨大業終完成_南湖的船,黨的搖籃第四章 十三名敢爲人先者的迥異人生_毛澤東第五章 親歷與回憶_會場瑣憶第四章 十三名敢爲人先者的迥異人生_毛澤東第四章 十三名敢爲人先者的迥異人生_毛澤東第四章 十三名敢爲人先者的迥異人生_陳潭秋第五章 親歷與回憶_董必武:創立中國共產黨第二章 共產主義遍地開花_陳獨秀上海發起建黨第五章 親歷與回憶_劉仁靜:一大瑣記第四章 十三名敢爲人先者的迥異人生_包惠僧第五章 親歷與回憶_陳潭秋:回憶黨的一大第二章 共產主義遍地開花_旅法、旅日共產黨小組的組建第一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_俄國十月革命對中國革命的影響第一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_暗夜裡的一道光明第三章 建黨大業終完成_《共產黨宣言》的翻譯第五章 親歷與回憶_王會悟:“一大”在南湖開會的情況第五章 親歷與回憶_對各地代表的印象第五章 親歷與回憶_包惠僧: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會議前後的回憶第五章 親歷與回憶_劉仁靜:一大瑣記第五章 親歷與回憶_張申府:中國共產黨建立前後情況的回憶第四章 十三名敢爲人先者的迥異人生_劉仁靜第四章 十三名敢爲人先者的迥異人生_李達第二章 共產主義遍地開花_旅法、旅日共產黨小組的組建第三章 建黨大業終完成_中國共產黨誕辰紀念日爲何定在7月1日第四章 十三名敢爲人先者的迥異人生_陳潭秋第五章 親歷與回憶_包惠僧: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會議前後的回憶第五章 親歷與回憶_董必武:創立中國共產黨第二章 共產主義遍地開花_神秘的使者第三章 建黨大業終完成_中共“一大”會址的確立第三章 建黨大業終完成_中共“一大”會址的確立第四章 十三名敢爲人先者的迥異人生_鄧恩銘第五章 親歷與回憶_王會悟:“一大”在南湖開會的情況第二章 共產主義遍地開花_濟南共產黨小組的建立第三章 建黨大業終完成_輾轉嘉興南湖第三章 建黨大業終完成_輾轉嘉興南湖第五章 親歷與回憶_陳潭秋:回憶黨的一大第二章 共產主義遍地開花_北京共產黨小組的成立第三章 建黨大業終完成_新政黨初出茅廬第四章 十三名敢爲人先者的迥異人生_陳潭秋第五章 親歷與回憶_包惠僧: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會議前後的回憶第三章 建黨大業終完成_輾轉嘉興南湖
第五章 親歷與回憶_對各地代表的印象第三章 建黨大業終完成_中國共產黨成立的偉大歷史意義第四章 十三名敢爲人先者的迥異人生_董必武第四章 十三名敢爲人先者的迥異人生_包惠僧第三章 建黨大業終完成_《共產黨宣言》的翻譯第五章 親歷與回憶_陳公博:我與共產黨第三章 建黨大業終完成_《共產黨宣言》的翻譯第五章 親歷與回憶_李達:中國共產黨的發起和第一次代表大會經過的回憶第五章 親歷與回憶_張申府:中國共產黨建立前後情況的回憶第五章 親歷與回憶_包惠僧: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會議前後的回憶第四章 十三名敢爲人先者的迥異人生_鄧恩銘第五章 親歷與回憶_李達:中國共產黨的發起和第一次代表大會經過的回憶第三章 建黨大業終完成_突然的闖入者第四章 十三名敢爲人先者的迥異人生_陳公博第四章 十三名敢爲人先者的迥異人生_陳公博第三章 建黨大業終完成_突然的闖入者第四章 十三名敢爲人先者的迥異人生_何叔衡第三章 建黨大業終完成_馬林、尼克爾斯基:中共“一大”會議上的兩名洋人第五章 親歷與回憶_毛澤東:與埃德加·斯諾的談話第二章 共產主義遍地開花_北京共產黨小組的成立第三章 建黨大業終完成_中國共產黨成立的偉大歷史意義第一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_俄國十月革命對中國革命的影響第四章 十三名敢爲人先者的迥異人生_包惠僧第五章 親歷與回憶_張申府:中國共產黨建立前後情況的回憶第三章 建黨大業終完成_中國共產黨成立的偉大歷史意義第三章 建黨大業終完成_南湖的船,黨的搖籃第五章 親歷與回憶_張申府:中國共產黨建立前後情況的回憶第四章 十三名敢爲人先者的迥異人生_周佛海第一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_俄國十月革命對中國革命的影響第四章 十三名敢爲人先者的迥異人生_王盡美第二章 共產主義遍地開花_北京共產黨小組的成立第四章 十三名敢爲人先者的迥異人生_劉仁靜第五章 親歷與回憶_劉仁靜:一大瑣記第二章 共產主義遍地開花_旅法、旅日共產黨小組的組建第四章 十三名敢爲人先者的迥異人生_毛澤東第四章 十三名敢爲人先者的迥異人生_張國燾第四章 十三名敢爲人先者的迥異人生_包惠僧第五章 親歷與回憶_陳潭秋:回憶黨的一大第一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_“德先生”與“賽先生”第五章 親歷與回憶_對各地代表的印象第五章 親歷與回憶_毛澤東:與埃德加·斯諾的談話第二章 共產主義遍地開花_廣州共產黨的問世第四章 十三名敢爲人先者的迥異人生_李達第五章 親歷與回憶_包惠僧: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會議前後的回憶第一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_暗夜裡的一道光明第四章 十三名敢爲人先者的迥異人生_鄧恩銘第四章 十三名敢爲人先者的迥異人生_陳潭秋第五章 親歷與回憶_王會悟:“一大”在南湖開會的情況第四章 十三名敢爲人先者的迥異人生_周佛海第五章 親歷與回憶_會場瑣憶第四章 十三名敢爲人先者的迥異人生_何叔衡第三章 建黨大業終完成_中共“一大”會址的確立第四章 十三名敢爲人先者的迥異人生_包惠僧第二章 共產主義遍地開花_陳獨秀上海發起建黨第三章 建黨大業終完成_南湖的船,黨的搖籃第五章 親歷與回憶_會場瑣憶第四章 十三名敢爲人先者的迥異人生_董必武第三章 建黨大業終完成_南湖的船,黨的搖籃第四章 十三名敢爲人先者的迥異人生_毛澤東第五章 親歷與回憶_會場瑣憶第四章 十三名敢爲人先者的迥異人生_毛澤東第四章 十三名敢爲人先者的迥異人生_毛澤東第四章 十三名敢爲人先者的迥異人生_陳潭秋第五章 親歷與回憶_董必武:創立中國共產黨第二章 共產主義遍地開花_陳獨秀上海發起建黨第五章 親歷與回憶_劉仁靜:一大瑣記第四章 十三名敢爲人先者的迥異人生_包惠僧第五章 親歷與回憶_陳潭秋:回憶黨的一大第二章 共產主義遍地開花_旅法、旅日共產黨小組的組建第一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_俄國十月革命對中國革命的影響第一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_暗夜裡的一道光明第三章 建黨大業終完成_《共產黨宣言》的翻譯第五章 親歷與回憶_王會悟:“一大”在南湖開會的情況第五章 親歷與回憶_對各地代表的印象第五章 親歷與回憶_包惠僧: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會議前後的回憶第五章 親歷與回憶_劉仁靜:一大瑣記第五章 親歷與回憶_張申府:中國共產黨建立前後情況的回憶第四章 十三名敢爲人先者的迥異人生_劉仁靜第四章 十三名敢爲人先者的迥異人生_李達第二章 共產主義遍地開花_旅法、旅日共產黨小組的組建第三章 建黨大業終完成_中國共產黨誕辰紀念日爲何定在7月1日第四章 十三名敢爲人先者的迥異人生_陳潭秋第五章 親歷與回憶_包惠僧: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會議前後的回憶第五章 親歷與回憶_董必武:創立中國共產黨第二章 共產主義遍地開花_神秘的使者第三章 建黨大業終完成_中共“一大”會址的確立第三章 建黨大業終完成_中共“一大”會址的確立第四章 十三名敢爲人先者的迥異人生_鄧恩銘第五章 親歷與回憶_王會悟:“一大”在南湖開會的情況第二章 共產主義遍地開花_濟南共產黨小組的建立第三章 建黨大業終完成_輾轉嘉興南湖第三章 建黨大業終完成_輾轉嘉興南湖第五章 親歷與回憶_陳潭秋:回憶黨的一大第二章 共產主義遍地開花_北京共產黨小組的成立第三章 建黨大業終完成_新政黨初出茅廬第四章 十三名敢爲人先者的迥異人生_陳潭秋第五章 親歷與回憶_包惠僧: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會議前後的回憶第三章 建黨大業終完成_輾轉嘉興南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