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章 我本咸陽一老農

始皇帝這個詞,讓嬴政感受到了一些不尋常的東西。

是一種激動,或者是一種父親對自己的認可,嬴政許久都說不出話來,他默默的看向了扶蘇,然後念道:“二世。”,扶蘇尚且不太明白大父與父親的對話,聽到父親朝着自己念出了一個古怪的稱呼,他呆愣了片刻,方纔不太確定摸了摸自己的耳朵,問道:“耳矢?”

在這一刻,忍不住笑出聲的人變成了趙括,趙括撫着腹部,忍不住的哈哈大笑。

嬴政心裡本來是格外憤怒的,可是聽到趙括的笑聲,他也情不自禁的大笑了起來。捧着書從內室裡走出來的張蒼,看着面前這大笑着的父子倆,呆愣了片刻,隨即低下頭來,準備悄咪咪的離開,趙括不太喜歡他將藏書帶回去讀,因爲趙括是很愛惜書籍的,故而要求張蒼就在自己這裡讀。

想要從趙括這裡偷書,也就只能等這樣的機會。

可惜,張蒼偷偷摸摸的舉動,還是被趙括所看到了,趙括叫住了他,將他叫到了自己的身邊,趙括看着嬴政,指着身邊的張蒼,說道:“你要成事,這個人可以。”,張蒼被嚇了一跳,他瞪大了雙眼,看着面前的嬴政,嬴政也是打量着他,嬴政心裡明白趙括的意思,大一統後,要統一度量衡以及諸多東西,除卻李斯,張蒼的辦事能力算是最頂尖的。

張蒼附身一拜,說道:“您過譽,我的才能比不上一般的人,怎麼能成事呢?”

嬴政撫摸着鬍鬚,說道:“那可就太可惜了,本來還想找一位賢才來修訂天下的書籍...翻譯各國書籍並且保存下來的,既然你沒有什麼才能...”

“嗯?修書?天下書籍??”,張蒼猛地擡起頭來,眼裡閃爍着光芒,他急忙說道:“我的才能雖然比不上一般的人,可是還是非常願意輔佐您來辦成大事!”,嬴政看着趙括,笑着問道:“荀子怎麼會教出這樣的弟子來?我看荀子先前的弟子,不是李斯這樣的肅穆君子,就是囂那樣的穩重之人...”

“唯獨這位蒼,好吃肉,年輕輕輕,家裡便已有不少妻妾,爲人跳脫....怎麼也不像是荀子的弟子啊。”

趙括眯着雙眼,說道:“因爲荀子在教他的時候,已經來到了隨心所欲的歲數,他沒有給蒼找一條路,他只是將蒼往前推了一把。”

本書由公衆號整理製作。關注VX【書友大本營】,看書領現金紅包!

說起了這些,嬴政又忍不住的想起了那個嚴肅的老人,如果他還在,如果他能看到這一天,他又該是什麼樣的心情呢?他是會激動還是會生氣?嬴政不由得問道:“蒼,如果你的老師看到如今的這一幕,他會怎麼樣呢?”

“他會跳起來跟武成侯跳趙舞。”

......

趙括告訴嬴政,大一統只是開始,接下來纔是真正的大一統。嬴政深以爲然,接下來,戰爭就不會再輕易的爆發了,而要做的,就是以新的制度來取代過去的制度,改變如今的秦國。最先當然就是新的稱呼以及繁瑣的禮節問題,談論到禮節,有一個學派就忍不住了。

禮法自然避不開儒家學派,秦國與儒家的關係,並沒有原本歷史線上那樣的僵硬,總結起來,這還是離不開趙括,荀子晚年在秦國居住了一段時日,並且寫出了很多關於秦國制度的文章,荀子在儒家的地位極高,在逝世之後,即刻就成爲了儒家新聖,名列孔子孟子之後,成爲儒家的第三尊大聖。

這位大聖的分量還是非常重的,就是儒家裡那些被他罵着賤儒的學派,也不敢對他不敬,這大概也是儒家的一個優點,當代的儒家很講究禮法,這樣的行爲讓他們在面對那些敵對派聖賢的時候,都不會輕易的做出無禮的舉動,當然,孟子荀子例外,他們是想罵就罵,不過,其餘人想要罵,那就先達到這個級別然後再開口,不然就閉嘴。

在當代,可以對荀子評頭論足的,大概只有趙括一個人。

荀子巨大的影響力,改變了儒家對秦國的一些成見,而趙括隨後在地方所推行的德治,更是讓儒家歡呼雀躍,儒家弟子紛紛進入秦國,擔任官吏,他們是施行孝悌制最好的人選,而嬴政也沒有對儒家有什麼敵意,這也是荀子的功勞,荀子教會了他很多,這讓嬴政明白,不能輕視任何一個學派。

儒家跟秦國的關係逐漸親密,很多隱世的儒生都出山來幫助秦國,安撫地方,他們在與法家爭奪在秦國內的權力,如今要制定全新的制度,儒家當然就有些坐不住了,禮儀制度這是他們最拿手的東西啊。法家的那一套,那也能算是禮嘛?法家的人,那也能算是人嘛?

儒家近期還沒有出現大儒級的人物,荀子離開了,而接替他位置的人還沒有出現,這就導致荀子曾痛斥的很多老儒生,想要抓住這次的機會來改變一些事情。這些老儒大多都是孔子時代的殘餘,跟不上新的時代,滿腦子想着恢復周禮,荀子非常的厭惡他們,多次當面訓斥,絲毫不給面子。

荀子不在了,他們又再次探出頭來。

這些老儒駕車來到咸陽,一路上都是在高談闊論,表現出一副優越感,面對秦國的制度,他們評頭論足,被荀子所誇讚的制度在他們口中變得一文不值,他們帶着這種天生的優越感,懷着天下皆醉我獨醒的心態,一路上都在商談着如何改造秦國的禮儀制度,在這些人看來,秦國的禮儀建設是離不開自己的。

當他們帶着這樣的優越感來到咸陽郊外的時候,大老遠的,就看到了幾位老農,這幾個老農笑呵呵的坐在耕地邊上,正在大聲的聊着今年的秋收,看起來非常的開心。有一位老儒生指着他們說道:“這就是需要改進的地方了,我聽聞,在賢人當王的時候,鄉野人看到賢人戴着高高的冠冕,坐在馬車上,就會站在路邊行禮拜見。”

“秦國的軍功制,不以道德卻以勇武來賞賜爵位,這大概也是可以改變的。”

聽到他們高聲談論,那幾個老農擡起頭來,打量着他們,有一人開口問道:“客人是從哪裡來的呢?”

老儒讓馭者停下來,這些人雖然思想迂腐,可是還是嚴格的遵守禮法,既然有東道主來詢問客人的情況,那他們就不能不停下來回禮,這大概也是一種複雜,他們很高傲,他們看不起底層庶民,可是他們又嚴格遵守禮法,不會隨意攻擊欺負別人...幾個人走下馬車,就拜見了這幾個老農。

互相拜見之後,老儒生笑着說道:“我沒有冒犯您的意思,如果您聽到了我方纔的言語,還請您不要怪罪。”

坐在最中間的老農搖着頭,說了一聲莫怪,就邀請他們坐下來,讓旁邊的人給他們水喝,這些老儒生不肯坐在泥土上,鋪上了坐席,然後嚴肅的坐着,他們也想要從這些農夫口裡知道一些秦國的情況。他們喝了主人的水,就客氣的說道:“我們這次來,是爲了勸說秦王恢復從前的制度,行周禮。”

“周禮?周禮有可取之處,也有不足之處,我覺得還是很好的。”,其中一個發須花白的老農笑呵呵的說道。

“哦??您也知禮?”

“鄉野愚夫,知道的不多,略微知道一些。”

“您爲什麼要說周禮有不足之處呢?”

“您既然是儒生,就請讓我用孔子來告訴您吧。孔子講究仁,禮...二三子就是爲了禮而來。孔子說禮,是爲了什麼呢?我覺得是爲了穩定啊...他想要用一套禮法來束縛天下人,讓他們停止互相殘殺,停止違背禮法的行爲,他將不符合道德,不符合穩定,不利於天下的行爲都稱爲無禮。”

“他說的哪裡是周禮啊,大道暢行,天下爲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這是周時所能見到的場景嘛?這只是孔子所想要看到一個天下啊,他提出禮,法家提出律,這在本質上是一樣的,都是限制人的行爲...法家這些年不斷的進步,就是在修改自己的律,在發展的基礎上制定更有利於穩定,有利於天下的律法,那二三子爲什麼又要沉迷與過去的禮,而不加以改進呢?”

“用律法與禮法來告訴天下人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一個束縛身體,一個束縛內心...”

老農侃侃而談,從孔子談到了孟子,談到了荀子,說起荀子,他的話就變得有些多了,他說道:“荀子是看的最透徹的啊,所以你看他教出來的弟子,卻都開始鑽研起律法來了...二三子這次來,若是爲了勸說秦王用分封制,讓他登壇封山,讓他效仿周天子恢復井田制,禮樂制...那還是回去吧。”

“我料定秦王不會聽取這些,秦王完成了大一統,舊的時代和舊的制度已經過去了...”

“當然,若是各位來勸說秦王施行周時的仁禮,撫慰孤寡,救濟貧苦,那就是一件好事了。”,周時存在着最簡陋的國家福利制度,從周天子到諸侯們每年都會救濟一下治下的孤寡,有些時候會設立類似後世的福利院...不過秦國拋棄了這些,斯巴達式的社會不需要憐憫和救濟。

那幾個老儒生聽着老農從孔子談到荀子,從禮談到律,說了說法家,聊了會墨家,批了會道家,乃至農醫兵陰陽等諸多學派,他們漸漸有些懵了,他們看着面前的老農,嘴脣都有些乾涸,他們急忙又請人給自己倒了些水。秦國的文化水平就這麼高嘛??一個在咸陽外耕作的老農就說的自己這些人啞口無言??

那若是進了咸陽,得要遭受多大的屈辱啊。

他們看着彼此,面面相覷,雖然沒有明說,可是心裡大概都有些犯怵,要麼咱們還是回去吧?

等到老農說完了自己的全部想法,那幾個老儒看向他的眼神都有些不太一樣了,有一人小心翼翼的問道:“我不曾想到道路上還有您這樣被遺失的賢才,不知咸陽內的賢才比起您來如何?”

“我就是個種地的,哪裡比得上那些賢才呢?”

幾個儒生明白了,他們站起身來,朝着老農一拜,方纔說道:“多謝您的教誨,若不是您,只怕我們要前往咸陽受辱了。”,他們感謝了老農,這才坐上車,準備離開,老農卻叫住了他們,說道:“咸陽在那邊。”

“被您這樣一說,我們已經不想要去咸陽了。”

“這是什麼話呢?我聽聞有志向的人可以爲了志向赴死,難道二三子連嘗試的勇氣都沒有嘛?不知道自己的錯誤,那要怎麼去改進呢?”,老農忽然皺起眉頭,氣質頓時就變了,老儒生們面色大變,急忙下車,再次拜見,稱老農爲師,他們不敢再上車,步行朝着咸陽趕去。

送走了他們,趙括氣呼呼的坐下來,對着身邊的展說道:“荀子離開之後,能繼承他的人,不知道要等多少年纔會出來啊!”

嬴政早就知道儒家多個學派的大儒來咸陽的事情,韓非對嬴政說:“儒家都是些蛀蟲,他們不知道時代的變化,只知道回憶不存在的虛假傳說,並且要求現在的人也活成那樣,他們所帶來的不是發展而是退步,若是有這樣的人來找您,請您讓武士們用棍子將他們打出去!”

就連出身儒家的李斯,都是不客氣的說道;“儒家的禮制是繁瑣且沒有用處的。”

故而,當這些大儒來到王宮的時候,秦王就將韓非給叫來了,他不好直接下場來懟一個學派,畢竟他還需要儒家的官吏,但是韓非就可以懟他們了。與想象之中不同的是,這些大儒們看起來非常的謹慎,嗯,他們很害怕,當得知身邊那個人就是天下聞名的韓非子的時候,他們更是如此,面色蒼白,渾身顫抖。

咸陽外一個老農就說的自己掩面而走,那這韓非子該可怕到什麼地步啊?

他們非常拘束的,非常小心的,提出了自己的想法,請秦王按時救濟孤寡,救死扶傷,建立福利院,照顧國內的弱勢羣體,希望能免掉殘疾者的稅賦....

嬴政瞪大了雙眼,他困惑的看向了一旁的韓非,韓非此刻也是驚訝。

就這?

第兩百六十二章 弱小就是最大的錯第二十五章 遠不如趙第兩百八十二章 傳統第一百七十四章 我到底做了什麼?第一百零八章 公元前259年的羊肉泡饃第三十章 一舉必要多得第八十四章 魏王的愛情第兩百九十二章 呂不韋之德第一百一十八章 魏醋王第三章 始皇帝之父第兩百四十四章 君臣第三百一十章 趙家三兄弟第三百三十七章 伐馬服君書第三百八十章 公子扶蘇第三百二十一章 大買賣第四百五十三章 齊國的報應第四百四十四章 後勝的大生意第五百零一章 一人一嘴可滅一國第三百二十七章 信陵君已死,出兵第兩百三十四章 百家爭鳴第兩百六十三章 六國現狀第兩百一十四章 原來如此第四百一十三章 根本就沒有白起,又或者...第三百五十九章 如果有那麼一天第四百章 倉頡篇第九十章 爲何而戰,爲何而死第一百零九章 兵發河內第三十七章 太行山賊寇第兩百九十九章 千萬不要惹出那個男人啊!第四百三十七章 最後的頑強第六十五章 活捉趙括第兩百四十四章 君臣第三百六十五章 秦王與齊王第一百七十八章 學醫能救戰國人?第兩百七十七章 李冰與鄭國第兩百三十八章 舌戰羣家第五百章 什麼叫縱橫家啊第一百一十九章 被砍下的首級注視着一切第一百八十章 馬服君是秦國的幫兇第八十九章 歸途第四百四十一章 能者多勞第兩百一十六章 二三子,你們的馬服君回來了第三百九十七章 什麼是楚王啊?第一百二十六章 師夷長技以制夷(二合一)第四百七十六章 留侯之所以是留侯第四百三十四章 從不曾滅亡的六國第一百六十三章 最強之王第七十一章 真正的戰爭第兩百九十六章 秦王三年第二十二章 孃胎裡的始皇帝第七十四章 魏有龍陽君第四百五十八章 漢才秦用第一百六十四章 韓人有什麼呢?第六十章 重新編制第兩百二十章 忌憚之心第一百二十六章 戰後的美好風景第三百三十章 趙括家的混世魔王第五十一章 荀子議兵篇第三百二十四章 在這一年,魏國死掉了第三百七十九章 三員猛將第一百零六章 命中註定的戰場第一百一十四章 楚國的冬季第一百二十章 帶來毀滅的王令第一百二十三章 一個老將軍的死亡第兩百八十五章 帶不走的學問第八十五章 仁者無敵第八十六章 請降第兩百六十五章 該給他們什麼爵位呢?第兩百四十四章 君臣第一百二十九章 名氣最大的楚國縣令第兩百三十四章 百家爭鳴第三百八十一章 強大的秦國第一百三十一章 由弟子們整理而成的經典第三百九十五章 王頭槌!王頭槌!第兩百零五章 趙括變法第四百三十七章 最後的頑強第一百二十六章 戰後的美好風景第四百二十九章 燕國的覆滅第四百零八章 安得猛士兮第四百二十六章 變法將自己變沒第四百二十六章 變法將自己變沒第兩百七十六章 孔子的後人第四百三十六章 若有來生第一百六十九章 趙七月第一百七十九章 終結者?穩固者?上架感言(我是不是發早了)第四百二十八章 勇士之後第四百九十四章 身份暴露第三百七十一章 屬於戰場的天才第四百章 倉頡篇第兩百六十章 呼吸聲與歡笑聲第四百一十章 秦漢最大的區別第一百一十四章 楚國的冬季第三百四十三章 韓國的滅亡(上)第三百五十一章 爲什麼要生下我呢?第三百五十章 唯小人與女子第三百一十三章 王第三百一十八章 繚第一百二十六章 師夷長技以制夷(二合一)
第兩百六十二章 弱小就是最大的錯第二十五章 遠不如趙第兩百八十二章 傳統第一百七十四章 我到底做了什麼?第一百零八章 公元前259年的羊肉泡饃第三十章 一舉必要多得第八十四章 魏王的愛情第兩百九十二章 呂不韋之德第一百一十八章 魏醋王第三章 始皇帝之父第兩百四十四章 君臣第三百一十章 趙家三兄弟第三百三十七章 伐馬服君書第三百八十章 公子扶蘇第三百二十一章 大買賣第四百五十三章 齊國的報應第四百四十四章 後勝的大生意第五百零一章 一人一嘴可滅一國第三百二十七章 信陵君已死,出兵第兩百三十四章 百家爭鳴第兩百六十三章 六國現狀第兩百一十四章 原來如此第四百一十三章 根本就沒有白起,又或者...第三百五十九章 如果有那麼一天第四百章 倉頡篇第九十章 爲何而戰,爲何而死第一百零九章 兵發河內第三十七章 太行山賊寇第兩百九十九章 千萬不要惹出那個男人啊!第四百三十七章 最後的頑強第六十五章 活捉趙括第兩百四十四章 君臣第三百六十五章 秦王與齊王第一百七十八章 學醫能救戰國人?第兩百七十七章 李冰與鄭國第兩百三十八章 舌戰羣家第五百章 什麼叫縱橫家啊第一百一十九章 被砍下的首級注視着一切第一百八十章 馬服君是秦國的幫兇第八十九章 歸途第四百四十一章 能者多勞第兩百一十六章 二三子,你們的馬服君回來了第三百九十七章 什麼是楚王啊?第一百二十六章 師夷長技以制夷(二合一)第四百七十六章 留侯之所以是留侯第四百三十四章 從不曾滅亡的六國第一百六十三章 最強之王第七十一章 真正的戰爭第兩百九十六章 秦王三年第二十二章 孃胎裡的始皇帝第七十四章 魏有龍陽君第四百五十八章 漢才秦用第一百六十四章 韓人有什麼呢?第六十章 重新編制第兩百二十章 忌憚之心第一百二十六章 戰後的美好風景第三百三十章 趙括家的混世魔王第五十一章 荀子議兵篇第三百二十四章 在這一年,魏國死掉了第三百七十九章 三員猛將第一百零六章 命中註定的戰場第一百一十四章 楚國的冬季第一百二十章 帶來毀滅的王令第一百二十三章 一個老將軍的死亡第兩百八十五章 帶不走的學問第八十五章 仁者無敵第八十六章 請降第兩百六十五章 該給他們什麼爵位呢?第兩百四十四章 君臣第一百二十九章 名氣最大的楚國縣令第兩百三十四章 百家爭鳴第三百八十一章 強大的秦國第一百三十一章 由弟子們整理而成的經典第三百九十五章 王頭槌!王頭槌!第兩百零五章 趙括變法第四百三十七章 最後的頑強第一百二十六章 戰後的美好風景第四百二十九章 燕國的覆滅第四百零八章 安得猛士兮第四百二十六章 變法將自己變沒第四百二十六章 變法將自己變沒第兩百七十六章 孔子的後人第四百三十六章 若有來生第一百六十九章 趙七月第一百七十九章 終結者?穩固者?上架感言(我是不是發早了)第四百二十八章 勇士之後第四百九十四章 身份暴露第三百七十一章 屬於戰場的天才第四百章 倉頡篇第兩百六十章 呼吸聲與歡笑聲第四百一十章 秦漢最大的區別第一百一十四章 楚國的冬季第三百四十三章 韓國的滅亡(上)第三百五十一章 爲什麼要生下我呢?第三百五十章 唯小人與女子第三百一十三章 王第三百一十八章 繚第一百二十六章 師夷長技以制夷(二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