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五章 王頭槌!王頭槌!

得到匕首之後,荊軻也沒有急着離開燕國,荊軻覺得自己一個人無法成功的殺死嬴政,故而等待一位朋友,他的那位朋友是住在齊國的一位俠客,曾徒手搏虎,在當地很有名望。他就停下來等候自己的這位朋友,遲遲都沒有動身。燕國看着荊軻停留在王都,遲遲不去邯鄲,心裡既擔心秦王會離開邯鄲,又懷疑荊軻反悔了,就將他叫到王宮裡,再次招待他。

“您在王都也有一段時間了,您還不打算動身嗎?寡人非常擔心秦王會離開邯鄲,請允許寡人先派遣副使前往。”

荊軻聽聞,非常的生氣,他怒斥燕王,說道:“如果現在去了卻不能完成自己的使命,那是小人的行爲!我只是拿着一把匕首要去殺死強大的秦王,我之所以停留下來,不是因爲害怕,是在等待我的客人好跟他一起前往邯鄲,如今您懷疑我有反悔的想法,那就請讓我與您告別!”

燕王大驚,急忙說自己並非是懷疑,只是擔心秦王離開邯鄲之後,就不好行刺...荊軻不理會他,就準備要出發了,燕王和知情的大臣們穿着燕國的衣裳,戴着白色的帽來給他送行,離開王都,來到了易水邊上,完成了祭祀,荊軻就要上路了。荊軻坐在馬車上,身後是跟隨他前往秦國的使者們。

就要出發,就看到荊軻的好友高漸離,像是身邊沒有人那樣無禮的坐在地面上,便開始敲築,他披頭散髮,用力的敲打着築,築發出悲涼的聲影,坐在馬車上的荊軻忍不住的再次和着好友的節拍唱起了歌,羣臣都是流着淚水,小聲的哭着。荊軻大聲的唱道:“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這一離去啊就永遠不再回還!”

他的歌聲非常的激憤,羣臣瞪大了雙眼,頭髮都向上豎起頂起了帽子。

於是荊軻就駕車離開了,從頭到尾,他都沒有回頭去看燕王,或者是自己的好友。

燕人並不知道荊軻是前往行刺的,知道這件事的人,只有燕王,以及部分的大臣,還有那些願意跟隨荊軻出使秦國的隨從,這些人都是燕王丹的心腹,不會輕易的背棄他,燕王也很信任他們。送走了荊軻,燕王心裡卻非常的不安,這種不安並不是如今品控出現的。

自從燕丹從秦國回來之後,這種不安就一直纏繞着他,他非常的害怕,心裡非常的絕望,只有真正見識到敵人的可怕,才能明白自己要面對的是什麼。燕丹知道秦國那些將軍們,這些人隨意拿出一個,就不是燕國所能阻攔的,他知道秦國的糧產,知道秦國的國力,所有的這些,都不是燕國能比得上的。

燕丹每一天都生活在這樣的恐懼下,白天,他看着自己面前疲弱不堪的燕國,而在夜晚,他總是被夢中燕國滅亡的場景所驚醒,他哭着高呼着不要,可是他知道,這一天遲早都會到來,他根本無法改變...在這樣巨大的恐懼下,燕王似乎變得越來越偏執,他開始用各種荒唐的想法來說服自己。

好像這樣就能改變命運似的。

可憐的燕王,明知災難即將到來,卻又束手無策,他只能將希望寄託在這位衛國武士的身上,他只能希望秦王一死,秦國內部就會出現動亂,楚國和齊國都會來幫助他,趁着秦國的太子還年幼的時候,將秦國逼回函谷關之內...送走了荊軻後,他自言自語的說着自己的想法,不斷的勸說着自己,自己是絕對不會失敗的。

燕王發現,自己可以入眠了。

在睡夢之中,他看到秦王捂着傷口倒在地面上,他看到燕國平安無事。

至於荊軻,他從來都不甘心如此平凡的度過自己的人生,燕王丹願意低身來求自己做事,荊軻也就願意幫助他,哪怕是豁出性命來,這就是典型的遊俠,也就是秦國最厭惡的遊俠,像這樣的遊俠,肆無忌憚,輕視貴族,重視小人,路見不平,拔刀相助,遵守承諾,他們有君子之風,也有小人的秉性。

這種遊俠文化,是華夏文化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只是在唐後,就很難再見到這樣的遊俠了,直到元末明初時的某個名著,這本著作就是在思念一種故去的遊俠風範。主角肆無忌憚,輕視各路神仙,卻從不欺辱小人,在弄壞小人的鞋子後還願意做出補償,路見不平,舉棍相助,他能文能武,甚至可以爲自己的武器作詩,有着君子之風,也有小人頑劣的秉性。

荊軻就是一個很地道的遊俠,早在他高唱壯士一去兮的時候,他就沒有想過要活着回來,爲了與他人約定,或者是因爲他人的尊重,他願意豁出性命,他不在意秦國是暴虐的還是平和的,他也不在意一王天下是好還是壞,只有別人看得起他,將自己的事情託付給他,他就願意去辦。

就在此時,荊軻也是成功的來到了趙國,或者說,是趙國的中山郡,很快,沿路的士卒就將他們攔下了,當地的官吏看到荊軻身材高大,氣度不凡,也沒有對他無禮,在得知他的來意之後,就護送着他們前往邯鄲。

此刻的趙括,還在遙遠的鉅鹿郡,他在這裡繼續遊說當地的百姓,希望能減少百姓們心裡的抵抗情緒,對荊軻到來的事情,一無所知。

而嬴政,也是在馬服待了一段時間,藝也見到了在邯鄲的母親,兩人相見,自然是非常的激動,一家人總算是全部團聚。嬴政平日裡就帶着扶蘇在馬服裡閒逛,帶着他去看自己年幼時常去的地方,在邯鄲的蒙武,久久等不到秦王,只能是急忙前往馬服拜見,剛見到秦王,蒙武還沒有來得及說各地的情況,嬴政就對他下令,全力準備明年的農耕!

趙國缺少種子,缺少農具,缺少耕牛,可這在嬴政面前,卻不算事,嬴政一聲令下,咸陽的呂不韋就開始了對趙地的輸送工作,王賁成功的繼承了父親運輸隊長的工作,開始負責各地向趙地的輸送工作,在嬴政的強硬態度下,呂不韋幾乎都將國庫給搬空了,可這對秦國來說也不算事,秦國的生產效率非常高,不怕這些支出。

於是乎,來自各地的援助不斷出現在趙國各地,秦人送來了糧食,衣服,種子,農具,耕牛,並且以裡爲基礎,分發這些物資,讓百姓們來準備明年的耕作,趙人驚呆了...這麼久的時日裡,官府向來是從他們這裡要過物資,什麼時候給過他們這些啊,他們都有些不敢拿,秦國官吏強硬的將這些東西發給了他們,並且普及了秦國最基礎的律法。

敢怠慢農事,不認真耕作的人,要被懲罰。

趙人再一次目瞪口呆,這是個什麼律法???

不過,這些物資的到來,的確是減輕了很多的抵抗情緒,秦國又重新的給百姓們劃分土地,從前趙國貴族所佔用的大多數土地,被平均的賞賜給了有功的將士,而剩下的那些,自然就是要平均的分發給趙國百姓,在秦國,只要你想耕作,你就不會因爲沒有耕地而發愁,秦國是鼓勵百姓耕作的。

他們不會奪走百姓的土地,也不會禁止百姓開墾。

這一切,都跟趙人所想的暴秦有些出出入,他們本以爲,從趙國滅亡之後,他們的苦難就要開始了,他們都想好自己要變成奴隸,妻女都要受到侮辱,可是秦國不僅沒有傷害他們,還給了他們耕作的工具,給了他們土地...不久之後,各地都開始了招收基層官吏的考試,就是招收亭長和裡典之類的基層官吏。

可是趙國的舊貴族都被送去了老秦人的土地上,而留下的那些人裡,認字的人又不多,懂得律法的就更少,考試不算非常成功,大批的官吏從秦國來到趙地,各地的空缺也都在被補全。嬴政下了令,明年春耕之前沒有能完成官吏安排的話,就要嚴肅的懲罰呂不韋等羣臣。

呂不韋倒不是害怕接受懲罰,他只是擔心這會影響自己的名譽,故而也是想方設法的安排官吏。

馬服在短短的幾天內,就迎來了復興,蒙武送來了大批的工具,耕牛,糧食...馬服的人也都開始忙碌了起來,嬴政有些時候還是會在耕地裡幫助這些人進行勞作...衆人看到這一幕,自然都是驚呆了...趙康也不推辭,得知需要用淤泥來改善耕地質量的時候,他就從河邊扛着淤泥返回,幫助這裡的百姓。

他非常的強壯,一個人就能幹四個人才能做的活。

嬴政在馬服待了一段時日後,終於告別了這裡的百姓,趕往邯鄲,他還有很多的事情要處理,趙地百廢待興,他親眼看到了趙地百姓的生活,也得知了他們的想法,他必須要改變這一切,嬴政來到邯鄲的時候,邯鄲羣臣心驚膽戰的出來迎接。嬴政直接來到了趙國王宮,坐在了上位。

投降的趙王遷,驚懼的坐在不遠處,低着頭。

而在左手的位置上,郭開滿臉堆笑,諂媚的看着秦王。

郭開也是倒黴,他一直都在等待着秦國履行承諾,完成對自己的賞賜,可是賞賜還沒有來,趙括反而是來了,趙括先前就說,若是有一天他看到郭開,一定要親手掐死他。郭開知道這件事,害怕的躲在府邸內,不敢出來,直到趙括離開了,他也不敢外出,如今能救下自己的人來到了邯鄲,郭開便迫不及待的出來迎接。

嬴政從心裡就瞧不起趙王和郭開,不過,至少在表面上,他沒有表現出什麼敵意來,他微笑着看着趙王遷,說道:“當初啊,武成侯就常常來這裡,可惜,趙王丹一心想要殺死他,他被迫離開趙國,您覺得這件事怎麼樣呢?”,趙遷驚懼,說道:“那是孝成王所做的事情,與我並沒有關係啊。”

“哈哈哈~~”,嬴政大笑了起來,他雖然看不起趙遷,可是也沒有想要殺死他,他雖然是個無能的人,可是趙地百姓依舊將他當作是王,他安好的活下去,能讓趙地百姓安心,嬴政想了片刻,方纔說道:“趙王遷讓土有功,封安樂君!”,趙王遷大喜,急忙拜謝了秦王。

嬴政這纔看向了郭開,他很喜歡李牧,也是因爲這個原因,讓他對郭開起了殺心,嬴政又開始在心裡權衡利弊,如今雖然滅亡了三國,可還有強盛的楚國和齊國,他們都是不容易對付的,楚國的李園,齊國的後勝,都是跟郭開一樣的小人,尤其是齊國的後勝,只要給足夠的錢,他也能變成秦國的內應。

若是如今自己處死了郭開,那後勝這樣的人,是否就會警惕起來,不敢再幫助秦國呢?

郭開自己可能都沒有想到,居然是後勝救了自己的性命。與趙王一樣,郭開也得到了賞賜,隨即被派往了巴蜀,郭開雖然沒有能得到事前的賞賜,可是想到自己保住了性命,也是非常的開心,急忙拜謝秦王。

就在這個時候,秦王得知了一個消息,燕國派出使者來獻出地圖,他們想要割讓土地,與秦交好。

嬴政眯起了雙眼,燕丹爲了抵抗秦國,甚至不惜要殺掉自己的父親,這樣的人,會來獻土求和嗎?

“燕國派誰來獻圖?”

“荊軻。”

“哦?這名字有些耳熟啊...”,嬴政思索了片刻,忽然想起,父親似乎很早之前就說要警惕一個叫做荊軻的人,難道,這就是父親所說的那個人?秦王不由得笑了起來,他下達命令,要在趙國王宮內接見這位燕國的使者。嬴政穿着朝服,邯鄲的大臣們站在兩旁,來迎接燕國的使者。

當荊軻走進了王宮的時候,他有些驚訝,因爲王宮兩旁,居然站滿了武士,這些武士們都拿着長矛,乃至是弓弩,讓人望而生畏,不對啊,按着秦國的律法,在殿上侍俸的羣臣,不能帶一點兵器。那些宮廷侍衛握着武器,都在殿下侍候,沒有君王的命令不能上殿。這些武士爲什麼會出現在宮內呢??

荊軻雙手微微顫抖,可還是拜見了秦王。

秦王打量着面前的人,心裡也有些好奇,父親怎麼會知道這個人呢?他到底是誰?他打量着荊軻,荊軻卻舉起了手中的地圖,說道:“這是燕國的地圖,請允許我完成自己的使命!”,秦王看向了身邊的趙康,點了點頭,荊軻向前走了幾步,趙康起身,握着短劍,就站在秦王的身邊。

荊軻笑了笑,緩緩翻開地圖,就在衆人看着他的時候,他忽然從地圖內拔出了匕首,荊軻朝着秦王衝了過去,要拿着匕首去刺秦王,羣臣大驚,趙康最先反應過來,揮劍向他刺去,荊軻敏捷的躲開了趙康的刺擊,趙康將短劍往下一拉,卻是在荊軻後背上拉開了一道血印。

荊軻也顧不上疼痛,直接撲到了秦王的身邊。

事情忽然發生,意料不到,大家倉猝間驚惶失措,蒙武等人朝着秦王的方向衝了過去,秦王也有些懵,看到撲上來的荊軻,他下意識的踹開了荊軻手中的匕首,匕首掉落在一旁,荊軻就徒手攻向了秦王,兩人互相掐着對方的脖頸。趙康忽然提醒說:“王頭槌!王頭槌!”

秦王反應過來,往後仰起頭,用頭狠狠砸在了荊軻的鼻樑骨上,荊軻的鼻樑骨應聲而斷,他發出慘叫,倒在地面上,趙康已經趕來,直接砍斷了他的右手,衆人將他按在地面上,讓他無法動彈。

荊軻倒在地面上,頭暈眼花了好長一段時間。

第兩百零三章 馬服君遲早是寡人的第五百零二章 回家第一百六十二章 守衛韓國的楚人第兩百六十四章 《桃山論》第三百三十二章 老將軍的不幸第一百一十九章 被砍下的首級注視着一切第一百七十七章 如此微不足道的我第三百五十三章 戰鬥與戰略第三百六十九章 你無恙?第四百六十四章 像個人一樣活着第三百三十八章 馬服君與聯軍的碰撞第一百二十九章 將相別第一百三十一章 由弟子們整理而成的經典第一百四十六章 小人的想法與君子的作爲第一百二十六章 戰後的美好風景第兩百五十四章 請離開邯鄲!第六十三章 劍指北方第三百八十三章 河中金魚第一百二十九章 將相別第三百四十五章 孩子,你在等誰?第七十五章 以武安君爲將第三百八十四章 燕王丹第兩百八十章 紙!紙!紙!第兩百五十一章 螳螂捕蟬第十三章 殺身成仁(感謝鬼、欲的盟主)第四百六十二章 思想的傳播第三百四十四章 韓國的滅亡(下)第三百七十二章 大一統的曙光第四百六十八章 黃石公第一百一十四章 楚國的冬季第一百八十一章 馬服邑的幸福生活第三百五十六章 永別了,春申君第兩百六十六章 請您來擔任國相第四百四十五章 後勝瘋狂的計劃第一百六十四章 韓人有什麼呢?第兩百八十二章 傳統第兩百五十八章 武成君,您來了第一百三十八章 令人髮指(感謝無奈錯愛的盟主)第三百一十三章 王第四百七十五章 高皇與霸王第六十一章 大軍開拔第二十四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第四百二十章 家人第三百九十六章 這只是開始第三百六十七章 寒冬蕭瑟第四百九十一章 前往西域的貿易之路第三百五十一章 爲什麼要生下我呢?第四百四十章 穿越者指南:從園長到校長第三百七十四章 將成爲大父的括第二十四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我和我的家鄉第三百九十三章 傷痕累累的趙國第三百三十八章 馬服君與聯軍的碰撞第兩百二十七章 五種蛀蟲第一百九十六章 這纔是殺人啊第三百二十五章 孤獨的等待者第兩百八十三章 內憂外患第一百八十章 馬服君是秦國的幫兇第兩百七十三章 荀子的教學辦法第一百零九章 兵發河內第三百五十五章 趙國的狂歡第八十九章 歸途第兩百章 武安君與信陵君的第二次邂逅第三百八十八章 破趙者括也第一百二十九章 將相別第四百零四章 衛霍第四百一十九章 總有一些屬於戰爭的天才第六十四章 會巫術的使者與瘋了的趙人第四百零八章 安得猛士兮第四百九十九章 甚至還不如韓王第三百一十八章 繚第兩百六十八章 抉擇第七十二章 騎劫的家鄉第三百零六章 讓我給你一個擁抱第四百零七章 似曾相識第三百四十四章 韓國的滅亡(下)第四百七十九章 現在知道了嘛?第三百六十七章 寒冬蕭瑟第兩百三十三章 六國的恐懼消失在這一天第三百五十章 唯小人與女子第三百零五章 馬服君的大縱深作戰理論第十一章 睚眥必報第八十四章 魏王的愛情第兩百七十六章 孔子的後人第一百三十一章 應侯或鍋侯第一百三十九章 《韓非子》又多了三篇新故事第四百七十七章馬服君的新孫第一百五十六章 我真不是教育家第一百二十八章 羣英璀璨的趙國第四百二十七章 再見了,蠻夷第四百二十二章 馬服君所代表的東西第一百二十八章 羣英璀璨的趙國第兩百六十二章 弱小就是最大的錯第五十五章 亡國之危第一百二十四章 故雖有名馬第四百零一章 不讓人省心第一百四十章 他改變了趙國第一百七十九章 終結者?穩固者?第四百零六章 並非易事第三十九章 秦所畏者我也
第兩百零三章 馬服君遲早是寡人的第五百零二章 回家第一百六十二章 守衛韓國的楚人第兩百六十四章 《桃山論》第三百三十二章 老將軍的不幸第一百一十九章 被砍下的首級注視着一切第一百七十七章 如此微不足道的我第三百五十三章 戰鬥與戰略第三百六十九章 你無恙?第四百六十四章 像個人一樣活着第三百三十八章 馬服君與聯軍的碰撞第一百二十九章 將相別第一百三十一章 由弟子們整理而成的經典第一百四十六章 小人的想法與君子的作爲第一百二十六章 戰後的美好風景第兩百五十四章 請離開邯鄲!第六十三章 劍指北方第三百八十三章 河中金魚第一百二十九章 將相別第三百四十五章 孩子,你在等誰?第七十五章 以武安君爲將第三百八十四章 燕王丹第兩百八十章 紙!紙!紙!第兩百五十一章 螳螂捕蟬第十三章 殺身成仁(感謝鬼、欲的盟主)第四百六十二章 思想的傳播第三百四十四章 韓國的滅亡(下)第三百七十二章 大一統的曙光第四百六十八章 黃石公第一百一十四章 楚國的冬季第一百八十一章 馬服邑的幸福生活第三百五十六章 永別了,春申君第兩百六十六章 請您來擔任國相第四百四十五章 後勝瘋狂的計劃第一百六十四章 韓人有什麼呢?第兩百八十二章 傳統第兩百五十八章 武成君,您來了第一百三十八章 令人髮指(感謝無奈錯愛的盟主)第三百一十三章 王第四百七十五章 高皇與霸王第六十一章 大軍開拔第二十四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第四百二十章 家人第三百九十六章 這只是開始第三百六十七章 寒冬蕭瑟第四百九十一章 前往西域的貿易之路第三百五十一章 爲什麼要生下我呢?第四百四十章 穿越者指南:從園長到校長第三百七十四章 將成爲大父的括第二十四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我和我的家鄉第三百九十三章 傷痕累累的趙國第三百三十八章 馬服君與聯軍的碰撞第兩百二十七章 五種蛀蟲第一百九十六章 這纔是殺人啊第三百二十五章 孤獨的等待者第兩百八十三章 內憂外患第一百八十章 馬服君是秦國的幫兇第兩百七十三章 荀子的教學辦法第一百零九章 兵發河內第三百五十五章 趙國的狂歡第八十九章 歸途第兩百章 武安君與信陵君的第二次邂逅第三百八十八章 破趙者括也第一百二十九章 將相別第四百零四章 衛霍第四百一十九章 總有一些屬於戰爭的天才第六十四章 會巫術的使者與瘋了的趙人第四百零八章 安得猛士兮第四百九十九章 甚至還不如韓王第三百一十八章 繚第兩百六十八章 抉擇第七十二章 騎劫的家鄉第三百零六章 讓我給你一個擁抱第四百零七章 似曾相識第三百四十四章 韓國的滅亡(下)第四百七十九章 現在知道了嘛?第三百六十七章 寒冬蕭瑟第兩百三十三章 六國的恐懼消失在這一天第三百五十章 唯小人與女子第三百零五章 馬服君的大縱深作戰理論第十一章 睚眥必報第八十四章 魏王的愛情第兩百七十六章 孔子的後人第一百三十一章 應侯或鍋侯第一百三十九章 《韓非子》又多了三篇新故事第四百七十七章馬服君的新孫第一百五十六章 我真不是教育家第一百二十八章 羣英璀璨的趙國第四百二十七章 再見了,蠻夷第四百二十二章 馬服君所代表的東西第一百二十八章 羣英璀璨的趙國第兩百六十二章 弱小就是最大的錯第五十五章 亡國之危第一百二十四章 故雖有名馬第四百零一章 不讓人省心第一百四十章 他改變了趙國第一百七十九章 終結者?穩固者?第四百零六章 並非易事第三十九章 秦所畏者我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