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章 秦漢最大的區別

趙括在南郡和南陽郡領略到了與中原截然不同的景色與文化。

南陽郡的郡守喚作辛梧,趙括不是很喜歡他,辛梧同樣也是靠着自己的軍功做到了如今的的位置上,可是在趙括看來,這個人有些太在意自己,或者說,這個人有些自私,當然,自私並不是過錯,只是趙括還是不太喜歡他而已。這位太守爲了拿到第一的名次,可謂是無所不用。

爲了顯示出他在位時南陽的牲畜增加,他居然偷偷授意各地的官吏,不許百姓宰殺牲畜爲食,而爲了增加產糧,他也是非常苛刻的管理南陽,南陽的百姓只是他往上爬的臺階而已。他還自以爲是,認爲趙括看不出這些事情來,奈何,趙括在來到南陽的第一天,他就發現了這裡的區別。

最初,他本以爲這是南北的差距,是因爲風土不同的緣故,他看到道路上的百姓拖着疲憊的身軀,官吏們在耕地裡來往忙碌,還有些敬佩這裡的官吏,可是當他看到越來越多的疲民之後,他感覺到了一些奇怪,這種情況在宛縣最是嚴重,雖然看起來耕地無數,道路恆通,人人遵守律法,可是在這裡的百姓,臉上的憂愁也太多了些。

這是秦國所獨有的特點,秦國的制度能讓百姓活下去麼?答案是肯定的,可是秦國的制度能讓百姓覺得幸福嗎?這倒是未必,當然,活下去就是最大的幸福,可若是活得太壓抑,那也不是什麼好事。在咸陽等地還好,因爲趙括的影響,加上呂不韋所想要改變的想法,韓非的幫助,已經逐步放開了對百姓的一些限制。

聚集在一起聊天不再被視爲犯罪,朋友們互相開玩笑打鬧不會被剃掉鬍鬚,外出散步只要不離開鄉就不算犯罪。

這對長期生活在壓抑裡的秦人而言,還是非常不錯的,他們有些時候可以聚集起來玩遊戲,也不會被抓走...但是在南陽,情況並不是這樣,大概是辛梧知道趙括不會喜歡自己的管理方式,故而從趙括來到南陽的時候,他就開始想辦法來轉移趙括的注意力,他派出官吏來迎接趙括,爲趙括介紹各地的情況。

事實上,趙括的路程都是被提前定好的,趙括所要前往的地方都是進行了“幸苦打扮”的,只是,趙括仁義卻並不愚笨,他笑呵呵的與百姓們聊天,當他發現自己無論說什麼,這裡的百姓都能對答如流,甚至不假思索的搶答的時候,趙括就意識到了不對,什麼時候秦國的百姓都有了這樣的水平???

看着眼前的樂土,趙括固執的上車前往其他地方,官吏們根本攔不住他,這麼一走,趙括纔看到了真正的南陽郡,南陽郡的治理太過苛刻,比咸陽還要苛刻!甚至,趙括聽聞了太守爲了修建道路而累殺百姓的事情,只是,這還是不能懲罰,因爲在秦國的徭役過程中,隨時都會有人意外死去,秦國的律法規定對這些意外身亡的人的家人給與補償,可是沒有規定對徵發者的處罰。

趙括所看到的這些,都讓他從心底裡不喜歡這位自私暴力的太守,太守做的很好,南陽郡也很繁榮,可是這樣的繁榮似乎跟本地的百姓沒有任何的關係,趙括在道路上聽到最多的就是嘆息聲...而在各郡之中,南陽郡的自殺人數似乎也是最多的...趙括見到了這位自私的太守。

辛梧是個很節儉的人,看起來也是一臉正氣,濃眉大眼。

呂不韋很看重他,在秦國南部地區,他大概是最受秦王和呂不韋喜愛的人,他對趙括也非常的客氣,可以說沒有半點失禮的地方,拉着趙括坐下來,就要設宴款待趙括,若是二十年前,趙括還是年輕的時候,只怕他就要掐着對方的脖頸教他一些道理,可是如今,趙括已經不再像年少時那樣的衝動了。

趙括坐在上位,衆人吃着飯,趙括看向了辛梧,他問道:“廷尉府送來的新律,在南陽,您大概是最先知道的吧?”

幸梧點着頭,微笑着說道:“的確是這樣。”

“那廷尉府廢除禁止百姓聚集,外出,交友這些新規定,您大概也是知道的?”

“我當然知道。”,辛梧認真的說道:“這些時日裡,南陽並沒有因爲聚集,遊蕩,閒聊而被抓起來的百姓,這些事情,郡丞可以帶您去查看。”,趙括有些無奈,的確是沒有被抓起來的,可是也沒有敢聚集外出的百姓...趙括一直認爲,交友是最好的娛樂方式,在如今的時代,嚴厲的治理百姓不能說是錯誤的,只是,哪怕是讓他們能夠一家人出去散散步呢?

哪怕允許幾個年輕人坐在一起聊聊天呢?

趙括生長在趙國,趙國的百姓過的很貧窮,在小小的馬服內,大家卻過的很開心,有幫助大家修東西的杜,有幫助驅逐鬼神的平公,大家互幫互助,在結束了一整天的繁忙之後,孩子們在道路上玩耍,年輕人則是角抵,或者聊起曾見過的女孩,老人們坐在一起吹噓着自己的孩子們。

在秦國,趙括就不曾見過這樣的場景。

首先,這些行爲在秦國是犯法的,其次,秦國有連坐法,秦國的律法規定,一個裡內有人犯法,他的鄰居若是沒有及時舉發他,就要連坐...家裡丈夫犯法,妻不告發就要連坐...爲了避免連坐,大家平日裡都是暗自提防,小心翼翼,別說什麼鄉鄰人情,就是你晚上去小便,你鄰居可能都會驚醒,然後偷偷看你是不是要做什麼違法亂紀的事情。

秦國這樣的制度好嗎?當然好,自從商君施行連坐法,檢舉法,分責法之後,秦國治安大好,沒有人再敢胡作非爲,百姓們老老實實的,不敢聚集起來談論秦國制度的不好,不敢成爲朋友來庇護對方,就連夫妻也是小心翼翼的,生怕自己說錯話,就被家裡人給告發到官府去。

這就讓秦國與其他國家截然不同,趙括來到秦國之後,將飯菜端到鄰居家裡,看到鄰居們驚恐的眼神,他就發現兩個國家的不同...秦國不太鼓勵這樣的串門...趙括與呂不韋就此談論,兩人都認爲,這樣的苛刻的管理適合戰爭時期,可是不太適用於太平歲月,兩人就因此打開了一些缺口,給與百姓最基本的娛樂活動,允許他們外出,聚集,交友。

減少律法的條條框框,不至於因爲幾句牢騷就被抓起來修長城。

將律法的懲罰內容改爲教育爲主,懲罰爲輔。

這樣小小的變化,在老秦人的土地上所產生的影響卻是巨大的,最初,百姓也不敢出來,到後來,他們小心翼翼的出去散步,互相拜訪,漸漸的,他們也就不再像從前那樣拘束,在鄉野縣城,常常能見到幾個老頭坐在一起吹噓自己當初跟武安君作戰的功勳,吹噓自己兒子的爵位。

只是在南陽,原先的情況沒有半點的好轉。

辛梧玩了一個文字遊戲,律法是不再禁止,而他的做法就是不禁止,可是也不鼓勵。趙括便也不再顧及,直接將自己沿途所看到的說了出來,他說道:“您在南陽做的還是不錯的,耕地不斷的增加,道路平坦...四通八達,可問題是,作爲南陽的太守,您應該要像父母那樣對待南陽的百姓...”

“我們開墾耕地是爲了讓百姓們有充足的農田,修建道路也是爲了方便大衆...”,趙括不能請求這個時代的官吏將百姓們當作父母來看待,但是起碼該將百姓當作自己的孩子來看待啊,都說漢朝繼承了秦的制度,而唯一不同的是,漢朝在施行律法治理的同時,加入了一些道德關懷。

漢朝最先成立了對待孤兒寡母,貧苦百姓的救濟制度,對官吏的要求是愛民,然後纔是才幹,漢朝的太守們但凡是被人稱讚,史書留名的,都有一個共同點,當他們離開的時候,百姓們聚集在一起,哭着送別,請求他留下來,漢朝的太守們將百姓對自己的喜愛和支持當作是最高的榮譽。

可是在秦國,嘿,你這個黔首還敢呼朋喚友的離開鄉里聚集在一起送人?來人啊,抓起來剃鬍子!!

所謂“漢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雜之”就是這樣一個道理,這就是漢朝對比秦朝的一種進步,趙括如今想要做的,就是推動這種進步,如今開始漸漸放開對百姓的太多限制,等到戰爭結束之後,就可以通過宣講道德,普講律法的形式,實現“本以霸王道雜之”的政治體系。

秦漢相隔那麼近,可是政治差別真的是十分巨大,看似兩者的制度都是一樣的,可實際上,兩者所要求的東西完全不同,秦國是徹頭徹尾的律法治國,不講半點人情味,官吏們緊皺着眉頭,所有的一切都是秩序井然,就如冰冷的秦兵馬俑那樣,皺着眉頭,看着前方,等待着君王的命令。

帶着一種強烈的震撼,而繼承了他制度的漢朝,漢朝的最高治國理念卻是孝,漢朝每一代天子的諡號都是要加孝字,以表現漢朝是以孝治理國家。最初的漢朝,似乎並沒有這樣的想法,他們只是廢除了秦的苛刻治理,給與百姓們修養的時日,沒有開始自己的治國理念,直到一位溫和的年輕人從代來到長安,繼承了天子之位。

他爲人和善,重視孝道,告誡官吏們以民爲主,告訴他們要得到百姓的尊重,節儉樸素,接見年老的百姓,起身爲這些庶民行禮,那一刻,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百姓們愣住了,他們頭一次知道,原來有君王可以如此愛護他們,他的一生,講究一個以德服人,勤勉治政,哪怕在逝世之前,也是叮囑大臣們,別守孝了,孝期就改成三天吧,別耽誤百姓農桑啊,別浪費東西祭祀自己啊...

故而,當他逝世的時候,中原土地上,頭一次,百姓們真情實意的嚎啕大哭,在他的後代治理時期,民怨沸騰,可是隻是因爲他的緣故,百姓們選擇原諒,畢竟是他的孫子啊。叛軍四處屠殺,挖掘墳墓,卻也不敢去打擾他的安寧,繞道離開。

這就是兩個王朝最大的不同之處,也只有如此,才能開闢一個長達數百年的大一統王朝。

趙括認真的勸說辛梧,趙括看到辛梧不以爲然的樣子,他又說道:“我在桃山與荀子談論治理國家的問題。”,果然,趙括這麼一開口,不只是辛梧,就是其餘官吏也都變得認真了起來,當初的桃山之論,在如今也是影響巨大。趙括似是回憶的說道:“荀子說:馬在拉車時受驚了狂奔,那麼君子就不能安穩的坐在車中;老百姓在政治上受驚了亂幹,那麼君子就不能穩坐江山。”

“馬拉車時候受到了驚嚇,那就沒有比使它安靜下來更好的了;老百姓在政治上受到驚嚇,那就沒有比給他們恩惠更好的了。”

“我問他,給與百姓恩惠的道理。”

“荀子說:選用賢能的人,提拔忠厚恭謹的人,提倡孝順父母、友愛兄長,收養孤兒寡婦,補助貧窮的人,像這樣那麼老百姓就安於政治了。老百姓安於政洽,然後君子才能安居上位。荀子說:君主,好比是船;百姓,好比是水。水能載船,水也能翻船。所以統治人民的君主,要想安定,就沒有比調正好政策、愛護人民更好的了。”

“我詢問他,提倡道德的辦法。”

“荀子說:尊崇禮義,推崇品德高尚的人。推崇品德高尚的人不是爲了治國,是爲了在百姓之間提倡這樣的道德,而治理國家還是需要使用有才能的人。”

“您如今是南陽的太守,要代替君王來治理這裡,您本身就是個有才能的人,故而,我希望您也能重視道德教化,若是爲了政績和治理南陽的功勞,就不斷的壓榨百姓,那就不能算作是有才幹的人。”,趙括說着,忽然,對於啓蒙教材,他又有了一些想法,就在他思索的時候,辛梧俯身一拜,說道:“受教。”

【看書福利】送你一個現金紅包!關注vx公衆【書友大本營】即可領取!

趙括點了點頭,腦海裡卻迅速浮現了三字經這些啓蒙教材,這些啓蒙教材大多都是宣講道德的,自己是否也能編出一份類似的教材呢?原文肯定是不能用的,不然第一句出來,李斯和荀子的那些門徒估計就要來找自己理論了。

隨後,趙括一方面在這裡編訂啓蒙教材,一方面卻盯着辛梧整頓對南陽的管理辦法。

辛梧心裡還是不明白,爲什麼趙括要對這些庶民如此關心...不過,趙括的爵位比他高,既然沒有辦法糊弄他,那就按着他說的做吧,說不定還能以此改變自己在他眼裡的印象,從而得到他的舉薦呢。

ps:漢朝那位君王說的當然就是孝文皇帝,也是我最喜歡的君王,我一直都很想寫他那個時代,可是又擔心自己寫不好,玷污了心裡的偶像。

今天三更。

第一百一十九章 被砍下的首級注視着一切第一百四十七章 一王天下的戰略第九十二章 名將的誕生與消逝第四百一十一章 道德與法第兩百二十一章 王,對不起第五十六章 給我備車第一百七十四章 我到底做了什麼?第一百五十九章 趙括與刺客第一百二十二章 信陵君的想法第三百七十二章 大一統的曙光第四百二十七章 再見了,蠻夷第三百九十七章 什麼是楚王啊?第一百八十三章 活古董第一百一十一章 騎劫的帶兵初體驗第一百五十八章 拯救天下的三種辦法第三百六十三章 墨家大師括第一百零七章 將將和第兩百四十八章 馬服子的危機第一百四十三章 我來,我見,我改變第一百二十六章 戰後的美好風景第四百一十二章 挾趙括以抵秦國第四百七十四章 東胡之狐第五百零四章 徐福面聖第兩百三十五章 兩口大黑鍋,鍋侯無疑第三百九十三章 傷痕累累的趙國第九十五章 使者的末日(感謝抵不過蒼涼的盟主)第一百六十四章 韓人有什麼呢?第一章 破趙者括也第一百六十六章 毆王一拳第四百七十六章 留侯之所以是留侯第一百八十四章 怯戰將軍李牧第兩百三十四章 百家爭鳴第四百五十二章 登基第三百二十三章 微不足道第一百二十六章 師夷長技以制夷(二合一)第四百七十章 大秦幼兒園的留學生第兩百七十二章 趙括的提議第三十九章 秦所畏者我也第六十四章 會巫術的使者與瘋了的趙人第八十六章 請降第一百二十四章 故雖有名馬第四十二章 若是我家少君在第一百六十七章 雜家學派集大成者,括第四百零六章 並非易事第一百零三章 撿到一隻始皇帝第一百四十一章 長不大的孩子第三百一十九章 長城的會面第一百二十二章 詩經,唐風,揚之水第三百八十五章 移民關內第一百八十一章 馬服邑的幸福生活第三十三章 真君子也第三十二章 公子平原君第七十四章 魏有龍陽君第一百三十九章 《韓非子》又多了三篇新故事第四百六十二章 思想的傳播第三百七十九章 三員猛將第四百一十三章 根本就沒有白起,又或者...第八十二章 最老的趙國質子第三百二十四章 在這一年,魏國死掉了第一百二十二章 信陵君的想法第四百一十四章 你TM會打仗嗎?!第三百三十六章 揮劍決浮雲第七十八章 寧爲什伍,勿爲副將第四百八十七章 冒頓出使西域?第一百四十六章 小人的想法與君子的作爲第三百一十九章 長城的會面第兩百九十二章 呂不韋之德第四百二十一章 第三位馬服君第十二章 應侯妙計安天下第三百五十二章 長安君的改變第三百零三章 只誅首惡第兩百四十四章 君臣第一百零二章 請您活捉白起第一百零四章 父與子第四百三十三章 謝謝你,燕丹!第一百三十一章 應侯或鍋侯第十章 應侯范雎第四百九十一章 前往西域的貿易之路第四百二十八章 勇士之後第兩百九十六章 秦王三年第兩百七十章 火熱的心第四百二十九章 燕國的覆滅第兩百七十三章 荀子的教學辦法第四百五十七章 他躺進他心愛的土地第兩百八十章 紙!紙!紙!第六十章 重新編制第三十三章 真君子也第一百七十六章 寡人也想一王天下第兩百五十九章 欣喜的秦王第三百二十七章 信陵君已死,出兵第三百一十九章 長城的會面第一百零五章 許歷有女第九十二章 名將的誕生與消逝第三十九章 秦所畏者我也第四百三十三章 謝謝你,燕丹!第一百五十九章 趙括與刺客第八十三章 死去的青年與冷血的怪物第一百二十九章 將相別第四百二十一章 第三位馬服君第一百五十五章 別傷害寡人的馬服君
第一百一十九章 被砍下的首級注視着一切第一百四十七章 一王天下的戰略第九十二章 名將的誕生與消逝第四百一十一章 道德與法第兩百二十一章 王,對不起第五十六章 給我備車第一百七十四章 我到底做了什麼?第一百五十九章 趙括與刺客第一百二十二章 信陵君的想法第三百七十二章 大一統的曙光第四百二十七章 再見了,蠻夷第三百九十七章 什麼是楚王啊?第一百八十三章 活古董第一百一十一章 騎劫的帶兵初體驗第一百五十八章 拯救天下的三種辦法第三百六十三章 墨家大師括第一百零七章 將將和第兩百四十八章 馬服子的危機第一百四十三章 我來,我見,我改變第一百二十六章 戰後的美好風景第四百一十二章 挾趙括以抵秦國第四百七十四章 東胡之狐第五百零四章 徐福面聖第兩百三十五章 兩口大黑鍋,鍋侯無疑第三百九十三章 傷痕累累的趙國第九十五章 使者的末日(感謝抵不過蒼涼的盟主)第一百六十四章 韓人有什麼呢?第一章 破趙者括也第一百六十六章 毆王一拳第四百七十六章 留侯之所以是留侯第一百八十四章 怯戰將軍李牧第兩百三十四章 百家爭鳴第四百五十二章 登基第三百二十三章 微不足道第一百二十六章 師夷長技以制夷(二合一)第四百七十章 大秦幼兒園的留學生第兩百七十二章 趙括的提議第三十九章 秦所畏者我也第六十四章 會巫術的使者與瘋了的趙人第八十六章 請降第一百二十四章 故雖有名馬第四十二章 若是我家少君在第一百六十七章 雜家學派集大成者,括第四百零六章 並非易事第一百零三章 撿到一隻始皇帝第一百四十一章 長不大的孩子第三百一十九章 長城的會面第一百二十二章 詩經,唐風,揚之水第三百八十五章 移民關內第一百八十一章 馬服邑的幸福生活第三十三章 真君子也第三十二章 公子平原君第七十四章 魏有龍陽君第一百三十九章 《韓非子》又多了三篇新故事第四百六十二章 思想的傳播第三百七十九章 三員猛將第四百一十三章 根本就沒有白起,又或者...第八十二章 最老的趙國質子第三百二十四章 在這一年,魏國死掉了第一百二十二章 信陵君的想法第四百一十四章 你TM會打仗嗎?!第三百三十六章 揮劍決浮雲第七十八章 寧爲什伍,勿爲副將第四百八十七章 冒頓出使西域?第一百四十六章 小人的想法與君子的作爲第三百一十九章 長城的會面第兩百九十二章 呂不韋之德第四百二十一章 第三位馬服君第十二章 應侯妙計安天下第三百五十二章 長安君的改變第三百零三章 只誅首惡第兩百四十四章 君臣第一百零二章 請您活捉白起第一百零四章 父與子第四百三十三章 謝謝你,燕丹!第一百三十一章 應侯或鍋侯第十章 應侯范雎第四百九十一章 前往西域的貿易之路第四百二十八章 勇士之後第兩百九十六章 秦王三年第兩百七十章 火熱的心第四百二十九章 燕國的覆滅第兩百七十三章 荀子的教學辦法第四百五十七章 他躺進他心愛的土地第兩百八十章 紙!紙!紙!第六十章 重新編制第三十三章 真君子也第一百七十六章 寡人也想一王天下第兩百五十九章 欣喜的秦王第三百二十七章 信陵君已死,出兵第三百一十九章 長城的會面第一百零五章 許歷有女第九十二章 名將的誕生與消逝第三十九章 秦所畏者我也第四百三十三章 謝謝你,燕丹!第一百五十九章 趙括與刺客第八十三章 死去的青年與冷血的怪物第一百二十九章 將相別第四百二十一章 第三位馬服君第一百五十五章 別傷害寡人的馬服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