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一十九章 正朔

臨朔宮大殿。

“陛下,這是禮部爲你所繪的最新地圖!”

一名禮部官員向李重九稟告。

“擡上來!”

“諾!”

當下殿外響起了沙沙的腳步聲,六名禮部的官吏,擡起一副與牆等高寬的地圖進入大殿,然後徐徐在李重九面前展開。

地圖主要灰黃二色的,6地用黃色才表示,而海域則用一片灰色來代表。

這就是現在大趙的疆域啊!

李重九出一聲感嘆,踱步走到了地圖前。這地圖繪製得十分精緻,將郡縣都標準了出來,以及大小江河山脈,此外還有北面草原諸部,東面各部,李唐。

大趙現在的疆土北至大漠,瀚海,這裡是趙國徵東都護府,白道都護府所在,昔日大隋強盛時,因爲東突厥尚在,也沒有到達於此。漢武帝在世也沒有平定這一地區,到了後來漢朝經歷數代皇帝的努力,纔將版圖延伸到這裡。

再往北去就是漠北,那裡還有鐵勒諸部,由於大漠瀚海的存在,這裡暫時就是大趙軍力的極限所在了。在那裡鐵勒原先最強大的薛延陀已滅,現在取代他的則是回紇,此外還有諸多鐵勒部落,再往西則是西突厥,吐谷渾。

而大趙的版圖東面則至大同江,也就是高句麗故地的邊境。當初大隋朝沒有徵服的高句麗,現在已是趙國的遼北五郡,趙國恢復了當初漢四郡的版圖。

在大同江東面的新羅,百濟兩國已向大趙稱臣。在平定高句麗一戰中,表現得格外賣力。已是趙國堅實的盟友。看在二國一貫恭順上,所以李重九暫也沒有將兩國收入版圖的意思。但是不排除將來子孫有這個打算。

眼下趙國京師在幽京,對於東面和草原控制力極強,新羅,百濟現在仰趙國鼻息的存在。所以李重九絲毫不擔心,歷史上滅了高句麗後,新羅會反攻一統朝鮮半島,趙國水師隨時可以出擊,而且還有百濟在牽制新羅。

在新羅之外,就是小小耽羅國。耽羅國浮於海上,即是今日的濟州島。但這時候也早已是臣服趙國,去年其國王甚至渡海來幽京參拜李重九。

耽羅國以東,就是孤懸於海上的倭國。趙國海上商人已是將新羅,百濟海域都測繪得十分清晰,差不多勾勒出了後世李重九所知朝鮮半島的樣子,但是對於倭國,地圖上仍是大量的空白。

與李重九所知猶如一把武士刀一樣的倭國四島,現在除了九州島大致標註出來外。本州,四國,北海道都被圈在一起,然後是一個巨大的空白。李重九聽說國子監裡學生。一直有討論倭國是否是天地的最東面,徐福出海的蓬萊三島是否在倭國上。

在得知高句麗覆滅的消息後,與蘇我馬子共同攝政的聖德太子已是病逝。倭國權相蘇我馬子在病重之際,替推古天皇作了最後一個重要決定。正式派出遣趙使向大趙稱臣,並承若放棄朝鮮半島上的領土要求。從放棄對百濟宗主國的地位。

推古天皇同時決定每年都派出遣趙使,至幽京學習趙國的文化,並且聽說幽京佛法昌盛,所以願意派僧人至幽京取經,至倭國弘揚。

對於倭國的要求,李重九已是同意了,他知道日本自崇佛的蘇我馬子,擊敗了排佛的物部守屋上位後。整個國家都是十分崇佛的政策,這一點與百濟,新羅也是一樣。所以李重九也有意藉着佛經傳輸,僧人往來,爲各國交流創造便利。

在答允倭國要求之外,李重九也提出自己要求,讓倭國開放九州,在上面劃取三個港口,作爲趙國商船的停泊地。

倭國使者聽了李重九的要求後,十分震驚。倭國的政局相對穩定,差不多處於閉關鎖國的狀態,趙國商船要往返兩地,這要求不亞於倭國曆史上黑船來航事件。

面對猶猶豫豫的倭國使者,李重九讓他參觀了停泊在三岔河口的趙國水師,以及正在打造戰艦的船塢碼頭後,這名倭國使者頓時震驚得說不出話來,立即表示願意回國向天皇稟告此事。

在南面林士弘已平,馮盎降伏後,大趙的疆土一下延伸至珠崖郡、儋耳郡,也就是今日的海南島。海南之地,唐虞三代爲南服荒繳,在秦時爲越郡外境,意味着是疆土的末端,勢力不能抵達之處。

到了漢武帝時,其派伏波將軍路博德、樓船將軍楊僕等率師平定南越之亂,並設置珠崖郡、儋耳郡,海南才第一次併入中原版圖。但之後中原戰亂,中原朝廷無力管轄海南,就放棄當地統治。直到洗夫人時,平定海南民亂,南樑至崖州,這才重歸中原版圖。

眼下馮盎歸趙,崖州上的千餘洞俚民皆是到了趙國治下,闞棱決定在舍城縣,即今日海口設一縣,管轄島上。在將來,崖州也將作爲遼東之後,趙國又一個流放有罪之人的聖地存在。

再往南就是望之興嘆的茫茫大洋了,那遙遠之地有一個狼牙修的國家,曾向南樑朝貢過,但之後再無消息。

至於西面就是李唐與趙國對峙,作爲李重九橫掃天下最後對手,李唐的疆土仍是不小。眼下趙國與李唐的分界,南面在荊襄一帶,李唐佔據長江上游,扼住趙軍水軍入蜀之道。

往北在河南一代,兩軍圍繞着洛陽,彼此戰線是犬牙交錯,過了黃河,就是河內,河東。在這一條橫貫南北的分界線上,兩家各有過二十萬大軍在此彼此對峙。

李唐依舊頑固的存在,成爲李重九平定天下最後一道要越過的障礙。

李重九看完地圖對一旁的禮部官員道:“製作這樣一副地圖要多久?”

禮部官吏道:“此圖經過十餘畫師費了二十多日這才畫好的。”

李重九點點頭道:“此事你們作得不錯,傳朕旨意,賜這些畫師每人十貫。”

“謝陛下。”

“不着急謝過,朕還要這些畫師,以此圖十分之一的大小,再繪製一千張這樣的地圖,傳至各郡各縣官吏,郡學,縣學各有一圖!”

禮部官員聽了連忙道:“陛下,此圖上所繪乃是我禮部,通過兵部職方司,採納各地圖籍辛苦所繪,這大趙只此一封,若是傳出去,不是讓他人得知我國虛實?”

這禮部官員說的不是沒有道理,圖籍還是十分隱蔽之事,當初李重九要攻打幽京,正是溫彥博向李重九獻了一副幽州地圖。但凡這些地圖都是兵家之秘,一般人用不着。只有閒得蛋疼,還討論天下大勢的士子,或者是處心積慮要謀反的野心家外,沒有人會需要。

李重九之前有令人將地圖繪製給官吏,不過當時沒有影響,但現在連連郡學,縣學都要,這無疑就擴大很多,連學生士子百姓都可以接觸到了。

李重九笑着反問道:“此圖上,除了城郭,山川,河流外,又沒有寫有我軍兵馬分佈,錢糧所在,何來讓他人得知我們虛實。若是怕泄密,我想李世民的案頭上,也不會少了我大趙國疆域之地圖,最多沒有我們這麼精細罷了。”

“朕之所以要將此圖傳至各官吏手中,只是希望他們開闊見識,讓他們知道他們所畢生效力的大趙,究竟是一個什麼樣子!至於郡學,縣學中的學生,朕就是要讓他們知道天地有多麼寬廣,朕十幾年來打下的疆土,在天下中也不過九州一偶罷了,男兒志在四方,將來的疆土就有他們去開拓了。”

說到這裡李重九回過頭來道:“你懂了嗎?”

“陛下,胸懷四海,微臣不如,這就是去辦!”

禮部的官吏走後,外面稟告欽天監的官員求見。

趙國欽天監的官吏是李淳風,原先是李唐的官吏,後來因爲與傅仁均不和,於是一直鬱郁不得志。後來李重九在幽京稱帝后,改元革新,頒佈曆法,但因爲沒有得力人手。李重九就讓風聞司從李唐挖人,李淳風曾編纂了十部算經,後這十部算經被周旭看了大爲讚賞,於是向李重九推舉。李重九就令風聞司去挖人,李淳風在接觸後,二話不說就來到趙國出仕,也是爲了施展抱負。

之後李淳風就在欽天監供職,推算曆法。

頒佈曆法,乃是一朝正統的象徵。皇子自稱天子,就是要代替蒼天頒佈曆法,讓農時有序。故而當皇帝改年後,都要頒佈正朔,並寫下曆書,下給地方百姓官吏。

李重九問道:“李愛卿,你來定是新曆有了眉目了吧!”

李淳風道:“正是,此新曆已是推算出來了,李唐曆法,由傅仁均所篡的戊寅元歷,雖做到了月行晦不東見,朔不西眺,以定朔之法取代平朔之法,這是古六歷沒有的創舉,但是其減餘稍多,合朔之時時較實際提前了,實行不過兩年,即需校正。而臣所定曆法,要更勝於傅仁均之曆法。”

李重九欣然點頭道:“朕聽聞從古六歷起夏后氏建寅,殷人建醜,周人建子,自古一朝更替,都各定正朔,而今朕要你修訂曆法,將來頒佈天下,就是要告訴百姓,朕的大趙纔是正統,你的歷法要比李唐更準方可。”

李淳風當下道:“一定不辜負陛下信任!”

ps:最後求一下贊啊,今日第二更奉上啊,看在我這裡努力份上拜託大家了!(未完待續……)

第兩百五十九章 下決心第六百七十九章 城門血戰第四百一十一章 要買你的帳嗎?第三白三十二章 薛家出仕第二十九章 瓦崗好漢第兩百七十五章 鐵騎威力第六百零四章 洛陽登基第兩百七十二章 涿郡劇變第四百七十五章觀其進退第七百二十八章 三道埋伏第四百七十七章 奪城第兩百三十章 河北諸強第四百零一章 大義名分第十四章 小名芷婉第兩百三十一章 名士來投第兩百一十二章 反間計第六章 左右開弓第四百四十三章 我很高興第三百四十一章正朔第三百二十五章 封白狼山第五章 古武術第四十章 少林寺總教頭第一百五十章 螟蛉義子第八百一十四章 河南烽火第六百四十八章 踏破烏桓(第一更)第一百二十三章 組建甲騎第一百二十三章 組建甲騎第三百二十一章 炸營第兩百零九章 變局第兩百六十九章時局之變第四百八十三章奪郡第七百五十八章 頡利的決心發個單章,和大家說說心底話第八百六十一章 一統天下(大結局上)第四十七章 遭人眼紅第四十六章 帝都洛陽第四百六十八章 契丹人見世面第五百零三章 唐鄭大戰第五百零七章 中策第五十章 大打出手第四百七十八章巷戰第六章 左右開弓江山國色 第三百七十一章 偃師之戰第八百零四章 兵諫前夜第六百四十九章 海上霸權(第二更)第四十三章 寺內修行第六百二十五章 斬草除根第一百一十五章 懷荒鎮新丁第兩百零九章 變局第兩百一十二章 反間計第七章 遊獵第四百八十六章 親征第兩百九十六章 離間第二十章 荊聶之士第三百九十六章 恆山之役(第一更)第一百八十六章 追擊第七百一十一章 李靖判斷第七百七十三章 霍衛之功第七百二十六章 長公主第三十七章 力挽狂瀾(求三江票)第五百一十六章 衆叛親離第三百八十二章 花開堪折直須折第六十一章 遭遇伏殺第五百五十三章 鄭軍內應第三百三十七章 圖謀太原第三百三十一章 求將第一百五十八章 懷荒鎮的歡歌第三百二十八章興亡更替第四百七十二章竇建德心意第三百四十九章 太原郡攻略(三)第六十七章 亂世人心第四百九十七章 擺了一刀第三百一十章 大勢與人謀第五十五章 詩中翹楚第七百八十六章 斬敵一臂(第一更)第五百二十八章 要回恩情第六百八十三章 外交恐嚇(第一更)第一百零二章 言辭如刀第六百四十九章 海上霸權(第二更)第七百八十四章 風雪渡陰山第四百四十九章 戒嚴第六百四十八章 踏破烏桓(第一更)第一百一十章 直上青雲第四百八十章河北形勝(第二更)第六百八十八章 鳥盡弓藏第七百二十九章 徐州楚歌第四百零四章 得魚之時(第一更)第八百四十五章 掃清障礙第五百六十四章 黃河水戰第兩百九十五章 兵臨城下第五百六十四章 黃河水戰第兩百九十五章 兵臨城下第七百二十四章 火攻第六章 左右開弓第八百二十六章 儲位第四百六十四章 烏桓山第兩百七十四章 幽州鐵騎第兩百六十四章 昌平失陷第兩百七十七章 破敵第四百六十五章 踏破烏桓山
第兩百五十九章 下決心第六百七十九章 城門血戰第四百一十一章 要買你的帳嗎?第三白三十二章 薛家出仕第二十九章 瓦崗好漢第兩百七十五章 鐵騎威力第六百零四章 洛陽登基第兩百七十二章 涿郡劇變第四百七十五章觀其進退第七百二十八章 三道埋伏第四百七十七章 奪城第兩百三十章 河北諸強第四百零一章 大義名分第十四章 小名芷婉第兩百三十一章 名士來投第兩百一十二章 反間計第六章 左右開弓第四百四十三章 我很高興第三百四十一章正朔第三百二十五章 封白狼山第五章 古武術第四十章 少林寺總教頭第一百五十章 螟蛉義子第八百一十四章 河南烽火第六百四十八章 踏破烏桓(第一更)第一百二十三章 組建甲騎第一百二十三章 組建甲騎第三百二十一章 炸營第兩百零九章 變局第兩百六十九章時局之變第四百八十三章奪郡第七百五十八章 頡利的決心發個單章,和大家說說心底話第八百六十一章 一統天下(大結局上)第四十七章 遭人眼紅第四十六章 帝都洛陽第四百六十八章 契丹人見世面第五百零三章 唐鄭大戰第五百零七章 中策第五十章 大打出手第四百七十八章巷戰第六章 左右開弓江山國色 第三百七十一章 偃師之戰第八百零四章 兵諫前夜第六百四十九章 海上霸權(第二更)第四十三章 寺內修行第六百二十五章 斬草除根第一百一十五章 懷荒鎮新丁第兩百零九章 變局第兩百一十二章 反間計第七章 遊獵第四百八十六章 親征第兩百九十六章 離間第二十章 荊聶之士第三百九十六章 恆山之役(第一更)第一百八十六章 追擊第七百一十一章 李靖判斷第七百七十三章 霍衛之功第七百二十六章 長公主第三十七章 力挽狂瀾(求三江票)第五百一十六章 衆叛親離第三百八十二章 花開堪折直須折第六十一章 遭遇伏殺第五百五十三章 鄭軍內應第三百三十七章 圖謀太原第三百三十一章 求將第一百五十八章 懷荒鎮的歡歌第三百二十八章興亡更替第四百七十二章竇建德心意第三百四十九章 太原郡攻略(三)第六十七章 亂世人心第四百九十七章 擺了一刀第三百一十章 大勢與人謀第五十五章 詩中翹楚第七百八十六章 斬敵一臂(第一更)第五百二十八章 要回恩情第六百八十三章 外交恐嚇(第一更)第一百零二章 言辭如刀第六百四十九章 海上霸權(第二更)第七百八十四章 風雪渡陰山第四百四十九章 戒嚴第六百四十八章 踏破烏桓(第一更)第一百一十章 直上青雲第四百八十章河北形勝(第二更)第六百八十八章 鳥盡弓藏第七百二十九章 徐州楚歌第四百零四章 得魚之時(第一更)第八百四十五章 掃清障礙第五百六十四章 黃河水戰第兩百九十五章 兵臨城下第五百六十四章 黃河水戰第兩百九十五章 兵臨城下第七百二十四章 火攻第六章 左右開弓第八百二十六章 儲位第四百六十四章 烏桓山第兩百七十四章 幽州鐵騎第兩百六十四章 昌平失陷第兩百七十七章 破敵第四百六十五章 踏破烏桓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