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二十六章 儲位

朝會上。

距離早朝還有一會功夫,大臣們都在兩側的廊下等候。

有兩名大臣交頭接耳低聲道:“這一次陛下聽百官之勸,居然肯立太子了,你說當今皇室之中三個皇子,哪一人最有希望成爲太子?”

另一名大臣旁觀左右,壓低聲音道:“依我之見,不可能會是皇長子,也不可能會是英王,所以必定是楚王。”

“怎麼說?”

那大臣道:“很簡單,陛下三個皇子之中,除了皇長子爲郡王外,其餘二子皆爲親王,明顯是重此薄彼之意。陛下也是漢人,華夷之辯是有的,怎可立胡人妃子所誕之子爲太子呢?至於英王,其母乃是李唐公主,李唐與我大趙正在交兵,陛下更不可能會立他爲太子。所以說來說去只有楚王最有可能被封爲太子。”

“高見,高見。楚王之母乃是蘇威之孫女,家世也是不錯了,至少不是寒門。”

“上朝!”但聽一旁朝令官一喝,大臣們整理衣冠,兩側按序從走廊魚貫而行。

到了殿上,衆臣朝拜過李重九後,先談論是與李唐的戰事。

去年趙國與李唐激戰多場,李唐只有守勢,而沒有攻勢。但是趙國一直拿李唐的襄陽重鎮沒有辦法。李唐名將李靖駐守的襄陽,令幾名趙軍大將皆是鎩羽而歸。

所幸河西,河東,洛陽的戰事都十分順利。南陽失陷,令李唐武關的門戶已開,令趙軍有側襲關中的可能。此外廬江王李瑗的歸降,令趙軍的尉遲恭部,可以威脅蒲津渡口。河西方向,王君廓數度攻擊。也已是讓李唐河西的兵馬,只有防守之力。”

至於草原上也是安定,阿史那摸末被殺後。突厥已是徹底順服,至於其餘契丹。室韋各部,更是服帖得如同溫順的小貓般。一年的功夫,趙國的局勢已是將攻佔的草原,江南之地消化,逐步變成自己的勢力範圍。

雖說衆臣對戰事十分關切,但眼下他們更關心立嫡之事。

李重九當下道:“諸位臣工上表言立太子之事,朕已是曉得了,對於皇嗣之事。朕本待是過幾年後再議的,但既是朝中某些人如此焦急,那麼朕就決定在今日朝議上見立太子之事公佈於諸位大臣知道。”

諸位大臣都露出鄭重的神色。溫彥博道:“陛下英明睿智,所立下的太子,必是傑出,無論陛下作什麼決定,微臣都誓死遵從。”

溫彥博此言一出,在場衆臣都是心道,果真是大趙宰輔,這等揣摩聖意的手段實在令人佩服。難怪李重九讓他一直擔任大趙宰相。

溫彥博一說,其餘大臣也是紛紛道:“微臣等也願意遵從陛下的決定。”

李重九點了點頭嘉許道:“諸位臣工果真是朕的忠臣,朕十分欣慰。”

當下李重九拿出一封詔書對諸位臣子道:“太子的人選就在這詔書之內!”

衆臣擡起頭。看向那封明黃色絹帛所制的詔書,目光中都十分複雜。衆臣都在等待着李重九打開詔書。

但出人意料的是,李重九並沒有打開詔書,而是從一旁內侍中接過了一個烏木匣子。李重九將詔書放入了烏木匣子之中,然將匣子合上。

這一舉動出乎所有人的意料,衆人都不知道李重九此舉的意圖。

李重九道:“此詔書就此封存,如無朕的旨意,不得打開,等到朕身後之時。再由諸位臣工推詔書中之皇子爲太子。”

此言一出,羣臣譁然。這難道就算立了太子嗎?

一名御史上前道:“陛下,這不合乎禮法!”

“禮法!哪一條禮法說如此不行的?”李重九看向這名御史道。

這名御史爲李重九目光所迫。不敢再言。

李重九道:“朕不欲立太子,是不想有李唐玄武門之事,再現於今日,你們懂得朕的用心嗎?”

李重九這一做法是模仿清朝的秘密建儲制,而立下太子。古往今來很多皇帝,都不願意在在世時候提前立下太子,有一個很大的原因,就是不喜歡公佈皇位繼承人,從而在繼承人身邊形成權力集團。

這權力集團是對君權的一個挑戰,很多皇帝都處理不來與太子的關係。因此慘劇就發生了,過去很多獨斷專行,權力慾很重,而且又長命享國很久的皇帝,不得不下令殺太子,廢太子。

過去有漢武帝,隋文帝,另一個時空有唐太宗,後來者還有康熙,都是在位時候沒有處理好與太子的關係,令東宮的勢力挑戰到君權,最後不得不廢除太子。而李重九現在才三十歲,將來掌權最少有二三十年,若現在立下太子,那麼將來二三十年內,自己都要面臨圍繞着太子形成權力集團,對自己權位挑戰了。

但是矛盾來了,臣子都不這麼想,他們希望天子要早立太子,因爲可以減少他們政治投機失敗的風險,可以提早下注。同時也希望用這個方式來弱化君權。如明朝萬曆時,文官集團爲何與萬曆圍繞立太子的事吵了幾十年。因此這就是臣子與君主博弈的另一個戰場。

但是不立太子,也不行,沒有預先指定繼承人,皇位繼承就有危險。

所以李重九直接抄了雍正的手段,用秘密建儲制,來保障自己在位時君權的地位,反對任何人試圖從中間試圖分權的打算。

李重九匣中藏詔之事,激起了軒然大波,但不得不遵行,所以不少臣子都是不滿意的。

退朝後,有幾名大臣到了姬川面前道:“姬侍郎,你是我大趙文官之膽,眼下陛下行此舉不和禮制,你爲何不規勸一下呢?陛下是可以聽進你的話的。”

姬川聽了冷笑道:“陛下這麼做有什麼不好,我姬川雖是要直諫犯顏,但也有分輕重的。勸立太子,並非是大趙,而是爲了你們將來選出路,陛下是何人,你們這些手段和伎倆,陛下怎麼會看不破呢?”

幾名大臣聽了不樂意了,一人道:“姬侍郎,你怎麼說話的,若是天子不將立太子之意告訴我們,若是他立了皇長子爲太子,我們不是連反對的機會都沒有了。”

姬川笑着反問道:“若是陛下今日真的是要立下皇長子爲太子,你們反對有用嗎?”

第六百一十章 河道行臺(第二更)第七百八十章 陽山高闕第七百三十一章 第一道埋伏江山國色 第三百七十三章 故人重逢第六百零三章 趙國盟友第六百三十九章 官位升遷(第二更)第四百二十六章勁敵(大家新年快樂)第七百六十三章 變局(兩更合一更)第五百八十四章 遇故人第兩百四十二章 爲華夏威服狄夷第一百五十八章 懷荒鎮的歡歌第一百七十五章 賠了夫人又折兵第六百六十八章 凱旋還師(第一更)第七百八十章 陽山高闕第一百三十五章 韻書第一百一十三章 十字路口第六百二十九章 你還不配問第九十三章 突厥狼騎江山國色 第三百七十一章 偃師之戰第五百一十章 水淹永年城第六百七十一章 美人計第一百六十六章 魚與熊掌?第十一章 我不是惡人第五百零八章 大軍圍城第四百四十四章 曲江池畔第三百五十七章 勢不可擋第三百三十章身在亂中第一百五十四章 塞外胡騎大結局明天更新第七百八十五章 生還希望第五百一十一章 兵精糧足第四百五十一章 各路人馬第三十二章 天下大勢第七百零六章 夜襲第五百五十三章 鄭軍內應第三百八十三章 李密心聲第三百二十一章 炸營第四百二十八章火燒易水第七百一十八章 盟友發力第一百七十章 爭風吃醋第五百二十四章 李芷婉的決心第八百零五章 玄武門第四百七十三章 虎牢之戰前瞻第八百二十四章 礪兵積粟第十九章 牙尖嘴利的丫鬟第六百六十九章 新羅人的盛情(第二更)第一百章 雁門關前第六百五十四章 隋軍戰俘第七百二十三章 黃河之戰第一百一十三章 十字路口第五百七十九章 老油條(第三更)第八百五十四章 兩翼突破(第一更)第六百四十一章 過門之事(第二更)第五百八十九章 柳絮第四百九十六章 安定民心第兩百零二章 動之以情第八百五十二章 策略第五百四十三章 兄妹反目第三百五十二章 圍魏救趙第一百九十八章 圈套第四百二十五章雙雄對決第五百二十四章 李芷婉的決心第七百五十四章 嫌隙已成第三百四十四章 鼙鼓而來第八十六章 挺進草原第四十二章 三箭之威第五百七十一章 少林武僧第七百七十七章 草原天變第九十章 內附第七百二十六章 長公主第二十五章 河邊重見第兩百四十八章 分化突厥第一百六十七章 決斷第六百一十六章 郡武試第四百八十三章奪郡第五十一章 豪門惡奴第三百四十六章 兩路並進第六百零五章 賜爵封賞(第二更)第七百章 秦下軹道則南陽動(第二更)第兩百八十七章 名臣相助第六百零七章 室得奚部的勢力(第二更)第三百八十八章 黎陽城內第六百一十九章 要國王不要郡王第四百八十四章 上屋抽梯第十六章 強弓顯威第三百三十章身在亂中第四百七十四章 虎將第五十九章 我就是王法第五百二十五章 士商之爭第兩百九十章 李家有喜第七百七十三章 霍衛之功第一百零九章 一戰成名天下曉第兩百七十七章 破敵第一百八十九章 俟斤之位第四百七十九章攻心爲上(第一更)第六百章 身後功過第一百零七章 千軍辟易第七百三十一章 第一道埋伏第五百五十五章 五牙大艦第一百一十六章 幕僚班子
第六百一十章 河道行臺(第二更)第七百八十章 陽山高闕第七百三十一章 第一道埋伏江山國色 第三百七十三章 故人重逢第六百零三章 趙國盟友第六百三十九章 官位升遷(第二更)第四百二十六章勁敵(大家新年快樂)第七百六十三章 變局(兩更合一更)第五百八十四章 遇故人第兩百四十二章 爲華夏威服狄夷第一百五十八章 懷荒鎮的歡歌第一百七十五章 賠了夫人又折兵第六百六十八章 凱旋還師(第一更)第七百八十章 陽山高闕第一百三十五章 韻書第一百一十三章 十字路口第六百二十九章 你還不配問第九十三章 突厥狼騎江山國色 第三百七十一章 偃師之戰第五百一十章 水淹永年城第六百七十一章 美人計第一百六十六章 魚與熊掌?第十一章 我不是惡人第五百零八章 大軍圍城第四百四十四章 曲江池畔第三百五十七章 勢不可擋第三百三十章身在亂中第一百五十四章 塞外胡騎大結局明天更新第七百八十五章 生還希望第五百一十一章 兵精糧足第四百五十一章 各路人馬第三十二章 天下大勢第七百零六章 夜襲第五百五十三章 鄭軍內應第三百八十三章 李密心聲第三百二十一章 炸營第四百二十八章火燒易水第七百一十八章 盟友發力第一百七十章 爭風吃醋第五百二十四章 李芷婉的決心第八百零五章 玄武門第四百七十三章 虎牢之戰前瞻第八百二十四章 礪兵積粟第十九章 牙尖嘴利的丫鬟第六百六十九章 新羅人的盛情(第二更)第一百章 雁門關前第六百五十四章 隋軍戰俘第七百二十三章 黃河之戰第一百一十三章 十字路口第五百七十九章 老油條(第三更)第八百五十四章 兩翼突破(第一更)第六百四十一章 過門之事(第二更)第五百八十九章 柳絮第四百九十六章 安定民心第兩百零二章 動之以情第八百五十二章 策略第五百四十三章 兄妹反目第三百五十二章 圍魏救趙第一百九十八章 圈套第四百二十五章雙雄對決第五百二十四章 李芷婉的決心第七百五十四章 嫌隙已成第三百四十四章 鼙鼓而來第八十六章 挺進草原第四十二章 三箭之威第五百七十一章 少林武僧第七百七十七章 草原天變第九十章 內附第七百二十六章 長公主第二十五章 河邊重見第兩百四十八章 分化突厥第一百六十七章 決斷第六百一十六章 郡武試第四百八十三章奪郡第五十一章 豪門惡奴第三百四十六章 兩路並進第六百零五章 賜爵封賞(第二更)第七百章 秦下軹道則南陽動(第二更)第兩百八十七章 名臣相助第六百零七章 室得奚部的勢力(第二更)第三百八十八章 黎陽城內第六百一十九章 要國王不要郡王第四百八十四章 上屋抽梯第十六章 強弓顯威第三百三十章身在亂中第四百七十四章 虎將第五十九章 我就是王法第五百二十五章 士商之爭第兩百九十章 李家有喜第七百七十三章 霍衛之功第一百零九章 一戰成名天下曉第兩百七十七章 破敵第一百八十九章 俟斤之位第四百七十九章攻心爲上(第一更)第六百章 身後功過第一百零七章 千軍辟易第七百三十一章 第一道埋伏第五百五十五章 五牙大艦第一百一十六章 幕僚班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