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三章 唐鄭大戰

李元吉慷慨激昂之言,頓時令李淵龍顏大悅。

李淵看向屈突通問道:“朕現在想讓你東征洛陽,但你兩個兒子爲王世充所質於洛陽,如之奈何?”

屈突通抱拳言道:“臣下過去作爲階下囚,本當應死,但蒙陛下不棄,不僅釋縛,還加以恩禮。當時臣心口相誓,期以餘生皆爲陛下盡節。眼下得以先驅破賊,二子何足顧乎!”

李淵聞言讚歎言道:“卿真乃是捨生取義之士矣。”

隨着衆將的商議,這時殿外的雷雨亦是漸漸停歇了下來,大殿上一片安靜。

李淵跨步走來殿中,足音清晰。

李淵突然言道:“太子。”

李建成出首言道:“諾。”

李淵言道:“突厥乃是心腹之患,不可不防。你率軍渡蒲津,駐紮在此以護長安北側。”

李建成領命退下,蒲津離長安一河之隔,隨時可以返回,況且又可領兵在手。李建成欣然同意。

李淵當下看向李世民言道:“秦王,齊王。”

李世民,李元吉一併抱拳上前。李淵言道:“秦王爲主帥,齊王爲副將,陝東道行軍總管屈突通,潞州道行軍總管劉德威,陝州道行軍總管劉弘基,熊州行軍總管史萬寶,懷州總管黃君漢,宋州總管盛彥師,涇州道行軍總管柴紹,安州道行軍總管劉世讓東出潼關,伐鄭!”

李世民,李元吉以及衆將一併答允。

說完李淵將手中之劍交給李世民,肅然言道:“定鼎天下。在此一戰,朕就託付你了。”

李世民垂下頭言道:“父皇。兒臣定不辱使命。”

李唐伐鄭之事,就已定下。武德三年十月。李淵派秦王李世民爲主將,齊王李元吉爲副將,率屈突通,柴紹等八總管,二十五將,一共水陸十萬府兵,東出潼關伐鄭。

李唐征討鄭國的消息一出,立即傳入身在洛陽王世充的耳中。此刻已是稱帝的王世充,於洛陽行宮之內。召集衆將商議。

王世充言道:“李唐來伐朕,朕絲毫也不意外,從朕擊敗李密以來,就等着與大唐決戰之日的到來,眼下終於等到了這個機會。”

說到這裡,王世充言道:“此戰關係到鄭,唐兩國的生死存亡,故而朕決定把諸州鎮中勇猛善戰的士兵集結到洛陽,設置四鎮將軍。募兵分別戍守洛陽四城。齊王王世惲守南城,楚王王世偉守寶城,太子王玄應守東城,漢王王玄恕守含嘉城。魯王王道徇守曜儀城。除了洛陽外,幾處重地亦要有大將守之,魏王王弘烈鎮襄陽。荊王王行本鎮虎牢,宋王王秦鎮懷州。”

衆將聽了皆是面無表情。這洛陽四城,王世充都是委任王家子弟。如楚王王世偉。齊王王世惲,都是王世充的兄長,王玄應,王玄恕則是王世充的長子,次子。至於魯王王道徇,魏王王弘烈,荊王王行本,宋王王秦都是王世充的侄兒。

王世充看似任人唯親,但眼下王世充已是陷入衆叛親離的境地,大將官吏百姓都不能信任,紛紛叛鄭降唐,所以他只有以王家子弟來掌握軍權。

王世充接着言道:“我以戰兵爲精銳,自守於洛陽,左輔大將軍楊公卿帥左龍驤二十八府騎兵,右遊擊大將軍郭善才帥內軍二十八府步兵,左遊擊大將軍跋野綱帥外軍二十八府步兵,總三萬人馬,以備與唐軍一戰。諸位對我安排可有異議?”

滑州行臺僕射邴元真出首言道:“洛陽雖有崤函之險,但不過數百里,田地薄,四面受敵,非用武之國也。眼下唐軍大舉來襲,我軍若不出戰而閉門自守,必爲唐軍所破。”

王世充點點頭,言道:“朕也有此意,眼下安排一切不過未雨綢繆。”

單雄信言道:“陛下,唐軍眼下勢大,李世民乃是有數之名將,關中府兵精銳甲天下,何不向外求以強援呢?”

王世充還未開口,吏部尚書杜淹言道:“陛下已向突厥求援,突厥言將攻打李唐河西,以爲奧援。”

單雄信一曬言道:“突厥雖是兵強馬壯,但是遠水解不了近火。”

王世充問道:“大將軍有何高見?”

單雄信言道:“遍觀天下羣雄,而今杜伏威已降李唐,隨時可抽兵北上,與李唐東西夾擊,王薄勢弱又蛇鼠兩端,不可信任,宇文化及自身難保。當今天下唯有趙主,方有餘力助我與李淵一戰。陛下何不派一能言善辯的使者前往使趙呢?”

單雄信之言,令在場鄭軍大將紛紛附和。

司徒段達言道:“趙主方破劉黑闥,聲勢正旺啊。”

內史令長孫安世言道:“眼下趙主率十幾萬大軍屯於黎陽,觀兵於洺州,不是正有南渡大河之意。”

王世充聽衆將議論,拍腿言道:“大將軍以爲朕不願意嗎?前一段朕命薛卿使趙,結果李重九不許也就罷了,還拐走朕秦,羅兩員大將,這口氣朕到現在都咽不下啊。”

楊公卿抱拳言道:“陛下乃是做大事的人,豈可拘泥於過去恩怨呢?眼下不論與李唐之戰,勝負如何,請河北之援兵,勢在必行。”

“何況此一時彼一時,要知道李淵這老賊得隴而望蜀,此次他大舉伐鄭,若給他平鄭,必然伐趙,趙主乃是梟雄一般的人物,怎麼會看不透這一點?”

邴元真言道:“只是怕李重九現在攻伐劉黑闥,無暇分身來援鄭倒是真的,但無論如何,探探他的口風也是好的。”

王世充捏須言道:“邴,單,楊三位愛卿,說的有理,既然如此朕再派人使趙,杜愛卿,這一次你就替朕走一趟吧。”

吏部尚書杜淹出手言道:“陛下,微臣雖不如蘇秦,張儀,但必當盡力而爲。”

當日吏部尚書杜淹,帶了厚禮,就從河陽坐一艘水軍戰艦,沿着黃河順流而下,到了黎陽渡上岸後聞之李重九正在大名,當下又坐船趕至大名。

杜淹肩負使命,絲毫不敢怠慢,一路行色匆匆在大名登岸後,得知趙軍大軍已從大名出發,要攻打夏軍邯鄲城,李重九親自率軍征討。

當下杜淹更是直追到趙軍行營之後,拜見李重九。

李重九一席戎裝在身,聽說鄭國使者前來,就算不用想,也知道對方這時候來尋自己是爲了什麼。

軍中薛萬述言道:“鄭國來使,必是爲王世充求援兵一事。眼下劉黑闥未破,我軍哪裡有餘力援鄭。”

張玄素言道:“我軍對於援鄭之事,暫時有心無力,但也要交好一二,以堅定王世充抗唐之心。”

李重九言道:“就宣鄭國使者入內吧。”

不久後,杜淹入營拜見。

杜淹步入趙軍大營,此人還有很有來頭,對方乃是關中大閥京兆杜氏的子弟,祖上不是任刺史,即是郡守,同時還是杜如晦的叔父。此人年輕時曾言說天子好用隱士,不如隱之太白山。於是隱居不仕,後隋文帝聞之後大怒,將他流放至江南,隋文帝死後才入朝爲官。

而這位裝逼失敗的杜淹,也是吸取教訓,不再裝逼,十分恭敬地拜見李重九,言道:“現今天下大亂,唐得關西,鄭得河南,趙得河北,共成鼎足之勢。若借古喻今,李唐其勢最強,可比曹魏,鄭國可比東吳,趙國可比西蜀,現今唐舉兵臨鄭,唐軍勢大,而鄭國難有轉圜之地,兵馬又不如唐軍,局勢艱危。”

“唐強鄭弱,勢必不支。鄭亡,則趙不能獨立矣。不如兩家爲盟,結爲兄弟之邦,發兵救之,趙擊其外,鄭攻其內,破唐必矣。”

杜淹這番說辭醞釀很久,將眼下天下形勢比作漢末三國,懇請李重九能出抗唐而援鄭。

李重九聞言沉思一陣,問道:“未知鄭主如何佈置以應對李世民?”

杜淹也不隱瞞,言道:“精兵強將屯於洛陽,外則守襄陽,虎牢,懷州。”

李重九聞言點了點頭,言道:“鄭主與李密在洛陽交戰多年,果真深通謀略,此雖非上策,但也是鄭主眼下最好應對之策了。”

李重九所言的上策,則是不在洛陽,而禦敵尋於洛陽周邊決戰,但王世充這大老粗,強以軍閥身份上位,又殺了皇泰主了,弄得周邊官吏,將領皆思棄鄭而投奔李唐,所以導致王世充對於異姓大將不能信任,只好將軍權交給幾個親族。

之後王世充準備集中精兵與李唐決戰,能勝最好,不能勝就退守洛陽堅城,效仿當年與李密作戰,利用洛陽大城與李唐死磕。但憑着一座孤城,斷然不能自守,王世充於是在周邊實行重點防禦。

襄陽城,關乎南北之還要,還可聯合樑王蕭銑。

虎牢,不用多提,南連嵩嶽,北瀕黃河,乃是洛陽東面貫通河南,山東的通道,也是重要門戶。

而懷州,則是王世充唯一在河北的據點,護翼河陽,阻止唐軍水軍,要沿着黃河隨流直下,攻打王世充後方。

杜淹聽李重九讚許王世充,當下大喜,言道:“那麼趙王可否立即出兵援鄭?”

李重九言道:“稍安勿躁,若要朕出兵援鄭,那麼鄭主需答允孤三個條件。”

第三百四十五章 假道第三百九十一章 黎陽之爭(第一更)第五百零六章 突厥手段第七百四十八章 再陰李世民(第二更)第六百八十七章 幾人稱孤幾人道寡第四百一十六章處置第一百五十七章 歷經考驗第七百八十四章 風雪渡陰山第一百一十七章 胡馬渡陰山第八百二十七章 室得芸的求見第三百九十七章 三路齊勝(第二更)第六百九十五章 情之所鍾第十四章 小名芷婉第五十七章 翻臉如翻書第兩百八十七章 名臣相助第八百一十九章 正朔第七百四十七章 一同前行(第一更)第六百四十章 宮闈(第一更)第六百九十章 人生得意須盡歡第二十五章 河邊重見第兩百四十六章 再會李淵第四百二十九章 渡江之談第七百八十四章 風雪渡陰山第三十九章 首席俗家弟子第兩百七十五章 鐵騎威力第四百三十章 議和?第一百五十六章 亂拳打死老師傅第一百二十五章 示警第五百六十四章 黃河水戰大結局明天更新第五百六十一章 身後榮光第八百五十八章 堅守第六百二十五章 斬草除根第二章 誤打誤撞第三百三十五章 消弭紛爭第二十六章 李芷婉的請求第兩百零三章 將略第八百五十五章 出乎意料(第二更)第三百九十七章 三路齊勝(第二更)第四百七十五章觀其進退第七八三十五章 安定江淮第兩百一十七章 安民養望第六百七十四章 聞風而降第兩百九十三章 碾壓戰第五百八十四章 遇故人第四百八十二章 岳母安危第三百零六章 三月時節第六百二十八章 月下名花第七百五十九章 四方來投第一百三十三章 挈裘之勢第一百五十八章 懷荒鎮的歡歌第兩百七十四章 幽州鐵騎第四百零一章 大義名分第六十章 見與不見第七百零五章 河陽攻防戰下第四百零四章 得魚之時(第一更)第一百五十四章 塞外胡騎第兩百四十一章 蓋牟城下第七百五十章 問話第五百六十一章 身後榮光第一百三十二章 士氣第八百五十三章 卯時三刻第兩百四十八章 分化突厥第五十五章 詩中翹楚第八百二十六章 儲位江山國色 第三百八十章 楊暕之意第六十三章 一吐心頭氣第七百四十六章 洛陽賢王第八十章 事後報酬第七百六十七章 攻下開封第八百五十四章 兩翼突破(第一更)第八百四十三章 佯裝分兵第一百五十四章 塞外胡騎第六百九十八章 長槍陣第三百三十五章 消弭紛爭第四百零六章 盧家的妙棋第七百五十章 問話第兩百四十二章 爲華夏威服狄夷第四百四十九章 戒嚴第四百六十八章 契丹人見世面第一百五十三章 鑄鐵第七百四十八章 再陰李世民(第二更)第四百二十四章番騎威力第四百六十八章 契丹人見世面第兩百二十二章 林間搏虎第三百四十三章 瞞天過海第三百八十七章 楊娥皇的決定第四百二十九章 渡江之談第四百一十章 與民同樂第五百五十五章 五牙大艦第七百五十七章 願得一人心第四百二十三章忍了你很久了第四百八十一章 要挾?第兩百五十五章 一面第六百三十七章 以利誘之第五百八十九章 柳絮第四百八十七章 分進合擊第五百零二章 東出關中第四百四十三章 我很高興第五百八十七章 皇后鳳儀
第三百四十五章 假道第三百九十一章 黎陽之爭(第一更)第五百零六章 突厥手段第七百四十八章 再陰李世民(第二更)第六百八十七章 幾人稱孤幾人道寡第四百一十六章處置第一百五十七章 歷經考驗第七百八十四章 風雪渡陰山第一百一十七章 胡馬渡陰山第八百二十七章 室得芸的求見第三百九十七章 三路齊勝(第二更)第六百九十五章 情之所鍾第十四章 小名芷婉第五十七章 翻臉如翻書第兩百八十七章 名臣相助第八百一十九章 正朔第七百四十七章 一同前行(第一更)第六百四十章 宮闈(第一更)第六百九十章 人生得意須盡歡第二十五章 河邊重見第兩百四十六章 再會李淵第四百二十九章 渡江之談第七百八十四章 風雪渡陰山第三十九章 首席俗家弟子第兩百七十五章 鐵騎威力第四百三十章 議和?第一百五十六章 亂拳打死老師傅第一百二十五章 示警第五百六十四章 黃河水戰大結局明天更新第五百六十一章 身後榮光第八百五十八章 堅守第六百二十五章 斬草除根第二章 誤打誤撞第三百三十五章 消弭紛爭第二十六章 李芷婉的請求第兩百零三章 將略第八百五十五章 出乎意料(第二更)第三百九十七章 三路齊勝(第二更)第四百七十五章觀其進退第七八三十五章 安定江淮第兩百一十七章 安民養望第六百七十四章 聞風而降第兩百九十三章 碾壓戰第五百八十四章 遇故人第四百八十二章 岳母安危第三百零六章 三月時節第六百二十八章 月下名花第七百五十九章 四方來投第一百三十三章 挈裘之勢第一百五十八章 懷荒鎮的歡歌第兩百七十四章 幽州鐵騎第四百零一章 大義名分第六十章 見與不見第七百零五章 河陽攻防戰下第四百零四章 得魚之時(第一更)第一百五十四章 塞外胡騎第兩百四十一章 蓋牟城下第七百五十章 問話第五百六十一章 身後榮光第一百三十二章 士氣第八百五十三章 卯時三刻第兩百四十八章 分化突厥第五十五章 詩中翹楚第八百二十六章 儲位江山國色 第三百八十章 楊暕之意第六十三章 一吐心頭氣第七百四十六章 洛陽賢王第八十章 事後報酬第七百六十七章 攻下開封第八百五十四章 兩翼突破(第一更)第八百四十三章 佯裝分兵第一百五十四章 塞外胡騎第六百九十八章 長槍陣第三百三十五章 消弭紛爭第四百零六章 盧家的妙棋第七百五十章 問話第兩百四十二章 爲華夏威服狄夷第四百四十九章 戒嚴第四百六十八章 契丹人見世面第一百五十三章 鑄鐵第七百四十八章 再陰李世民(第二更)第四百二十四章番騎威力第四百六十八章 契丹人見世面第兩百二十二章 林間搏虎第三百四十三章 瞞天過海第三百八十七章 楊娥皇的決定第四百二十九章 渡江之談第四百一十章 與民同樂第五百五十五章 五牙大艦第七百五十七章 願得一人心第四百二十三章忍了你很久了第四百八十一章 要挾?第兩百五十五章 一面第六百三十七章 以利誘之第五百八十九章 柳絮第四百八十七章 分進合擊第五百零二章 東出關中第四百四十三章 我很高興第五百八十七章 皇后鳳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