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八十三章 外交恐嚇(第一更)

大殿之上,在滿堂樑國臣子面前,歐陽詢慷慨陳詞力勸蕭銑不可投降。

殿外風雨飄搖,蕭銑本人面色陰沉,顯然有點一時拿不定主意。

這時候岑文本上前一步道:“趙國貴使可能有所不知吧,我軍主力已清江口大敗於唐軍,大將文士弘喪師數萬,水師全軍覆沒,現在我長江之上已無險可守,江州司馬蓋彥更是舉城投降。就算有趙國一路偏師來援,又如何能夠濟事的,而今你勸吾主不要降唐,豈非是誤了吾主。”

歐陽詢看了岑文本一眼道:“岑侍郎,我聽聞樑國立國之初,國有帶甲之師四十萬,而今僅因爲文士弘之敗,汝就喪膽了嗎?漢高祖立國之初,大戰七十,小戰四十,敗戰最慘時,連妻兒都可以推下車去。而今樑國遠遠未到如此窘迫之地步,爲何輕言放棄?”

“荒謬,李孝恭,李靖十萬大軍陳兵於外江陵城外,城內兵馬不過五千,你說不要放棄就能退了敵軍嗎?”

歐陽詢向蕭銑道:“陛下,能戰則戰,不能戰則走,李唐水師順流而下,江陵城是守不住,我們不如棄之江陵,東山再起。”

聽歐陽詢這麼說,幾個樑國大將也是道:“陛下,趙國貴使說的是啊,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不如暫退一步,棄了江陵再說。”

蕭銑聽了長嘆道:“我蕭銑起家立業,一手建立樑國,就在江陵,若失此而逃,有何面目見江東父老。”

歐陽詢道:“陛下不可學楚霸王,意氣用事啊,大丈夫能進能退,能伸能縮,失去了將來再打回來就是了。”

大將們也紛紛言道:“陛下若是要走。我等江陵百姓都是願意,攜家帶口與陛下一起的。”下面衆大將也是一併附和,而主張投降李唐的臣子卻不說話了。

蕭銑聽了長嘆道:“那寡人現在又能退到哪裡去呢?”

岑文本冷笑道:“交州刺史丘和,長史高士廉、司馬杜之鬆。已是舉旗率交州降唐了,還有大將張鎮州,王仁壽,眼下又難保其他刺史沒有這個心思。”

歐陽詢斥道:“你這是哪裡話,樑國根基雄厚,怎麼會沒有忠貞之臣,難道各個都是反臣嗎?”

這時一名臣子出首道:“微臣保舉,豫章郡刺史蘇胡兒,此人對大梁忠心耿耿,況且其妻兒都在江陵。若是退保豫章郡。也可保全宜春郡左近數郡。”

岑文本道:“陛下,豫章郡東有林士弘,南有馮盎,地方不靖,陛下真要遷都至豫章郡?”

蕭銑聽了爲難道:“朕與林士弘素來不和。若是朕撤到豫章郡,他恐怕不會與朕干休。”

歐陽詢道:“陛下你請放心,李淵攻破江陵,不會止步於此的,他豈能不知脣亡齒寒的道理。讓在下前往九江,說服林士弘,包準他不會爲難陛下。反而會與陛下共御唐軍。”

蕭銑聽了大喜道:“有貴使這一番話,朕就安心多了,事到如今,我還有什麼話說,豫章郡雖偏僻,但想必李唐也是鞭長莫及。朕決定帶着皇后與宗室去豫章郡,諸卿意下如何?”

衆臣聽了都是言道:“吾等願意追隨陛下。”

連岑文本等人此刻也是不說話了。蕭銑聽此,雙目泛淚道:“多謝衆位信我蕭銑,對我蕭家不離不棄,朕不會薄待任何一人的。”

說到這裡蕭銑話語頓了頓向歐陽詢道:“貴使回去回稟趙皇陛下。就說我蕭銑多蒙不棄,但眼下喪師失土,實是無顏見天下之人。以後樑國一切願爲趙皇陛下馬首是瞻。”

這一席話是當着衆臣的面上說的,蕭銑這麼說的意思,顯然有歸附趙國之意。當然也有借趙國的力量來自保的意思。

歐陽詢連忙道:“陛下之言,我一定會轉告天子,眼下還請陛下保重纔是。”

蕭銑聽了點了點頭。

歐陽詢等一行趙國使節,離開江陵,但見江陵城上,一片繁忙。蕭銑倉促離開江陵城,士卒與百姓爭渡,一片慌亂。

歐陽詢看了嘆了口氣與左右道:“樑國怎麼說也是一個大國,一戰兵敗,就兵敗如山倒,士民上下皆無再戰之心,說起來都是蕭銑沒有恩惠於百姓,否則怎麼會如此。”

歐陽詢嘆息之後,進入了船艙。“走吧,我們去九江,會一會這林士弘。”

紛亂之中,他的船在碼頭不免也遭到百姓的衝擊,但卻被樑軍的士卒們攔住。

“這是什麼船,爲什麼不讓我們登船?”

爲首的士卒罵道:“混賬,這是趙國使者的船,你們也敢阻攔嗎?”衆百姓們恍然,看着這艘船順着江水激流緩緩而下。

九江郡,治所湓城縣。

眼下九江郡乃是楚帝林士弘所據。

歐陽詢在舟船上看着細作收集來林士弘的資料,自言自語道:“林士弘,鄱陽人士,性豪邁爽直,好武功,通謀略,大業十二年與同鄉操師乞起兵,後操師乞戰死,林士弘繼領其衆,大敗隋軍於鄱陽湖,殺隋將劉子翊,衆至十餘萬。初稱南越王,後稱帝國號楚。”

“楚國與嶺南總管馮盎,樑國蕭銑二人皆是有隙,當初蕭銑曾遣大將蘇胡兒破豫章郡,奪楚國之地。林士弘不敵,隨退保九江,操練水師。”

歐陽詢看了信函,心道如果林士弘曾着蕭銑兵敗之機,東進侵吞蕭銑的地盤,那麼蕭銑就要腹背受敵,難以支撐下來。眼下自有入九江說服林士弘,讓他們二人一併聯兵自保,也可守得東南半壁江山,抑制唐軍的東進之勢。但若是林士弘不同意,樑國就真的滅亡了。

舟船沒有數日即抵達九江郡。

歐陽詢一到九江,就看見大江之上,戰艦林立,楚軍在此操練水師,顯然很有溯江東進之意。

歐陽詢的戰船隨即被楚軍戰艦攔截,楚軍士卒一登船,就意圖搜掠全船,顯然是貪圖船上財物。歐陽詢見此不由皺眉。就憑楚軍如此表現,林士弘焉能在李孝恭,李靖這等名將面前守住東南之地。

歐陽詢當下就亮出了趙國使節的身份,要求見林士弘。

歐陽詢當下隨着楚軍的戰艦進入了湓城縣

隋末天下大亂。九江之地,還算是偏安一偶。江南歷來是魚米之鄉,所以就算稍有動亂,但很快也能恢復。進入城池,歐陽詢還未下榻居館,就聽說林士弘親自來見。

歐陽詢看去林士弘,此人本是鄱陽湖上的小吏,一朝風雲際會有了今日,一見歐陽詢即道:“趙國貴使前來,吾有失遠迎啊。”

歐陽詢連忙道:“不敢。陛下乃是九五之尊,在下不過一方使臣,當不得陛下如此厚禮啊。”

林士弘哈哈笑道:“哪裡話,趙國天子新破高句麗,又得山東全境。威震中原,連我這身在窮鄉僻壤之地的,也是敬畏不已。不過趙皇意欲席捲天下,而我林士弘不過只想爲一番趙佗的霸業即可,貴使這一番千里迢迢來到這裡有什麼要教我的?”

趙佗是秦將,後秦朝滅亡,在嶺南一帶建立了南越國自立爲帝。後向漢朝稱臣。

林士弘這一番話可謂自述野心了,將線劃明白了,大家在這個基礎上談判有什麼話就好說了。

歐陽詢道:“吾主並非是意欲席捲天下,只是見李唐無道,蒼生受苦,故而興兵討伐。楚皇陛下以爲然否?”

林士弘呵呵一笑。不置可否。歐陽詢上前一步道:“陛下,眼下李淵派大將李孝恭,李靖已破蕭銑,連下樑國數十州,我從江陵而來。見滿江之上都是唐軍戰艦,舟船不可計數。李唐破樑國,得隴望蜀,下一步就是楚國了。”

林士弘道:“我與李唐,素來井水不犯河水,李淵何來無故興兵伐我?”

歐陽詢笑着道:“若是陛下,真信任李淵,那又何必在這九江城中囤積重兵,操練水軍呢?”

林士弘聞言哈哈大笑道:“好,說的好。貴使果然能言善道,實不相瞞,我在此屯兵一來是自保,二來也是意欲收取豫章郡。蕭銑兵敗,不能自守,我西進得要害之地自保,否則若讓李唐得了豫章郡,我林士弘以後沒有一日可以安寢。”

歐陽詢道:“陛下,有所不知,蕭銑乃是吾主的親戚,皇后的孃家人,攻打蕭銑就是攻打我趙國無二。若是陛下破了蕭銑,雖得了豫章郡之地,但這邊既得罪了李唐,哪邊又得罪了趙國,豈不是不智啊。”

林士弘吃了一驚道:“竟有此事。”

歐陽詢道:“眼下唐軍浮江而下,樑國退至豫章郡,陛下若是能在這時候結好樑國,則可結爲脣齒相依的同盟,到時候唐軍東進,也有蕭銑爲楚國門戶,替陛下抵擋唐軍,如此何樂而不爲。況且一旦樑國有事,吾趙國也不會坐視不理的,倒是陛下有樑,趙兩國扶持,又何必怕唐軍呢?”

林士弘搖了搖頭道:“趙國恐怕是遠水解不了火吧。什麼時候趙皇陛下若是破了杜伏威,得了江淮,再與我說這句話不遲啊。”

歐陽詢言道:“楚皇陛下難道不知陛下是如何破得高句麗嗎?”

林士弘道:“怎麼不知,不是率舟師渡海破得高句麗嗎?”

歐陽詢道:“對啊,陛下既是派舟師渡海破高句麗,又怎麼不能派舟師,從山東渡海南下,至長江之口,溯流直上,增援九江呢?”

林士弘臉色一變道:“這不可能吧,不說渡海,路途也未免也太遠。”

歐陽詢道:“這有何難,千年前,吳王夫差派水師就是如此伐齊的,而今我們難道還不如前人嗎?何況陛下連破高句麗如此艱難之事都辦到了,對於救援樑國之事又怎麼不會盡力。陛下不信也就算了。”

林士弘聽了猶豫了一會道:“那好我就賣貴國天子一個面子,暫不爲難蕭銑了。”

歐陽詢聽此拱手道:“如此就太好了。”

林士弘欣然道:“其實朕早有心與趙國同盟,但一直怕趙皇看不起孤,眼下貴使能夠親自前來,朕不勝高興。希望貴使這一次能傳達朕的善意給趙皇,兩家共爲同盟,永爲友好,不知趙皇陛下意下如何?”

歐陽詢聽了欣然道:“楚皇陛下有如此想法,實在太好了。吾主實也很有意結識,陛下這當世豪傑。”

歐陽詢事實上也是明白,眼下李唐攻破蕭銑,下一步勢必要以荊襄上游對下游的優勢,東進進兵,故而林士弘這時候着急了,眼下急需與趙國聯盟,好共同抵抗李唐。

第七百五十三章 立信尉第四十九章 陽謀陰謀第三百六十二章 北歸之戰第兩百一十五章 大發橫財第六百七十六章 刎頸之交第四百四十九章 戒嚴第三百三十五章 消弭紛爭第五百四十四章 黃河岸邊第兩百八十五章 厚遇第八百三十六章 天下爲棋第八百章 李世民的圈套第七百六十九章 誰來主事(第二更)第兩百一十章 強援第六百八十七章 幾人稱孤幾人道寡第三百零四章 置身其中第七十八章 伏兵第九十三章 突厥狼騎第六百一十二章 情重第一百六十章 御夷築城第七百八十七章 決戰(第二更)第三百一十一章彼此傾軋第六百九十六章 趙軍佈置第三百章 萬箭齊發第七百三十一章 第一道埋伏第三百二十四章 梟雄之死第六百一十章 河道行臺(第二更)第五百六十二章 玄甲軍第八百三十五章 最後決戰第六百零八章 李靖的擔憂第五百四十四章 黃河岸邊第五百六十八章 洛陽民心第四百一十一章 要買你的帳嗎?第四百零九章 十里紅妝第三百五十四章 關中精銳第三百六十八章 官民兩利第一百五十五章 騎兵對決第一百三十七章 走馬上任第六百四十章 宮闈(第一更)第兩百一十九章 檄文第六百六十七章 國破(第二更)第六百三十三章 白狼城第四百九十二章 詐城第八十九章 烏帕第一百八十七章 屍山血海第兩百六十九章時局之變第三百八十六章 瓦崗歸心第八百零四章 兵諫前夜第六百七十三章 登陸東萊第六百七十二章 胸懷萬里第五十四章 盛世當歌舞第一百二十九章 回援第一百零八章 人可敵國第五百七十五章 受降(第一更)第一百一十三章 十字路口第七百八十五章 生還希望第兩百三十章 河北諸強第三百六十二章 北歸之戰第八百一十四章 河南烽火第五百六十六章 聖旨第七百六十三章 變局(兩更合一更)第五百八十三章 繡錦(第二更)第三百二十五章 封白狼山第四百九十五章 錯綜複雜第一百七十一章 宴無好宴第六百一十章 河道行臺(第二更)第六百二十八章 月下名花第七百八十六章 斬敵一臂(第一更)第五百二十一章 暗棋第五百四十六章 無恥之徒第三百五十四章 關中精銳第七百六十二章 河北集團第四百二十五章雙雄對決第一百零二章 言辭如刀第七百一十九章 瓜洲之戰第七百七十八章 北伐(第一更)第一百九十五章 一國兩制第一百八十五章 射人當射馬第十三章 李家來頭江山國色 第三百七十六章 黎陽之雨第五十九章 我就是王法第六百七十九章 城門血戰第四百零二章 南北合擊(第一更)第五百五十一章 虎牢關第十七章 突遭敵襲第六百九十七章 開戰第七百七十章 皇后和貴妃(第一更)第六百五十一章 遠征之策發個單章,和大家說說心底話第兩百零八章 時來天地皆同力第十三章 李家來頭第四百六十八章 契丹人見世面第兩百七十章盧家條件第六百一十八章 官位重於爵位第七百三十三章 輔公佑的末路第七百六十九章 誰來主事(第二更)第六百七十八章 入城勸降第兩百七十八章入城第五百五十五章 五牙大艦第七百零五章 河陽攻防戰下第四百五十四章 預謀
第七百五十三章 立信尉第四十九章 陽謀陰謀第三百六十二章 北歸之戰第兩百一十五章 大發橫財第六百七十六章 刎頸之交第四百四十九章 戒嚴第三百三十五章 消弭紛爭第五百四十四章 黃河岸邊第兩百八十五章 厚遇第八百三十六章 天下爲棋第八百章 李世民的圈套第七百六十九章 誰來主事(第二更)第兩百一十章 強援第六百八十七章 幾人稱孤幾人道寡第三百零四章 置身其中第七十八章 伏兵第九十三章 突厥狼騎第六百一十二章 情重第一百六十章 御夷築城第七百八十七章 決戰(第二更)第三百一十一章彼此傾軋第六百九十六章 趙軍佈置第三百章 萬箭齊發第七百三十一章 第一道埋伏第三百二十四章 梟雄之死第六百一十章 河道行臺(第二更)第五百六十二章 玄甲軍第八百三十五章 最後決戰第六百零八章 李靖的擔憂第五百四十四章 黃河岸邊第五百六十八章 洛陽民心第四百一十一章 要買你的帳嗎?第四百零九章 十里紅妝第三百五十四章 關中精銳第三百六十八章 官民兩利第一百五十五章 騎兵對決第一百三十七章 走馬上任第六百四十章 宮闈(第一更)第兩百一十九章 檄文第六百六十七章 國破(第二更)第六百三十三章 白狼城第四百九十二章 詐城第八十九章 烏帕第一百八十七章 屍山血海第兩百六十九章時局之變第三百八十六章 瓦崗歸心第八百零四章 兵諫前夜第六百七十三章 登陸東萊第六百七十二章 胸懷萬里第五十四章 盛世當歌舞第一百二十九章 回援第一百零八章 人可敵國第五百七十五章 受降(第一更)第一百一十三章 十字路口第七百八十五章 生還希望第兩百三十章 河北諸強第三百六十二章 北歸之戰第八百一十四章 河南烽火第五百六十六章 聖旨第七百六十三章 變局(兩更合一更)第五百八十三章 繡錦(第二更)第三百二十五章 封白狼山第四百九十五章 錯綜複雜第一百七十一章 宴無好宴第六百一十章 河道行臺(第二更)第六百二十八章 月下名花第七百八十六章 斬敵一臂(第一更)第五百二十一章 暗棋第五百四十六章 無恥之徒第三百五十四章 關中精銳第七百六十二章 河北集團第四百二十五章雙雄對決第一百零二章 言辭如刀第七百一十九章 瓜洲之戰第七百七十八章 北伐(第一更)第一百九十五章 一國兩制第一百八十五章 射人當射馬第十三章 李家來頭江山國色 第三百七十六章 黎陽之雨第五十九章 我就是王法第六百七十九章 城門血戰第四百零二章 南北合擊(第一更)第五百五十一章 虎牢關第十七章 突遭敵襲第六百九十七章 開戰第七百七十章 皇后和貴妃(第一更)第六百五十一章 遠征之策發個單章,和大家說說心底話第兩百零八章 時來天地皆同力第十三章 李家來頭第四百六十八章 契丹人見世面第兩百七十章盧家條件第六百一十八章 官位重於爵位第七百三十三章 輔公佑的末路第七百六十九章 誰來主事(第二更)第六百七十八章 入城勸降第兩百七十八章入城第五百五十五章 五牙大艦第七百零五章 河陽攻防戰下第四百五十四章 預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