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3章 議和(五)

王正清愕然,段德愕然。

金人議和使臣竟然在這個時候到了,這也太巧了些吧?

接着兩人便有些狐疑,凝重的對望,目光閃爍,心思卻都差不多,真的假的?

吃了一連串的下馬威的他們,不自覺間變得多疑而又謹慎,這其實也正是趙石想要的,論起玩弄別人的心理來,當世恐怕無人能與他相比。

但他畢竟不是神仙,金人議和使臣的到來,同樣出乎於他的意料之外。。。。。。

不過幾個人雖然心思各異,卻都是深有城府之人,不多久,便都想到,金人經此一戰,不但丟了河中,而且也是元氣大傷,大秦因種種原因,想要同金人議和,金人又何嘗不想獲得喘息之機?

事實上,金人情形要比大秦惡劣的多,太原空虛,糧草不濟,河東經此戰亂,田地荒蕪,百姓流離失所,已漸呈糜爛之勢,雖還坐擁雄兵數十萬,但強敵環伺,金人又怎敢再與大秦傾力而戰?

這麼算下來,金人迫不及待的來與大秦議和,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這些東西差不多都是明面上的,幾個人不可能想不到,而明白了這些,王正清,段德兩人心中不但惱怒盡去,反而有了些歡喜,要知道,誰先提出議和,誰便失卻了先手,之後再談議和,大秦必可居高臨下,佔盡先機,這個消息,對於兩位議和使臣來說,不可謂不好。

兩人之後望向趙石的目光,便都複雜的很了,有羨慕,有嫉妒,藏的最深的,卻還是忌憚。

以數萬偏師,再加河中新成之軍,連番血戰下來,竟然逼得擁兵百萬的北地大國低頭乞和,天下名將,不外如是,如此的威勢,如此的戰功,必爲天下所知,也必爲天下人所記,這怎能不讓人羨慕,不讓人嫉妒?

相比他們兩人,趙石心情卻是不錯,金人議和使臣到的有些突然,但卻是好事,不然的話,他便得送段德兩人入金,議和之事也就多數不在他控制之內了,若是朝廷一意如此,那樣的話,除非使出一些激烈的手段,不然兩國和議終是阻止不了的。

而現在,金人議和使臣到了汾州,自家地界之上,無論拖延,還是其他什麼,可要方便的多了不是?

這個冬天,反正無事可做,就跟這些王八蛋耗上一耗,大不了,他孃的藉着護送議和使臣入京的名頭,老子跟着你們去長安。。。。。。。趙石咬着牙想。。。。。。。。

消化了這個消息,趙石首先開口道:“金人議和使臣已到,該怎麼做,還請兩位大人斟酌。。。。。。。。”

段德心裡哼了一聲,到這個時候,你到知道讓咱們斟酌了,這變臉的功夫可不比那些積年老吏差呢,不過旁邊這位老奸巨猾的傢伙纔是議和正使,方纔你不是喝醉了嗎,這會兒應該酒醒了吧?

王正清則眯着眼睛,沉吟了片刻,冷靜的道:“我二人此時不宜與之相見,還得勞煩趙將軍。。。。。。。。最好能試探一番金人使臣。。。。。。。。來意。。。。。。。。”

話音頓了頓,之後說話終於帶出了幾分誠懇的味道,“趙將軍,你我同殿爲臣,所作所爲,無非爲君爲國而已。。。。。。。陛下託將軍以腹心,老夫二人也奉皇命而來,如此,我等三人,當同心協力,爲君分憂,爲國解難,不然的話,陛下怪罪下來,我等三人豈不是有負君恩,有愧於朝廷。。。。。。。將軍以爲然否?”

趙石點頭,開始搭臺階,“老大人說的不錯,方纔趙石多有孟浪,還請兩位大人不要見怪纔好,此次太原府一戰,軍中傷亡太大,十萬河中子弟,傷亡近半,這些人上陣拼殺,爲的是什麼?還不是金人暴虐,受盡欺壓之故?

趙石也怕,金人狡詐,而朝廷諸位大人一時心軟,把河中。。。。。。。。。呵呵,也是趙石想多了,要知道,朝廷諸公皆德才兼備之士,怎能幹這親者痛仇者快的蠢事?若真是那樣,我大秦再臨河中,又有何面目再見這一地漢家百姓?

朝廷諸位大人,還有兩位老大人,當然能想得到這些,之前些許孟浪之詞,多有得罪,莫怪莫怪。”

段德僵着臉笑了,相比他,王正清的笑容便自然的多,還連連點頭,“將軍忠君爲民之心,盡人皆知,老夫又怎麼會怪將軍?”

顯然,論起臉皮厚度來,無論段德,還是趙石,比起這位宦海沉浮數十載的官場老泥鰍來,都要相形見絀了的。

趙石面上帶笑,心裡卻已冷笑連連,金人議和使臣既然到了,這兩位欽差大人也就不是那麼重要了,爲國事計,爲私意計,都不能讓金人知曉大秦已經派出了議和使臣,還正好碰在了汾州。

也算你們倒黴,這趟差事註定是要白走一趟了。。。。。。。。。。

顯然,兩位欽差大臣也想到了這個,在趙石告辭轉身離去之後,不時對視着,都蹙起了眉頭。

議和使臣不是什麼好差事,但空走一趟,甚至沒能到得對方境內的議和使臣,對於像他們兩位這樣身份的人來說,就更不是值得慶幸的事情了,之前升起的些許喜悅,在利弊得失的計較中漸漸淡去,代之而起的,則是幾分苦澀,還有不甘。。。。。。。。。

段德是來賺取資歷的,能夠主導與金國的議和諸事,對於他的前程來說,無疑將是濃墨重彩的一筆,之後入樞密院,以如此資歷,當無人能與他爭那樞密副使之職,種從端老邁,又不得當今陛下看重,卸任樞密副使之職也就在這兩三年間,能爭競此位的人並不少,一個區區觀軍容使,遠不能讓他超越同儕,他的資歷是有大缺陷的,那就是爲政一方的經歷。

像種從端,就曾任職於興元,利州等處,即便不得陛下歡心,也能任職樞密副使,更無人能有異議,而他,資歷就顯得太過簡單了,曾在邊關領兵,接着下來,便皆在兵部任職,若不是依附於李承乾,可能他也只能在兵部右侍郎的位子上終老而已,哪能如現在般,晉兵部左侍郎,又有望入樞密院任職?

而一旦能接任樞密副使,便可稍稍脫開李承乾,這纔是他隱藏的最深的心思,在他眼中,兵部尚書李承乾剛毅有餘,略略疏於才幹,這個不算,其實最致命之處,卻是此人專斷獨行,私心太重,偏有德望不足。

如今是得陛下信重,將來呢?即便當今陛下念舊情,使其權重景興一朝,然後呢?新帝登基,還容不容得下他?

實際上,就是一句話,看似顯赫,根基卻有不足,頗有幸進之嫌,偏又不知中庸收斂之道,鋒芒太露,早晚必成禍端。

與之差相彷彿的,便是方纔那位趙大將軍,而人家勝在年輕,又與太子交好,但比李承乾還要兇險的是,此人功勞太著,行事更加張揚,與太子交好,將來也便註定要捲入皇位之爭當中,這樣手握兵權,功勞赫赫的軍中大將,纔是歷代帝王最忌諱的人物。

在他看來,此人下場,只有比李承乾更慘的份兒。。。。。。。。。。。。

所以。。。。。。。樞密副使之職他勢在必得,只有到了那個位置,才能略略與李承乾相較,是繼續虛與委蛇,還是漸漸疏遠,皆可從容許多,之前,他只想謀一任外放,脫開朝堂爭鬥,但現在,他也只能感慨,宦途之上,變化莫測,世事往往難如預料,且不進則退了。。。。。。

而今金人使臣突然到來,他們的身份可就有些尷尬了,和金人使臣在汾州相商議和之事?想也不用想,如果那麼幹了,與賣國求榮無異,趙柱國虎視眈眈,之後一紙奏疏,就能讓他們二人身敗名裂。

但就這般回去,他卻哪裡甘心?

而這個時候,欽差正使王正清的心思動的絕對不比段德少。

但此次奉旨而來,和段德不同,他雖說身負皇命,但他最關注的卻絕對不在議和之事上面,他能爲議和正使,多數還是身份使然罷了,而他來河中,和議是一回事,比議和更重要的是,他來是爲了看一個人。

長安王家,門閥之族,垂有百餘年,乃大秦一等一的簪纓大族,唯一可惜的是,一直以來,受制於大秦疆域,根本無法與大唐盛世之時那些世家大族相比。

景興新政以來,更壓的像他們這樣的大族豪門喘不過氣來,而首當其衝的便是他們王家,近兩年,風雲變幻,大秦國力是蒸蒸日上不假,但讓王家上下倍感凜然的是,整個王家卻在走下坡路。

不管其他幾家如何,反正王家已經清晰的感受到了來自皇帝陛下的忌憚和打壓,而王家上下也知道,陛下不滿的不是王家的權勢,而是在景興新政中所扮演的角色,而前兩年有王家子弟參與的羽林左衛譁變,就像一根導火索,一下子便引燃了陛下的怒火。

而伴隨着景興新政的持續推行,加之陛下越來越不滿幾家的明裡暗裡的牽制,王家的日子也必然是越來越不好過,權勢地位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

如此變局之下,王家該何去何從,家族中人商議之下,也只能咬牙在皇上的注目之下,漸漸靠向二皇子,這是無奈之舉,幾乎便是行險一搏。

大秦皇位之爭,歷來便不是溫情脈脈的,也從來不會是平平穩穩的,總是要流許多的血,在刀光劍影當中選出最“賢明”的那位出來。

雖說當今陛下正值盛年,皇位之爭還早的很,此舉看似愚蠢,但也正因如此,王家纔不敢等,等下去只會讓王家受創更深,受創更重,也許五年十年之後,王家在當今陛下的陰沉目光中,已經失去了參與朝政的機會。

還不如趁繩索加身之前,奮力一搏,好在,大秦歷代帝王,對於子嗣奪嫡之事,只要別鬧的太過不堪,多數都會容之縱之,這樣的縱容,讓大秦朝政一直不太安穩,但無疑,也確實讓大秦的繼承之人們,都不會是無能之輩。

而大秦的歷代帝王,都會牢牢握住軍權,讓諸子爭鬥不至失去控制,直到水落石出之際,纔會將權力整個交到中意的皇子的手中。

如此,便給了臣子們機會,禍福難料之下,像王家這種只想自保的大族豪門,也能一直遊離於漩渦之外,但這一次,卻不成了,只能投下重注。。。。。。。。

誰都能感覺的到,這必將是大秦開國百多年來,最大的一場變局,強盛的大秦,已經露出了一統天下的雄心,顯然,在這之前,英武的帝王,要先颳去身上最後幾處傷患,甚至不惜拖延一統天下的腳步。

不幸的是,王家正是這幾處傷患中的一個。。。。。。。。。。

而到了如今,再想退出去,也晚了,想起在那件事當中,也許王家出了力,王正清就是一後背的冷汗。

事情做的隱秘嗎?恐怕未必,留下的破綻極爲明顯,是行事的人謀劃不夠周密,恐怕也未必,破綻更多像是故意留下來的,死無對證是不假,但王家卻已經沒了選擇,成則也許沒有多大的好處,不成?亡族之禍許就在頃刻之間,陛下容不得王家,太子那裡,更容不得王家。。。。。。。。

這已經成了懸在王家頭上的利劍,每一思及,王正清都會感覺到一股發自肺腑的寒意。

而此次來到河中,與金人議和是正事,私事卻需仔細觀瞧那位大將軍的種種,不爲旁的,只爲這人從景王府時,便與太子亦師亦友,據聞,兩人更有同窗之情,只此一條,便足夠王家上下視之爲敵了,更何況,此人還手握兵權,在軍中之威望日盛一日,手中更掌管着讓人忌憚不已的猛虎武勝軍。

可以說,除了此人,如斷太子兩臂,這也正是如今王家極力謀劃的一樁大事,而此人恃寵而驕,行事橫蠻跋扈,並非無懈可擊,而重要是,怎麼才能一擊致命。。。。。。。。

反而是和議之事,對於他來說,無可無不可,他到更希望,那位年輕氣盛的大將軍當即阻了和議,那樣一來,可就不知省去了王家多少手段了。。。。。。。。

看着比段德輕鬆的多,但心思卻存的只有更深,更加的隱秘。。。。。。。。。

。。。。。。。。。。。。。。。。。。。。。。

兩人各想各的,到宿處的一路上,都是默默無語,陪同兩人一起過來的杜山虎,更沒半點巴結兩人的心思,兩人不說話,正好,他也懶得跟這兩頭酸人敷衍,將兩人安置下來,又派了兩個心腹校尉領着一隊軍兵在這裡聽命,之後向段從文點了點頭,便揚長而去了。

可以說,兩位欽差大人在汾州所受之冷落,根本便是不加掩飾的,但現在這兩位,卻再也無心計較這些。

到了宿處,兩人略略梳洗了一番,段德便急急尋到了王正清這裡,左右望了望,便開門見山的問道:“金人議和使臣已到,大人慾做何打算?”

王正清此時抿着熱茶,望了望神情肅穆,卻隱帶焦慮的段德,心裡冷笑,在他眼中,段德那點心思,真的是一點也藏不住,無非是不願空走一趟罷了。

想入樞密院,也許還惦記着更上面的位子,省省吧,與李承乾打的火熱,李承乾入了中書,已是名正言順的議政之臣,心腹再主樞密,真以爲這大秦是你們家的不成?

時無英雄,遂使豎子成名,李承乾多大的本事,就像學曹操了?

心裡不屑,但面上卻不動聲色,還帶出些苦笑來,道:“段大人,你還想讓老夫怎麼辦?也幸虧咱們沒出汾州,金人議和使臣就到了,不然的話,與金人議和使臣迎頭碰在半路,咱們可就鬧大笑話了,老夫現下這冷汗出的,止都止不住,哪裡還能想及其他?看來,段大人胸有成竹,許是有以教我?”

段德暗罵了一聲,老狐狸,真真滑不留手,但這話卻不能不接,有些話,也不能不說出來的。

“老大人,陛下許我等議和重事,以本官看來,和議大事,你我二人,責無旁貸。。。。。”

“哦?”王正清目光閃了閃,“段大人的意思是。。。。。。。。。。”

金人議和使臣一到汾州,兩人也就不方便露面了,他不會以爲段德想不到此節,但聽段德的口氣,好似要另闢蹊徑,他的心也拎起來了,別要跟着這位官迷受累纔好。。。。。。。

(不知怎麼,書評區的推薦又多了起來,呵呵,看來阿草的書還是有些名氣的嘛,阿草得意中。。。。。。。。。順便求一下月票,成績太慘淡了,都不忍心看了。。。。。。。。)

第1544章 餘波第1420章 壓服第536章 勇氣第468章 貴客第757章 獻計第1417章 商議(二)第1392章 佛會第30章 殘軍第838章 秘聞第1057章 激鬥第159章 變生第405章 論人第107章 長安第976章 會盟第1052章 拖延第1347章 談論第1239章 西涼(三)第378章 風雪(一)第1380章 價碼第816章 內衙(三)第413章 離京第532章 商議(二)第1189章 廷議第649章 偶遇第999章 箭雨第99章 捉賊(三)第760章 誘敵第1118章 盟約(十三)第1073章 獻策(二)第923章 安定第94章 應答(二)第927章 部衆(三)第99章 捉賊(三)第八卷繁華盡處是吾鄉六百一十八章 家族二第272章 開拔(二)第969章 主帳第64章 京官第1457章 密談第992章 小勝第802章 傳話第624章 處置第47章 剷除第610章 出城(一)第1405章 夜宴第800章 頒賞第1063章 秋深第1154章 拜會(四)第1363章 進言第71章 狠辣第545章 兄弟第1415章 區別第376章 蒙古第1411章 遷徙第1375章 大夫第352章 祝壽(二)第1431章 冷漠第1149章 國策(五)第620章 陛見(二)第925章 部衆第1078章 重生第1073章 獻策(二)第261章 府中(一)第1273章 霹靂第103章 先生第989章 將軍第328章 鏖戰(二)第406章 獎懲(十一)第1111章 盟約(六)第364章 慶功(二)第534章 插曲第749章 攻城(二)第1章 少年第1407章 爭權第1258章 韋州(四)第918章 死戰(一)第732章 決斷(三)第1142章 禁軍第177章 壽筵(四)第53章 心思第921章 死戰(四)第165章 心思第280章 歸來第1558章 攻防第827章 王氏第1251章 陸相(二)第978章 使者第1423章 校場第1484章 輕鬆第731章 決斷(二)第1048章 變化第923章 安定第1339章 惱怒(二)第1034章 相爭(二)第808章 打動第717章 開端(六)第1430章 書信(二)第1211章 圍攻第1376章 學說第860章 爲誓第800章 頒賞
第1544章 餘波第1420章 壓服第536章 勇氣第468章 貴客第757章 獻計第1417章 商議(二)第1392章 佛會第30章 殘軍第838章 秘聞第1057章 激鬥第159章 變生第405章 論人第107章 長安第976章 會盟第1052章 拖延第1347章 談論第1239章 西涼(三)第378章 風雪(一)第1380章 價碼第816章 內衙(三)第413章 離京第532章 商議(二)第1189章 廷議第649章 偶遇第999章 箭雨第99章 捉賊(三)第760章 誘敵第1118章 盟約(十三)第1073章 獻策(二)第923章 安定第94章 應答(二)第927章 部衆(三)第99章 捉賊(三)第八卷繁華盡處是吾鄉六百一十八章 家族二第272章 開拔(二)第969章 主帳第64章 京官第1457章 密談第992章 小勝第802章 傳話第624章 處置第47章 剷除第610章 出城(一)第1405章 夜宴第800章 頒賞第1063章 秋深第1154章 拜會(四)第1363章 進言第71章 狠辣第545章 兄弟第1415章 區別第376章 蒙古第1411章 遷徙第1375章 大夫第352章 祝壽(二)第1431章 冷漠第1149章 國策(五)第620章 陛見(二)第925章 部衆第1078章 重生第1073章 獻策(二)第261章 府中(一)第1273章 霹靂第103章 先生第989章 將軍第328章 鏖戰(二)第406章 獎懲(十一)第1111章 盟約(六)第364章 慶功(二)第534章 插曲第749章 攻城(二)第1章 少年第1407章 爭權第1258章 韋州(四)第918章 死戰(一)第732章 決斷(三)第1142章 禁軍第177章 壽筵(四)第53章 心思第921章 死戰(四)第165章 心思第280章 歸來第1558章 攻防第827章 王氏第1251章 陸相(二)第978章 使者第1423章 校場第1484章 輕鬆第731章 決斷(二)第1048章 變化第923章 安定第1339章 惱怒(二)第1034章 相爭(二)第808章 打動第717章 開端(六)第1430章 書信(二)第1211章 圍攻第1376章 學說第860章 爲誓第800章 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