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2章 歸家

見了靖佳公主派來的人,接着又見了曲士昭,‘弄’的趙石也很疲憊,都很難受,靖佳公主的事情就不用說了,可以說是擔上了天大的干係,事情算是答應下來了,但他這裡還沒什麼頭緒,要等一段日子再說。

接下來見曲士昭就不用提了,此人被他搓‘弄’了一番,已是結下了仇怨,嘴上說的再好,也改變不了什麼,不過現在已經成了芝麻大的小官兒,還帶着個國舅爺的不尷不尬的帽子,前程也許有,但也已不多了,唯一有所依仗的也許就是那位淑妃娘娘了,不過在短期之內也是不足爲懼。

所以兩人見面,談不上尷尬,卻也絕不愉快,若說出京之時,兩人地位還差相彷彿,一個欽差正使,一個欽差副使,還能明着暗着的較量一下,那麼回京的時候,卻已天差地遠,即便有着間隙,但擦不出什麼火‘花’來了。

將笑的都僵了的曲士昭打發走,趙石卻也沒什麼壓人一頭的快感,只覺着分外的膩歪,曲妃單獨派人前來,其實只說明瞭一件事,因爲誕下皇子,曲妃在宮中的地位已是非同一般,不然怎沒見旁的妃子派了人來?

又過幾日,大理寺派來了差官,將李任權提走了,趙石也沒阻攔,因爲人家手上不但有兵部還有樞密院的呈文,趙石對這些程序還不太懂,到是南十八笑着給他解釋了一番,大理寺既然已經接手,樞密院兵部都有了迴應,就不用再擔心什麼了,進了大理寺,想要安然無恙的出來,除非趙石自己也進了大理寺,換句話說,除非趙石倒臺,不然就不會出現誣告這一說。

趙石當即就明白了,就好像後世進警察局,有立案這一說,沒立案的,關幾天就出來了,一旦立案,審查的力度就不一樣了,而進了大理寺的官員,多數就表明,此人犯事了,除非有了大變故,不然也就沒幾個能安然無恙的出來。

紛紛擾擾間,總算過了正月,在長安縣一應官吏的歡送之下,得勝伯,明威將軍大人終於啓程了,長安縣從上到下都有大鬆了一口氣的感覺,這個正月過的可是分外不易,睡覺都睡不安穩,總是擔着心事,長安縣臨近京師,除了出來遊玩的貴家公子,其他都是相安無事,雖離路不拾遺夜不閉戶還差些,卻也太太平平,多少年沒發生什麼大事了,這次卻是被鬧了個‘雞’犬不寧,上官接連受了申斥,下面的人日子哪裡好過得了?所有人想起這段吃不香,睡不好的倒黴日子,都覺着有些冤枉,誰能想到得勝還朝的大將軍會突然病倒在自己的地盤上呢?

送走了趙石,長安縣總算又恢復了平靜,一羣大大小小的屬官們彈冠相慶,紛紛擺下宴席,邀約相熟友好,將前些日子的擔驚受怕扔到一邊,接着年關剛過的熱乎勁兒,終於熱鬧了一回,席間話題卻總不能離開剛剛離去的得勝伯,褒貶不一,說什麼的都有,這裡也就不必細說了。

。。。。。。。。。。。。。。。。。。

隊伍人數不少,還有車馬,行進速度並不算快,但羽林軍雄武軍將士在外征戰了一年多,如今也算是衣錦還鄉,各個都是興高采烈,恨不能一下子便回到長安去,當長安城那高大古老的身影出現在遠方的時候,隊伍中傳出一陣不可抑制的歡呼聲。

不自覺間,隊伍的行進速度就增加了許多。

斥候遊騎在隊伍周圍撒了歡似的奔走,便是一聲聲馬匹的嘶鳴都好似帶了振奮和歡悅,久別歸鄉,也沒多少近鄉情怯之感,只有在一張張喜笑顏開的臉上展現出來的歡喜和歸鄉的喜悅。

好似爲麾下軍卒所感染,衆將也不再約束兵卒,各個臉上都帶出了笑意,那邊又傳下大帥的諭令,迴轉長安後,所有將士皆可休息一月,回家省親,和家人團聚,一下子將熱情點燃了開來,人人喜笑顏開,發出一‘浪’接着一‘浪’的歡呼聲,其中夾雜着大帥英明,大帥長命百歲之類的胡言‘亂’語,嘈雜的好似像一羣鴨子,哪裡還有半點血戰方還的殺氣?

直到前方探馬來報,有人迎候在前方數裡處,趙石這才傳令衆將整軍,打了勝仗回來,總要有個打了勝仗的樣子,過於散漫,沒的讓人小瞧了去。

迎候在前方的人不少,雖說沒有什麼朝中重臣,但郊迎於此,也是給足了羽林軍將士臉面,要知道,這裡是長安,大秦中樞所在,天家威嚴最盛的所在,一切都是不溫不火,有理有節。

南十八等人其實也都鬆了一口氣,若是中間冒出個什麼兵部戶部尚書出來,那才叫人擔心,南征功績雖也可說是絕世之功,但朝廷重臣迎候於道途,還是有些過了,雖是榮耀,但後患可就小不了了。

這般纔是最好,即不誇張,也不讓人感到受了輕視,從另一方面表明,趙石聖眷仍深,陛下對其愛護有加的。

尤其是這裡除了樞密院以及兵部的,就都是羽林軍將校,還有幾個禮部的,並無其他無關人等,官職最高者,就是兵部左丞成巒,和羽林右衛都指揮使王虎了,次之者,要數長安令尹嶽博,迎候衆人也以這三人爲首。

而不論是成巒,還是嶽博,王虎都與趙石都算得上是老熟人了,‘交’情雖都不深,但卻都打過一段時日‘交’道,尤其是嶽博,當初景帝登基之時,跟在趙石身後,沒少抓人抄家,當時就有流言,說是長安令不像長安令,到像是羽林衛都指揮使趙石的‘門’下屬官的。

迎候之人中還有樞密院三人,地位稍低,爲首的一人是樞密院兵司佐使,樞密院仿六部,下設六司,權力比之唐時差了許多,也很不完備,和兵部相互制約,又無絲毫政權,可以說,如今的大秦樞密院只是個被半架空的權力機構。

而羽林軍將校,好像來的有點多,右衛都指揮使王虎也來了,雄武軍這裡,李敢當雖沒‘露’面,卻派來了劉忠國幾個心腹將領,看到這些人,不光是南十八心裡一動,便是趙石也察覺出了味道。

不過此時此刻不是細想這些的時候,在場的重要的人不多,但黑壓壓的也總有三四十號人恭敬的迎候在路邊,隊伍來到,還沒等趙石下車,那邊成巒與嶽博已率人迎了上來。

趙石方一‘露’面,成巒,嶽博,王虎已帶頭拜伏於地,高聲道:“恭迎得勝伯,明威將軍得勝還朝。”

一羣人立即齊聲跟隨,好像唱歌一般,但場面卻是肅穆非常,道路之間,三四千人,卻是鴉雀無聲,趙石頭頂,將旗飛揚,烈烈作響,這一刻,榮耀皆歸於一人。。。。。。。。。

趙石有些自得,權力的甘美味道散發着‘誘’人的香氣,但他卻並不因此而狂妄,緊走兩步,一把拽住前面成巒和王虎的胳膊,笑道:“幾位大人快快請起。”

南十八離的有些遠,眼瞅着趙石過去,一把將兩人拉了起來,也唯有苦笑,這些人代表的是朝廷,可不是他們自己願意來,這一禮也是禮節所限,可以坦然受之,也可抱拳回禮,若是再過,則就不合規矩了,更何況是上前將人拉起來這等事呢?

不過些許失禮也不算什麼大事,得勝歸來的大將除了狂悖無禮,使得皇帝震怒之外,出格一些,也沒人真去計較什麼。

果然,趙石面前的三個人順勢就站了起來,後面的人也呼啦啦的跟着起身。

不等幾個人說話,趙石已經笑着抱拳道:“辛苦諸位大人了。”

這些人也確實辛苦,知曉得勝伯今日回京,哪裡敢有半點怠慢,一大早便出城候在這裡,又不能多穿衣服失了威儀,大冷天的,很多人都給凍的面青‘脣’白,有的不停哆嗦,有的一個勁的擦鼻涕,可真夠人受的。

不過就算如此,也沒人敢口出半點怨言,成巒更是哆嗦着道:“得勝伯百戰歸來,我等安享太平之人,這點辛苦又算得了什麼?”

嶽博這裡更是誠惶誠恐的道:“大人言重了,下官等能在此迎候大人,已是與有榮焉,何談辛苦二字?”

這裡其實唯有王虎與趙石同爲景王府舊人,‘交’情深些,此事粗聲笑道:“大人此去,着實給咱們羽林衛長了臉,王虎現在就是後悔,當初應該力請隨大人出京纔是,可現在只剩下了羨慕的份兒,後悔也是晚了。”

他說話也不見外,還多出幾分武人的爽直,讓有些嚴肅的場面立即鬆緩了下來,趙石笑着拍他的胳膊,“王大哥若是上了戰陣,還不又是一員虎將?沙場立功,早晚的事兒,羨慕旁人作甚?”

一番話說的王虎分外舒坦,把着趙石胳膊是哈哈大笑,身份什麼的也不顧了。

旁邊的人身份都是不夠,也只有看着幾人說話的份兒,到是那位樞密院出來的佐使還能湊上來說兩句,其他人之前站着,如今還得陪着,,羽林左衛的一些留守將校散開來,和歸來的同僚說上幾句,語調之間,難免透出幾分羨慕和酸澀。

但也怪不得旁人,趙石接任羽林左衛有幾年了,將羽林左衛整治一新,經營的跟鐵桶相仿,但也總有那吃不得苦頭的,陸續裁汰了一些,但有人進言,這般下去,得罪的人太多,羽林衛衛戍京縻,和權貴們打‘交’道的時候多,出征的時候少,許多人憊懶了些,卻也不無用處,盡皆汰去,得罪人不說,也有些可惜。

趙石從諫如流,改弦更張,‘精’兵強將都留在羽林左衛大營,其他屢教不改的,也沒再往外趕,各處值守的活計就多數派給了他們。

就算如此,經過他一番折騰的傢伙,也比右衛那些傢伙要強上許多,充充‘門’面已是足夠,而他出使蜀中,這些人也就留了下來,沒人管着,很是逍遙了一番,但這回見到風吹日曬,一身的‘精’悍,打磨的好似換了個人般的同僚,除了羨慕的眼睛發藍,心裡泛酸之外,打上幾聲招呼,話好像也已說不到點上了,好似完全成了兩個世界的人,讓許多人都生出了世事難料的感慨唏噓。

和幾個人寒暄一番,趙石這裡談不上應對得體,卻也讓人生不出半點狂妄跋扈的感覺來,就連禮部的幾個人也都暗自鬆了一口氣,前些時聽說這位擅自便將軍前大將給抓了起來,還道不定囂張成什麼樣子呢,出京之後多少都有些忐忑,這時卻都暗想,傳言終究有些靠不住,瞧這副模樣,哪裡有半點少年得志的樣子?也不知是誰‘亂’嚼舌根子,讓咱們跟着白擔了許多心事。。。。。。。。

又多說了幾句,那邊成巒咳嗽了一聲,笑道:“諸位,諸位,大人有恙在身,這裡也非是敘話所在,咱們還是恭請大人起行,趕緊回城纔是啊。。。。。。。。”

衆人一聽,都道有理,這裡也實在是呆不下去,即便是人人手上一個暖爐,也挨不住寒風凜冽。

於是,恭送趙石回到車上,一聲令下,隊伍緩緩開始向前,直到趙石的車過去,嶽博立馬叫手下的差役給諸位大人披上外袍斗篷之類的禦寒衣物,牽來馬匹,擡來轎子,隨在隊伍後面。

。。。。。。。。。。。。。。。。。。

到得長安城西‘門’處,城‘門’前早已準備妥當,擺下香案,宣旨的太監,守護各處的羽林衛軍兵,遠遠旁觀的百姓,更有一隊儀衛等在那裡,場面比之前又大了幾分。。。。。。。

“得勝伯,明威將軍,兵部郎中,羽林左衛都指揮使趙石接旨。”

這一通過場可就不是趙石想怎麼就怎麼了,一切都有禮部官員在盯着,從趙石來到此處,再到衆人山呼萬歲,陸續跪倒在地,趙石這時才上前,拜倒在香案處,聆聽聖諭。

也不必細說,值此之際,大庭廣衆之下宣讀聖旨,本身就已表明了朝廷嘉賞之意,聖旨簡短,略提功績,便讓趙石歸家探望親眷,諸將先率兵回羽林左衛舊址,西山大營,着兵部妥善安置等等。。。。。。。。。

聖旨如此之簡短,有些沒見過這等場面的,不免有些失望,之前還以爲是賞功的旨意呢,不過明白人也不少,知道此時不可能細述功勳,那得說到什麼時候?

尤其是得勝伯那裡,之後必定還有旨意到的,現在更是沒讓得勝伯直接入宮覲見陛下,而是體貼有加的讓其回府休息,這纔是真正的榮寵備至,而在城‘門’這裡,其實着人傳來諭令便是,但卻擺開香案,宣讀了皇帝陛下的旨意,看重之意不言自明。

看似簡單倉促,其實這裡面的道理深着呢,各家的功勞之後絕對少不了,這時急什麼?沒見過世面的土包子。

隨行軍兵陸續開拔,去向西山大營,趙石身邊的人卻還留下不少,坐着馬車,前面有儀衛開道,各種儀仗齊備,在一衆親衛牙兵的護衛之下,浩浩‘蕩’‘蕩’進了城‘門’,一路之上的風光自不必提,行了足有一個多時辰,纔來到自家府邸‘門’前。

這裡早已經等滿了人,府中之人幾乎傾巢而出,簇擁着裹的嚴嚴實實的石頭娘,也不知已在這裡等了多久了。

到了這裡,儀衛統在馬車前行下軍禮,告了一聲罪,這才帶着儀衛迤邐而去,趙石下了馬車,看見府‘門’前被一羣人簇擁着的老太太,晚燕歸巢,遊子還家,心下也不由暖烘烘的,一股說不清的滋味涌上心頭。。。。。。。。

緊走兩步,一把摻住已是淚眼漣漣的石頭娘,笑道:“娘,我回來了。”

一句話,石頭孃的眼淚算是止不住了,抓住趙石的手就再不鬆開,左瞅右瞅,又哭又笑的,讓其他人一陣手忙腳‘亂’。

趙石心中暖暖,這一世,又攤上個好母親,卻是再不能辜負了老天爺這難得的補償,總歸要讓老太太過的安安穩穩才成。

“走走走,都進去說話,你們也是,老太太身體不好,大冷天在這裡等着,凍着怎麼辦?”

一陣擾攘過後,得勝伯府‘門’前終於漸漸清靜了下來,但凡是路過得勝伯府‘門’前的百姓都知道,立下大功的得勝伯回來了。。。。。。。。。

而如今得勝伯府內,卻已和過年並無二致了,府中的老爺回來,一下子就好像都不一樣了,不論什麼人,臉上都帶了喜氣兒,老爺一走就是一年多,雖說府中一應事情和老爺走前也沒什麼兩樣,大家夥兒該幹什麼幹什麼,但還是總覺着少了些什麼。

加上南邊戰事的消息一會兒一個樣兒,實在讓人擔驚受怕的厲害,大家夥兒都明白,這麼大一座府邸,其實支柱只有一根,那就是出征在外的老爺,若老爺在外邊有個三長兩短,老天爺,那該怎麼是好?

現在好了,老爺毫髮無傷的回了來,至於官兒到底做到了多大,府中真正清楚的只有少數,但總歸是小不了就是了。

如今府中還添了一位小少爺,主家興旺之像已顯,下人們就更安心了,所有人都在忙活着晚宴,人人臉上都帶着喜氣,可不就和過年一般了嘛。

趙石這裡好不容易安撫好了石頭娘,把妹妹叫到身前聊了幾句,他這個妹妹也已經不是拖着鼻涕跟在他身後跑的那個小丫頭了,雖說纔剛十四,但也已到了能嫁人的年齡,看上去還沒張開,但眉宇之間,言行舉止,都不能再以孩童論之了。

石頭娘‘精’神頭十足,這幾年養尊處優下來,身子漸好,多少有了點貴氣,但愛嘮叨的‘毛’病卻越來越重,老年人大多如此,沒什麼好奇怪的,這時見到兒子沒缺胳膊少‘腿’的回來,一番‘激’動過後,家中事無大小,都一股腦的倒了出來,每每想問問兒子在外面幹了些什麼,又受了多少的罪,吃了多少的苦,但總歸沒問出口,怕聽着擔心,也覺着兒子在外面乾的都是大事,自己便是問了,也聽不懂多少,於是是隻字不提,到也省了趙石一番口舌。

不過在趙翠兒身上,石頭娘可是擔足了心事,上‘門’提親的越來越多,這可不像鄉下時選‘女’婿,多數都是知根知底的人家,兩家長輩上嘴‘脣’一碰下嘴‘脣’,就那麼定下來了,這京裡來提親的可都不是一般人家,答應不答應的,裡面的道道又哪是她一個鄉下‘婦’人能明白得了的?

兒子信上雖說此事只管她來做主,但事關‘女’兒終身,哪裡能輕易拿主意?不過‘女’兒還小,到也不必着急,到底還是要等兒子回來再說的,長兄如父嘛。

聽着一個個名字從石頭娘嘴裡蹦出來,多數都是官宦之家,石頭娘這裡顯然也下了些功夫,什麼李家,鄭家的叫的分外順口,趙翠兒先就被羞跑了,趙石聽得也一陣頭大,最終石頭娘卻是總結了一句,這些人家娘聽着都不很順心,高‘門’大戶的,翠兒嫁過去也好過不了,不如回咱們那兒找戶人家,‘女’人啊,找個能幹的男人,吃得飽,穿得暖,生上幾個兒子,不求大富大貴,只求平平安安,其他還指望個什麼?

很樸實,也很簡單,讓趙石也是無言以對,以他現如今的身份地位,其實就算妹妹嫁給個‘浪’‘蕩’子,他也能讓妹夫老老實實的來個“‘迷’途知返”,但合不合心意可就難說了。。。。。。。

轉念一想,自己麾下那麼多的人,挑出個妹夫來還不容易?也就沒有多說,過後他真問起來,才知道到底有多難,這些傢伙沒幾個沒婚配的,有的更是妻妾成羣,兒子‘女’兒一大堆了都,像他這麼純情,現在還只有四個老婆的,沒幾個。

這些漢字‘精’力充沛,俸祿還很不少,拿了銀子,第一個想到的不是去吃喝玩樂,多數頭一個念想就是再娶一房小老婆,也不管家中已是‘雞’飛狗跳。。。。。。。

揭過此事,等從石頭娘房中出來的時候,他身後卻多了個小尾巴。。。。。。。。。

第583章 末路第66章 佈置第189章 府中第1056章 宴請(四)第1146章 國策(二)第1418章 流放第514章 雲涌(十四)第580章 戰後(一)第630章 來人(三)第1187章 酒樓第1472章 名醫第1522章 長亭(四)第159章 變生第769章 鏖兵(二)第163章 慶功(一)第935章 賢能第1219章 攻守第1078章 重生第1102章 商人(五)第16章 血戰(三)第335章 消息第1396章 破敵第319章 夜談(一)第591章 自污(一)第751章 崎路第779章 議和(一)第643章 瑰寶(一)第688章 新鮮(二)第149章 心意第296章 裂痕第831章 蛻變第485章 種氏第43章 書吏第863章 收官(二)第917章 序幕第908章 兵亂第840章 明瞭第319章 夜談(一)第275章 爭強第526章 賊窩第1397章 戰爭第1494章 入城第125章 打鬥第1397章 戰爭第310章 心結第156章 比鬥(二)第1372章 交託第708章 戰略(一)第534章 插曲第1242章 西涼(六)第898章 大軍第1044章 北遷第786章 議和(八)第316章 來意第329章 鏖戰(三)第416章 熱鬧第673章 長街第1555章 覆滅第1237章 西涼第811章 駙馬第1458章 北上第1064章 秋獵第557章 寨子第701章 亂子(二)第1000章 衝擊第1400章 罪責第516章 雲涌(十六)第1231章 鎮軍第856章 中書(四)第783章 議和(五)第1465章 家宴第474章 飛燕第482章 參議第104章 目標第295章 解州第1338章 惱怒第144章 出行(三)第1174章 宮飲第951章 知府第112章 夜宴(三)第516章 雲涌(十六)第614章 靈光第1264章 韋州(十)第416章 熱鬧第1085章 迴轉第83章 風雲(一)第745章 春來第1344章 大坑第930章 忠誠第401章 獎懲(六)第1408章 商人第699章 田賦第810章 相絕第1556章 古北第656章 銀子第1164章 惱火第729章 決斷(一)第1549章 降人第243章 崩殂第1534章 遼東
第583章 末路第66章 佈置第189章 府中第1056章 宴請(四)第1146章 國策(二)第1418章 流放第514章 雲涌(十四)第580章 戰後(一)第630章 來人(三)第1187章 酒樓第1472章 名醫第1522章 長亭(四)第159章 變生第769章 鏖兵(二)第163章 慶功(一)第935章 賢能第1219章 攻守第1078章 重生第1102章 商人(五)第16章 血戰(三)第335章 消息第1396章 破敵第319章 夜談(一)第591章 自污(一)第751章 崎路第779章 議和(一)第643章 瑰寶(一)第688章 新鮮(二)第149章 心意第296章 裂痕第831章 蛻變第485章 種氏第43章 書吏第863章 收官(二)第917章 序幕第908章 兵亂第840章 明瞭第319章 夜談(一)第275章 爭強第526章 賊窩第1397章 戰爭第1494章 入城第125章 打鬥第1397章 戰爭第310章 心結第156章 比鬥(二)第1372章 交託第708章 戰略(一)第534章 插曲第1242章 西涼(六)第898章 大軍第1044章 北遷第786章 議和(八)第316章 來意第329章 鏖戰(三)第416章 熱鬧第673章 長街第1555章 覆滅第1237章 西涼第811章 駙馬第1458章 北上第1064章 秋獵第557章 寨子第701章 亂子(二)第1000章 衝擊第1400章 罪責第516章 雲涌(十六)第1231章 鎮軍第856章 中書(四)第783章 議和(五)第1465章 家宴第474章 飛燕第482章 參議第104章 目標第295章 解州第1338章 惱怒第144章 出行(三)第1174章 宮飲第951章 知府第112章 夜宴(三)第516章 雲涌(十六)第614章 靈光第1264章 韋州(十)第416章 熱鬧第1085章 迴轉第83章 風雲(一)第745章 春來第1344章 大坑第930章 忠誠第401章 獎懲(六)第1408章 商人第699章 田賦第810章 相絕第1556章 古北第656章 銀子第1164章 惱火第729章 決斷(一)第1549章 降人第243章 崩殂第1534章 遼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