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8章 東去

大秦成武十五年春,大將軍江善率兵南下,第二次襄樊之戰順勢拉開帷幕。

秦軍水陸並進,圍樊城。。。。。。。。

因秦軍水軍依舊不敵淮右水軍殘部,無法徹底切斷襄陽和樊城之間聯繫,所以依種燧,魏懷德舊法,以投炮封鎖漢水江面的,大軍主力猛攻樊城不休。

到了此時,誰都能看得出來,樊城之陷落,乃早晚間事了。

但樊城之戰的慘烈處,還是出乎了秦軍上下的意料之外。

本來,依照大將軍江善的謀劃,應該儘快破了樊城,然後順勢進軍,渡過漢水,進圍襄陽,那個時候,即便襄陽,江陵等大城急切之間,不能輕拔,大軍也有充分的時間,在冬天到來之前,掃平荊襄之地,讓江陵,和襄陽成爲孤城。

但樊城之戰,卻給了秦軍當頭一棒。

大軍圍城二十餘日,秦軍將士登上城頭十數次,依舊被樊城守軍拼死擠下城牆,無功而返。

樊城守軍之頑強,令秦軍各部,盡皆側目。

當然,這也與南宋樞密使嶽東雷,在很早之前,便收回駐守各處之精兵強將,盡數集中於樊城,襄陽這樣的大城有着干係。

但接連戰敗的襄樊守軍,在這國家生死存亡之際,爆發出來的戰力,確實讓人意想不到。

樊城軍民,在孤立無援之下,並未向秦軍請降,而是選擇了與城同亡,不死不休的跟秦軍糾纏了起來。

這個春天,樊城內外,盡成焦土。

箭矢像蒿草一樣,插滿城上城下,樊城外城,幾乎被秦軍投炮掃平,屋宅皆成瓦礫。

城上城下,城裡城外。屍骸遍佈,血流成河。

將要入夏,有秦軍將領眼見雨季來臨,士卒多病。士氣低落,勸大將軍江善暫且休兵,等來日再戰。

江善大怒,以動搖軍心之罪,斬進言之人。

當日。將中軍帥旗插於樊城之下,表明自己決意攻取樊城之心。

秦軍軍心大振,一鼓作氣,終於破城而入。

樊城守軍死傷狼藉,卻退回內城,與內城百姓協力守城,竟無一人出降。

秦軍又與守軍在內城糾纏數日,終於盡殲滅樊城守軍。

樊城守軍自鎮守使王獻之下,盡數戰死,別說降者寥寥。便是被俘之人,也沒幾個。

到了這個時候,秦軍也是筋疲力盡,傷亡慘重。

而樊城內外,也毫無疑問的成爲了一塊死地,散發出的死亡味道,幾裡之外就能聞得到。。。。。。。

大將軍江善強忍着怒火,纔沒有下令屠了樊城。

但雨季已然到來,周遭水勢暴漲,襄陽守軍蠢蠢欲動。江善知道,不能再耽擱下去了,不然的話,當年水淹七軍的故事。可能又要在此地重演一番。

於是,大秦成武十五年初夏,江善遷樊城倖存之百姓,六萬餘人,隨軍北去,臨行前。卻放了一把大火,將樊城重鎮,燒爲白地。

至此,樊城之戰落下帷幕,千年重鎮,毀於戰火,不復存焉,順勢再斷襄陽一臂。

成武十五年夏末,大將軍江善迫不及待的再次領兵南下,渡漢水,圍襄陽。

但此時,江善已經無暇分兵四出,攻略荊襄諸地了。

不過被圍在襄陽的有南宋名將嶽東雷,也讓江善很是心滿意足,若能就此攻下襄陽重鎮,生擒嶽東雷,在他看來,此乃不下於滅宋的大功,定能使他名傳天下,不讓於人。

不過,他不知道的是,天下大勢,在此時,也有了變化。

成武十五年初,大將軍木華黎密報於晉國公趙石,回鶻不穩,與花勒子模暗通款曲,欲行不軌。

他截獲了花勒子模國王給回鶻大汗的書信,其中還牽涉到了吐蕃佛國,思量再三,並未報上朝廷,而是密報於晉國公趙石得知。

果然,他得到了晉國公趙石回信,讓其不必聲張,又有密令給他。

於是,大秦成武十五年夏天,拉烏爾汗木華黎在雲外草原回盟草原諸部,重申舊約。

此次盟會,持續數月不絕。

實際上,在這段時間裡,草原各部人馬,盡都在暗中調撥,草原上,戰爭的腳步聲,正在迴響不停。

而河北,這一年夏天,也發生了一件大事。

燕王李任權義子張柔,以平亂爲由,悍然起兵,聯結友好,並河北各部人馬,殺李任權義子十數人。

接着,細數李任權罪狀,圍李任權所居之燕城。

一時間,河北風雲涌動,戰亂四起,豪傑遍地。。。。。。。。

因李任權佈置得當,沒讓內應打開燕城城門,張柔屢攻燕城不下,在其他終於李任權的各路人馬圍攻之下,又聽聞蒙古軍已經起兵南下,遂帶領部下,突圍而出,南渡黃河,率部降秦。

其實,這個時候,晉國公趙石,已然來到開封。。。。。。。

從夏初之時,河北諜報來到大秦京師長安,因樊城之戰的緣故,並未引起大秦朝堂多少振動。

因爲剛剛與蒙古人簽訂合約,河北再亂,也是人家的事情,大秦朝堂上下,多數都覺得,河北再亂,也是家門之外的事情,最緊要的,還是中原之戰。

但這個時候,晉國公趙石入宮見駕。

謂皇帝陛下曰:“陛下若還信得過臣,便許臣以兵權,節制河南,河中,河東,草原兵馬,趁此天賜良機,揮軍北上,不出兩載,臣可爲陛下,掃平遼東,南宋,南唐,不過苟延殘喘之國,虜其魁首於階下,早晚間事。。。。。。”

“然那時再圖河北遼東諸地,恐多艱難,不如趁此之時,一力平之,此等開疆拓土之功,皆爲漢唐事業,當年,臣與陛下在勤政殿中之語,言猶在耳。”

“陛下許臣以王位。臣今日來取,就是不知陛下肯應否,若陛下有所顧及,臣也無話可說。今陛下身邊,名臣大將,不知凡幾,少一個趙石,也沒什麼。。。。。。。。”

“念及這些年。君臣相處不易,陛下當能容臣帶家人子女,遠走塞外,去自己取個逍遙王來噹噹。”

謀劃多年,終於時機到來,便如他話中所言,和成武皇帝李全壽,相處多年,情分深厚,所以。在這最終決定出京領兵之時,與皇帝陛下開誠佈公的說上一聲。

答應了,那是最好,此戰,也許就是他這一生軍旅生涯的收官之做,回來之後,弄個王爺噹噹,老老實實在長安安度晚年便了,不答應,那也沒什麼。外間天高海闊,皇帝陛下想留也留不住他了。

在京師長安呆了這些年,他已經給足了皇帝陛下面子,大秦能有今日。也少不了他趙石的汗馬功勞,仁至義盡,到了此時,也說不上誰欠誰的了。

而這兩年,他能交出來的權柄,也都交的差不多了。。。。。。。

恩怨分明。這就是他趙石趙柱國。

翻臉?他最不怕的就是這個,能站在這裡,說這樣的話,就已經表明,他可以在長安,甚或是秦境之內,出入自如。

實際上,他沒給皇帝陛下留下太多選擇的餘地,就像當年長安之變前,當今皇帝陛下沒給他多少選擇的機會一樣。

皇帝陛下當即愣了半晌,幾乎無言以對。

他萬萬沒想到,在這樣一個時節,會面對這樣一個選擇,已經差不多習慣了晉國公趙石事事爲社稷着想,不復當年鋒銳的時候,卻突然跳了出來,想要領兵軍前。

這一刻,沒人能想到這位皇帝陛下到底是個什麼滋味,也沒人知道,皇帝陛下想了些什麼。。。。。。。

甚至皇帝陛下連帶在身邊的起居錄,都沒趕出去,也讓這位正直頑固的臣子,忠實的記錄下來了君臣的對話。

皇帝陛下最終沒有多說,臉上掛滿了疲憊,苦笑一聲道:“朕當年就說,不想當這個皇帝,太累太苦。。。。。。。。好,愛卿既然將當日之言,記得如許清楚,朕又怎能不記得呢?”

“既然愛卿有備而來,這些年來。。。。。。又頭一次有求於朕,朕若不許,豈非爲人所笑?只希望。。。。。。愛卿莫要再這麼做了,朕還想多活幾年呢。。。。。。”

“來人,擬旨。。。。。。。。”

君臣定議,又是如許大事,不經有司,肯定不成。

但皇權的穩固,以及晉國公趙石在朝野間的影響力,在這個時候,也終於有了體現的機會。

君臣二人,都沒提,這之後必定引起的洶洶之議,也沒提正進行的如火如荼的中原戰事如何如何。

當日,君臣二人在乾元殿上對飲多時,歡聲笑語不絕於耳,最終,皇帝陛下酩酊大醉,若無其事的晉國公趙石,則徑自出宮。

本來,聖旨一下,雖然中書,樞密都有異議,但趙石出京領兵之事,已難更改。

皇帝陛下心意已決,誰勸都沒用,再加上晉國公趙石也是堅持己見,君臣二人,幾乎合力改變了朝廷既定之方略。

後遺症當然很多,朝野動盪,很多謠言出現在京師,很多人的心思,也開始動了起來。

本來,這些都不足以拖延趙石啓程的時間,快馬加鞭的話,他能在夏中便趕到開封。。。。。。。。

但就在這個時候,御史中丞,張世傑病重,讓趙石不得不留在了京師。

這病的起因,也許是積勞成疾,也許。。。。。。但誘因,和趙石卻是脫不開干係。

君臣在乾元殿的對話,很快就傳了出來,一些朝臣,不敢去勸皇帝陛下,又不能出現在晉國公趙石面前。

只能轉着彎找到張世傑門上,張世傑無奈,到了晉國公府,與趙石相談良久,並不能改變趙石心意。

張世傑憂心忡忡,在趙石面前言辭激烈,卻讓趙石一句句堵了回去,這麼一來,回到府中,便病倒了。

開始還以爲是勞累過度,再加上有些激動,會小病一場罷了,但這一病,張世傑便再沒起來。

幾日之後,到了晉國公府的,是御史中丞,文學店大學士,太子少傅張世傑的喪訊。

而此時趙石已多有預感,並沒有多少震驚,只是愧疚之心,總歸難免。

到張府奔喪,終坐竟日,他不喜張世傑爲人,但卻也敬佩他的操守品性。。。。。

這一天,他對着張世傑的棺槨,想了很多。

當年故舊,漸多零落。

胡離戰死於太原府,蔫狼逝於蜀中,赤魔終於吐蕃,李匪纏綿病榻,怕是時日無多,李樹終老於故里,與杜山虎分道揚鑣,漸行漸遠。

加上李池勳病死於平夏,郭猛亡故於涼州任上,李嚴蓄病歿於鄉里,種從端癱在了牀上,李承乾病逝於延州府,兩年前上的喪表。。。。。。。。

老孃也已歸去。。。。。。

如此種種,朝堂變幻,人事幾新,回想起來,他已經經歷了三朝的風風雨雨。

能得妻妾平安相伴至今,已屬不易,所求再多,將來也逃不過一坯黃土,何苦來哉?

感慨良多之下,竟是真的有了幾分歸隱田園之心。

但最終,還是他那堅韌如鋼鐵般的意志佔據了上風。。。。。。。

他趙石一生征戰,何曾想過死後如何?有些事,做了便是做了,難道還能半途而廢不成?

千秋功業,後人看個熱鬧,只有身處其間,才能體會到其中滋味兒,無疑,他趙石如今能主國家興亡,能定一族生死。

這樣痛快淋漓,精彩萬端的生涯,又豈是幾句褒貶之詞能概括的了的?

終老於病榻,非他所願,馬革裹屍,方爲人中之雄。

至此,心意已決,趙石第二日,便回府收拾行裝,辭別妻兒,啓程東去。

實際上,成武十五年,大秦朝堂被這突如其來的一下,弄的非常之亂,種下的隱患,也是不計其數。

臨行之前,趙石已經知道,有人密謀,言曰,“趙石威福自專,脅迫陛下,當除之。”

又有人言曰,“欲除趙柱國,先誅木華黎。”之語。

這些人是哪些人,又有何圖謀,趙石都知道的清清楚楚,但這個時候,他的心已經去到了紛亂的河北,去到了遙遠的遼東,甚至已經到了高麗。

這些癡人囈語般的陰謀,也只是讓他笑了笑,並未在他心中,留下什麼痕跡。。)

第1149章 國策(五)第831章 蛻變第753章 無辜第1215章 諂媚第729章 決斷(一)第1394章 交底第1407章 爭權第972章 女奴第1397章 戰爭第1423章 告示第458章 童生第1426章 論妃第517章 雲涌(十七)第1355章 踏青第657章 講學第826章 鬼祟第1399章 戰爭(三)第486章 發作第185章 太液第1330章 入宮第1310章 君臣(二)第1437章 殷切第1091章 終結(四)第382章 豪傑(六)第八卷繁華盡處是吾鄉六百一十八章 家族二第607章 夜談(二)第332章 山匪(二)第125章 打鬥第1261章 韋州(七)第98章 捉賊(二)第150章 陌刀第1369章 聚飲(四)第1006章 忠誠第1503章 爲父第1209章 胖子第1014章 戰報第695章 宮爭第943章 刺客(三)第467章 插曲第80章 收徒第1425章 問話(二)第278章 關下第798章 見駕(四)第1087章 瘋狂第1469章 女國第1228章 不合第3章 血色都市第966章 衝鋒第516章 雲涌(十六)第1457章 密談第1081章 平胡第151章 殺人第278章 關下第184章 恩賞第140章 來訪(三)第1216章 棄軍第1417章 商議(二)第1432章 老者第1349章 文武第1208章 初戰第325章 傳旨第303章 魏王第787章 宣旨第1568章 逃亡第1222章 殘暴第1553章 戰前第575章 戰機第771章 鏖兵(四)第782章 議和(四)第50章 定軍(三)第535章 艱途(一)第1473章 大案第568章 恩威第674章 喋血第1368章 聚飲(三)第171章 厚禮(一)第353章 祝壽(三)第1015章 舊部第619章 陛見第1446章 文樓(六)第1469章 女國第1214章 財富第1053章 宴請(一)第1531章 惱怒第1096章 商人(二)第367章 決定第494章 風起(三)第129章 判斷第1227章 恨意第1389章 兄弟(三)第1394章 兩喪第1449章 隨行第979章 見面第991章 小戰第197章 孤僻第451章 因由第1249章 西涼(十四)第1209章 胖子第1186章 種家
第1149章 國策(五)第831章 蛻變第753章 無辜第1215章 諂媚第729章 決斷(一)第1394章 交底第1407章 爭權第972章 女奴第1397章 戰爭第1423章 告示第458章 童生第1426章 論妃第517章 雲涌(十七)第1355章 踏青第657章 講學第826章 鬼祟第1399章 戰爭(三)第486章 發作第185章 太液第1330章 入宮第1310章 君臣(二)第1437章 殷切第1091章 終結(四)第382章 豪傑(六)第八卷繁華盡處是吾鄉六百一十八章 家族二第607章 夜談(二)第332章 山匪(二)第125章 打鬥第1261章 韋州(七)第98章 捉賊(二)第150章 陌刀第1369章 聚飲(四)第1006章 忠誠第1503章 爲父第1209章 胖子第1014章 戰報第695章 宮爭第943章 刺客(三)第467章 插曲第80章 收徒第1425章 問話(二)第278章 關下第798章 見駕(四)第1087章 瘋狂第1469章 女國第1228章 不合第3章 血色都市第966章 衝鋒第516章 雲涌(十六)第1457章 密談第1081章 平胡第151章 殺人第278章 關下第184章 恩賞第140章 來訪(三)第1216章 棄軍第1417章 商議(二)第1432章 老者第1349章 文武第1208章 初戰第325章 傳旨第303章 魏王第787章 宣旨第1568章 逃亡第1222章 殘暴第1553章 戰前第575章 戰機第771章 鏖兵(四)第782章 議和(四)第50章 定軍(三)第535章 艱途(一)第1473章 大案第568章 恩威第674章 喋血第1368章 聚飲(三)第171章 厚禮(一)第353章 祝壽(三)第1015章 舊部第619章 陛見第1446章 文樓(六)第1469章 女國第1214章 財富第1053章 宴請(一)第1531章 惱怒第1096章 商人(二)第367章 決定第494章 風起(三)第129章 判斷第1227章 恨意第1389章 兄弟(三)第1394章 兩喪第1449章 隨行第979章 見面第991章 小戰第197章 孤僻第451章 因由第1249章 西涼(十四)第1209章 胖子第1186章 種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