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2章 君臣(四)

不管怎麼說,趙石的話很合皇帝陛下的心意,皇帝考量政事,一般不會在細節之處計較,皇帝的目光,總是大局之上。|.

趙石所說,便很有一種大局感,雖偏於籠統,但對於皇帝陛下來說,比總是糾結於科場案,或者該怎麼處置讀書人要強的多。

而趙石也是旁觀者清,不關他自己的事情,也就不會計較於一處,若是真關聯在他身上,說辭定然不會這麼個模樣。

要不怎麼說呢,人非聖賢,總會有這樣那樣的私心,一心爲國者,不是沒有,但這樣的人總歸是少數,而且,其中還有像周清這樣愚直之人。

所以,賢明的君主,會用高明的政治手腕,避免臣子們過多的暴露出私心,在這樣的基礎之上,讓他們將才幹發揮出來。

皇帝陛下此時很想再問一句,之後朝廷又該如何自處,才能收取蜀中人心。

但話到嘴邊,皇帝陛下明智的忍住了,能從趙石口中聽到這些,已經很不容易,再問下去,便是強人所難。

當然,君有命,臣不敢辭,但趙石乃大秦上將軍,功勳卓著,皇帝陛下就要把握好這個分寸,不能像對待普通臣子般對待於他,而皇帝陛下確實也不想大將軍趙石在文治之上,有過多的權力。

這既是爲自己着想,也是爲江山社稷着想,當然,更是爲大將軍趙石着想。

實際上,有了這一番話,皇帝陛下心裡已經敞亮很多。收取蜀中人心。手段很多。

一直以來。大秦也從來不曾放鬆過,讓蜀中讀書人入朝爲官,就是其中一種有效的手段,現在看來,稍有挫折,但並不影響大局。

輕徭薄賦,那是題中應有之義,蜀中稅賦。已經和秦川差不多,十幾年來,蜀中稅賦只加徵過一次,從一年一收,到一年兩收,畢竟蜀中有天府之國的稱呼,就算一年兩收,也要比當年蜀國的稅賦要低的多。

而且,蜀中徭役,也輕的很。除了每年例行修繕溝渠道路之外,便沒有旁的徭役了。而這其中,罪役又佔了很多一部分,使蜀中百姓,生活安定,也日漸富足,這些年蜀中士子越來越多,也正體現了蜀中百姓之富裕。

但這些明顯還不夠,至於再多的手段,嗯,只要有了想法,朝臣們都是幹嘛用的,皇帝陛下一點也不擔心,朝臣們會沒有章程。

皇帝陛下想了想,他對科舉取士之法,越來越是不滿,但這事和趙石說說成,想讓趙石再說出點心意來,怕是強人所難了。

於是,皇帝陛下招了招手,外面的太監自然不敢遠離,時刻都在注意着殿內的動靜,這會兒立即便出現在皇帝陛下面前。

“換桌酒菜。。。。。。”

說了半晌的話,酒菜也都涼了,而趙石也才墊了個底,順口就提了意見,“鍋子味道太淡,多放點調料,肉要多些。。。。。。。”

皇帝陛下愣了愣,隨即就笑了出來,乾元殿的值守太監卻是一個哆嗦,險些沒栽倒在地上。

皇帝陛下立即收斂了笑容,擺手讓太監去準備。

不多時,殿內重又換了一桌菜餚,鍋子大了,肉也多了,也是一鍋的濃湯,味道出來,總是清湯寡水的用膳的皇帝陛下都抽了抽鼻子,暗道,這些御膳房的狗才,往日不是盡糊弄朕躬吧?

趙石老實不客氣的夾了一口肉,嚐了嚐,不住點頭,笑道:“陛下嚐嚐,這麼吃來,纔算有味道不是?”

顯然,他這裡也是再不願說什麼讀書人的事情了。

皇帝陛下嚐了幾口,舒服的吐出一口長氣,心道,這麼個吃法,到是不錯,但非是養生之道,將軍們征戰在外,總是大口吃肉大口喝酒,他卻身在宮中,六體不勤,這樣吃下去,定要吃出毛病來。

不過皇帝陛下還是多吃了兩口菜,喝了幾口酒,這纔開口道:“愛卿可還記得年初離京時,朕與愛卿說的那些話嗎?”

趙石想了想,卻有些茫然,出京之前,皇帝陛下跟他說的話很多,那時他也忙的昏天黑地,伐夏諸路兵馬總管,這和之前他領兵征戰都不一樣,從大軍彙集,再到糧草調撥,伐夏方略,各路兵馬將領的任免,甚或是各處民役的召集等等等等。

即便以他過人的精力,年初的時候也感覺肩上的擔子太過沉重了些,甚至於不想再來第二次了。

心下微一琢磨,不由便問道:“陛下是指哪一句?”

皇帝陛下也笑了起來,也不說之前自己到底說過什麼話,而是又問了一句,“愛卿回京有何打算沒有?”

這麼一問,趙石立馬就明白了,說的是封賞之事,這個話題,定然會提到,趙石並不意外,他這裡也有準備,和之前的幾個話題不同,這個事情是無法迴避的。

趙石也頓時清楚了皇帝陛下的意思,之前出京之時,皇帝陛下對他有過承諾,大致的意思便是伐夏功成,封賞定然讓趙石滿意云云。

當時趙石並沒在意,出京征戰,皇帝陛下的承諾更像是將軍們在激勵將士們的士氣,很多時候,做不得準。

不過皇帝陛下既然這麼說了,只能說明出京之前,皇帝陛下對於封賞之事,便已經有了自己的章程。

這就是當今皇帝陛下和景興皇帝最大的區別所在吧?趙石心中微嘆,景興皇帝對軍前將領的忌憚,朝野盡知,將軍們立功受賞,總要有些波折,說明景興皇帝陛下之前沒有任何成算。。。。。。

讓將軍們盡力而爲,功成之後,再想着怎麼儘量剝奪將軍們的戰功,這麼一來,顯得過於刻薄寡恩。

而當今皇帝陛下,在出徵之前,就已想到功成之後封賞的事情,這對前方將士來說,實爲幸事,而朝臣們,好像還遵循着景興皇帝一朝的風氣,在想方設法的阻攔着將軍們應得的賞賜和榮耀。。。。。。。。。。。

景興一朝的臣子們漸漸老去,好像已經跟不上皇帝陛下,甚或說大秦攻伐天下的腳步了。。。。。。

這樣的念頭在趙石腦海中一閃而過,但卻並沒有怎麼在他心裡留下痕跡,還是那句話,朝臣的新舊交替,跟他沒多大的關係,他立下的功勞再多,也當不了同門下平章事不是?

趙石心中微暖,在興慶接到皇帝陛下口諭留下的陰影也消散了不少。

遂道:“陛下,微臣說句實話,微臣多年領兵征戰,沒感覺出什麼,領兵打仗,微臣份內之事,就像朝中諸位臣僚一般無二,文官治理天下,而我等武官,自然要爲大秦開疆拓土,微臣樂在其中。。。。。。。但這一次伐夏。。。。。。”

趙石搖了搖頭,喝了一口酒,“山川阻隔,風沙狂野,費勁心機,才一戰而定西夏,臣自小從軍,至今差不多已經有二十年了,經此一戰,臣終於感覺有些累了。。。。。。”

不等趙石再說什麼,皇帝陛下已經變了臉色,照這話頭說下去,豈非要辭官歸田?

皇帝陛下殫精竭慮,自從知曉趙石有伐夏之意,便一直暗暗爲此做着準備,封賞之事,在皇帝陛下看來,不是什麼難事,拖延至今,卻是要讓朝中有太多反對的聲音罷了。

但他萬萬沒有想到,會等到趙石這麼一番話。

想到大將軍趙石若真的辭官不做,皇帝陛下心裡竟然有了隱隱的恐懼,朝野上下忌憚於大將軍趙石不假,但卻沒有人會否認,如今大將軍趙石已然成爲朝廷最堅固的那根支柱。。。。。。。。

有了大將軍趙石,可以上承天子,下懾羣臣,更可鎮住外間那許多驕兵悍將,有了這樣一根支柱,大秦穩若泰山,甚至於,軍前將士不會因朝廷爭鬥而煩惱,因爲上面有一位大將軍趙石頂着呢。

而朝中文武,也不用擔心軍前將領們亂來,因爲大將軍趙石猶忠於朝廷,可以說些許亂事,大將軍趙石能做到令到即平。

這樣一根支柱若突然間沒了,那後果,即便是皇帝陛下,也無法不產生恐懼之感。。。。。。。。。。

大將軍趙石如果辭官,河中,河東肯定要鬧起來,西北戰事剛剛平靜,也會出現反覆,朝中的大臣們呢,能做什麼?

一定也是焦頭爛額,與大將軍交好的又該如何安撫?會不會外間沒亂起來,朝中先起了內訌?

即便沒有這些,這皇位若沒有了大將軍趙石的支撐,也會搖搖欲墜吧?

皇帝陛下沒容趙石繼續說下去,甚至不願去想,這是不是大將軍趙石在表明自己的不滿,以退爲進,因爲以他對大將軍趙石的瞭解,這樣的可能性極低。

皇帝陛下的臉色凝重的好像在對待生死存亡的大事,“柱國難道忘了昔日你我的約定?難道忘了你我的一番雄心壯志?天下羣山,吾與君共之,大業將成,柱國難道要離朕而去嗎?”

(這一章費了不少勁兒,還是覺着不滿意,但也只能這樣了,阿草努力中。)未完待續。。

第1457章 密談第1388章 兄弟(二)第815章 內衙(二)第538章 催敵第54章 糧草第1168章 言儲(二)第373章 北行第1060章 殺人第1386章 興革第1062章 天下第570章 重傷第78章 操練第154章 祝壽(四)第638章 國武(二)第14章 血戰(一)第941章 刺殺第1404章 請命第119章 雲涌(十九)第338章 遇敵(三)第561章 人情第1559章 包圍第326章 盜匪第603章 孩子第1119章 盟約(十四)第862章 收官第594章 自污(四)第1446章 文樓(六)第270章 進京第709章 君臣第1481章 決心第1275章 戰果第388章 回京(三)第1328章 賭博第1127章 回府第1413章 分院第674章 喋血第1125章 南來第753章 無辜第85章 風雲(三)第975章 王子第1554章 殘酷第302章 斬獲第713章 開端(三)第507章 雲涌(七)第504章 雲涌(四)第511章 雲涌(十一)第468章 貴客第646章 冬日第299章 夜戰(二)第594章 自污(四)第1427章 血色第275章 爭強第1233章 山匪第856章 中書(四)第76章 波瀾第387章 回京(二)第916章 請降第44章 麻衣第1019章 猶豫第13章 遭遇第241章 天明第1348章 彩頭第1450章 評說第733章 決斷(四)第1324章 南雀第217章 年關(十)第346章 許諾(一)第255章 變起(一)第907章 大同第232章 黃雀第61章 孩子第1056章 宴請(四)第20章 戰後第八卷繁華盡處是吾鄉六百一十八章 家族二第143章 出行(二)第1245章 西涼(九)第62章 追蹤第806章 書房第1433章 謀算第1465章 家宴第1466章 參劾第1071章 奪旗(二)第1388章 兄弟(二)第554章 解圍第367章 狂戰(三)第1444章 文樓(五)第746章 春來(二)第1226章 西北第1296章 交易第1371章 聚飲(六)第408章 親族(三)第983章 賞賜第952章 辛苦第54章 糧草第610章 出城(一)第146章 出行(五)第121章 頑劣(一)第234章 血夜(二)第314章 異數第1485章 師徒
第1457章 密談第1388章 兄弟(二)第815章 內衙(二)第538章 催敵第54章 糧草第1168章 言儲(二)第373章 北行第1060章 殺人第1386章 興革第1062章 天下第570章 重傷第78章 操練第154章 祝壽(四)第638章 國武(二)第14章 血戰(一)第941章 刺殺第1404章 請命第119章 雲涌(十九)第338章 遇敵(三)第561章 人情第1559章 包圍第326章 盜匪第603章 孩子第1119章 盟約(十四)第862章 收官第594章 自污(四)第1446章 文樓(六)第270章 進京第709章 君臣第1481章 決心第1275章 戰果第388章 回京(三)第1328章 賭博第1127章 回府第1413章 分院第674章 喋血第1125章 南來第753章 無辜第85章 風雲(三)第975章 王子第1554章 殘酷第302章 斬獲第713章 開端(三)第507章 雲涌(七)第504章 雲涌(四)第511章 雲涌(十一)第468章 貴客第646章 冬日第299章 夜戰(二)第594章 自污(四)第1427章 血色第275章 爭強第1233章 山匪第856章 中書(四)第76章 波瀾第387章 回京(二)第916章 請降第44章 麻衣第1019章 猶豫第13章 遭遇第241章 天明第1348章 彩頭第1450章 評說第733章 決斷(四)第1324章 南雀第217章 年關(十)第346章 許諾(一)第255章 變起(一)第907章 大同第232章 黃雀第61章 孩子第1056章 宴請(四)第20章 戰後第八卷繁華盡處是吾鄉六百一十八章 家族二第143章 出行(二)第1245章 西涼(九)第62章 追蹤第806章 書房第1433章 謀算第1465章 家宴第1466章 參劾第1071章 奪旗(二)第1388章 兄弟(二)第554章 解圍第367章 狂戰(三)第1444章 文樓(五)第746章 春來(二)第1226章 西北第1296章 交易第1371章 聚飲(六)第408章 親族(三)第983章 賞賜第952章 辛苦第54章 糧草第610章 出城(一)第146章 出行(五)第121章 頑劣(一)第234章 血夜(二)第314章 異數第1485章 師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