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章 爲謀

廳中男人們的目光都帶着些異樣,但也沒有太露骨的顏色,這些人多數如今都是火炭兒般的心思跟着趙石建功立業,就算眼前的少女美若天仙,只要是指揮使府裡的人,他們便也不敢存什麼冒犯的心思。

被這些男人的目光瞅着,文小方卻是從容自若,招手讓廳外的侍女將琴拿進來,早機靈的搬過桌椅,將琴擺好。

文小方從容坐下,仙翁仙翁的調了幾下琴絃,然後才正容點頭,如對大賓般的坐直了身子,有些迷離沒有焦距的眼神也凝聚了起來,這樣認真的表情出現在她的臉上另有一番風情在的。

琴音初起,南十八就楞了楞,他是真正的琴技方家,一聽之下就知道這要彈奏的不是什麼靡靡之音,而是鏗鏘的兵車行,此時文壇風氣,詩詞並舉,但卻還是對仗並不算工整,但卻更容易抒發感情的詞牌子讓文人墨客多些喜歡的。

不過奏這金戈之音,還是鐵琵琶來的合適一些,就算是以他的功底,再加上見過大軍對陣,鮮血橫流的場面,奏出來也很吃力,他在京師這麼久了,也只聽聞大將軍折木清一手戰鼓能敲的人熱血沸騰,如臨沙場,還沒有親眼見過,眼前不過是一盈盈女子,卻要奏這樣的曲子,心是不小,但未免有些不自量力。

其實廳裡之人除了南十八,張世傑幾個文人,其他人便是加上趙石。也只是聽個樂呵罷了,趙石稍微懂上一些。畢竟前世時寂寞之中,無以排遣,旁人或是吉他,或是口琴的都會學上一些自娛自樂地東西,聽的多了,便也能琢磨出些子午牟酉來地,不然那次也不會福至心靈般聽出文小方功力不足來的。

這時他可是無心聽什麼曲子,琴聲是好是壞都不在他的考慮之列,他手下的一干人等大多也都是些軍伍漢子,哪裡知道琴聲的好壞?不過是看文小方素手來回撥動。姿態着實美的可以,他們這些人都是廝殺漢,手中銀錢不多,自也不會奢望有文小方這樣的美人相陪,這等場面自是沒有見過,以秀色佐酒,自也是樂在其中的。

到是李博文聽了半晌。咋了咋嘴,心裡也是暗自嘀咕,都說京師四小,各有絕藝,這文小方前些日子來投,雖不知存的是什麼心思,但衝着她的名聲,擔着干係也留了下來,這次還是頭一次聽其彈奏,不過好像有些不對味兒啊。怎麼都感覺有些生澀,別是外面以訛傳訛,將咱騙了吧?

琴聲戛然而止,文小方有些失望地略撫琴絃,廳中多數人都是有些不明所以,南十八卻是微笑搖頭,揚聲道:“文姑娘琴技精湛,十八早就聞名久矣的,但今日看來,姑娘卻是有些執拗了。琴之一道,在乎順心而爲,心靜則琴音平順,聞之若山泉流水,憂慮無矣。心亂則琴音操切。聞之雜也,心若奮發。s則琴音激昂,聞者必熱血沸騰,不能自己,但切忌強求爲之,不然便落了下乘。

姑娘女子之身,又如此柔弱,能感男兒熱血乎?殺場奮戈,斷頭浴血只爲家國興旺,百姓安康,少了這個意思,何能奏出皇皇大音?若是趙大人能通琴道,早晚應明此理的。

至於姑娘你嘛,若能順心而爲,在靜字上下功夫,異日不愁爲一琴中聖手巨匠,不過須記,天下無十全十美之事,琴之一道亦是如此,若是強自求之,傷心傷身,結果卻是一無所得,豈不悔哉?”

文小方撫着琴絃,這話如同醍醐灌頂,讓她一下子好像就明白了過來,但隨後又覺得好像什麼都沒明白,心中越發的亂了起來,只是喃喃道:“這滾滾紅塵,何處纔是清靜之所?長安嗎?”

“心之所安,何處不是清靜所在?”

“謝長史大人教誨。。。”半晌之後,文小方纔盈盈站起身來,躬身一禮,眼神卻是越發的迷離了起來,也不管廳中衆人的愕然,慢慢收拾了琴具,轉身飄然而出,竟是就這麼走了。

張世傑和李博文都是暗自點頭,這人果然出口不凡,不愧是相府第一幕僚。

南十八微微一笑,但其中卻有些苦澀在裡面,他可以看的出來,這女子一心都鋪在了琴藝之上,只是在遇到瓶頸之時缺了人指點,他琴技精湛,但想作這個女子地老師還差上一些,不過他見多識廣,卻非文小方所能比,讓她少繞些彎路還是可以的,這個少女一心一意,將來的成就也就不言而喻,但是他南十八。。。。。。。想要清靜卻不可得的,笑容自然也帶了些艱澀出來。

“大人,酒已飲罷,琴也聽過,不知大人可願和十八單獨一敘?”他城府極深,立時便將這不合時宜的感慨拋了去,轉頭對趙石笑道。

屋中茶香繚繞,惜紅靜靜的撥弄這炭爐上的茶具,她在景王府本是歌舞姬出身,後來跟了趙石,這歌舞也就放了下來,到是專門找人學了調羹烹茶的手段。

烹茶煮酒都乃雅事,但屋內對坐的兩人卻都沒這個心思,瞅了惜紅一眼,南十八眼睛帶着笑意看着趙石,趙石眸子並不躲讓,但也默然無語,兩人靜靜對坐,半晌過後,惜紅奉上香茶,趙石這才沉聲道:“我們有事要談,你守在門外,不得讓人靠近。”

“是。”惜紅細聲細氣應了一聲,低垂着頭,但臉上喜色卻是一顯即逝,只是輕輕一句話,但她知道,這位老爺是拿她當心腹人來使喚的,雖也沒支了出去。但心中自也歡喜。

“相信大人對如今所處局面也有所覺地。。。。。。。”南十八見屋內就剩下了自己兩人,也不刻意賣弄什麼。開門見山道,“十八現在試爲大人析之。”

“羽林軍,乃當初太祖皇帝所立,取的便是那爲國羽翼,如林之聲地意思了,這個自不怠言,太祖高宗皇帝南征北討,那是馬上皇帝,羽林軍每臨戰陣,皆爲先鋒。統領羽林軍的都乃親信猛將,實乃軍中精銳中之精銳,不然難以當此重任的。

不過契丹,党項人興起,之後幾位帝王便也守邊自保,進取之意漸失,羽林軍乃帝王親軍。便駐守京師,爲防羽林軍爲人操縱,又選皇家勳戚矯健善射者充之,這本來是件好事,但後來京中大族子弟漸多,又不願到邊鎮討功名,這羽林軍便成了好去處,由此沿襲到現在,羽林軍便成烏合之衆矣。”

南十八先在緩緩的將羽林軍的歷史跟趙石簡略的說了一遍,趙石不知他的用意。也姑且聽之,並不插話。

果然,之後南十八話鋒一轉,“這樣的一個即能撈到功名,又不用辛辛苦苦拿命去換地好地方如今被大人給佔了,想來以後入羽林爲官就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了對吧?

而大人是什麼人?出身鞏義縣獵戶之家,身邊帶着地親信又大多都是鎮軍出身,雖然大人入了臨洮趙氏的族譜,但這都是表面文章,在一些人心裡很是不以爲然的。

擱在旁人心裡。是不是就該想了,鎮軍竟是將手伸到了京師來,嘿,這同仇之心若起,滿京師除了皇上那裡信任大人以外。大人還能有何助力?六部樞府。又有誰能爲大人說話?

如今大人有擁立之功在身,暫時到是無憂。但十步之內,人盡敵國,時日長了,還搬不倒一個羽林衛地指揮使?

而大人地把柄並不難找,就說擅自殺傷羽林右衛兵卒來說,對錯也只在當今聖上一念之間,而大人最不應該的就是竟然薦舉杜山虎爲羽林右衛代指揮使,在十八看來,除了授人以柄之外,別無好處。

大人不用疑惑,十八畢竟身在相府,相爺有什麼事情又不避於我,來之前便有人給了消息地。

這個先不提,大人試想,宮門混戰,下令地就是杜山虎,以他爲右衛代指揮使,好處嘛,十八隻想到一個,有這人在,右衛上下很難有人再敢出頭鬧事的,京師看樣子是會平靜些日子了,但對大人這裡去無半點好處的,除了倚仗聖寵,安插親信一條,威權太過,還遭人忌諱,爲大人留下諸多隱患,到時只要杜山虎行差踏錯,牽連下來,大人能安穩如初?”

趙石面上雖無表情,但這個時候思前想後,心中也是凜然,對方說的有理有據,容不得他不信的,不過杜山虎當右衛代指揮使的事情可是李玄謹親自提出來的,嚴格說來並不是他的意思,但就連南十八這樣消息靈通之人都以爲是自己薦舉的,給別人的印象也就可想而知。

照這人地意思,那位新登基的皇帝到底存的是個什麼心思?難道也不明白其中利害?這個不可能,隨即他便拋卻了這個不切實際的想法,也就是他這樣一直身處底層的人才會不明白其中關節,像李玄謹這樣的人,怎會糊里糊塗的?是試探自己嗎?卻讓自己糊里糊塗的給答應了下來,還是現在就開始忌憚起他來了?還是爲了制衡,難道這就是那個什麼狗屁帝王心術。。。

見對方低頭沉思,並沒有急着開口說話,南十八到是暗自點了點頭,這人年紀雖小,但並不浮躁,城府深的很,到不愧能做出這麼多大事來,他可不知道,現在趙石心裡已經開始罵上皇帝了,若他能看透人心,斷然不會再給趙石出什麼主意,這個時代最講究的便是忠義二字,皇上可以對不起臣子,但臣子卻不能對不起君王,也就是說,君主賜給你一把刀讓你自己抹脖子,你若是真將自己給宰了,那就叫忠臣,皇帝若能厚葬了你,史官還能寫上一句帝悔,厚葬之,你就是那個微不足道地之字了,若是連安葬也省了,最多最多便只留下一句帝輕戮大臣罷了,若這個皇帝還是個大家公認的明君,那這一句也能給省了的,甚至還有可能給你身上潑些髒水,讓你永不翻身,這就是儒家的君臣之道。

南十八自不會有這種洞察人心的本事,見趙石意動,接着便道:“十八可以爲大人指一條明路,解此危局,不過十八卻有一個條件,大人得先允了。”

趙石擡頭看了他一眼,他自然明白世上沒有白吃地午餐,有條件纔是合情合理,若是相反,他到要仔細琢磨一下對方地意圖了。

“請講。”

“這個。。。。。。”南十八猶豫了一下,“現在十八不能說,但到了應景的時候,望大人不要忘了今日十八相助之情纔好,大人也請放心,也許到了那個時候,對於大人來說不過是舉手之勞,總歸不讓大人爲難就是了。”

“好,我答應你。”趙石心中冷笑了一下,答地卻是痛快無比。

南十八愣了愣,接着便微微一笑,也猜到了幾分對方的心思,過了這個關口,異日說來,答不答應就全在於對方了,但他也自有計較,並不以爲意,接着沉聲道:“與其等旁人羣相攻訐,不如自請出京的好。”

第1005章 降俘第1187章 酒樓第213章 年關(六)第949章 賞識第75章 團練第1344章 大坑第1057章 激鬥第636章 定計(二)第1550章 享受第628章 人來第1405章 夜宴第1203章 訓誡第155章 祝壽(五)第600章 來人第994章 戰前第525章 任命第157章 比鬥(三)第309章 兩帥第1105章 商人(八)第778章 道途第三百七十四章第1415章 區別第492章 風起(一)第1037章 獻策(三)第1416章 商議第500章 異心第632章 人來(五)第1347章 談論第212章 年關(五)第1383章 衝鋒第413章 離京第696章 苦口第138章 來訪(一)第908章 兵亂第1103章 商人(六)第912章 行程第1235章 破關第七卷千里江山入戰圖五百八十五章 相府第1120章 盟約(十五)第1397章 突變第1496章 名氣第1539章 豪傑第856章 中書(四)第1435章 驟聞第352章 祝壽(二)第1160章 主從第583章 末路第1359章 縮編第148章 計議第144章 出行(三)第1061章 王罕第161章 殿議第1262章 韋州(八)第1129章 喜事第1378章 埋伏第184章 恩賞第858章 金殿第1560章 狹路第1517章 簡字第573章 窮途第186章 豔遇?第1144章 君臣第780章 議和(二)第166章 賭局第1409章 情仇第1143章 貴客第412章 李府第989章 將軍第916章 請降第1081章 平胡第1章 少年第1412章 遷徙(二)第1022章 出兵今天只能一更了第九十一章第710章 開端(一)第401章 獎懲(六)第707章 春暖第1489章 收穫第387章 回京(二)第1204章 李氏第544章 父子第506章 雲涌(六)第1408章 夜宴(四)第500章 異心第1297章 皇帝第1502章 訓誡第1418章 流放第844章 圍營第675章 尋源第32章 紛亂第1455章 起意第810章 相絕第1349章 周枋(二)第九 卷旌旗漫卷不須誇第七百六十八鏖兵一第513章 雲涌(十三)第739章 嘮叨第1148章 國策(四)第286章 探子第930章 忠誠
第1005章 降俘第1187章 酒樓第213章 年關(六)第949章 賞識第75章 團練第1344章 大坑第1057章 激鬥第636章 定計(二)第1550章 享受第628章 人來第1405章 夜宴第1203章 訓誡第155章 祝壽(五)第600章 來人第994章 戰前第525章 任命第157章 比鬥(三)第309章 兩帥第1105章 商人(八)第778章 道途第三百七十四章第1415章 區別第492章 風起(一)第1037章 獻策(三)第1416章 商議第500章 異心第632章 人來(五)第1347章 談論第212章 年關(五)第1383章 衝鋒第413章 離京第696章 苦口第138章 來訪(一)第908章 兵亂第1103章 商人(六)第912章 行程第1235章 破關第七卷千里江山入戰圖五百八十五章 相府第1120章 盟約(十五)第1397章 突變第1496章 名氣第1539章 豪傑第856章 中書(四)第1435章 驟聞第352章 祝壽(二)第1160章 主從第583章 末路第1359章 縮編第148章 計議第144章 出行(三)第1061章 王罕第161章 殿議第1262章 韋州(八)第1129章 喜事第1378章 埋伏第184章 恩賞第858章 金殿第1560章 狹路第1517章 簡字第573章 窮途第186章 豔遇?第1144章 君臣第780章 議和(二)第166章 賭局第1409章 情仇第1143章 貴客第412章 李府第989章 將軍第916章 請降第1081章 平胡第1章 少年第1412章 遷徙(二)第1022章 出兵今天只能一更了第九十一章第710章 開端(一)第401章 獎懲(六)第707章 春暖第1489章 收穫第387章 回京(二)第1204章 李氏第544章 父子第506章 雲涌(六)第1408章 夜宴(四)第500章 異心第1297章 皇帝第1502章 訓誡第1418章 流放第844章 圍營第675章 尋源第32章 紛亂第1455章 起意第810章 相絕第1349章 周枋(二)第九 卷旌旗漫卷不須誇第七百六十八鏖兵一第513章 雲涌(十三)第739章 嘮叨第1148章 國策(四)第286章 探子第930章 忠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