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曆新政,這不是一個在歷史上被濃墨重彩所描寫的改革。
相比較起來,後面王安石的變法,似乎更加的廣爲人知一些。
而從最後的結局來看的話,雙方之間,卻又是幾乎沒有多少的區別,
一個王朝,一個時代的弊端,對於很多人來說,並不是不明白。
甚至是因爲他們就生活在那樣的時代當中,因此反而更加的清楚和明白。
但清楚和明白,卻並不代表他們要去做些什麼,
很簡單,天下之間,總歸是有着一個有趣的說法。
家與國。
是的,必須要了解且認識到的一件事情就是,實際上當時的情況下,出現的改革,對於當時的既得利益者。一定是一個相當程度的打擊。
實際上從古至今但凡是牽扯到改革的事情。
這件事情都不會有絲毫的變化。
慶曆新政,自然也是如此。
相較於其餘人變法的剛烈而言。
范仲淹這個人,在更多的程度上,實際上已經在考慮着當時當權者的問題。
北宋的問題有很多,甚至可以說相當的多。
要徹底地將其更改過來,是一個不現實的事情。
所以當下范仲淹將其徹底地對準地一個東西。
乃是冗官。
老生常談的東西了。
在北宋要是沒有冗官簡直是不可能。
進士科,恩科,餘蔭之類的東西,太多,太多了。
一個人在朝廷當官,吃朝廷俸祿的最多甚至不下二十個人。
這是一個何等龐大的數字?
就算是對於一個廣闊的帝國來說,要供養這些人,也不是一個很簡單地事情。
況且大宋還有另外一個情況,那就是兵力龐大的同時。
幾乎可以說沒有多少的戰鬥力。
於是這裡就自然而然的延伸出了另外一個問題。
大夥兒都是王朝,自然是知道具體的稅收情況。
怎麼就你大宋朝的時候,收稅收的這麼狠,最終要出現的結果。
幾乎就是不言而喻了。
是的。
起義。
大宋的農民起義多到人頭疼的地方。
只能說水滸傳的改編,不是沒有現實依據的。
所以根據這些情況,浩浩蕩蕩的慶曆新政,開始了。
在最開始的時候,慶曆新政從冗官入手,開始嚴加對於官員的考覈,同時逐步的縮小對於進士的錄取。
以及對於官員升遷的考覈。
這些事情,看起來還算是比較溫和。
但實際上。
范仲淹最後的一手,纔是真正的引發了幾乎整個朝廷的怒火。
那就是,清掃餘蔭。
這是一個偉大的舉措,但往往偉大的舉措所面臨的情況,也是無比嚴峻的。
在當時,餘蔭這件事情已經延續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
滿朝公卿,有哪一個敢於開口,說是自己的家人,沒有因爲自己的地位,從而獲得一些好處?
現在范仲淹要幹什麼?
他要杜絕這件事情!
何其大膽。
幾乎可以說是與整個朝堂爲敵。
自然,范仲淹是一個相當不錯的人,這個事情絕對不會有假。
但一個人的力量,是遠遠不足以與一個國家,一個朝堂上的所有人相抗衡的。
更別說,他還只是一個副宰相。
所以最後的結局,幾乎是可以預見的。
歷朝歷代的變法,幾乎都要發生一些相當深刻的事情。
這些事情,是用來警示所有人。
窮則變,變則通,通則明。
但可惜的是,對於大部分人來說,在沒有生死關頭到來的時候。
他們。
是不會真正地將自己的生命直接豁出去的。
慶曆新政,失敗了。
甚至可以說,有些潦草。
一年。
甚至準確一點,一年的時間都沒有。
范仲淹等人,就先後的直接被貶離開了汴梁。
這個熟悉的地方。
范仲淹的人生,似乎要在這一刻劃上句點了。
因爲不管怎麼說,一個在政治鬥爭當中失敗的人。
是不會再有東山再起的機會的。
除非這個人,還有着其餘的用處。
但很可惜的是,對於滿朝的諸公而言,西北的戰事已經逐漸的趨於平穩、
將這樣的一個人引入中央,是一件相當愚蠢的事情。
所以隨後的日子,范仲淹大多在各地不斷地流連。
儘管在本地也作出了相當不錯的事情。
甚至在這段時間當中。誕生了足以稱得上千古名篇的岳陽樓記。
但對於范仲淹個人而言。
或許是有些遺憾的。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這是范仲淹自己寫出來的東西。
或許也是在這一刻,他自己對於人生的一個認知,以及一個清晰地寫照。
但最終,他已經,沒有更多的機會了。
他看錯了一件事情。
或許更多的情況下我們可以說,是他小看了在變法當中反對的力量。
也是沒有看清楚,原來這滿朝的士大夫,實際上真正爲了天下的人。
真的不多。
光宗耀祖啊。
寒窗苦讀,最終的落腳點,對於幾乎所有的人來說,幾乎都是半隻腳在國家,半隻腳在自己。
而范仲淹不一樣。
他是全部都在國家。
但可惜,不是每個人,都和他一樣的。
但,那又如何呢?
他失敗了,沒有錯,但是他依舊在歷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他死之後,諡號爲文正。
在之前,文,或許是文臣最想要追求,也是最想要的諡號。
但或許自范仲淹之後。
文正這兩個字的含量。
要更加的上升,甚至是。
遠超其餘人。
“至此,結束。”
屏幕面前的畫面緩緩地消失。
對於很多人而言,范仲淹的經歷,都是相當的具有一個鑑賞性的事情。
他的確是一個幾乎於可以稱之爲完人的人。
其餘的不說,就僅僅只說他自己的品德,就已經是無可挑剔。
並且任何事情到了他的手裡,幾乎都可以說去做。
他或許不是每個方面都是絕對頂尖的人物。
但至少。
在每個方面,他都可以稱得上是一流的文臣!
所以秦戟將其排在第八這個位置。
實際上這個位置的競爭相當的激烈。
很多人,都在歷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影響。
人數太多了,所以,范仲淹的出現,自然也就代表着,一些人的落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