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如何祭煉道心

姜太川一聲令下,八位考官帶巡場官兵開始分發題卷,千份考卷一刻鐘後分發完畢。

題卷足有一寸厚,大半都是貼經墨義,再有十張白紙是修持答卷。

李不琢拿到題卷,便翻開看了修持題。

“如何祭煉道心?”

登時李不琢腦中就浮現起小道藏中原文:“有想是爲祭,無想是爲煉。”

破題最爲費神,李不琢暫時先不去細想,把修持題壓在最下,拿起貼經第一張,提起生花筆,蘸墨,開始答題。

“衣天鬥,戴金巾,乘魁綱,入斗門,朝真人,拜華晨……”

每看到一題,早已爛熟於心的勘淵集原文就在腦中浮現,李不琢聚精會神,不疾不徐地書寫着,確保不會錯字。

寫錯了字可以用墨團塗去,但卷面是否整潔也是貼經評分標準之一,就算通篇貼經無錯漏,墨團多於五個的,也不能評甲上。

上等藥墨氣息極其醒神,帶着清淡的幽香,墨跡也凝而不散,十分美觀。

貼經題卷漸漸被八分書填滿,李不琢的字跡頗有姜太川年輕時那篇手跡的神韻,又多了股破陣衝殺的鋒銳之氣。

縣試所考貼經與縣學月考相近,區別只是題量更多五倍,李不琢答到後面,發現不僅只考原文,還有了新的變化。

譬如一題問到:“建武十六年希夷門八世祖所收之徒是誰,在何處?”

希夷門是歸真派祖庭,希夷門八世祖姓寇,諱良,便是玄門古聖之一,門徒衆多。

這題勘淵集中沒有明文記載,卻可以從一些經文中推斷出來。

李不琢略一沉思,腦海裡浮現出兩篇經文。

經教相承部雷平山真人許君傳中提到,建武十六年許真人與友人交談,二人談到寇祖,許君便說:“吾師去往駁澤山雲遊未歸”。

雷平山真人許君正是寇祖門徒,由此可知,建武十六年希夷門八世祖在駁澤山。

經教相承部中另一篇經文,又記載了寇祖另一位門徒,簡廬山真人陸君的傳記,其中提到陸君在建武六年誕生於駁澤山腳大澤鄉,十歲被收入寇祖門下,這正好與雷平山真人許君傳中寇祖去駁澤山雲遊的時間對上。

李不琢於是提筆寫下:“建武十六年寇祖在駁澤山腳大澤鄉收簡廬山真人陸君爲徒。”

再把所引經典一併答上:“經教相承部雷平山真人許君傳曰……經教相承部簡廬山真人陸君傳曰……”

此題就算圓滿了。

縣試貼經有十六頁,三百六十五題,可供答題的空處不大,於是考生答貼經必須寫蠅頭小字,這考的不光是記憶,還有精力。

考試過去一個時辰後,就有人開始撓腮咬筆頭,有人內炁不足,過法家金印與聖像兩關後已損耗精力,一時間心神恍惚,撿起落地題卷時失手打翻硯臺,之前所答盡數作廢,不由席地而坐,痛哭失聲,被巡場官兵手刀一砍後頸,直接打暈帶走,若運氣好就是被扔出考場,運氣不好,還要落個“攪亂考場秩序”的可大可小的罪名,在號子裡蹲上幾天。

有人被一題難住,苦心冥想不出,便暫且略過,結果越到後面的貼經題越難,不等放榜,也知道自己必然沒有希望,便失魂落魄發呆了。

高臺上,下方景象一覽無餘,姜太川見慣了寒窗十年功虧一簣的心酸,雖然同情,卻並不惋惜,優勝劣汰自古如此,便把目光放在爲數不多的,幾個表現得胸有成竹的人身上。

方興運筆極快,行雲流水,有被難住的題只沉吟不超過五息時間,就果斷放棄,繼續往後答題,姜太川點頭輕聲道:“能取捨,知進退,不錯。”

姜太川目光又掃過符膺,只見這位聖人徒孫看任何題都只掃一眼便不假思索作答,讚道:“符靈均倒是收了個好徒弟,想我當年考縣試貼經也錯了九題,哪有他這麼輕鬆。白兄,你當年縣試錯了幾題?”

“一題,一時不查,因筆誤寫錯一字。”

姜太川眉毛一抖,縣試貼經三百六十五題,越往後越刁鑽,就算能過目不忘、背下全本小道藏的天才,答到後面也要費神推演才能作答,當年他考縣試被貼經題難住時,也是當舍則舍,把精力留給墨義與修持。

“可惜,若白兄不錯那一筆,便是天宮立科舉以來貼經全對的第一人。”

…………

“貼經總算答完了……”

李不琢擱下生花筆,揉動痠痛的手腕,輕舒一口氣,等墨跡晾乾了,就開始檢查答卷。

檢查一遍,只見答卷上蠅頭八分書密密麻麻,卻井然有序,十分賞心悅目,而且沒有錯字和塗改。

貼經全對,接下來便是墨義,墨義要註解經文,李不琢讀了幾位玄門祖師對小道藏的注本,比兩月前永安縣學月考時不可同日而語,但墨義卻不是死記硬背就能答好的,同樣的註解在不同的批卷考官眼中評價不一也是常有的事。

墨義沒有所謂的“對錯”,無法苛求完美。

李不琢仔細回答墨義時,心裡便開始進行修持的破題了。

縣試修持題由鼎天宮中諸家大學士擬定,說不上純粹公平,也有一定製衡,李不琢眼前修持捲上“如何祭煉道心”這一問,說難不難,說容易卻也不容易。

道心祭煉向來是煉氣士法會上的熱門議題,幽州考生對這四字耳熟能詳,不會無法下筆,但越是這樣的考題,越難脫穎而出寫出新意,道理都被別人講過了,還有什麼新東西好講的?

李不琢答完墨義九十題後,已經腹中空空,考場中天色已稍稍黯淡下來,巡場官兵走過一個個考棚,漸次點亮紙糊燈牌。

答墨義時,李不琢對如何答“如何祭煉道心”一題也有了思路。

答這種題,當先要避免“大而化之”,通篇講大道理,看似都是玄門大道,卻都是泛泛之談,言之無物。

再就是要汲取前人經驗,卻不能照本宣科,答得太過老套,這樣答題雖不會出漏子,無虞落第,卻拿不到好名次,更休提魁首了。

要言之鑿鑿,腳踏實地,又要推陳出新,且要迎合縱橫家學說理念,能做到這四點,纔算向魁首靠近一步。

三百一十四:接引二百四十六:私兵(下)二百七十四:天柱之精三百一十六:六柱聖城六十五:酒莊三十九:縣試考場二百三十九:假死一百五十六:華燈寶炬第一百九十六:最後一題第一百一十六:掌控一百七十二:向道之心(三)三百一十六:六柱聖城四十:如何祭煉道心三百六十五:破禁六十七:谷地三百二十三:龍池法統(下)第一百九十九:必得第一第一百八十五:破壁(三更)一百一十七:龍骨水車二百一十:入沂幽山二百三十六:神兵出鞘(下)二十六:聽賢臺說法一百五十二:臨終託付四十六:點魁首六:小鬼難纏二百八十九:力挽狂瀾二百四十八:蜉蝣法相一百六十六:爛緱帖三百二十:神魂鬥法五十五:田土務一百六十:宗師四境二百八十五:魚婦二十四:練劍一百七十:向道之心(一)二百六十:佛胎魔種二百一十九:神劍歸屬(下)三百六十二:蒼知九十五:走水二百一十四:奪劍之爭(中)二百六十:佛胎魔種一百八十二:朝生夕死莫不如是一百二十六:靈智開!二百四十一:神兵入手四十九:宣賞八十六:追蹤二百七十三:東極天柱四十一:有想無想一百四十三:聖道之劍九十五:走水二百六十六:煙火一百六十八:府試一百七十七:壺天(五)二百六十:佛胎魔種三百零一:瘴氣一百六十四:府試之爭九十九:步東華一百四十六:真人收徒一百零六:黃雀在後一百三十七:無父母緣四十八:聖道一百五十七:夜授機宜第一百一十五:出酒一百七十六:壺天(四)六十六:書房二百六十五:推斷一百七十九:壺天(七)說幾句,關於新書的事二百六十一:五勞七傷法三百六十二:蒼知一百七十四:壺天(二)五十:規劃六十七:谷地十九、文房四寶二百七十四:天柱之精二百零八:府試報榜三百八十一:鮫族八十五:狎妓三百一十一:奸細四十四:立身揚名(一)二百二十七:上任二百九十六:羅浮天闕(上)第一百一十張:坐照圓滿二百九十二:海圖一百六十九:照心鍾二百一十七:神劍歸屬(上)一百四十五:劍靈十五一百二十二:激鬥二十八:射覆二百八十四:出海(二)八十八:前朝餘孽二百五十四:鬼哭梵唱二百二十一:劍靈轉世(下)二百四十八:蜉蝣法相三百六十三:蒼牢一百八十二:朝生夕死莫不如是五十一、坐照自觀八十一:夜襲三百五十九:線索一百一十八:木帝句芒
三百一十四:接引二百四十六:私兵(下)二百七十四:天柱之精三百一十六:六柱聖城六十五:酒莊三十九:縣試考場二百三十九:假死一百五十六:華燈寶炬第一百九十六:最後一題第一百一十六:掌控一百七十二:向道之心(三)三百一十六:六柱聖城四十:如何祭煉道心三百六十五:破禁六十七:谷地三百二十三:龍池法統(下)第一百九十九:必得第一第一百八十五:破壁(三更)一百一十七:龍骨水車二百一十:入沂幽山二百三十六:神兵出鞘(下)二十六:聽賢臺說法一百五十二:臨終託付四十六:點魁首六:小鬼難纏二百八十九:力挽狂瀾二百四十八:蜉蝣法相一百六十六:爛緱帖三百二十:神魂鬥法五十五:田土務一百六十:宗師四境二百八十五:魚婦二十四:練劍一百七十:向道之心(一)二百六十:佛胎魔種二百一十九:神劍歸屬(下)三百六十二:蒼知九十五:走水二百一十四:奪劍之爭(中)二百六十:佛胎魔種一百八十二:朝生夕死莫不如是一百二十六:靈智開!二百四十一:神兵入手四十九:宣賞八十六:追蹤二百七十三:東極天柱四十一:有想無想一百四十三:聖道之劍九十五:走水二百六十六:煙火一百六十八:府試一百七十七:壺天(五)二百六十:佛胎魔種三百零一:瘴氣一百六十四:府試之爭九十九:步東華一百四十六:真人收徒一百零六:黃雀在後一百三十七:無父母緣四十八:聖道一百五十七:夜授機宜第一百一十五:出酒一百七十六:壺天(四)六十六:書房二百六十五:推斷一百七十九:壺天(七)說幾句,關於新書的事二百六十一:五勞七傷法三百六十二:蒼知一百七十四:壺天(二)五十:規劃六十七:谷地十九、文房四寶二百七十四:天柱之精二百零八:府試報榜三百八十一:鮫族八十五:狎妓三百一十一:奸細四十四:立身揚名(一)二百二十七:上任二百九十六:羅浮天闕(上)第一百一十張:坐照圓滿二百九十二:海圖一百六十九:照心鍾二百一十七:神劍歸屬(上)一百四十五:劍靈十五一百二十二:激鬥二十八:射覆二百八十四:出海(二)八十八:前朝餘孽二百五十四:鬼哭梵唱二百二十一:劍靈轉世(下)二百四十八:蜉蝣法相三百六十三:蒼牢一百八十二:朝生夕死莫不如是五十一、坐照自觀八十一:夜襲三百五十九:線索一百一十八:木帝句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