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6章 華夏空軍

就在德國海陸軍還在討論着航空兵問題的時候,華夏同樣在考慮自己未來的空軍體系架構,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前,海軍老大楊用霖和陸軍的代表彭毅就在爲準備成立的“海航”以及“陸航”四處奔走。不僅僅是在議會中爭取更多的預算和配額。同時也在整合航空工業,畢竟要有合適的工廠爲自己提供飛機啊,而且陸航和海航的要求又不盡一樣。所以海軍方面扶持了在瀋陽的飛機制造廠,而陸軍方面則扶持了一個在成都的飛機制造廠,這就是後世有名的瀋陽飛機制造廠和成都飛機制造廠!前者主攻使用風冷發動機的戰鬥機,後者則主攻使用液冷式發動機的飛機!

這僅僅是兩家戰鬥機和單發攻擊機生產商,實際上當時華夏還預備成立專門的重型轟炸機、運輸機和民用客機生產商,不過因爲這些和目前的海陸軍並沒有太大的關係,所以說楊用霖和彭毅並不是十分傷心。華夏不是沒有類似英國人的1500和德國人的巨人式轟炸機,只不過這些大傢伙大多都是獨自編組,除了海軍擁有一些四發轟炸機作爲海上遠距離偵察之外,其它的並沒有掌握在海陸軍手中,已經隱隱有了獨自成軍的可能。

“我會根據海陸軍的情況以及需要來安排海航和陸航的,除此之外,我還會在海陸軍之外建立一支和海空軍並列的第三個兵種空軍。”在一次國防部的會議上,面對窮追猛打的海陸軍部長。徐傑給對方交了個底。而這讓兩人結成了“統一戰線”。“如此多頭指揮的話,肯定會造成指揮混亂的。海航負責港口附近和海基航空兵,陸軍管剩下的就行了。何必鬧這麼麻煩?”楊用霖和彭毅對此表示十分的不理解!

作爲穿越者的徐傑對此有深刻的瞭解,空軍早晚要自立門戶的,歷史上美國陸軍在2戰結束後就將全部的固定翼飛機都交了出去,隨後形成了美國空軍。而從2戰上看,空軍基本上可以分爲兩種,一種是戰術空軍,以德國和蘇聯空軍爲標準。其重點在於保證己方制空權和支援地面戰鬥,對縱深目標打擊能力十分有限,而另外一種則是戰略空軍。比如說美英對德戰略轟炸,英國皇家空軍和美國的第八航空軍麾下的大量的4發遠程轟炸機組成的編隊對地方縱深的工業基地、城市和各種交通樞紐展開了曠日持久的戰略攻擊。

在徐傑的計劃中,2戰技術條件下,陸軍可以擁有一定量的飛機來保證己方空域的安全。以及爲前線提供各種支援。但是這支隸屬於陸軍的航空兵規模不會很大。只能執行戰術任務,最多是部分履行戰役支援任務。也許有人問,爲何不給陸軍配屬大量空間呢,徐傑對此是這樣考慮的,作爲陸軍一方來說,他們關心的是地面部隊能否完成自己的任務。爲此一切行動都會圍繞這樣的安排來展開。而航空力量在這樣的規則下多少會受到限制和影響,比如說俄國2戰時,陸軍的要求被放在第一位。空軍作戰部隊一切圍繞陸軍來展開,在必要的時候攻擊機必須強衝對方防守嚴密的地方。而負責空中掩護的戰鬥機也必須一直在戰場上空盤旋提供掩護,他們缺乏應有的靈活性,即使戰鬥佔優情況下也不能離開戰場追擊對方空軍,而這樣造成了一些不必要的損失。

從培養的人員角度來看,一名飛行員顯然比培養一個坦克組要費勁的多。而要從經濟角度來看的話,一架單發飛機比坦克要便宜一些,但是雙發飛機絕對要比一般坦克貴多了,而四發飛機的話造價更是高的嚇人。而且更重要的是,陸軍一般都將精力放在戰場上,而4發重型轟炸機一般執行的任務都是遠距離水平轟炸,針對後方的重要設施和交通樞紐展開的。執行前線戰術攻擊的話,一般單發和雙發飛機就夠了。沒必要非要帶上重型轟炸機。4發轟炸機沒法大角度俯衝轟炸,對於戰術目標的精度非常一般,除非是地毯式轟炸,否則還不如用能俯衝的單發或者雙發轟炸執行戰術任務。

從集中使用的角度來看,只有當重型轟炸機數量多到了一定程度,其戰鬥力纔會有質的變化,這不僅僅體現在載彈量的累加上,同時也體現在戰術應用上,比如說飛機多了,可以擺成一個密集的盒子隊形來抵禦對方戰鬥機的攻擊,在對空火箭彈出現之前,單純憑藉機炮硬衝盒子隊形的德國飛行員還是相當懼怕b17這種全身上下有一打以上50機槍的傢伙。這種密集的火力完全可以用密不透風來形容。而在戰爭後期,大量的轟炸機在加上電子戰設備後,以密集的全覆蓋式電子干擾來對抗德國雷達也獲得了極好的效果,具德國人反饋,即使採用多部雷達使用不同的頻段來探測,其效率也將下降到沒有電子干擾時的四分之一以下。這其中固然有德國雷達技術較爲落後的因素,但是大量的電子干擾設備集中使用的威力也是絕對不能低估的。

所以陸軍沒必要擁有太多的飛機,能保證一般戰役需要就夠了,如果非要碰上個別難啃的目標,和空軍協調一下就可以了。而大量的遠程轟炸機和遠程戰鬥機將作爲戰略力量去使用。海軍方面想要獨立的海航確實是有必要。不過除了個別用於偵察或者反潛的海上巡邏機之外,徐傑也不打算給海航太多的4發重型飛機,海航主要是由陸基航空兵和海基航空兵構成,後者就不用多說了,絕大部分都是單發飛機,前者的話主要執行的也是對海攻擊任務,而面對航行的船舶,水平轟炸的效果比較一般,最好還是用可以俯衝的雙發轟炸機比較好。

總之,在徐傑的規劃中,陸航主要配的飛機是強調飛行性能的短距離低成本可以大量生產的戰鬥機(類似2戰時的b109)。強防護的對地攻擊機(比如87)到後期隨着技術的進步可以搞戰鬥轟炸機一體機(比如190、暴風之類的)以及可以俯衝的雙發轟炸機(比如說88。)以及雙發夜戰飛機或者夜間轟炸機,這種飛機比88這種標準的雙方轟炸機小,但是具有更高的速度和更好的飛行性能。(比如說蚊子)

而海航方面因爲存在艦載和陸基兩種情況,所以說需要區別對待,艦載機幾乎都是單發飛機爲主,爲了搶奪着艦性能,所以必須要求中低空性能要好,要說歷史上2戰中最好的艦載機的話,那自然是海盜系列,這種飛機集空戰和對海攻擊爲一體,除了不能扔魚雷其它幾乎都可以做(不過海盜2戰後的衍生型a1型攻擊機是可以帶魚雷的),甚至當夜戰飛機都可以。不過想要點開這個科技樹的話需要神器r2800,這個稍微困難點。所以說開始的時候戰鬥機和攻擊機還是要分開,後者只要科技發展不是特別悲劇,設計上再好點的話,還是比較容易實現的,(歷史上87就有魚雷機改進型。)至於陸基航空兵嗎?考慮到海軍作戰要求半徑一般而言比較大,在科技樹允許的情況下可以考慮p51這樣的飛機,當然b型可能還差點火候,型航程夠用了,但是飛行硬指標,比如說速度和爬升什麼的下降了一些。低空性能下降的比較嚴重。當然到了p51那就威武霸氣了!至於說雙發飛機嗎?徐傑認爲歷史上的蚊子和88配合就很好了,沒必要加一些別的什麼東西。

最後就是由國防部直屬的戰略空軍。如果歷史不出現大的偏差的話,單純依靠遠程轟炸機轟炸是沒前途的,重型轟炸機擺盒子裸奔轟炸德國尚且傷亡慘重,只有當護航飛機加入後才最終壓垮了德國空軍。要說重型轟炸機嗎,徐傑還是比較喜歡b17這種重甲重火力的飛機,蘭開斯特雖然也可以,但是防護和火力明顯差了一些,177嗎?先把散熱問題解決了吧。至於b29,則屬於後期那種高達上的裝備了。戰鬥機的話,在2戰只有一個最佳選擇,那就是47雖然航程也夠,但是價格過於昂貴,而且中低空性能一般。最重要的是吃發動機,非r2800不能勝任。而p51的話擁有類似莫林61或者b605這個級別的發動機就幾乎夠用了,當然了,2級增壓是不能少的。

作爲一個後世的海軍黨,徐傑對於這種海軍最怕同時也是最有力的飛機還是有一定了解的,總之選擇的大方向不會錯,唯一的問題就是爬科技樹了。2戰飛機性能的兩大基本支柱,發動機自不用說,r2800雙黃蜂發動機和英國的獅鷲液冷發動機自然是最佳的。差一些的就是b801和b系列和系列發動機。(好吧,論紙面數據,毛子和本子都有比b801系列強的,但是先解決了穩定性問題再說吧--!)而氣動佈局這東西沒有成例可循,徐傑只知道,當時2戰最爲b的氣動設計是p51,這傢伙可不僅僅是一個層流翼啊!目標定了,下面就是用十幾年的使勁做各種積累和爬科技了!

感謝書友飛跑的小豬、1976、aaa的打賞~~~,以及書友a1979、幸福癡人、超b、黑暗之腦、路西法魯的月票支持~~~。今天下午還有一更,求訂閱求支持~~~。(未完待續。。)

第1328章 呼嘯長空1第160章 北洋大閱第189章 悲催的後勤第1132章 謀劃第298章 馬吉芬歸國第1182章 持續的風暴第664章 先手第1048章 德國空軍的重組第624章 大碰撞第975章 突破口第903章 取捨第447章 跨過黑龍江第907章 甦醒的巨獸第317章 美國海軍的家底第739章 南線會戰第36章 把船賣到北洋去第862章 不一樣的誘敵第177章 戰爭新階段第1305章 目標奧匈軍團第255章 俄國艦隊最後的準備第737章 埃森的困局第413章 謀定而後動第1148章 巷戰第615章 兵者詭道也第1087章 大戰略第989章 諸神的黃昏1第1225章 神嘲諷第18章 酒會上的費希爾第105章 李中堂的決斷第469章 在家門口堵你第1076章 暴風火箭炮第1074章 華夏新式坦克第1474章 突破與落幕第1297章 鷹之牆第919章 西線癥結第678章 收官之戰第1221章 英國和伊朗第1254章 陷阱第1253章 胡貝再次登場第314章 失敗也是一種財富第1273章 互相算計第900章 明白了第1380章 空中壓制第1236章 蛟龍入海第1496章 錫蘭海戰第74章 自動武器的搭配第1039章 各個擊破第91章 嚴博勳第244章 勝利撤離第914章 伊茲梅爾級戰列艦第953章 準備行動第1297章 鷹之牆第1452章 繁華背後第772章 小隊協作第1390章 郵輪戰爭第835章 血戰普米熱爾第1281章 風暴徵兆第660章 假作真時真亦假第347章 再會丁褶謙第1227章 精簡版or豪華版?第644章 夜戰第702章 代號“發電機”第989章 餘響第1400章 目標圖盧茲第1382章 聖納澤爾之殤2第1343章 悲催的開局第419章 從天而降的主力艦隊第1529章 勝利的曙光?第1401章 虎嘯法蘭西1第1061章 德國未來戰鬥機第337章 相持第1358章 談判和終結第808章 英國人的戰略第374章 決戰聖地亞哥第634章 鐵錘砸雞蛋第629章 勝利了?第215章 日本聯合艦隊集結!第1456章 混亂第141章 同時行動!第43章 來自南洋的華人第952章 拉人入夥第722章 碰撞第808章 英國人的戰略第1450章 目標英倫第271章 日軍最後的攻勢第1109章 亞丁灣上空的鷹第95章 拜會劉公(三)第680章 繼續打下去第1031章 航空巡洋艦第1149章 右勾拳第797章 坐不住的法國人第89章 徐氏步兵班(二)第452章 老兵上陣第827章 刺客第1069章 緊鑼密鼓第266章 落幕第254章 不徹底?接着轟!第928章 天上地下第1376章 戰爭前夜2第162章 豐島海戰(二)
第1328章 呼嘯長空1第160章 北洋大閱第189章 悲催的後勤第1132章 謀劃第298章 馬吉芬歸國第1182章 持續的風暴第664章 先手第1048章 德國空軍的重組第624章 大碰撞第975章 突破口第903章 取捨第447章 跨過黑龍江第907章 甦醒的巨獸第317章 美國海軍的家底第739章 南線會戰第36章 把船賣到北洋去第862章 不一樣的誘敵第177章 戰爭新階段第1305章 目標奧匈軍團第255章 俄國艦隊最後的準備第737章 埃森的困局第413章 謀定而後動第1148章 巷戰第615章 兵者詭道也第1087章 大戰略第989章 諸神的黃昏1第1225章 神嘲諷第18章 酒會上的費希爾第105章 李中堂的決斷第469章 在家門口堵你第1076章 暴風火箭炮第1074章 華夏新式坦克第1474章 突破與落幕第1297章 鷹之牆第919章 西線癥結第678章 收官之戰第1221章 英國和伊朗第1254章 陷阱第1253章 胡貝再次登場第314章 失敗也是一種財富第1273章 互相算計第900章 明白了第1380章 空中壓制第1236章 蛟龍入海第1496章 錫蘭海戰第74章 自動武器的搭配第1039章 各個擊破第91章 嚴博勳第244章 勝利撤離第914章 伊茲梅爾級戰列艦第953章 準備行動第1297章 鷹之牆第1452章 繁華背後第772章 小隊協作第1390章 郵輪戰爭第835章 血戰普米熱爾第1281章 風暴徵兆第660章 假作真時真亦假第347章 再會丁褶謙第1227章 精簡版or豪華版?第644章 夜戰第702章 代號“發電機”第989章 餘響第1400章 目標圖盧茲第1382章 聖納澤爾之殤2第1343章 悲催的開局第419章 從天而降的主力艦隊第1529章 勝利的曙光?第1401章 虎嘯法蘭西1第1061章 德國未來戰鬥機第337章 相持第1358章 談判和終結第808章 英國人的戰略第374章 決戰聖地亞哥第634章 鐵錘砸雞蛋第629章 勝利了?第215章 日本聯合艦隊集結!第1456章 混亂第141章 同時行動!第43章 來自南洋的華人第952章 拉人入夥第722章 碰撞第808章 英國人的戰略第1450章 目標英倫第271章 日軍最後的攻勢第1109章 亞丁灣上空的鷹第95章 拜會劉公(三)第680章 繼續打下去第1031章 航空巡洋艦第1149章 右勾拳第797章 坐不住的法國人第89章 徐氏步兵班(二)第452章 老兵上陣第827章 刺客第1069章 緊鑼密鼓第266章 落幕第254章 不徹底?接着轟!第928章 天上地下第1376章 戰爭前夜2第162章 豐島海戰(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