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匈海軍的旗艦波西米亞號航空母艦已經被擊沉,勞登號受到中等程度傷害,應該是有飛機撞擊到了戰艦側弦,引起大火。另外還打沉了2艘驅逐艦,並擊傷其它戰艦若干。”一名軍官將戰果告知第谷後就退到了一邊,現在是否起飛第二批飛機進行攻擊需要有第谷來決定。雖然這位軍官內心深處依然希望意大利海軍可以一舉擊敗對手。
“說實話,這個戰果我很失望,我們派出了140多架飛機,卻僅僅擊沉一艘非裝甲航空母艦。”第谷看了看林永升緩緩說道。
“走吧,今天的戰鬥我們不會再有機會了,陸基航空兵已經用盡,剩下三艘航空母艦第二波攻擊能湊出100架飛機就相當不錯了,而對方在空中至少還有70架左右的戰鬥機(包括從克里特島起飛的雙發飛機)。至少還有2艘艦隊航空母艦和1艘航空母艦可以正常發機,再貿然出擊的話等於送死。”林永升說道。
“心裡還是不甘啊,爲了這次戰役,我們至少損失了100架以上的飛機。這還不算在班加西被擊落的飛機和戰損的戈裡西亞號重巡洋艦。”第谷有些不甘的說道。他原以爲這次攻擊至少可以摧毀對方兩艘航空母艦的。
“炸彈威力不夠,如果不是有魚雷的話,我們可能連波西米亞號都無法摧毀。這是技術限制,並不是我們的過程,元帥先生。”一旁的蘇默也開口勸諫道。戰術和時機把握的都還算不錯。奈何武器不給力,又能如何?在這種情況下撈到一些便宜就行了,不要再貪了。
“好吧。在回收了機羣后我們就返航。”第谷知道,在華夏的黑龍江號航空母艦撤走之後,三艘航空母艦的攻擊力比較有限,再堅持下去意義確實不大。如果讓對方反打一波的話,倒是有可能偷雞不成蝕把米。畢竟第谷並不清楚勞登號航空母艦是否能繼續起降飛機。如果可以的話,那還是3打4,自己這邊吃虧啊!
“意大利人走了?”剛剛從波西米亞號轉移到歐根親王號戰列艦上的霍爾迪元帥看着遠處正在緩緩沉入海底的旗艦問道。
“嗯。他們全部撤離了,我們的偵察機尾隨跟蹤,發現了對方的艦隊位置。如果從發出情報到現在的話,應該有45分鐘了,他們的艦隊大概已經撤出了35km左右。我們即使現在派出飛機也來不及了。”負責航空作戰的軍官說道。
“走的倒是挺快啊。”如果說第谷僅僅是走的有些不甘心的話,那麼霍爾迪心中則留下了無限的悔恨!意大利人雖然佔得先手。但是同時也消耗了一定量的載機。現在同盟國艦隊中另外2艘航空母艦和1艘航空巡洋艦已經回收了攻擊班加西港的戰機,並且放出了第二波攻擊機羣,而勞登號雖然側弦被打了個大洞,但是甲板上的飛機還是可以放飛的,結果對方就這樣走了!就算現在立即讓升空的戰機去追,也需要一個小時以上的時間,那麼對方就又可以跑出去50多千米,再加上原本雙方之間的距離。那麼等到飛到對方頭頂的時候,人家已經距離艦隊將近300千米了。這已經超出了現在艦載機的極限作戰半徑了,套用一句後世說法就是敵方轉進其疾如風,我方追之不及!
想要反打一波顯然是不可能的了,意大利艦隊的撤離意味着此次戰役的結束,不過對於霍爾迪來說,真正麻煩的事情纔剛剛開始,他需要獨自承擔這次戰役的失敗責任,首先是貝達港外艦隊遭到夜襲導致愛琴海號航空巡洋艦重創和數艘運輸船的損失,然後是在班加西外海戰鬥中波西米亞號航空母艦被擊沉,勞登號航母被重創的責任。這樣的損失不能說不重,但是霍爾迪知道即使這次戰敗了,自己也不會受到多大的指責,因爲在他和奧匈帝國高層溝通的時候,他已經提到了班加西可能是個陷阱,而高層強烈要求要打,真打輸了也不能全怪自己,而且從戰術角度講,這次交戰自己確實沒有犯什麼大錯誤。
沒錯,你沒看錯,從宏觀指揮角度來看,同盟國艦隊的高層卻是沒什麼大錯,正如蘇默估計的那樣,同盟國艦隊上空並不缺少戰鬥機,只不過因爲一會高一會低頻繁的爬升和戰鬥導致了最終對方突防的時候可用戰鬥機數量太少。霍爾迪和雷德爾留下了足夠的甲板,並且竭力整備出了儘可能多的戰鬥機,但是奈何對方高空高速突防的雙發轟炸機性能太好,超出了大部分德奧戰鬥機攔截的能力,導致爲了攔截一波快速轟炸機,自己需要派出更多的飛機。這一點是超出戰前估計的,而且戰前情報部分的分析中認爲協約國不可能集中這種快速轟炸機進行集團攻擊。所以要是真的追究責任的話,那麼情報部門首當其衝。
不過即使這樣,霍爾迪還沒有搞明白一個問題,那就是,這次對方的攻擊機羣怎麼就那麼多飛機呢?根據情報顯示,意大利的3艘航空母艦上一共只有不到300架艦載機,就算一艘航空母艦一波最多可以釋放4成的載機,那麼最多一波也只能有120架左右啊。但是實際上,根據情報顯示,這一波飛機至少有140架以上,意大利人怎麼做到的?“對方至少還有一艘航空巡洋艦和一艘航空母艦。”當看到來襲的機羣的時候,霍爾迪就這樣判斷。但是隨後偵察機發現了對方艦隊之後,發現意大利人就3艘航空母艦,沒有其它的大型航空單位了。
霍爾迪正在爲戰役報告而頭疼的時候,雷德爾也不輕鬆,經過這次戰役後,他認爲德國海軍高層需要重新評估意大利海軍的實力以及同盟國和協約國在航空技術等方面的差距了。對於前者,雖然意大利海軍在第一次大戰中的表現也算不錯,各大戰役中除了和馬吉芬的第一次交手吃了點虧之外,剩下的都是勝利,但是德國海軍高層對意大利海軍素質的評價依然是2流標準,即弱於英德華夏三國海軍,素質和法國海軍相當,強於奧匈和美國海軍。但是這次交戰可以看出,意大利海軍的意志和戰術水平要遠強於奧匈帝國,就單純從這次對空戰的組織來講,讓德國空軍和海軍進行這樣的協作都未必能做的更好。
相對於意大利海軍表現比較強勢這件事,更讓雷德爾擔心的是雙方航空技術的差距,如果說前不久槍騎兵聯隊炸平佛羅倫薩的時候讓雷德爾感受到了德國航空技術的強大,那麼在那不勒斯戰役中意大利和協約國空軍的拼死一擊則讓雷德爾心中一緊。而今天,當他親自領教了英國人的雙方攻擊機以及華夏的狐蝠式戰鬥機之後,他對德國航空技術則持一種懷疑態度。
“我們的海軍自從1905年以來就擁有這個星球上最爲強悍的戰艦和技術,我們的戰列艦在歷次海戰中證明了自己的強大,我一直認爲我們的空軍也會和海軍一樣,尤其是當我第一次看到戰略轟炸機的時候更是這樣認爲,但是實際上,我們一直沒有擺脫從1戰開始在航空領域的弱勢地位,尤其是這次戰役中,華夏的雙發戰鬥機和英國人的雙發快速轟炸機在技術和設計領域是超過我國的,我們沒有與之對等的武器,試想一下,如果面對每一架雙發快速轟炸機,我們都要用2倍甚至3倍的兵力進行攔截,那麼面對國力要強於我方的協約國和華夏,我們未來的戰爭將如何展開?”在報告中,雷德爾這樣寫道。
而在提到奧匈艦隊的時候,雷德爾的評價是中規中矩,平淡無奇,但是同時他也認爲這次戰役中霍爾迪元帥的指揮並沒有什麼大的漏洞,對方可能背後偷襲的想法已經被洞察,同時在計劃制定中也做了應對。如果不是雙方技術差距的話,也許對方連一艘航空母艦都無法擊沉。並且和霍爾迪一樣的是,他也感覺到了最後一波攻擊的海基航空力量過於強大。超出了意大利海軍艦載機的出動極限,不過他比霍爾迪高明的一點是,他已經懷疑上了在地中海“撤僑”的華夏艦隊,但是這種無憑無據的猜測顯然不能隨便寫在官方文件上,鬧不好要出事的!所以他只是在給希佩爾的私人信件中提到了這件事情。
前面的兩件事雖然很重要,但是如果和第三件事情比起來的話,那就不算什麼了,因爲雷德爾想通過總結這次海軍的經驗教訓來重新制定未來德國海軍和空軍的規劃,當然,這件事情關係重大,不是他一個人可以定奪的,但是在某些方面,他和空軍方面前來觀戰的凱塞林將軍有相似的看法,所以他們兩人聯手推出的報告和論斷,必然會在德國高層造成一些影響。
昨天兩更,結果訂閱創下了近一個月來的最低點,連本月最高訂閱的三分之一都沒有。側位太受傷了--!(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