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5章 戰爭臨近

隨着時間的流逝,同盟國和協約國之間在1戰後的第二次較量即將在伊朗拉開序幕。1920+15年。雙方的戰爭準備不再掩飾。德國將第一、第五和第六三個重裝甲師的主力調往兩河流域南部地區,同時伴隨三個裝甲師前往的還有另外4個步兵師和部分後勤單位。在短短數月之內,該地區的德國陸軍數量從3萬增長到15萬左右(包括後勤單位)!雖然部分重裝備還沒有到位,但是明眼人都知道,戰爭已經進入倒計時。

三個裝甲師大概擁有600輛可以戰鬥的各種坦克。再加上配屬的坦克殲擊車和突擊炮,德國陸軍第一波攻擊的能量已經相當可觀了。而一共7個師的規模能出動的兵力也在10萬左右。而相對於防禦南部伊朗的美英軍隊來說,後者的力量就要差很多了,到目前爲止,美英許諾的部隊總量不過8萬左右,坦克裝甲車輛500輛左右。論規模不到德國人的一半,而論戰鬥力的話恐怕就只有三成左右了!在徐傑看來,被擊敗是肯定的,關鍵是能拖多長時間!

南線方面德國人並不打算一開始就全力施爲,德國人計劃先投入兩個裝甲師和兩個步兵師作爲主力,而剩餘的兵力則作爲整個戰區的總預備隊。倒不是德國人小瞧美英軍隊戰鬥力。而是對北線的土耳其號奧匈帝國軍隊十分的不放心!如果說南線是同盟國佔優的話,那麼北線則是華夏和伊朗佔優。至少從番號上來看,北線的華夏和伊朗聯軍一共擁有4個裝甲師。其中2個是伊朗人的,而另外2個則是貨真價實的華夏一線裝甲部隊!

“根據可靠情報。華夏裝甲師的規模要比我們大一些,一個師的坦克、坦克殲擊車和突擊炮大概有250輛左右。僅僅計算2個裝甲師的總兵力。就已經和我們部署在一線的部隊差不多了。如果再考慮裝備質量差距的話,那麼即使我們和對手發生正面決戰,戰況也會很不樂觀。,我並認爲奧匈帝國的兩個次等裝甲師和土耳其人的部隊能夠正面擋住華夏和伊朗部隊的傾力一擊。他們的目標是基爾庫克。這個油田十分關鍵,絕對不能出現任何閃失,所以我希望要麼從本土抽調新的部隊來鞏固北線的防禦,要麼抽出一個裝甲師作爲總預備隊。”在一次陸軍內部會議中,曼施坦因不無憂慮的說道。

曼施坦因的話給德國陸軍高層敲響了警鐘,但是他們隨後發現抽調部隊增援並不是那麼一蹴而就的事情。一個裝甲師200輛坦克和上千輛卡車外加大量的自行火炮等重裝備運輸起來十分困難。而且消耗更是巨大。如果要再加一個裝甲師的話那麼對目前德國前線的燃油和彈藥庫存來說無疑是一個重大的挑戰。同時讓德國人感到擔憂的是,隨着時間的推移,華夏和伊朗的準備也會更加充分,時間未必是站在德國人一邊的。

最終德國總參謀部做出了一個折衷的決定,抽出一個獨立的裝甲師作爲總預備隊。同時爲了應對南線裝甲力量可能存在的不足,德國陸軍決定在戰爭爆發後派遣若干個獨立裝甲營來彌補裝甲力量的不足。這些獨立裝甲營中存在一定量的輪式裝甲車輛。而且不配屬遠程支援火力,所以可以節省大量的補給單位。在的德國人看來,雖然這種一半履帶式戰車一半輪式戰車的搭配有些不倫不類,和華夏德國的真正裝甲部隊碰上絕對吃不了兜着走。但是對抗孱弱的美英部隊還是夠了。這也算一種方便快捷的提升戰鬥力的方式吧。

最終德國和土耳其以及奧匈帝國達成了一致。雙方同時從西面和南面兩個方向發動進攻。德國陸軍會盡快在短時間擊破華夏側翼的美英聯軍而土耳其和奧匈軍隊則要牽制住華夏和伊朗軍隊,防止對方合成一股一起對付德國陸軍。按照德國人的計劃,德國陸軍將在空軍的配合下在2周內的時間擊潰美英聯軍,然後繞道華夏和伊朗軍隊的側後方和土耳其以及奧匈軍隊形成一個鉗形攻勢。

至於另外一種可能。華夏在開始階段直接發動對土耳其的進攻,同盟國也做了安排,那個裝甲師就是保護基爾庫克的最後一根保險絲。按照德國人的估計。即使他們無法最終遏制華夏陸軍的攻勢,至少也可以拖延一段時間。而全力進攻的華夏部隊自然無法支援美英。那麼德軍在南線的突擊將會更加順利。

而在空軍方面。德國空軍所屬的帝國航空軍、獅鷲航空軍、腓特烈大帝航空軍以及禿鷹航空軍在內的一共四個航空軍將近2500架飛機的龐大集羣開始進入兩河流域以及小亞細亞地區。形成一個半圓形的包圍網。再加上土耳其和奧匈投入的一線部隊,整個位於中東的同盟國航空力量已經達到了4000架左右!而作爲對手的華夏和協約國航空部隊玩命湊也不過在伊朗部署了2200多架飛機。其中華夏空軍有900架左右的飛機。伊朗航空力量爲500架左右。剩餘的爲美英兩國。相對於同盟國航空力量那種戰鬥機、夜戰飛機和轟炸機俱全的均衡搭配。華夏和協約國的航空力量都以防禦爲主,戰鬥機的比例佔了絕大多數,雖然也有攻擊機,但是都是單發。只能執行有限的對地攻擊任務。雖然華夏和協約國還在努力補充飛機數量,但是從目前的情況來看,似乎受制於伊朗脆弱的地勤和維護能力,上升的空間並不大。

僅從數量上來看,德國空軍堪稱是滿手好牌啊,不過唯一讓德國人感到比較鬱悶的是,BF109戰鬥機的航程實在是悲催點。即使有副油箱,其作戰半徑一般也不超過500KM。如果考慮提前接敵扔掉副油箱的話,那麼航程會更悲催一些。所以在第一天的戰鬥中。想要對伊朗縱深的目標進行打擊確實存在一些困難。除非德國空軍願意承擔較大的風險和損失。

針對這種情況,戈林提出的建議是實施夜間轟炸。雖然精度會比較低,但是總比沒有強。而老成持重的格里姆則建議先對伊朗的空軍基地進行攻擊。上次在意大利的慘重損失讓這位轟炸機指揮官對協約國的攔截力量十分的忌憚。在他看來空軍首要作戰目標就是對方的空軍,先解決這個問題再談對地支援吧。而在打擊目標的選擇問題上,作爲空軍老大的紅男爵並沒有給予明確的指示。一方面是因爲他比較認同格里姆的建議,但是另外一方面在從參謀部的壓力下,他又必須顧及陸軍的要求。所以就擺出了一個你們做,別做的太過分,我就裝作不知道的態度。而負責制定計劃的小里希特霍芬(歷史上2戰的德國空軍將領和紅男爵有親戚關係。)和凱塞林自然心領神會。

同盟國空軍和陸軍做了準備,海軍自然也不會閒着。德國海軍兩個雙航母編隊已經離開地中海進入紅海。而土耳其帝國和奧匈帝國也各派出一艘中型艦隊航空母艦。這樣一來部署在波斯灣和阿拉伯海一代的同盟國海軍力量就已經達到了6艘航空母艦的標準,這支力量放到歷史上那絕對是相當強悍的。3艘重型裝甲航母和3艘輕防護中型艦隊航母。這可是完爆歷史上日本空襲珍珠港時的陣容啊!不過這樣的陣容對於所要面對的對手來說恐怕並不那麼富餘。

首先他們必須盯緊隨時可能出現的“伊朗艦隊”。對方擁有兩艘艦隊航母,那麼爲了穩妥起見,同盟國至少需要抽出3艘艦隊航母纔有比較大的勝算。這就分出了將近一半的兵力。除此之外,德國艦隊還必須負責阿拉伯海到波斯灣一線的海上安全。這就讓他們必須和英國部署在伊朗東南部的陸基航空兵分出一個高低,畢竟人家費大力氣造了機場,部署了大量空軍可是要見真章的!三艘航空母艦滿打滿算也就300架飛機,和陸基機場進行無休止的拉鋸戰肯定不行,但是可惜的是,海軍下屬的航空力量中缺乏遠程重型轟炸機。很難對伊朗東南部的英國航空基地予以毀滅性打擊。

所以看似強大的艦隊力量實際上在一些極端情況下甚至入不敷出。比如說當印度洋發現伊朗艦隊的時候,同盟國地中海艦隊要分出一半的力量來對付伊朗艦隊,即使打贏了,三艘航母恐怕也會有所損失。即使運氣比較好。一艘航母都沒沉,那麼艦載機和物資的損耗也足夠讓這些航母暫時退出一線了。而剩餘的三艘航母面對英國陸基航空兵,恐怕一週之內就會被打虛脫。按照意大利戰爭中的經驗教訓。一週激烈的空戰損失300多架飛機是很正常的。即使把這個數量減到三分之一,也夠德國海軍受的。按照歐洲軍事標準。損失三分之一的兵力後,就已經可以讓這張部隊失去戰鬥力了。如果再損失一艘航母的話。恐怕剩餘的德國海軍就要考慮退出戰場了。

面對這種情況,德國海軍的應對方式是在波斯灣南部沿海地區建立空軍基地,以陸基空軍對抗陸基空軍,同時爲了保證艦隊的持續作戰能力,派出的艦隊和部署在地中海留守的艦隊實施輪戰。當一支艦隊實力出現衰竭的徵兆的時候,就果斷拉回去修正。讓另外一支艦隊補充上。這樣一來整個同盟國艦隊被徹底調動起來,甚至於西班牙人的兩艘中型艦隊航空母艦也被“徵用”。雖然他們不會進入一線戰場,但是也被作爲護航戰艦和飛機運輸艦來承擔二線任務。至此,整個同盟國的戰爭機器被最終調動起來。

同盟國磨刀霍霍的時候,華夏和協約國自然也不會閒着。在同盟國整合自己的力量的同時,華夏和協約國也在盤算着手中的本錢,以決定在未來的戰爭中,各國到底應該扮演一個什麼樣的角色。

“從總體上看,我們的陸軍和對方差距並不算太大,雖然對方數量上會有較大優勢。但是其中有相當一部分都是奧匈帝國軍隊和土耳其軍隊,前者在歐洲只能算是2流。而後者在歐洲連2流都算不上。真正有威脅的是南線的德軍。爲了減少貴國和英國軍隊在南線的壓力,華夏陸軍可以在戰爭之初向基爾庫克方向發動攻擊來牽制對手的兵力。但是我們這樣做是有一個前提的。那就是除了英國位於伊朗東南部的空軍之外,剩餘的空軍必須有一個機構統一負責指揮。”面對美國特使馬歇爾和英國特使丘吉爾,徐傑開出了自己的價碼。

徐傑做出這個承諾可不僅僅是爲了分擔美英的壓力,而是基於華夏在伊朗的戰略目的制定的。華夏在伊朗的一切行動都以保住伊朗北部地區爲中心。那麼想要讓德國人低頭的話就只有一種辦法,那就是打疼對方,讓對方認識到這是一塊硬骨頭!而打疼對方單靠被動防禦是不行的,伊朗領土太大,而華夏和伊朗的部隊數量太少,不可能處處嚴密設防。被動的防禦最終會被高機動性的對手拖垮。所以華夏必須主動出擊,而且這一擊必須打到德國人痛處!真正讓德國人心痛的不是部隊損失,即使那幾個裝甲師最終都拼光了,對於德國陸軍來說也不算太大一回事,真正對德國要命的是基爾庫克的油田!這是未來德國發動南亞攻勢最重要的能源基地之一。是絕對不能有閃失的,只有華夏體現出來能夠威脅到這個重要能源基地的能力後,德國人才會考慮退讓。

同樣爲了實現這個目的,華夏最缺乏的不是足夠地面部隊,而是足夠的空軍。或者換句話說是儘量削弱對方的轟炸強度。這就需要足夠的飛機!將近4000架飛機啊,也就比歷史上德國發動巴巴羅薩計劃時的數量少一些。雖然土耳其和奧匈帝國空軍讓這支空軍的力量多少摻了一些水分。但是對方空軍的優勢還是勿容置疑的。要是任由各國空軍獨立作戰的話,那麼最終的結果就是大家被優勢的對手徹底拖垮。誰都活不了。

無論是丘吉爾還是馬歇爾都不傻,他們知道這個所謂的統一指揮機構肯定是華夏說了算。但是這個條件又不是他們可以輕易拒絕的。主要原因有兩個方面,第一個方面自然是美英陸軍的孱弱。每當馬歇爾想起美國陸軍正面至少4個師的德國陸軍他就不由得打個冷顫。和海軍不一樣,美國陸軍從1戰開始似乎就從來沒有在正面交戰中戰勝過同盟國。英美髮現自己的計劃和實際出現了極大的偏差。原本以爲德國人會集中兵力在北線,先行擊敗華夏。但是誰知德國人將主力集中在南線。這樣的話就讓美英兩國直面同盟國最爲鋒利的戰刀。而在先前的計劃中,美英最爲悲催的想法也不過是面對德國人的一支偏師而已。所以美英只有在華夏的支持下才可能穩住戰線。否則還不如直接撤退來的利落。

第二個方面的原因則是形勢使然。同盟國空軍實力強大,同時補給速度也比遠隔千山萬水的美英更快。在伊朗戰爭中,如果想要遏制同盟國強悍的空中優勢,那麼唯一的辦法就是將戰鬥機和地面指揮系統集中起來。對某些重要方向集中優勢兵力打擊同盟國空軍。把對方打疼了,纔會讓他們有所收斂。

雖然華夏開始肯定會把航空兵力集中在北線,但是對於美英軍隊的影響並不算太大。首先,美英軍隊距離邊境線比較遠,也就是說德國人單發俯衝轟炸機的威脅並不大。而雙發飛機除了最新的JU88外,其它的只能水平或者淺俯衝轟炸,精度有限。其次,出於靜態防禦狀態的美英軍隊得到了掩體和防空炮的保護,相對於準備主動出擊的華夏來說,他們對戰鬥機的需要就要小得多了。

“單純的承諾並不能彌補我們的短板,如果貴國的攻擊並沒有吸引德國人的注意力。我們該怎麼辦?”丘吉爾問道。“我們需要一個切實的保證。需要強有力的支持。”雖然原則上認同了華夏的意見,但是在具體細節上,英國人還是要爭一爭的!而美國人也抱着同樣的觀點。畢竟空口無憑啊。

“2個華夏裝甲營和俄國部隊如何?他們將作爲英美兩國陸軍的預備隊。”一旁的彭毅說道。這種事情根本不用徐傑親自過問,陸軍方面就自己安排好了。“後者我想大家都明白什麼意思。這兩支部隊加在一起擁有的坦克等裝甲車輛也將近200輛了。應該夠了吧。”

如果單純看數量的話,200輛坦克完全可以彌補美英一方的裝甲單位差距。但是考慮到俄國部隊的裝備完全不可能和華夏正規軍相媲美。有些只有一個炮罩的半開放戰鬥室的車輛在俄國人眼中也能稱得上裝甲單位了。所以實際戰鬥力一定會打一個折扣。雖然在正面交戰中依然劣勢。但是經過一番考量之後,接受對方的意見似乎是最好的選擇。畢竟這次是華夏挑大樑。美英不想付出自然拿不到太多的話語權。同時他們也知道,這已經是華夏可以做出的最大讓步了。還有一支法國人組成的部隊也準備參加戰爭,但是可惜的是他們正在中亞接受訓練,開戰之初的戰鬥和他們無關。開戰後2個月法國人能加入戰場就不錯了。

在完成了陸軍和空軍的安排之後,剩下的就是那支由三國共同控制的“伊朗艦隊”了。出乎一般人意料的是,這支艦隊在成軍之後並沒有回到伊朗,而是一直在東南亞海域中訓練遊弋,並且和華夏艦隊進行過幾次演習。好像即將爆發的戰爭和他們並沒有什麼關係一般。但是少量核心人員才知道,這支艦隊在開戰前將前往美國。而他們的戰場也不會是德國人預設的印度洋戰場,而是大西洋!同盟國海軍大半的力量已經投入到中東地區。而蘇默等人的任務就是在對方脆弱的方向上狠狠的捅幾下!

所有的部署都已經進入最後的階段。戰爭已經進入不可逆的過程。地面部隊已經被部署到事先安排好的出發陣位上。一切都在等待最終時刻的到來。秦嶽作爲華夏派駐伊朗空軍的最高指揮官,最終拿到了整個伊朗戰區絕大部分空中力量的指揮權。這位華夏中將將是華夏軍事史上第一位在實戰中指揮數個航空軍的指揮官,他的所作所爲必將在歷史上留下重重的一筆!

拿到了統一指揮權只是第一步,剩下的就是如何整合這支力量了。秦嶽看了看手中密密麻麻的編制表,其所擁有的單發戰鬥機主要爲3種,分別是華夏的石茶隼戰鬥機(華夏版P51)這款飛機性能相當不錯。(好吧,雖然因爲發動機的緣故,這款飛機還是沒能達到P51B的水平,不過剛1000馬力的液冷發動機和優良的氣動佈局還是讓他在和BF109早期型號戰鬥機擁有一些優勢。畢竟後者初期的DB601也就那樣。)是華夏和伊朗空軍的主力。這些新式飛機大概有700架左右。

然後是美國人的P40戰鬥機和英國人噴火式戰鬥機。這兩款飛機各有優缺點。前者是空戰性能一般,但是航程比較遠。而後者是空戰性能很不錯,甚至在某些性能上超過了石茶隼。但是航程近的可以用慘劇來形容。以至於被人戲稱爲機場防禦專用戰鬥機。這兩款飛機的數量加在一起也不過500架左右。

除了單發戰鬥機之外。秦嶽手中還有大概200架左右的虎貓式戰鬥機,這種華夏唯一大量裝備的雙發輕型飛機是作爲輕型轟炸機和重型戰鬥機存在的。不過從現在的情況來看。還是作爲重型戰鬥機更靠譜一些。這些戰鬥機是專門給德國的戰略轟炸機準備的。類似JU88級別的轟炸機交給擁有2門20MM機炮和2挺機槍的石茶隼就足夠了,強悍的西斯潘諾機炮和穿越者剽竊過來的薄殼彈足夠教這些傢伙重新做人。

但是要碰上曾經在意大利上空肆虐的槍騎兵戰略轟炸機聯隊的話,恐怕依然需要這些身披重甲。裝載大量30MM火炮的重型戰鬥機上陣了。不過和曾經在意大利戰場上用鮮血創造出輝煌戰果的前輩相比,他們除了大口徑航炮之外還有一件讓所有轟炸機感到害怕的東西。那就是空射火箭彈!華夏沒有選擇類似德國人前期的大口徑火箭彈,而是選擇了5寸級別的中口徑火箭彈。一架虎貓可以掛在12發5寸高速火箭彈,較高是速度和較多的數量使其效率比單發大口徑火箭彈更高!而另外一種則是狐蝠式戰鬥機,此時的狐蝠式飛機更接近一款戰鬥機而不是轟炸機,再卸掉了大量的裝甲,和提升了發動機功率後,狐蝠的戰鬥力已經接近了歷史上初期的P38戰鬥機!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就是不知道這場戰爭將會以哪種方式拉開序幕呢?”秦嶽看着德黑蘭城區,幽幽的說道。

感謝書友hukaikaka、zhouyu1976的打賞~~~。(未完待續。。)

第155章 日本海軍戰略第1404章 虎嘯法蘭西4第1159章 撤退第167章 仁川屠宰場第939章 最高水平的交戰第82章 全聚德鬥毆第254章 不徹底?接着轟!第556章 裝甲軍團VS要塞第243章 大同江口的屠殺第1538章 攤牌2第856章 勢在必行第827章 刺客第861章 調整第1505章 大棋局第1114章 經驗教訓第1223章 拉美國入坑第40章 改變歷史的談話第838章 磨刀霍霍的美國第547章 標準化與產業協作第929章 最後一搏第69章 熱那亞級輕型裝甲巡洋艦第1519章 迎難而上第943章 升級版VS翻版第1235章 羽翼豐滿的公海艦隊第782章 費舍爾的苦衷第717章 攻擊方向第445章 變局第429章 烏蘭察布防線第487章 無畏艦第712章 鏖戰第1314章 夜幕下的戰鬥第586章 全新的艦隊第265章 差距第86章 清日海軍(三)第1071章 鏖戰第661章 全線出擊第675章 堵回去第249章 升級的重炮部隊第242章 突破鴨綠江第240章 準備撤離第798章 鄧尼金的軍團第518章 歐洲海權第641章 運動戰第889章 鏖戰第1459章 大西洋風暴第1452章 繁華背後第818章 決定第558章 經驗教訓第317章 美國海軍的家底第32章 論勢(二)第534章 步入成熟的華夏海軍第995章 未來的打算第627章 無畏之戰第1287章 爭分奪秒第1312章 反攻第1084章 美英推演第253章 炮轟橫須賀第141章 同時行動!第826章 銳利的矛頭第759章 海陸從來就是冤家!第1057章 中等國家專用航母第659章 會獵巴達維亞第818章 決定第1433章 無聲的交鋒第289章 北洋人事變動第346章 北洋和外洋第1479章 從雲間到地面(1)第773章 很有前途的部隊第652章 取捨第460章 遲到的主力艦隊第413章 謀定而後動第511章 潛艇戰和反潛體系第593章 我們需要更多的榴彈炮第1004章 初戰第320章 北洋艦隊的新旗艦第639章 佛羅里達級戰列艦第420章 馬卡諾夫的應對第442章 合圍第1537章 攤牌1第1323章 南北夾擊第1010章 談判第1009章 停戰吧第1418章 美英聯合艦隊第342章 見到熟人了第269章 新的起點第609章 海狼在行動!第250章 目標橫須賀第178章 老兵的離去(一)第1433章 無聲的交鋒第1036章 要不推演一把?第1442章 硬核桃第879章 血火丹澤第955章 達摩克利斯之劍第324章 第一滴血(一)第1297章 鷹之牆第1271章 長角犀牛第1111章 遮天蔽日第930章 固執的威廉第697章 檢討第438章 逐漸收攏的大網
第155章 日本海軍戰略第1404章 虎嘯法蘭西4第1159章 撤退第167章 仁川屠宰場第939章 最高水平的交戰第82章 全聚德鬥毆第254章 不徹底?接着轟!第556章 裝甲軍團VS要塞第243章 大同江口的屠殺第1538章 攤牌2第856章 勢在必行第827章 刺客第861章 調整第1505章 大棋局第1114章 經驗教訓第1223章 拉美國入坑第40章 改變歷史的談話第838章 磨刀霍霍的美國第547章 標準化與產業協作第929章 最後一搏第69章 熱那亞級輕型裝甲巡洋艦第1519章 迎難而上第943章 升級版VS翻版第1235章 羽翼豐滿的公海艦隊第782章 費舍爾的苦衷第717章 攻擊方向第445章 變局第429章 烏蘭察布防線第487章 無畏艦第712章 鏖戰第1314章 夜幕下的戰鬥第586章 全新的艦隊第265章 差距第86章 清日海軍(三)第1071章 鏖戰第661章 全線出擊第675章 堵回去第249章 升級的重炮部隊第242章 突破鴨綠江第240章 準備撤離第798章 鄧尼金的軍團第518章 歐洲海權第641章 運動戰第889章 鏖戰第1459章 大西洋風暴第1452章 繁華背後第818章 決定第558章 經驗教訓第317章 美國海軍的家底第32章 論勢(二)第534章 步入成熟的華夏海軍第995章 未來的打算第627章 無畏之戰第1287章 爭分奪秒第1312章 反攻第1084章 美英推演第253章 炮轟橫須賀第141章 同時行動!第826章 銳利的矛頭第759章 海陸從來就是冤家!第1057章 中等國家專用航母第659章 會獵巴達維亞第818章 決定第1433章 無聲的交鋒第289章 北洋人事變動第346章 北洋和外洋第1479章 從雲間到地面(1)第773章 很有前途的部隊第652章 取捨第460章 遲到的主力艦隊第413章 謀定而後動第511章 潛艇戰和反潛體系第593章 我們需要更多的榴彈炮第1004章 初戰第320章 北洋艦隊的新旗艦第639章 佛羅里達級戰列艦第420章 馬卡諾夫的應對第442章 合圍第1537章 攤牌1第1323章 南北夾擊第1010章 談判第1009章 停戰吧第1418章 美英聯合艦隊第342章 見到熟人了第269章 新的起點第609章 海狼在行動!第250章 目標橫須賀第178章 老兵的離去(一)第1433章 無聲的交鋒第1036章 要不推演一把?第1442章 硬核桃第879章 血火丹澤第955章 達摩克利斯之劍第324章 第一滴血(一)第1297章 鷹之牆第1271章 長角犀牛第1111章 遮天蔽日第930章 固執的威廉第697章 檢討第438章 逐漸收攏的大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