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9章 烏蘭察布防線

烏蘭察布城,這座俄國人進入直隸的第一道大門僅僅的擋住了上萬的俄國哥薩克騎兵和大量的僕從軍。面對這個北洋軍倉促佈防的防線,俄國前衛騎兵在機槍和速射炮組成的防線下碰的頭破血流。經過數次佯攻和偵察後,俄國軍官們得出了一個結論,那就是如果想要攻破北洋的防線,那麼就需要大量的炮兵單位和足夠多的炮灰,前者是對對方陣地壓制和摧毀。而後者則是用茫茫多的士兵用鮮血和生命將對方的防禦兵力從複雜的塹壕體系中一點點趕出來或者消滅掉。所以他們在等,等待更廉價的炮灰和更多的支援!

雖然無論是貴族眼中的“灰色牲口”還是作爲專職傭兵的哥薩克騎兵。雖然他們已經夠廉價的了,但是在血腥的塹壕戰和巷戰中依然不夠用。所以俄國人需要更加廉價的炮灰,而這些炮灰就是被外蒙古親王們所裹挾的蒙古私兵。俄國人十分願意用這些人去換北洋的子彈和炮彈!而炮兵增援則多是m1897式75mm加納速射炮和一些俄國人自制的臼炮。這些東西比較容易攜帶。而更爲悲劇的是新式速射炮的數量也嚴重不足,更多的則是47mm小炮和57mm小炮。

雖然重炮稀少,但是俄國人對自己的這次進攻還是信心十足的。除了他們發現北洋的重炮同樣稀少外,最大的倚仗就是俄國陸軍搞出來的輕炮伴隨步兵突擊的戰術。在這套理論中,俄國人對於那些75mm以上的重炮持輕視態度。除了因爲這些武器造價昂貴消耗巨大外。他們認爲將大量輕炮推進到可以抵近射擊的距離用火力密度消滅對手的碉堡後用海量的步兵衝破對方防線是最好的。(這點在1戰中最爲突出。一戰開始時俄國陸軍有7000多門火炮,但是重炮不到100門。而在2戰中蘇聯的大炮兵主義也是強在透射量上,而不是距離上,這支大炮兵是用迫擊炮和中口徑炮撐起來的。)

而且吸收了甲午戰爭中清日雙方的經驗教訓,俄國人也儘量多的裝備了機槍。雖說因爲距離和運輸問題導致俄國人的機槍數量依然無法和北洋聶士成部相比。但是比當年的日本人可要強多了。而爲了應付戰壕爭奪戰,俄國人大量配備手槍。並且也有爲莫辛納甘換裝大彈夾來提高火力持續性的。(1戰德國人就使用過20發彈夾的毛瑟步槍,但是因爲閉鎖困難,實際效果大打折扣。)同時俄國儘量增加他們的臼炮數量。雖說迫擊炮的性能更好,但是俄國人本身還是信賴結構簡單耐用的武器,所以他們沒有向北洋那樣裝備大量的新式迫擊炮和擲彈筒。而是使用了相對原始的臼炮。這種比較沉重。發射困難,射程又不遠的主在未來的戰爭中給俄國人帶來了不少麻煩,當然這是後話,現在不提。

而作爲防守方,直隸北洋陸軍的雖然在開始佈局倉促,但是在俄國人選擇加強防禦的時候,防守的北洋軍也得到了直隸聶士成率領的一個師約1萬2千人的精銳部隊的支援。除了正規的軍隊以外,因爲堅壁清野而集中於此的蒙古人同樣有數千之衆。這些人將作爲後備力量和後勤人員。

得益於堅壁清野後蒙古各部帶來的馬隊。聶士成師的後勤狀況得到了很大的提升。甚至就連沉重的105mm榴彈炮都可以連炮帶彈藥一起運抵。而這些遠程壓制火炮在將來的戰鬥中發揮了相當重要的作用。當然了,也得益於這些馬隊的支持。突擊虎特遣隊也終於帶着自己的一堆雜碎來到了烏蘭察布。

整烏蘭察布防線分成三部分,分別由外圍環形工事羣、城防工事羣以及位於兩者後方的炮羣極其掩護工事。因爲烏蘭察布城市過小。所以爲了避免那些寶貴的105mm遠程火炮被壓制,聶士成專門將重炮陣地設在側後方,同時用於掩護自己的補給線和後路,畢竟俄國軍隊及其僕從軍的總量是北洋守軍的2倍多。而且多爲騎兵,所以聶士成需要儘可能的擴大防禦區,防止對方的包抄和迂迴。

聶士成非常明白,倉促構築的大縱深塹壕體系的前線陣地其實是很脆弱的,前沿陣地其實是爲了消耗對方而存在的。既然是消耗,那麼塹壕爭奪戰將不可避免。與人高馬大的俄國人拼刺刀,顯然是意見比較吃虧的事情。所以在來之前,聶士成專門購置了大量的戰鬥手槍,這種被稱爲盒子炮的東西在近戰中威力驚人。但是聶士成可能感覺還是不夠,於是在多次軟磨硬泡後,這位北洋的宿將居然從徐傑那裡搞到了一種新研製出來的近戰武器,被稱爲——戰場掃把的衝鋒槍!

這依然是徐傑剽竊的產物。而剽竊對象就是世界上第一種大量裝備的衝鋒槍mp18!(歷史上意大利人曾經在1915年裝備了一種16磅重的雙管輕機槍。有人認爲這是第一種衝鋒槍。當然了,比較奇葩。)雖然在穿越過來後,徐傑就弄出了駁殼槍作爲近戰武器,但是畢竟毛瑟手槍是手槍的底子。而且設計上有些複雜。在連射情況下很容易造成槍擊的磨損。而且射速也偏慢。在加上造價的問題。導致了這種東西只能作爲一種過渡,而不能成爲戰場上的真正主力。爲此,mp18應運而生。當然了,在這個位面上這款衝鋒槍被稱爲99式衝鋒槍。0.815米的長度,的重量(帶有32發螺旋彈鼓)。還有400發每分鐘的射速,讓這件武器成爲近戰中的王者!當然了,爲了增加這件武器的殺傷力,徐傑放棄了原有的高初速但是殺傷力較低的貝魯姆9mm子彈。畢竟面對人高馬大的俄國士兵,停止作用要是弱的話可就不好用了!

本來徐傑打算按照1戰中德國步兵中10比1的比例配屬衝鋒槍。但是現實是殘酷的,在戰場開始的時候,徐傑手中只有600支不到的衝鋒槍。而聶士成可以分到的更是稀少。只有150支。這基本上就是一個連也就2到3支的樣子。如此低的比例讓聶士成不得不好好珍惜這些來之不易的“子彈噴淋器”和持有它的衝鋒槍手。爲此,聶士成的各連專門成立了以一名衝鋒槍射手爲主的5人戰鬥小組。

其中一名衝鋒槍射手攜帶一支99式衝鋒槍。同時還穿着一副衝壓而成的龍蝦甲(就像龍蝦後半段那樣用一層層薄鋼板疊加互助軀幹。裡面有內襯,用於擋住碎裂的彈片。這東西在一戰中成爲了法國機槍手的配屬裝備之一。)這東西肯定扛不住近距離的步槍子彈,但是對於手槍來說卻足夠了。畢竟俄國人也不傻,進入塹壕後有手槍多半會使用手槍,而不是在戰壕中不易施展的步槍。剩下的一個人將是彈藥手兼副射手。考慮到衝鋒槍的射速問題以及傷兵的替換。爲每支衝鋒槍配一個副射手將是十分必要的。而剩下三個人則是手持步槍和進攻手雷提供保護的掩護力量。用於應對肉搏戰和其它突發情況。這三個人除了每人一支步槍以外,都攜帶有手槍。而在這個箭頭之後的,將是小隊的其它成員。

在增加了衝鋒槍這種近戰利器的同時,北洋陸軍同樣增加了類似擲彈筒和迫擊炮這些曲射武器的數量。北洋方面的重炮也不多,所以爲了提高火力密度也必須依靠這些中近距離武器。不過因爲有徐傑這個穿越者,所以北洋陸軍的炮火更強調多層攔截火力,注意阻斷對方的增援和壓制後續部隊。而爲了實現這個目的,聶士成師首批裝備了120mm重型迫擊炮。這種戰鬥全重達350kg,發射g高爆彈的大殺器成爲了聶士成部除105mm榴彈炮以外最強大的武器。而如果僅僅算投射量的話,這種重型迫擊炮的火力遠高於105mm榴彈炮!如果不是因爲射程有些近只有3500米。這種武器都可以用來壓制對方的75mm速射炮了!

當然了,爲了保護這些珍貴的武器,聶士成專門爲這些火炮設計了防護精良的炮巢,並且佈置了數個暗堡爲其提供保護,甚至連交通壕也是相對獨立的,整個炮兵位置也比較靠後,佈置在2線陣地和3線陣地之間。最後爲了防備萬一被突破。聶士成還爲每個跑組配了專門的推車。用於運輸彈藥和快速轉移。

1899年8月28日,在俄國遠東艦隊折戟東太平洋後半個多月後,北洋和俄國雙方的第一場陸軍較量也在廣闊的內蒙古高原上拉開了序幕。在晨光中,俄國人準備着,他們把各種火炮推進實現準備好的炮巢中。所有參與進攻的俄國部隊都下馬充當步兵作戰。高頭大馬在地雷和塹壕面前除了當靶子就是當靶子。他們順着事先挖好的交通壕運動到前線,然後準備發起進攻。1899年第一場大規模陸戰的序幕在緩緩拉開!

感謝專看公衆版和愛國者55的打賞!

第1035章 底線和預防措施第589章 傑里科在行動第1144章 魔鬼的利刃2第87章 天津機械製造局第224章 摧枯拉朽第1439章 特殊的勸說方式第1387章 決斷第714章 舉世震驚第1315章 落幕和影響第1033章 華夏重巡洋艦第47章 父子深談第343章 迷茫的日本第395章 盯梢第924章 勝利下的隱憂第1195章 伊朗攻略第485章 禍不單行第1309章 反擊準備第181章 糜爛的戰局第1536章 四面楚歌的同盟國第143章 與俄國人的交易第1373章 同盟國最終戰略2第1128章 打悶棍第354章 謀劃第334章 逃出生天?第553章 三方算計第1013章 結束和新的開始第305章 密談第807章 大洋洲的快樂時光第1325章 決不退縮2第699章 鋼鐵巨獸(二)第884章 風暴第13章 厲害的女人第1306章 宿敵第420章 馬卡諾夫的應對第1048章 德國空軍的重組第289章 北洋人事變動第49章 徐傑的回國規劃(二)第1300章 拉鋸戰第86章 清日海軍(三)第1129章 跑路第692章 這就到敵後了?第1156章 交鋒2第735章 帝國危機(2)第1191章 後續第1462章 送人頭第471章 戰場調整第1022章 關鍵的航母談判第1412章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第301章 艦隊出訪第710章 跑不了了!第1119章 前哨戰第1144章 魔鬼的利刃2第1221章 英國和伊朗第1493章 孟加拉灣的風暴第1153章 發動進攻第415章 交戰的藝術第642章 硬核桃第463章 風聲鶴唳第1166章 空中壓制第428章 突擊虎第一戰第592章 戰爭腳步第332章 巡洋艦隊的碰撞第1418章 美英聯合艦隊第1027章 航母到底怎麼造第869章 貝蒂你在哪?第339章 戰至中盤第591章 意大利的選擇第1207章 二等航空母艦第1345章 阻擊戰第1170章 攻防戰(1)第929章 最後一搏第122章 釜底抽薪第1152章 鋼鐵巨獸第1115章 反擊第499章 東南亞攻略第320章 北洋艦隊的新旗艦第1490章 神功大成的華夏艦隊第107章 和解第1195章 伊朗攻略第1208章 航母編組計劃第1256章 糾纏第377章 巨獸的黃昏(一)第405章 草原上的追逐戰第343章 迷茫的日本第183章 戰後總結第768章 冷眼旁觀的美國第428章 突擊虎第一戰第1376章 戰爭前夜2第1232章 俄國人的窘境第以前二百二十章 歐洲和中東第28章 有朋自遠方來?第25章 信任危機第952章 拉人入夥第1372章 同盟國最終戰略1第216章 終於回來了!第393章 新的日本海軍第803章 再見了,遠東!第1104章 歪打正着第92章 北洋設計局開張第490章 心急的日本人
第1035章 底線和預防措施第589章 傑里科在行動第1144章 魔鬼的利刃2第87章 天津機械製造局第224章 摧枯拉朽第1439章 特殊的勸說方式第1387章 決斷第714章 舉世震驚第1315章 落幕和影響第1033章 華夏重巡洋艦第47章 父子深談第343章 迷茫的日本第395章 盯梢第924章 勝利下的隱憂第1195章 伊朗攻略第485章 禍不單行第1309章 反擊準備第181章 糜爛的戰局第1536章 四面楚歌的同盟國第143章 與俄國人的交易第1373章 同盟國最終戰略2第1128章 打悶棍第354章 謀劃第334章 逃出生天?第553章 三方算計第1013章 結束和新的開始第305章 密談第807章 大洋洲的快樂時光第1325章 決不退縮2第699章 鋼鐵巨獸(二)第884章 風暴第13章 厲害的女人第1306章 宿敵第420章 馬卡諾夫的應對第1048章 德國空軍的重組第289章 北洋人事變動第49章 徐傑的回國規劃(二)第1300章 拉鋸戰第86章 清日海軍(三)第1129章 跑路第692章 這就到敵後了?第1156章 交鋒2第735章 帝國危機(2)第1191章 後續第1462章 送人頭第471章 戰場調整第1022章 關鍵的航母談判第1412章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第301章 艦隊出訪第710章 跑不了了!第1119章 前哨戰第1144章 魔鬼的利刃2第1221章 英國和伊朗第1493章 孟加拉灣的風暴第1153章 發動進攻第415章 交戰的藝術第642章 硬核桃第463章 風聲鶴唳第1166章 空中壓制第428章 突擊虎第一戰第592章 戰爭腳步第332章 巡洋艦隊的碰撞第1418章 美英聯合艦隊第1027章 航母到底怎麼造第869章 貝蒂你在哪?第339章 戰至中盤第591章 意大利的選擇第1207章 二等航空母艦第1345章 阻擊戰第1170章 攻防戰(1)第929章 最後一搏第122章 釜底抽薪第1152章 鋼鐵巨獸第1115章 反擊第499章 東南亞攻略第320章 北洋艦隊的新旗艦第1490章 神功大成的華夏艦隊第107章 和解第1195章 伊朗攻略第1208章 航母編組計劃第1256章 糾纏第377章 巨獸的黃昏(一)第405章 草原上的追逐戰第343章 迷茫的日本第183章 戰後總結第768章 冷眼旁觀的美國第428章 突擊虎第一戰第1376章 戰爭前夜2第1232章 俄國人的窘境第以前二百二十章 歐洲和中東第28章 有朋自遠方來?第25章 信任危機第952章 拉人入夥第1372章 同盟國最終戰略1第216章 終於回來了!第393章 新的日本海軍第803章 再見了,遠東!第1104章 歪打正着第92章 北洋設計局開張第490章 心急的日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