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7章 跨過黑龍江

世界上有很多事情就是那麼奇妙,當開戰之初,俄國人還想趁着內亂跨過鴨綠江將東北變成黃俄羅斯,但是經過幾個月的較量後,除了內蒙古俄國還保持着攻勢外,無論是海上還是陸地上,俄國軍隊都處於守勢!而且更讓俄國人難堪的是,集中在黑龍江一線的俄國軍隊現在居然只有2萬多了!其中8000多人還用於對海蘭泡的警戒,漫長的上千公里的江面居然只有不到1萬人防守!面對如此漏洞百出的防線,北洋也不客氣,選擇了一種最打臉,同時又是最高效的渡江方式——白天渡江!

按說俄國多少也有一些江防炮艦吧,怎麼會對北洋的行動無動於衷呢?這可是真冤枉了俄國人,俄國人是有一些內河炮艦,但是因爲戰事吃緊,而大陸上的局勢相對平靜。所以部分江防炮艇的武備被卸下來用於支持日本戰區了。而剩下的一些江防炮艇則用於對海蘭泡方向的封鎖。再加上黑龍江確實過於漫長,出現大片的空白區也是很正常的。就這樣,當北線攻擊羣發動進攻的時候,俄國人居然沒有在第一時間發現!

當彭毅踏上黑龍江北岸的土地後,不由的感慨萬千。在10年前,自己不過是南洋的一個商人。在荷蘭人眼裡,他和他的同胞們不過僅僅是一種經濟動物而已。在荷蘭人的剝削下,在土著人貪婪的目光下苟且偷生。自己的勤勞不能並不能獲得尊重,甚至連正常的生活都無法保證。但是現在。他和他的同胞不僅僅在荷屬東印度享有了正當的權利,更是重新踏上了故國的土地,參與到了一個民族復興的偉大進程中。

考慮到黑龍江沿線俄國軍隊實在沒有什麼難啃的目標。所以彭毅的部隊主要是以輕裝部隊爲主,搭配一定量的騎兵,裝備有75MM速射炮和120MM重迫擊炮。同時有少量105MM加農炮用於壓制對方的炮兵,而師屬的6寸重炮和戰鬥羣所屬的8寸攻城炮則暫時留在了南岸用於封鎖江面,雖然部隊渡江沒有遭到截擊。但是爲了以往萬一,北洋還是需要留下一些重火力來封鎖江面的。

就這樣,當北洋順順當當的送過3個團的兵力後,遠在100多千米外的斯沃博德內的俄軍終於反應過來了。東北武衛軍居然打了過來!於是乎,北洋和俄國陸軍在開戰後的第一場野外遭遇戰就這樣展開了!

實實在在的遭遇戰,北洋大部隊正忙於渡河,沒有修築成系統的防禦工事。而俄國部隊慌慌張張跑了幾百裡地別說準備了,不少補給和輜重都還扔在後面呢!沒有任何花巧,兩支部隊就這樣撞在一起了!北洋陸軍一個團和俄國陸軍的一個團的先頭部隊在距離渡江地點15KM處相遇。

如果有人可以站在高處俯瞰整個戰場,就可以看見兩支洪流正在迅速接近,一支是穿着灰色軍裝的俄軍,而另一支則是穿着綠色軍裝的東北武衛軍。兩支部隊不知道對方的情況。只能通過震顫的大地和望遠鏡知道對方來了,而且來的人很多!

面對即將展開的遭遇戰。雙方的選擇卻十分的不同,北洋武衛軍首先停下來前進的腳步,先頭營立即就地展開部署防線。雖然倉促之間無法構築完備的掩體,但是絕大部分士兵還是利用有限的時間挖出了一個個或淺或深的單兵掩體。而工兵的弟兄們則幫助機槍組和迫擊炮組構築臨時機槍掩體和炮巢。雙方最多也只有半個多小時的時間,但是就算如此,位於一線的重火力組依然可以構建一個建議的半埋式掩體。當然了,這個半埋式掩體沒有頂棚。不過也夠機槍組的兄弟們藏身了。

在先頭營準備禦敵的時候,兩個跟進的營則開始向兩側迂迴。建立兩翼的陣地,一方面用於防治對方迂迴包抄。另一方面則可以從側翼壓制對方的攻勢。因爲後接敵,所以北洋兩翼的部隊有更多的時間去建立陣地。不過總體而言,北洋陸軍還是傾向於防守反擊,雖說比較保守但是絕對實用,面對擁有機槍和火炮的敵軍,貿然衝鋒時絕對不可取的。

相對而言俄國陸軍更具有進攻性。不過這種進攻更顯的有些魯莽。或者說俄國陸軍的思路還停留在用火炮壓制對手,然後用人海將對方防線沖垮的層面上。如果說雙方使用的都是步槍和架退火炮。在這種倉促相遇的情況下搶先發動襲擊確實可以獲得奇效,但是隨着機槍和速射炮這類投送能力超強的武器的大量列裝,人海衝鋒已經顯得相當落伍!雖然俄國人也知道火力支援的重要性,但是在倉促之間。實在不能指望素質低下的俄國士兵將武器完全調試好!

“武器是戰士的第一生命,在戰鬥中除了自己和戰友,唯一可以信任的就是你手中的武器!”這是所有北洋士兵在第一堂武器保養課中所聽到的第一句話,隨着越來越多的技術裝備的列裝,如何在短時間內將手中的武器調試好儘快投入戰鬥成爲了決定勝負的關鍵。

一挺機槍並不像後世電視劇上那樣直接擺好三角架然後放上強身就可以大殺四方,爲了更好的發揮手中武器的威力,北洋對機槍的架設有一套十分嚴格的程序。首先在將三角架、機槍、冷卻水和彈藥佈置到位後,射手要確定復進簧的張力是否合適,隨後往冷卻水套中充入冷卻水。打開機槍機匣上部檢查內部運轉是否流暢,在確定無誤後,加入彈帶扭轉曲柄將子彈上膛。最後纔是調整標尺和瞄準基線。進行到這一步,僅僅是完成了機槍射擊前的準備工作,隨後射手還需要根據指揮官的命令試射來確定機槍性能無誤後方可投入戰鬥。

如此複雜的工作如果沒有素質過硬配合熟練的機槍組參與其中的話,機槍根本無法充分發揮自己的威力,而俄國陸軍絕大部分機槍組絕對稱不上優秀。這些以農奴爲主的士兵在軍官的皮鞭和呵斥下勉強將手中的馬克辛機槍組裝完成,他們根本沒有時間調試就被迫在指揮官的威逼下開始射擊,同時也不會調試,再加上日常保養方面的問題,標尺的磨損和沒有校正的瞄準基線足夠對機槍的精度構成致命影響!如同飛蝗般的子彈從槍口射出但是這些子彈到地能打到哪裡根本就沒人知道,除了徒增聲勢以外沒有任何作用!更倒黴的是,因爲日常保養問題,這些嬌貴的武器在長時間的射擊後回出現這樣或者那樣的問題。射擊不到十幾分鍾後就啞火的事情屢見不鮮!

如果說對武器的使用和保養決定了一支部隊的硬件強弱。那麼在戰術的安排上則突出了一支部隊的軟實力!北洋陸軍並不是只能待在防禦嚴密的塹壕體系中才能作戰。與以往的過分強調火力的線性戰線不同,北洋的防線更加強調縱深和相互之間的掩護。所有的班組以自動火器爲核心展開。形成一個個互相支援的火力點,而輕型迫擊炮則位於陣地後部用於提供火力支援。至於擲彈筒小組則被賦予了自由行動的權利,專門用於攻擊對方的機槍組等高價值目標。

而俄國人雖然已經注意了火力支援與步兵之間的協調,但是與北洋相比依然是粗糙了不少。步兵衝鋒依然是一波波的密集衝鋒。(別笑,法國1戰初期依然在使用密集衝鋒戰術,更何況現在的俄國陸軍!)雖然俄國人也懂得將輕炮、機槍和臼炮前置支援步兵進攻,但是這種支援卻顯得毫無章法,重武器小隊的前進也顯得更加凌亂,往往步兵需要支援的時候,重武器小組還正在架設,或者乾脆還在運動。而當支援組準備支援的時候,卻發現剛纔還噴吐着致命火舌的火力點已經偃旗息鼓或者乾脆轉移了。

就這樣,兩支硬件和軟件差距巨大的部隊在黑龍江北岸展開了第一次遭遇戰。當俄國步兵拿着手中的莫辛納幹步槍以連爲單位向北洋陣地發起進攻時,首先迎接他們的是重機槍的長點射和零星的迫擊炮炮擊,其作用並不在於給對方造成多大的殺傷,而是打亂對方的攻擊節奏,延緩對方的衝擊速度,同時吸引俄方支援火力。

不得不說經過與日本陸軍長時間的交戰,俄國人多少還是學會了一些,至少知道在主力部隊的兩側配屬兩翼部隊,也知道讓側翼的部隊迂迴進攻。不過顯然,從日本人那裡得到的經驗對於北洋陸軍來說作用實在有限,北洋稍微前突的兩翼陣地死死的將從兩側包抄過來的俄軍堵住,那麼現在俄軍面臨的問題就是如果主力繼續突擊的話,沒有兩翼部隊的策應,那麼將遭到對方側射火力的猛烈打擊,側射機槍的攻擊可遠比正面佈置的機槍更加致命,尤其是對於這種一波波衝鋒的縱隊攻擊陣型。

發現情況不妙的俄國指揮官迅速命令暫停攻擊,對着已經做好防禦且有強大火力支援的陣地發起衝鋒無疑是找死,於是在和軍官進行了一番討論後,俄國人決定改變原有的作戰計劃,放棄正面強衝!

感謝書友willielian的月票支持,話說,昨天的訂閱堪稱悲催啊,連350都不到--!實在是沒動力啊--!

第887章 接觸和試探第1415章 巨頭的對話第1120章 巨人殺手第632章 悲催的俄國裝巡第375章 決戰開始第843章 雙頭蛇第246章 與中樞談生意第635章 大戰過後第658章 圖窮匕見?第1066章 鑄造中堅2第1327章 抉擇第772章 小隊協作第555章 死局第939章 最高水平的交戰第1234章 戴高樂的擔憂第1161章 爭論第523章 火炮後置怎麼樣?第997章 試探第275章 落日第972章 攔截第178章 遭遇戰第1165章 局勢第980章 大行動第1369章 艦隊構成第1278章 巨人殺手第318章 制定計劃第628章 相持第797章 坐不住的法國人第1039章 各個擊破第37章 徐傑與第谷的談話第339章 戰至中盤第816章 反咬一口第714章 舉世震驚第923章 皇帝攻勢第1344章 混亂的夜晚第1266章 魚雷之夜第663章 驚慌失措第906章 影響深遠第136章 早產的風暴突擊隊第61章 各方的準備第249章 升級的重炮部隊第821章 準備2第720章 動態防禦第552章 激化的矛盾第1123章 新的階段第209章 戰前準備第1047章 新的坦克第54章 北洋的反應第1137章 極限第840章 傻眼了第681章 一場戰爭兩種觀點第888章 被算計了第793章 大地震第19章 拜會安東尼霍斯金斯第51章 規模龐大的意大利代表團第818章 決定第1441章 法蘭西最後一戰第1501章 大家都是列強,不是紙老虎!第831章 姍姍來遲的援軍第1077章 法國海軍第882章 應對第232章 戰與和第1531章 窗臺行動第9章 拜會布林(二)第1300章 拉鋸戰第813章 樂極生悲第683章 司令與大臣的戰爭第248章 大事可定第652章 取捨第570章 加密機的改進第220章 強勢圍觀第1476章 英倫之戰的落幕第208章 平壤防禦圈第385章 整合陸軍第20章 意想不到的謀殺第310章 均衡第757章 鄧尼金的心思第1442章 硬核桃第1099章 老兵的警覺第563章 這就是差距第251章 最黑暗的一天第735章 帝國危機(2)第762章 新式重武器第331章 楊用霖的決斷第1370章 更好的選擇第182章 王對王第581章 俄荷聯合艦隊第1098章 備戰第151章 北洋備戰進行時第951章 協約國的野望第1179章 攻擊目標的選擇第167章 仁川屠宰場第1376章 戰爭前夜2第758章 培養俄國軍官第209章 這算攤牌嗎?第1048章 德國空軍的重組第689章 突破第934章 陰差陽錯第784章 美國海軍的擴張第1361章 我們需要更大的航母
第887章 接觸和試探第1415章 巨頭的對話第1120章 巨人殺手第632章 悲催的俄國裝巡第375章 決戰開始第843章 雙頭蛇第246章 與中樞談生意第635章 大戰過後第658章 圖窮匕見?第1066章 鑄造中堅2第1327章 抉擇第772章 小隊協作第555章 死局第939章 最高水平的交戰第1234章 戴高樂的擔憂第1161章 爭論第523章 火炮後置怎麼樣?第997章 試探第275章 落日第972章 攔截第178章 遭遇戰第1165章 局勢第980章 大行動第1369章 艦隊構成第1278章 巨人殺手第318章 制定計劃第628章 相持第797章 坐不住的法國人第1039章 各個擊破第37章 徐傑與第谷的談話第339章 戰至中盤第816章 反咬一口第714章 舉世震驚第923章 皇帝攻勢第1344章 混亂的夜晚第1266章 魚雷之夜第663章 驚慌失措第906章 影響深遠第136章 早產的風暴突擊隊第61章 各方的準備第249章 升級的重炮部隊第821章 準備2第720章 動態防禦第552章 激化的矛盾第1123章 新的階段第209章 戰前準備第1047章 新的坦克第54章 北洋的反應第1137章 極限第840章 傻眼了第681章 一場戰爭兩種觀點第888章 被算計了第793章 大地震第19章 拜會安東尼霍斯金斯第51章 規模龐大的意大利代表團第818章 決定第1441章 法蘭西最後一戰第1501章 大家都是列強,不是紙老虎!第831章 姍姍來遲的援軍第1077章 法國海軍第882章 應對第232章 戰與和第1531章 窗臺行動第9章 拜會布林(二)第1300章 拉鋸戰第813章 樂極生悲第683章 司令與大臣的戰爭第248章 大事可定第652章 取捨第570章 加密機的改進第220章 強勢圍觀第1476章 英倫之戰的落幕第208章 平壤防禦圈第385章 整合陸軍第20章 意想不到的謀殺第310章 均衡第757章 鄧尼金的心思第1442章 硬核桃第1099章 老兵的警覺第563章 這就是差距第251章 最黑暗的一天第735章 帝國危機(2)第762章 新式重武器第331章 楊用霖的決斷第1370章 更好的選擇第182章 王對王第581章 俄荷聯合艦隊第1098章 備戰第151章 北洋備戰進行時第951章 協約國的野望第1179章 攻擊目標的選擇第167章 仁川屠宰場第1376章 戰爭前夜2第758章 培養俄國軍官第209章 這算攤牌嗎?第1048章 德國空軍的重組第689章 突破第934章 陰差陽錯第784章 美國海軍的擴張第1361章 我們需要更大的航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