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2章 新式重武器

“一般馬車載重量在300到400kg左右。一晝夜行進速度如下,在公路上可以行進40km,而在土路上爲25到30km。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想讓一支以騾馬化爲主的部隊能夠進行快速機動的話,那麼單匹馬所運載的貨物不能超過400kg。這應該是騾馬化機動部隊快速機動的重量上限!”

在徐傑的設想中,俄國的機動部隊中最慢的部分,也不能慢於一晝夜40km的公路速度,因爲速度是他們唯一的有利條件,這是建立在德國步兵追不上的情況下,只要能保證這個速度底線,那麼就可以跑過德國絕大部分部隊!當然你要是萬一碰上德國相對較少而且行程比較短的裝甲部隊的話,那隻能說你倒黴,真被咬上了,怎麼也跑不了了……。

作爲俄軍騾馬化部隊的主力支援武器,300到400kg的步兵炮略顯不足,這東西按照現在的水平最多造出一門92式步兵炮,92步兵炮不到4km的射程想要執行團級作戰任務還是太過單薄,要知道即使在2戰中以炮兵火力孱弱而著稱的日本陸軍中,92步兵炮也不過是大隊級的武器。至於現成的武器嗎,法國的75mm炮按說應該不錯,這東西性能絕對夠用,可以打坦克打碉堡打步兵,但是重量高達1.2噸以上的重量讓這些武器很難快速機動。

而爲了均衡性能和重量之間的關係,徐傑打算參考一下美國1927年定型的m1a1型75mm輕型榴彈炮。這種火炮在使用m8炮架的時候重量不過580多公斤!俯仰角爲-5度到45度。水平方向角爲6度。最大射程8925米!普通彈重6.241公斤。從性能上來看這東西絕對算2戰最好的步兵炮,雖然以現在一戰不到的技術水平造出來是什麼德性說不準,但是多少可以參考其中的一些設計理念。

第一。這門火炮重量不能超過700kg,並且必須可以進行拆分,可以在平時用單匹馬分開運輸,三輛馬車構成一個完整的跑組。並且可以在戰時迅速安裝展開,打完後可以短時間內全炮拖曳。第二,爲了儘可能的減重,將液壓助推器和復位機構合二爲一。同時爲了降低火炮高度讓整個火炮儘可能的緊湊,炮輪採用下懸式設計,即在射擊狀態下。兩個車輪實際中軸在兩個炮輪中心連線之下,這需要加裝一個“球窩關節式”的連接機構。第三,爲了優化水平射界,徐傑還可以給這種輕型火炮弄一個兩腳架。不過重量會有所上升。

而在解決輕型火炮、新式輕武器之後。華夏還需要爲俄國人設計一些戰車。畢竟面對德國人的裝甲部隊,這支輕裝化部隊的反裝甲能力實在是悲催一些,比如說上面剛剛說的75mm輕型火炮,在2戰條件下,生產出來的火炮初速也不過300米多點。要是現在造的話能有250米徐傑就很滿意了。這點初速的炮彈想要搞定坦克可能真困難一些。至於大口徑機槍嗎?配上鎢穿甲彈可以打掉絕大部分裝甲車,但是面對坦克還是洗洗睡吧。

俄國人似乎在設計任何重型武器的時候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很不在乎人機性能。說白了就是駕駛者的舒適性永遠都是排在最後的。比如說大名鼎鼎的t34坦克,其個人空間和操作性能絕對是堪稱噩夢級別的。所以實際上這些武器的使用者也許並不能發揮出應有的作用。而徐傑認爲對於那些受過系統訓練並且有一定戰術素養的俄國裝甲兵,有必要給他們弄一個相對比較舒適的環境。

另外一點就是徐傑希望能夠儘可能的保證這些熟練坦克手的生還率。想要改變俄國政府的想法幾乎是不可能的。那麼唯一能改變的就只有設計了。而參考前世的各種坦克,恐怕梅卡瓦的發動機前置將是最合適的選擇。在駕駛員前面除了裝甲之外還有一個發動機和變速箱,裝甲就算真被擊穿了,還有發動機可以擋一下,乘員從車體後部進出生還率還會高一些。但是這樣做的唯一問題就是正面投影會比較大,增加了被彈面積。

就憑現在華夏的工業水平想要在重量比德國坦克小的情況下造出各方面能和德國相媲美的坦克實在是困難點。所以說取捨變得非常重要。徐傑的第一要求是確保相互穿透。也就是說我的裝甲可以薄一些,但是我的火炮必須可以擊穿對方的裝甲。在徐傑那個位面,中國的89式120mm仔細反坦克炮就是在這樣的理念下誕生的,裝甲防護連輕型坦克都不如,但是那門威力巨大的120mm滑膛炮足夠讓任何同時期對手都心驚膽戰。所以說火力必須是第一位的。

相對於德國來說,俄國或者說華夏最大的優勢之一就是有足夠的鎢礦!所以可以爲坦克裝備一定數量的鎢合金穿甲彈。配合上高硬度的穿甲彈頭,徐傑認爲57mm長管加農炮就足夠用了。要知道到了2戰四號坦克才還用過一段時間的長管50l火炮。發動機方面中規中矩,這個還不清楚能有多大馬力的發動機,不過根據歷史上的估計,在1戰前可能獲得不了130馬力以上的發動機,最後的就是裝甲防護。而這也偏偏是最難搞定的事情。

在技術條件的限制下,想要搞出一款各個方向防禦都俱佳的坦克簡直是不可能的,所以徐傑決定依然學習後世的先進經驗,如果每個方向的防禦都無法抵禦對方的火炮的話,那麼就讓最容易中彈方向上的防禦可以抵禦對方的攻擊吧,所以徐傑爲俄國人設計的坦克的防禦標註是正面可以擋住50mm炮的攻擊,側面則降低到15mm左右,而且還是部分面積可以。能夠防住較大的彈片,以及37mm和47mm榴彈的射擊。甚至如果情況需要的話,炮塔甚至可能考慮設計成開放式的來節省重量。預計整個坦克的重量預計不會超過15噸以上。

而徐傑計劃爲俄國人設計的突擊炮也是遵循這個原則,不過儘可能的降低車高,同時裝上一門威力更大的火炮而已。徐傑現在估摸着能否用15噸的重量裝下一門75mm加農炮?如果可以成功的話,那麼估計1戰中任何戰車都擋不住它的雷霆一擊。在不考慮炮塔,並且裝甲防護僅僅強調正面的情況下,徐傑認爲一門經過緊湊化設計的75mm加農炮應該可以裝下。

感謝書友望雲山人的打賞,以及書友飛跑的小豬的月票支持~~~。今天晚些時候還有一更~~~。(未完待續。。)

第1045章 德國陸軍的戰略1第128章 x級裝巡改進版第658章 圖窮匕見?第327章 戰略調整(二)第1192章 如芒在背第841章 嚇唬一下第1108章 南下第1323章 南北夾擊第437章 俄國人的計劃第747章 越俎代庖第237章 大同江血戰第23章 準備第785章 計劃趕不上變化第1315章 落幕和影響第833章 這絕對不是偶然第7章 日本海軍實力分析第1431章 大西洋啓示錄5第407章 應對第1534章 鐵流第1205章 看似很美好第712章 鏖戰第902章 血腥的近戰第24章 傑里科?沒搞錯吧第1122章 結束第617章 艦隊編組完成第971章 相持第384章 新的日本海軍第1331章 血火藍天1第982章 準備出發第348章 鬆綁第1106章 對策第981章 泥潭第1022章 關鍵的航母談判第220章 強勢圍觀第653章 德國人的憤怒第1346章 北守南攻第381章 改朝換代第672章 一邊倒的戰鬥第1537章 攤牌1第971章 相持第1304章 拖延第254章 不徹底?接着轟!第337章 相持第1490章 神功大成的華夏艦隊第1210章 裝甲部隊升級計劃第1372章 同盟國最終戰略1第282章 驚天之變第774章 好東西不一定賣的好第1215章 快速機羣第1324章 決不退縮1第183章 日本海軍戰略的調整第45章 大生意(二)第346章 北洋和外洋第782章 費舍爾的苦衷第896章 狼羣中的獅子第657章 掃蕩第382章 英國人來訪第1066章 鑄造中堅2第1385章 不甘寂寞的德國海軍第1454章 鷹翼下的英倫(1)第1164章 帝國鐵馬第668章 傾斜的天平第913章 隕落第1030章 雷德爾和鄧尼茨第37章 徐傑與第谷的談話第1274章 太兇殘了第1484章 裝甲啓示錄(1)第47章 父子深談第396章 關門打狗第279章 大布局第840章 傻眼了第1476章 英倫之戰的落幕第1332章 血火藍天2第191章 戰爭背後的鷹第1223章 拉美國入坑第105章 李中堂的決斷第1462章 送人頭第809章 主動的德國人第836章 折戟的風暴突擊隊第1211章 華夏裝甲師1第769章 俄國的軍事改革第1132章 謀劃第498章 無敵艦隊第225章 正面戰場的搏殺第1499章 無從抉擇第261章 勝利的幻象第197章 血戰(二)第1197章 制導武器的必要性第716章 英國人的打算第1142章 偃旗息鼓第355章 破局第718章 戰前準備第1069章 緊鑼密鼓第1353章 絕唱第535章 徐傑的想法第250章 目標橫須賀第1383章 後續的攻擊第1207章 二等航空母艦第111章 意外衝突(二)第863章 最終的計劃與準備
第1045章 德國陸軍的戰略1第128章 x級裝巡改進版第658章 圖窮匕見?第327章 戰略調整(二)第1192章 如芒在背第841章 嚇唬一下第1108章 南下第1323章 南北夾擊第437章 俄國人的計劃第747章 越俎代庖第237章 大同江血戰第23章 準備第785章 計劃趕不上變化第1315章 落幕和影響第833章 這絕對不是偶然第7章 日本海軍實力分析第1431章 大西洋啓示錄5第407章 應對第1534章 鐵流第1205章 看似很美好第712章 鏖戰第902章 血腥的近戰第24章 傑里科?沒搞錯吧第1122章 結束第617章 艦隊編組完成第971章 相持第384章 新的日本海軍第1331章 血火藍天1第982章 準備出發第348章 鬆綁第1106章 對策第981章 泥潭第1022章 關鍵的航母談判第220章 強勢圍觀第653章 德國人的憤怒第1346章 北守南攻第381章 改朝換代第672章 一邊倒的戰鬥第1537章 攤牌1第971章 相持第1304章 拖延第254章 不徹底?接着轟!第337章 相持第1490章 神功大成的華夏艦隊第1210章 裝甲部隊升級計劃第1372章 同盟國最終戰略1第282章 驚天之變第774章 好東西不一定賣的好第1215章 快速機羣第1324章 決不退縮1第183章 日本海軍戰略的調整第45章 大生意(二)第346章 北洋和外洋第782章 費舍爾的苦衷第896章 狼羣中的獅子第657章 掃蕩第382章 英國人來訪第1066章 鑄造中堅2第1385章 不甘寂寞的德國海軍第1454章 鷹翼下的英倫(1)第1164章 帝國鐵馬第668章 傾斜的天平第913章 隕落第1030章 雷德爾和鄧尼茨第37章 徐傑與第谷的談話第1274章 太兇殘了第1484章 裝甲啓示錄(1)第47章 父子深談第396章 關門打狗第279章 大布局第840章 傻眼了第1476章 英倫之戰的落幕第1332章 血火藍天2第191章 戰爭背後的鷹第1223章 拉美國入坑第105章 李中堂的決斷第1462章 送人頭第809章 主動的德國人第836章 折戟的風暴突擊隊第1211章 華夏裝甲師1第769章 俄國的軍事改革第1132章 謀劃第498章 無敵艦隊第225章 正面戰場的搏殺第1499章 無從抉擇第261章 勝利的幻象第197章 血戰(二)第1197章 制導武器的必要性第716章 英國人的打算第1142章 偃旗息鼓第355章 破局第718章 戰前準備第1069章 緊鑼密鼓第1353章 絕唱第535章 徐傑的想法第250章 目標橫須賀第1383章 後續的攻擊第1207章 二等航空母艦第111章 意外衝突(二)第863章 最終的計劃與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