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0章 裝甲部隊升級計劃

總體來說29型重型坦克和26型輕型坦克的戰鬥力還是很高的,在意大利北部的裝甲戰中,這兩種坦克在數量處於劣勢的情況下擊敗了德國人的4號和3號坦克,其強悍的火力和堅固的裝甲給協約國以及同盟國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印象。以至於在戰後英國國內陸軍部傳出了要用華夏坦克來代替英國坦克的傳言,當然,這只是說說而已,無論是從國防自主還是從經濟的角度上來看,英國人都不可能將自己麾下的全部坦克換成外國坦克。即使在歷史上日不落帝國落山之後,英國人還是兢兢業業的研製了百夫長、酋長和挑戰者一系列坦克,並且固執的將線膛炮用到了冷戰結束後!所以對這個傳言,徐傑並不在意。

雖然陸軍內部業充斥着對兩種坦克的信任與褒獎。但是作爲穿越者的徐傑可沒有放鬆對陸軍裝備建設的關注,因爲他知道,隨着時間的推移德國人可以迅速彌補技術差距,歷史上,蘇德戰爭中從4號坦克的75mml24火炮到虎式的88mml56火炮一共才用了多長時間?現在雙方的技術角逐只是剛剛開始,還遠未到耗盡潛力的程度,29型坦克的火炮才75mml40。論性能不如歷史上的德國75mml48火炮。而後者在2戰後期也不過是大路貨的標準。更爲強悍75mml70和88mml56以及88mml71這些大殺器是肯定會出現的,而從防禦上來講,虎王正面的裝甲厚度卻是過分。但是豹子的傾斜55度厚達80mm的首上裝甲依然是一個難過的坎!不管美英怎麼認爲,反正華夏是絕對不能放鬆陸軍裝備的研發的。尤其這次戰爭華夏的對手是一戰中最強的德國陸軍。

不用說。一直追求質量優勢的德國陸軍肯定在研製新式坦克,而華夏新一代坦克的研製工作也將拉開序幕。在華夏新一代重型坦克的設計要求上。徐傑明確的要求至少可以裝備90mml50級別的火炮,同時擁有不輸於歷史上豹子的車體防護和潘星坦克的炮塔正面防護,而側面裝甲的厚度也要達到60mm以上。如果不過分壓縮成員空間的話,這樣一款坦克即使採用傳動和發動機後置、參考歷史上的潘星坦克,這個重量也要達到45噸左右,這對於這款坦克的子系統的性能以及穩定性要求無疑會很高。徐傑不求這款坦克能擁有歷史上豹子那樣邁巴赫230超頻版的動力輸出,至少500馬力你要有吧?而且穩定性要高一點吧!

至於說爲何你不仿製歷史上的t44坦克?這款坦克紙面性能很強啊。道理很簡單,雖然這款坦克出來的不晚,但是人機效應實在是太茶几。而穩定性問題一直得不到解決,雖然採用了發動機橫置來減少重量,但是這東西的穩定性一直很悲催,等到毛子搞出來更好的t54後,44的穩定性終於解決了,而美國人的巴頓也出來了。從性能上看,除了is7和t64(首次採用複合裝甲)出來的時候俄國人有較大優勢,其它的時候因爲子系統和人機效應的問題,is2並不比潘星優秀。而t54也不比巴頓強。

考慮到這款坦克將作爲華夏在未來2戰前中期的裝甲力量的支柱,所以徐傑不要求這款坦克研發速度多快,但是一定要穩定耐用,而且要有較大的升級潛力。要求在設計的時候預留一個足夠大的炮圈,可以容納未來的90mml70級別的火炮或者是105mml52級別的火炮。同時要求在負載上擁有一定的餘量,以便可以像歷史上的小飛象坦克那樣增加額外的裝甲。

不過很顯然。這樣一款坦克的性能明顯超出了現有科技水平,諸如發動機、變速箱等設備需要重新設計。再考慮到實驗和試車以及大量裝備,這個過程肯定會比較漫長。而在這種情況下。如何充分利用現有資源挖潛就成了華夏陸軍總裝備部需要紙面的問題了。29型坦克作爲一種量產的中型坦克其實很成功,30多噸的重量不算高也不算低。如果能換上新的子系統的話,作爲裝甲戰的主力中坦撐過2戰中前期一點問題都沒有。於是乎,一系列轟轟烈烈的改進計劃就此拉開。

第一種改進自然是提升29型坦克的火力,30多噸的坦克裝一門75mml40級別的火炮只是權宜之計。看看德國2戰的4號坦克裝了一門75mml48的火炮。而蘇聯的t34則把85mm火炮裝了上去,謝爾曼也有長75mm火炮。所以在這次火力升級計劃中,29型坦克將換裝新式的75mml60的火炮,當然,現在這個只是計劃,這款火炮還沒有研發出來,等到火炮出來後在設計相應的炮塔到最後裝備試車進入生產階段在和平時期大概需要1年多的時間。爲了平衡火炮增加的重量,29型坦克炮塔後部的彈倉後置。同時也會考慮換裝新式的柴油發動機來增加馬力。至於防護嗎?暫時沒有提升的計劃,畢竟隨着新式的重型坦克出現後,這款坦克將從重型坦克降職爲中型坦克,一支坦克部隊中肯定要有一些速度較快的坦克,都弄成鐵烏龜的話以後怎麼打仗?

第二種改進自然是29型坦克的各種衍生車輛,用29型坦克的底盤製造的反坦克殲擊車自然是不可或缺的。能負載30多噸的底盤性能已經不低了。根據歷史的經驗,如果不怕坦克手抗議的話塞一門級別的d10t也沒關係。不過考慮到現在的對手還遠沒有那麼兇殘。同時100mm火炮彈藥太大,裝填困難同時備彈量也比較少,所以徐傑認爲可以考慮裝備75mml70火炮或者90mml50型火炮會比較好。在隨後的競標中前者最終被淘汰出局。75mml70火炮的敗北有這麼幾個原因,首先是華夏已經打算裝備75mml60級別的火炮了,再上一個同口徑的火炮對於後勤補給以及軍工生產沒有太大的必要。而90mml50級別的火炮卻是未來重型坦克要裝備的武器。所以順道也給坦克殲擊車用了,輕鬆省事。另外一個原因就是90mm火炮的榴彈重量更大一些。對付掩體更加給力(比如說歷史上美國的m3型90mml50火炮的榴彈重量爲19kg而,m3型76mm火炮的榴彈重量僅爲10kg。)

火炮問題解決了,然後就是裝甲了,在去掉炮塔之後,節省下來的重量除了放置一門威力更大的火炮之外,同時還可以強化正面裝甲。在經過權衡之後,正面裝甲的厚度被提高到80mm,傾斜角度爲55度,而下部的厚度爲65mm傾斜角度和原來保持持平。除了動力和武器之外,發動機也會升級。

坦克殲擊車雖然是立項最早服役最早的29型坦克衍生車輛,但是卻不是整個29型坦克車系中最受歡迎部隊幻影的衍生車。不是說這種戰車的性能不好,在戰場上表現不行。而是因爲下面這款戰車的表現更好,產量更大,使用的覆蓋面也最寬!按照後來部隊基層的反應,這款坦克幾乎可以承擔從打坦克到反步兵甚至都遠程火力壓制幾乎所有的任務!

這款被成爲29型突擊炮的車輛裝備了一門122mml35的榴彈炮。其設計的初衷不過是爲了對付各種掩體和步兵。當時在選擇火炮的時候還經過一番波折,最開始的時候105mm榴彈炮是呼聲最高的火炮。尤其是採用整裝彈的105mm榴彈炮更是衆望所歸。但是隨後來自上面的一道蠻橫的命令讓整個計劃被迫全面改動!上面的某位大佬實在忍受不了一輛30多噸重的戰車只裝一門105mm榴彈炮!萬般無奈之下,華夏陸軍只能從新研究一款122mm火炮。而正因爲這個蠻橫的計劃,讓29型突擊炮名垂青史。

“105mm榴彈炮的彈丸重量太輕,只有10千克左右。而122mm級別的火炮彈丸重量高達近20kg。雙方重量差了一倍!突擊炮作爲支援步兵的單位,高爆彈的威力尤爲重要。同時也不需要太高的射速。所以122mm火炮用分裝彈也不會太成問題。105mm整裝彈雖然便於裝填,但是因爲體積過大,在封閉的戰鬥室內很難存放,不像122mm火炮的炮彈可以將炮彈和發射藥筒分開存放。當然,使用122mm炮彈最終依然會導致備彈量下降,但是綜合來看,這款火炮還是比105mm榴彈炮更好。”徐傑事後這樣解釋自己的決定。

於是乎,靠着威力巨大的榴彈,29型突擊炮幾乎能夠對付任何非加固工事。而巨大的火炮在裝備穿甲彈的時候也能打穿一般的中型坦克,等到後來有了破甲彈後,碰上重型坦克也有一搏之力。所以在戰場上獲得了一個萬金油的稱號!

感謝書友hukaikaka和zhouyu1976的打賞~~~~~。(未完待續。。)

第232章 戰與和第471章 戰場調整第1053章 鑽空子第1260章 裝甲預備隊第612章 艦隊南下第448章 防守反擊第158章 陸軍戰略第1146章 南拖北打第496章 提爾皮茨到訪第1189章 差距第442章 合圍第96章 陽謀第840章 傻眼了第1212章 華夏裝甲師2第1076章 暴風火箭炮第366章 美國人最後的底牌第157章 陸軍戰備會議第1371章 猶豫的俄國人第819章 意大利居然動了!第509章 工人問題第1031章 航空巡洋艦第1231章 生命不息戰鬥不止第485章 禍不單行第1398章 抓狂的協約國第146章 龍潛於淵(二)第1105章 首殺第991章 諸神的黃昏3第1084章 美英推演第43章 來自南洋的華人第446章 全局調整第1055章 脣槍舌劍第450章 危局的開端第182章 新的合作伙伴第822章 將計就計?第1271章 長角犀牛第1325章 決不退縮2第1108章 南下第842章 調停與陰謀第953章 準備行動第1124章 謀劃第1519章 迎難而上第1088章 捉襟見肘第1176章 沉默的德國海軍第376章 苦戰第1372章 同盟國最終戰略1第37章 徐傑與第谷的談話第969章 撞上了第555章 死局第1096章 多線作戰第836章 折戟的風暴突擊隊第426章 多方算計第1380章 空中壓制第278章 托爾金來了第490章 心急的日本人第744章 絕境第614章 破局第354章 謀劃第335章 抉擇第1166章 空中壓制第1420章 海基VS陸基2第1449章 歐陸最後一戰2第1513章 目標東線!第301章 艦隊出訪第23章 準備第254章 不徹底?接着轟!第1362章 最強之劍第1117章 調兵遣將第1496章 錫蘭海戰第232章 戰與和第1489章 被打斷的計劃!第896章 狼羣中的獅子第270章 俄國人的動作第1407章 猛龍第864章 盛宴開幕第1140章 敗退第539章 俄國人的裝巡計劃第1238章 無法防禦的攻擊第877章 黑虎掏心第158章 陸軍戰略第1112章 血灑長空第1350章 血與火1第750章 心急的希臘人第1527章 生存還是毀滅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第954章 聖納澤爾第400章 內亂開始第1369章 艦隊構成第911章 追擊第1371章 猶豫的俄國人第1057章 中等國家專用航母第872章 勝利中的憂慮第1130章 機會or陷阱?第381章 改朝換代第686章 陸軍裝甲集羣第957章 全新的局面第793章 大地震第481章 攻城開始第1503章 轉攻爲守第1461章 冰島海戰第658章 圖窮匕見?第742章 地震了?!
第232章 戰與和第471章 戰場調整第1053章 鑽空子第1260章 裝甲預備隊第612章 艦隊南下第448章 防守反擊第158章 陸軍戰略第1146章 南拖北打第496章 提爾皮茨到訪第1189章 差距第442章 合圍第96章 陽謀第840章 傻眼了第1212章 華夏裝甲師2第1076章 暴風火箭炮第366章 美國人最後的底牌第157章 陸軍戰備會議第1371章 猶豫的俄國人第819章 意大利居然動了!第509章 工人問題第1031章 航空巡洋艦第1231章 生命不息戰鬥不止第485章 禍不單行第1398章 抓狂的協約國第146章 龍潛於淵(二)第1105章 首殺第991章 諸神的黃昏3第1084章 美英推演第43章 來自南洋的華人第446章 全局調整第1055章 脣槍舌劍第450章 危局的開端第182章 新的合作伙伴第822章 將計就計?第1271章 長角犀牛第1325章 決不退縮2第1108章 南下第842章 調停與陰謀第953章 準備行動第1124章 謀劃第1519章 迎難而上第1088章 捉襟見肘第1176章 沉默的德國海軍第376章 苦戰第1372章 同盟國最終戰略1第37章 徐傑與第谷的談話第969章 撞上了第555章 死局第1096章 多線作戰第836章 折戟的風暴突擊隊第426章 多方算計第1380章 空中壓制第278章 托爾金來了第490章 心急的日本人第744章 絕境第614章 破局第354章 謀劃第335章 抉擇第1166章 空中壓制第1420章 海基VS陸基2第1449章 歐陸最後一戰2第1513章 目標東線!第301章 艦隊出訪第23章 準備第254章 不徹底?接着轟!第1362章 最強之劍第1117章 調兵遣將第1496章 錫蘭海戰第232章 戰與和第1489章 被打斷的計劃!第896章 狼羣中的獅子第270章 俄國人的動作第1407章 猛龍第864章 盛宴開幕第1140章 敗退第539章 俄國人的裝巡計劃第1238章 無法防禦的攻擊第877章 黑虎掏心第158章 陸軍戰略第1112章 血灑長空第1350章 血與火1第750章 心急的希臘人第1527章 生存還是毀滅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第954章 聖納澤爾第400章 內亂開始第1369章 艦隊構成第911章 追擊第1371章 猶豫的俄國人第1057章 中等國家專用航母第872章 勝利中的憂慮第1130章 機會or陷阱?第381章 改朝換代第686章 陸軍裝甲集羣第957章 全新的局面第793章 大地震第481章 攻城開始第1503章 轉攻爲守第1461章 冰島海戰第658章 圖窮匕見?第742章 地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