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徐傑的回國規劃(二)

分析完大清兩大勢力的情況後,面對的困難和挑戰讓徐傑產生一種深深的無力感,爲了更好的應對回國後可能存在各種問題,徐傑迫切需要制定一個且適合性的行動計劃。從目前來看,北洋對新式戰艦還是很渴望的。於是,徐傑決定以此爲突破點,尋找破解問題的辦法。

自己回到國後,一定有機會與張佩綸或者北洋艦隊高層見面。而見面後必然會探討如今東亞海上安全的問題。想到這裡,徐傑在紙上寫下了北洋和日本聯合艦隊這兩個詞。如果不出什麼意外,無論是張佩綸或者是劉步蟾對這個形式都會有一個清楚的瞭解。自己的資料絕大部分都是已經發生的事,即使吉野等少數幾條戰艦還未開工,但是一點都不妨礙兩人對總體情況的判斷。因此兩人應該會相信自己說的話。況且,張佩綸經歷過備戰不利造成的失敗,所以他絕對不會掉以輕心。劉步蟾是科班出生的海軍軍官,對此也絕對不會漠視,相反,歷史上當劉步蟾得知清廷停購艦船的時候,就曾質問過李鴻章,如果海上有事,北洋怎麼辦?由此可知,這位北洋之“實際提督”雖然做事有些跋扈,但是就他的遠見能力和風骨還是絕對當的起民族英雄這4個字的。而僅僅劉步蟾和張佩綸震驚擔心還是遠遠不夠的,更重要的是讓李鴻章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這纔是關鍵!!想到這裡,徐傑又在紙上寫下了李鴻章三個字。

要說李鴻章對日本和北洋自身實力是否有個清楚的認識?答案是肯定的。早在光緒8年,(1882年)肩負北洋海軍建設重任的北洋大臣李鴻章向朝廷奏報:“日本步趨西法,雖僅得形似,而所有船炮略足與我相敵,若必跨海數千裡與角勝負,制其死命,臣未敢謂確有把握。”早在此時,李鴻章就已經意識到日本的崛起必爲中國的心腹大患。而隨着日本海軍擴軍步伐的加速,李鴻章一直有比較正確的判斷,即使當時清廷上下陶醉於定鎮兩艦的強大之時,這位晚晴政治第一人依然對局勢有一個比較正確的瞭解。例如:光緒十九年(公元1893年),這是甲午之戰的前一年,李鴻章在給出使日本大臣汪鳳藻的信中,表示日本海軍的實力實在我軍之上,他說:東洋蕞爾小邦而能歲增鐵艦,聞所製造專與華局比較,我鐵艦行十五海里,彼則行十六海里,……蓋以全國之力專注於海軍,故能如此,其國未可量也。由此可見。這位北洋大臣是非常清楚雙方一旦開戰北洋是沒有勝算的。所以,在甲午時期他選擇傾向於各國調停也罷,要求北洋艦隊保存實力也好都是無奈之舉。打肯定打不過。那就想辦法不打,或者儘可能的避免艦隊交戰。誰知,淮軍各部的腐敗和軟弱遠遠超出了老李的估計,北洋艦隊連在軍港中都無法倖免。精英十多年的旅順威海要塞相繼陷落。北洋艦隊會飛湮滅。攤上一個不見棺材不落淚的朝廷,和一個拿軍費辦大壽的老佛爺,再加上一個從根子上已經爛掉的封建制度。神也沒辦法。

所以,如何從根本上打動李鴻章,讓他能在軍費問題上強硬起來,這就成了問題的關鍵!!而如何打動呢?除了詳細說明一旦戰敗後淮系的沒落和他苦心經營的北洋艦隊的毀滅。徐傑在考慮之後,決定再加點料!!歷史上,李鴻章簽署了馬關條約後,世人和朝廷的評價直接將這位中興名臣,洋務干將直接打成了漢奸賣國賊,民間甚至以罵李鴻章爲時髦,“劉三已死無昆醜,李二先生是漢奸。”類似的言論比比皆是。而朝廷上呢?一個叫安維峻的御史聽信謠言然後根據自己的判斷就說因爲他“通日主和,跋扈不臣”,而其之所以不願與日本作戰的原因,是由於擔心自己“寄頓倭國之私財付之東流”。李鴻章之子李經方在駐日公使任上,曾納日女田中桂子爲妾,這位安御史在奏疏中乃徑書一筆,“李經方乃倭賊之婿”!最後他獻上了破日的秘計:如果宣佈李鴻章之罪,明正典刑,佈告天下,“倭賊有不破滅”,皇上您直接砍我的頭就是!這種幾乎沒啥依據加上自己腦補的言論在當時的朝廷上卻十分的有市場。當然,還是有人對老李有較爲正確的看法的。梁啓超一句話問得甚好:把這些高談闊論的人放在李鴻章的位置上,“結局又將如何?”(雖說李鴻章在新疆和越南問題上有錯誤,但是說實話,就甲午那個爛攤子,放誰上去都那樣。不會比老李乾的更好)

總之,不能說老李在甲午戰爭中沒有責任,但是就因爲他簽了條約就直接把罪責全推他身上顯然有失公允。老李建海軍要錢,上面不給。而簽署條約時,又不是他自己說了算。充其量老李只不過有錯誤人但是被人選出來當替罪羊而已。尤其是在海軍經費上,老李着實願望。根據胡思敬的《國聞備乘》記載,老翁受光緒帝的委託去天津質問李鴻章。“翁同龢見鴻章,即詢北洋兵艦,鴻章怒目而視,半晌無一語,徐掉頭曰:‘師傅總理度支,平時請款輒駁詰,臨事而問兵艦,兵艦果可恃乎?’同龢曰:‘計臣(指管理財政的大臣)以撙節爲盡職,事誠急,何不復請?’鴻章曰:‘政府疑我跋扈,臺諫(指御史言官)參我貪婪,我再嘵嘵不已,今日尚有李鴻章乎?’”可見老李對此事怨念之深啊。

所以根據自己瞭解的史料來看如果自己能讓老李真正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老李還是有可能放棄自己走了一輩子的“曲線救國”路線而與中樞產生直接對抗。同樣,和對劉步蟾一樣,老李絕對不會質疑自己是否會有這般下場,老一輩人物中的曾國藩,出道比他早,實力比他強,門生故舊更不是老李可以比擬的,結果其結局如何了?一個天津教案就讓這位曾經的大清柱石變成了人人喊打的漢奸,甚至其同鄉也把湖南會館中誇耀他功績的匾額焚燒掉。曾國藩是這樣,那李鴻章自己難道可以倖免?還有一個例子可以說明,那就是他身旁的張佩綸,要說張佩綸由清流而入南洋,在南洋期間,他可謂是風光無限。但是馬江之戰後的結果呢?這位曾經的清流名士一下子變成了一個啥都不是的傢伙。不但被朝廷“永不敘用”而且連生計都困難。有這一遠一近兩個例子。老李可要好好掂量一下自己的身前身後名了。

第829章 巔峰過後第1161章 爭論第1354章 意料之外的落幕第406章 意外第550章 華夏第一代裝甲部隊第411章 戰略佈局第1292章 快速突擊第318章 制定計劃第996章 調停第780章 優化策略第532章 超限戰第211章 牡丹臺炮戰第335章 抉擇第1406章 虎式恐懼症第66章 日本人的反應第80章 有客來訪第752章 標準化戰列艦第704章 雷霆手段第101章 江南製造總局第112章 意外衝突(三)第730章 印度洋不好混啊第770章 來到遠東的霞飛第495章 工業規劃第881章 戰略劣勢第1221章 英國和伊朗第672章 一邊倒的戰鬥第349章 俄國人的遠東艦隊第757章 鄧尼金的心思第1226章 伊朗整軍計劃第1325章 決不退縮2第1212章 華夏裝甲師2第1532章 烏克蘭之戰!第69章 熱那亞級輕型裝甲巡洋艦第16章 徐傑的對策第622章 大戰之前的平靜第1310章 急轉直下第1272章 折戟第954章 聖納澤爾第219章 最終計劃出爐第593章 我們需要更多的榴彈炮第600章 閉門會談第196章 血戰(一)第281章 艦隊整編第535章 只能靠自己了第1194章 莫斯科的夜晚第1023章 巡洋艦談判第329章 第二回合第227章 短暫的平靜第678章 收官之戰第196章 血戰(一)第153章 琅威理的疑惑第1510章 生活看淡不服就幹!第1180章 風暴前夜第1202章 協約國海上戰略第1347章 真正的裝甲戰第337章 相持第1293章 一波三折第515章 俄國海軍第一期擴張計劃第578章 不能明說的事情第134章 日本人也缺錢啊第403章 首殺第64章 “六國聯軍”進北海(二)第776章 前來摸底的傑里科第1517章 河口之戰(2)第227章 短暫的平靜第1110章 戰略轟炸第863章 最終的計劃與準備第354章 謀劃第187章 拼命第660章 假作真時真亦假第1250章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第1281章 風暴徵兆第1032章 條約巡洋艦歷史第901章 陣前轉向第672章 一邊倒的戰鬥第1090章 兩頭下注?第288章 戰爭結束第167章 仁川屠宰場第535章 只能靠自己了第831章 姍姍來遲的援軍第1192章 如芒在背第1173章 愁雲慘淡第481章 攻城開始第770章 來到遠東的霞飛第131章 戰艦開工第1052章 朋友or敵人?第110章 意外衝突(一)第556章 裝甲軍團VS要塞第219章 最終計劃出爐第446章 全局調整第552章 激化的矛盾第40章 改變歷史的談話第133章 日本人的決斷第975章 突破口第455章 另一場戰鬥第931章 誰先上?第1049章 無與倫比的暴怒級航母1第820章 準備第305章 密談第1288章 劃過黎明的長劍
第829章 巔峰過後第1161章 爭論第1354章 意料之外的落幕第406章 意外第550章 華夏第一代裝甲部隊第411章 戰略佈局第1292章 快速突擊第318章 制定計劃第996章 調停第780章 優化策略第532章 超限戰第211章 牡丹臺炮戰第335章 抉擇第1406章 虎式恐懼症第66章 日本人的反應第80章 有客來訪第752章 標準化戰列艦第704章 雷霆手段第101章 江南製造總局第112章 意外衝突(三)第730章 印度洋不好混啊第770章 來到遠東的霞飛第495章 工業規劃第881章 戰略劣勢第1221章 英國和伊朗第672章 一邊倒的戰鬥第349章 俄國人的遠東艦隊第757章 鄧尼金的心思第1226章 伊朗整軍計劃第1325章 決不退縮2第1212章 華夏裝甲師2第1532章 烏克蘭之戰!第69章 熱那亞級輕型裝甲巡洋艦第16章 徐傑的對策第622章 大戰之前的平靜第1310章 急轉直下第1272章 折戟第954章 聖納澤爾第219章 最終計劃出爐第593章 我們需要更多的榴彈炮第600章 閉門會談第196章 血戰(一)第281章 艦隊整編第535章 只能靠自己了第1194章 莫斯科的夜晚第1023章 巡洋艦談判第329章 第二回合第227章 短暫的平靜第678章 收官之戰第196章 血戰(一)第153章 琅威理的疑惑第1510章 生活看淡不服就幹!第1180章 風暴前夜第1202章 協約國海上戰略第1347章 真正的裝甲戰第337章 相持第1293章 一波三折第515章 俄國海軍第一期擴張計劃第578章 不能明說的事情第134章 日本人也缺錢啊第403章 首殺第64章 “六國聯軍”進北海(二)第776章 前來摸底的傑里科第1517章 河口之戰(2)第227章 短暫的平靜第1110章 戰略轟炸第863章 最終的計劃與準備第354章 謀劃第187章 拼命第660章 假作真時真亦假第1250章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第1281章 風暴徵兆第1032章 條約巡洋艦歷史第901章 陣前轉向第672章 一邊倒的戰鬥第1090章 兩頭下注?第288章 戰爭結束第167章 仁川屠宰場第535章 只能靠自己了第831章 姍姍來遲的援軍第1192章 如芒在背第1173章 愁雲慘淡第481章 攻城開始第770章 來到遠東的霞飛第131章 戰艦開工第1052章 朋友or敵人?第110章 意外衝突(一)第556章 裝甲軍團VS要塞第219章 最終計劃出爐第446章 全局調整第552章 激化的矛盾第40章 改變歷史的談話第133章 日本人的決斷第975章 突破口第455章 另一場戰鬥第931章 誰先上?第1049章 無與倫比的暴怒級航母1第820章 準備第305章 密談第1288章 劃過黎明的長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