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7章 一步到位

也許有人問德國政府難道不怕華夏政府在關鍵時刻扣下德土兩國的軍艦來對抗其它國家嗎?德國人還真考慮過這件事情,而且還進行了分析。最後得出的結論是這樣事情發生的概率微乎其微,首先,華夏海軍的戰艦在數年後可能確實顯得有些陳舊,但是單純憑藉9艘無畏艦的規模的話還真不是一般國家可以動的,在加上現在華夏的地緣政治格局已經非常好,無論是哪個國家想要找華夏的麻煩都要遠涉重洋。這簡直是費力不討好。所以德國人認爲華夏在數年裡與別國交手的可性能極低。

而另一方面則是華夏共和國即使與敵國交手,那麼這個敵國會是誰呢?英國人還是美國人?如果因爲東南亞的問題和英國開戰的話,德國恐怕會樂的睡不着覺。如果華夏和英國在遠東打起來的話,德國這場戰爭就有至少7成勝算了!至於美國人嗎?在歷史上威廉二世就有看不起美國,而在這個位面上,威廉二世更看不起美國。在德國人看來,即使美國有膽量和華夏開戰,華夏海軍用不着截留幾艘超無畏也可以在短時間內擺平美國,畢竟美國海軍在自己家門口被西班牙人暴打,更別說現在跑上萬公里來遠東找茬了!當然,德國人沒想到的是華夏海軍要保障的不僅僅是遠東,還有一個叫檀香山的地方!

當徐傑把雙方文件的副本通過電報發給楊用霖之後,楊用霖心中的一塊石頭總算落地了。徐傑的想法他非常明白,在土耳其艦隊回航之前,土耳其訂購的2艘超無畏就算爲華夏共和國“友情站街”了。如果真發生了什麼大事的話,依照徐傑的性格。將其扣下來應付眼前的危機是絕對的。雖然從道義上講這樣做確實不好。但是真正關係到國家利益的時候誰會管那些?

不管如何,楊用霖表示至少在數年之內自己這個海軍司令可以睡個好覺了。但是有一句話是怎麼說着來着?人總是一種無法滿足的生物。當徐傑終於解決了華夏海軍如何渡過這段真空期的問題後,一覺醒來的楊用霖突然想起了另外一個問題,那就是在6年後,華夏海軍難道真的還要繼續裝備這級排水量只有2萬5千噸左右。火力僅僅9門14寸炮的戰列艦嗎?顯然,這級戰艦在現在看來是相當先進的,但是過了6年後,這些戰艦恐怕也就是大路貨了吧,至少紙面性能上是這樣。美國人已經開始建造14寸炮超無畏了,德國和英國人更是這樣。甚至意大利都已經批准動工下一批裝備有10門350MM火炮的超無畏。華夏海軍這級戰艦優勢有限啊。

楊用霖的想法倒是事實。在歷史上無論是美帝的標準戰列艦,還是英國人那批簡裝版紙板13.5寸戰列艦,亦或者法國的行省級戰列艦,到了1戰結束後都只能稱之爲一般。因爲隨後就是bigseven的時代,16寸級別的艦炮上了戰艦,不要說14寸炮戰艦了。即使老式的15寸炮戰艦都略顯不足。而隨後就是長達十幾年的海上假日時期,各大海軍強國都偃旗息鼓,幾乎沒怎麼更新主力艦。

在這段期間,最賺的恐怕要數大英帝國了,自己保留了世界第一海軍強國放大到地位,手中一大票15寸艦炮的戰列艦和戰列巡洋艦。而因爲條約限制,16寸艦炮戰艦鳳毛麟角。在戰列線決戰中自己的15寸重炮配合高性能穿甲彈自然威力巨大。其次就是美國。雖然14寸炮小了點,但是美帝后面服役的14寸50L重炮威力也很強悍,再加上田納西這種裝備有12門火炮而且有鐵烏龜屬性的戰艦,美國的艦隊實力也很不錯,但是很顯然,前面幾艘10炮鐵烏龜其實不如英國的R級的。雖然有些小吃虧,但是也算可以。

隨後剩下的幾個簽約國應該都算倒黴了,日本妄圖爭奪世界第三,但是無論是皮薄餡大的金剛還是4艘6炮塔神教的戰艦和英美兩國的戰艦都有差距。法國人更悲催,幾艘行省級撐撐門面。意大利則只有無畏艦了。不過好在法意兩國只求地中海的安全,已經放棄了制霸世界海洋的打算。所以在地中海只要能保持與對手的均勢即可。

雖然現在歷史已經變得有些面目全非,但是在大戰結束後,各大強國肯定需要休養,而華夏共和國也不希望持續不斷的軍備競賽。所以簽署一個各方都能接受的海軍協議就成爲了必然。而簽署協議後。一大批舊戰艦必然退役。按照當時一句玩笑話,海軍協議擊沉的戰艦比任何一場戰爭中損失的戰艦都多。到了那時候,徐傑可以確定,所有在1910年前的戰艦都要被廢棄,而即使按照現在華夏的標準建造14寸炮戰列艦,到了那時候,和英美等國留下的戰艦相比並沒有優勢。英帝那時候肯定會有15寸炮搭載艦。而美國肯定會有不弱於田納西的戰列艦。華夏海軍質量優勢何在?

所以經過一番考慮之後,徐傑認爲等到4年後華夏海軍再開工新式戰艦的話,舊有的設計已經過時。華夏海軍如果想要保持在遠東的絕對優勢就必須開工更加強大的戰艦,而且做到一步到位,直接跳到15寸戰艦!相對而言,徐傑認爲9門15寸炮的戰艦還是比裝備有12門14寸炮的戰艦更加合適。

而且從歷史經驗上來看,到了2戰,優秀的15寸炮其實並不比16寸炮差多少,比如說意大利的M1934型15寸50L主炮,以超重彈和大威力而著稱,除了火炮壽命有些短之外,其垂直穿深不亞於美國的16寸50LMK7型主炮,當然水平是肯定不如的。至於說繼續重複火炮的把戲,把三聯14寸炮炮塔換成雙聯16寸炮炮塔,這個恐怕是不行了,因爲在條約中會規定保留戰艦不能隨意更換新式口徑更大的火炮。這種手段可不是玩了一次兩次了,英美等國再傻也不會上當的。

而且考慮科技難度的話,15寸炮在1913年後搞出的可能性還是很大的。但是16寸炮可就沒那麼容易。要想搞出一款重量和性能都比較不錯的16寸炮,從歷史上看來,美國人是1913年開始設計的,到了1921年才裝備。日本人是1914年設計的,到1921年裝備。而英國人是1922年開始設計而1927年才服役!世界上第一流的工業強國都需要如此長的時間才能搞定,更何況華夏共和國呢?相對而言,15寸艦炮的要求就很低了,英國的MK1型15寸42L主炮從1912年開始研製,1915年就服役了。而德國是從1913年開始研製,到1916年服役,15寸艦炮研發時間是16寸艦炮平均研製時間的一半不到。由此可以看出15寸炮和16寸炮在1戰環境下的技術差距。

由此可見,等到16寸炮出來再裝備戰艦顯然是不可能的,華夏共和國不可能容忍十年不更新艦隊。所以,最爲穩妥也最爲保險的辦法就是晚幾年開工,比如說1911年開工,然後在1914年左右服役,在這個歷史位面上,因爲各種科技的進度有所提前,所以在1914年服役裝備15寸艦炮的戰艦還是十分可能的。而這一級戰艦將使用至少20年的時間,必須精工細作!

根據徐傑的設想,這艘戰艦的設計幾乎延續了現在已有超無畏的設計,不過是放大強化。同時對於一些暴露出來的問題進行改進。從設計思路上來看,徐傑將這一款戰艦同樣定位爲快速戰列艦,航速肯定達不到戰列巡洋艦高達28節的航速,但是在佈局合理動力先進的情況下,在保持火力和防護的前提下達到25節到26節的航速還是沒問題的。伊麗莎白女王號其實就是這個思路,不過因爲設計問題讓英國人搞砸了。但是思路還是正確的。

因爲要作爲華夏海軍未來的中堅力量,所以這級戰列艦至少要建造4艘,最多建造6艘,剩下的噸位則爲未來的16寸戰艦留下空間。按照徐傑的推測,因爲德國的強化,以及美國更早的表露了傾向英法的態度。這個一戰怎麼也要比歷史上打的時間長吧,在戰爭時期,所有的國家的軍工研究進度都會比較迅速。如果1戰打六年的話,恐怕在1戰中,華夏就能順勢完成新的16寸艦的設計工作,並且開始建造。

而當這級戰艦真正形成戰鬥力後,到那時候爲華夏海軍服務了十幾年的龍興級戰列艦和龍泰級戰列艦就可以考慮功成身退了。如果這個計劃可以成功的話,那麼至少在20年之內,華夏海軍在遠東的地位將是無法挑戰的。

而就在處理完了海軍的相關事宜後,陸軍那邊又有新的事情了,俄國政府同意繼續派遣更多的官兵來到華夏接受訓練,並且願意大量採購華夏武器來武裝俄國軍隊,而第二批人員的總數將達到8000人左右,在1908年5月間正式開始訓練。而對於俄國的這個要求,華夏自然願意接受。

感謝書友zhouyu1976的打賞,以及書友jhonnyridden、我最愛趙雲、一個男人在飄、不想死的小白的月票支持~~~~。

第1466章 看不見的鋒線第47章 父子深談第1268章 戰場控制力第1153章 發動進攻第97章 來自遠方的求救第840章 傻眼了第699章 鋼鐵巨獸(二)第990章 諸神的黃昏2第236章 輿論戰第1134章 進攻開始第584章 快速戰列艦VS戰列巡洋艦第927章 亞眠上空的死神第261章 勝利的幻象第595章 輕巡大亂鬥第883章 失控第1183章 嘴炮之戰第753章 第二輪擴充的開始第789章 平靜的日子?第397章 東北的防務第1530章 東線泥潭第396章 關門打狗第69章 熱那亞級輕型裝甲巡洋艦第1149章 右勾拳第1022章 關鍵的航母談判第1260章 裝甲預備隊第274章 最長的一天(二)第1515章 再打一場第1378章 世界的另一端第239章 碾盤武士第409章 德國人也來攙和第1525章 銀色死神第1069章 緊鑼密鼓第1180章 風暴前夜第926章 反攻第185章 後院起火第113章 北洋版掃街第944章 僵持第746章 如果德國贏了第906章 影響深遠第376章 苦戰第1069章 緊鑼密鼓第1072章 偃旗息鼓第457章 危局第56章 隔牆有耳第76章 初見第1434章 急轉直下第1302章 全力施爲2第138章 俄國人的造艦計劃第299章 表面與本質第995章 未來的打算第467章 崩潰第1382章 聖納澤爾之殤2第1238章 無法防禦的攻擊第555章 死局第1073章 擔憂第1042章 蘇默VS葉銘2第256章 開戰倒計時第1208章 航母編組計劃第1405章 虎嘯法蘭西5第314章 失敗也是一種財富第1246章 風語者第1236章 蛟龍入海第1055章 脣槍舌劍第27章 北洋的反應第261章 勝利的幻象第406章 意外第526章 小國的心思第536章 海陸齊進第1112章 血灑長空第528章 大格局第1175章 法國和撒丁島第1420章 海基VS陸基2第811章 等待中的意大利第180章 快速艦隊的搏殺第1376章 戰爭前夜2第77章 分歧第1464章 行動第533章 不成功的忽悠第1040章 經驗教訓第1200章 華夏鷹羣2第66章 日本人的反應第856章 再次出擊第1092章 先下手爲強第309章 孤獨的巨人第1395章 混戰開幕第521章 與土耳其的交易第1267章 魚雷之夜2第840章 傻眼了第959章 鄧尼金的選擇第67章 伊藤博文的計劃第1407章 猛龍第559章 大家一起對付俄國吧第31章 論勢(一)第1072章 偃旗息鼓第1219章 伊朗戰略第1348章 光桿司令第1473章 慘烈對攻戰2第1439章 大西洋啓示錄4第460章 遲到的主力艦隊第664章 先手
第1466章 看不見的鋒線第47章 父子深談第1268章 戰場控制力第1153章 發動進攻第97章 來自遠方的求救第840章 傻眼了第699章 鋼鐵巨獸(二)第990章 諸神的黃昏2第236章 輿論戰第1134章 進攻開始第584章 快速戰列艦VS戰列巡洋艦第927章 亞眠上空的死神第261章 勝利的幻象第595章 輕巡大亂鬥第883章 失控第1183章 嘴炮之戰第753章 第二輪擴充的開始第789章 平靜的日子?第397章 東北的防務第1530章 東線泥潭第396章 關門打狗第69章 熱那亞級輕型裝甲巡洋艦第1149章 右勾拳第1022章 關鍵的航母談判第1260章 裝甲預備隊第274章 最長的一天(二)第1515章 再打一場第1378章 世界的另一端第239章 碾盤武士第409章 德國人也來攙和第1525章 銀色死神第1069章 緊鑼密鼓第1180章 風暴前夜第926章 反攻第185章 後院起火第113章 北洋版掃街第944章 僵持第746章 如果德國贏了第906章 影響深遠第376章 苦戰第1069章 緊鑼密鼓第1072章 偃旗息鼓第457章 危局第56章 隔牆有耳第76章 初見第1434章 急轉直下第1302章 全力施爲2第138章 俄國人的造艦計劃第299章 表面與本質第995章 未來的打算第467章 崩潰第1382章 聖納澤爾之殤2第1238章 無法防禦的攻擊第555章 死局第1073章 擔憂第1042章 蘇默VS葉銘2第256章 開戰倒計時第1208章 航母編組計劃第1405章 虎嘯法蘭西5第314章 失敗也是一種財富第1246章 風語者第1236章 蛟龍入海第1055章 脣槍舌劍第27章 北洋的反應第261章 勝利的幻象第406章 意外第526章 小國的心思第536章 海陸齊進第1112章 血灑長空第528章 大格局第1175章 法國和撒丁島第1420章 海基VS陸基2第811章 等待中的意大利第180章 快速艦隊的搏殺第1376章 戰爭前夜2第77章 分歧第1464章 行動第533章 不成功的忽悠第1040章 經驗教訓第1200章 華夏鷹羣2第66章 日本人的反應第856章 再次出擊第1092章 先下手爲強第309章 孤獨的巨人第1395章 混戰開幕第521章 與土耳其的交易第1267章 魚雷之夜2第840章 傻眼了第959章 鄧尼金的選擇第67章 伊藤博文的計劃第1407章 猛龍第559章 大家一起對付俄國吧第31章 論勢(一)第1072章 偃旗息鼓第1219章 伊朗戰略第1348章 光桿司令第1473章 慘烈對攻戰2第1439章 大西洋啓示錄4第460章 遲到的主力艦隊第664章 先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