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虎雛(三)

第三卷大風歌第二章虎雛 自從李旭去了中軍大帳,張秀、慕容羅、李安遠等人就開始忐忑不安的議論起來。以目前雄武營的戰鬥力,攻擊遼東城無異是上前去送死。可如果郎將大人真的帶着皇命而回,大夥無論如何也不能抗旨不是?

“真***倒黴,咱們驍果營果然都是些沒孃的孩子!”督尉李安遠悻悻地咒罵。“六十萬大軍攻城都沒奈何人家分毫,那幫腦滿腸肥的大人們不想個聰明點的招術,就知道拿人命往裡填!前六營驍果的戰績在那明擺着,咱們上去還不一樣白給!”

“也不一定,說不好敵軍已經是強弩之末了,咱們這一衝啊,剛好立了入城首功!”張秀看了一眼遠處再次被血染紅的魚梁大道,眼中帶上了幾分勝利的憧憬。他生來就是個樂天派,死不到臨頭不知道犯愁是什麼滋味。遠處城牆上高句麗人搭起的箭樓就像墳塋一樣林立,可他卻能選擇性地視而不見。

“也是,都這麼多天了,按道理高句麗人的箭支和石塊也消耗得差不多了!”長史趙子銘在旁邊附和。雖然知道這是一廂情願得想法,但作爲心腹謀士,他不能帶頭動搖軍心。

“當然不用你們兩個去第一個攻城!”校尉李孟嘗狠狠地給了張秀一記白眼。他原本是護糧軍中的旅率,被旭子軟磨硬泡拉到了驍果營。官職的確是升了,可一條小命也等於賣給了旭子。

“還是想想怎麼樣才少死人吧!”李旭一手提拔起來的別將慕容羅看了大夥一眼,說道。如果雄武驍果營奉命攻城,第一波帶隊衝鋒的任務肯定要落在他的頭上。軍中混了小半輩子才混到這個位置,他可不想立刻就讓家人領朝廷的撫卹。

聲東擊西,引水灌城,圍三缺一,誘敵出戰,傳說中的經典戰例被大夥羅列了一大堆。卻沒一個有實施的可能。正當衆將佐唉聲嘆氣,抱怨命運不濟的時候,有人突然發現郎將大人回來了。

“傳令,雄武營全體撤離,回營休息,今晚出發前往馬砦水!”跳下馬背,李旭大聲命令。

“什麼,去馬砦水!”衆人喜出望外。不用去強攻遼東城了,大夥的腦袋就又多保住了幾天。

“將軍,是光咱們一個營去,還是有其他弟兄?”趙子銘身爲軍中長史,自然要擔負起替主將謀劃的重任。此刻心中雖然歡喜,嘴巴上還是很謹慎地追問。

“就咱們一個營去,一會有人會通知大夥去領馬。記住,通知弟兄們,能領多少領多少,咱們路上全靠它了!”李旭儘量讓自己的表情保持沉靜,“如果有不會騎馬的弟兄,就留做後隊,由慕容將軍帶領着緩緩追趕大隊人馬!”

此行好像不那麼容易?幾個將佐看着旭子的表情,有些尷尬地想。除了慕容羅外,他們都沒什麼實戰經驗。印象中現在從遼水到馬砦水一路暢通無阻,高句麗人都嚇得縮在城裡,烏龜一樣不敢出頭。

“難道還有人膽敢阻擋大軍前進麼?”長史趙子銘試探着問。

“去的時候沒有!”李旭嘆息着點頭。他不知道自己是否應該告訴大夥這次任務的實情。是用善意的謊言來維繫軍心?還是用完成任務後的封賞來激勵士氣?如何調度兵馬?如何保證弟兄們平安返回?眼前有千頭萬緒,卻一籌莫展。

“如果大眼在就好了!”迷茫中,旭子再次想起了徐茂功。但此時擺在他面前的,卻是無數雙包含着期待和信任的眼睛。剎那間,他感覺到了肩頭上傳來的沉重。

如果徐大眼在,他會如何安排?如果換做自己是劉弘基,會怎樣處理這種情況?如果是薛世雄呢,麥老將軍呢?李旭心裡慢慢想着,慢慢將一個個命令傳了下去。

李孟嘗去挑選弓馬最嫺熟的人擔任斥候,趙子銘帶着文職去籌備軍糧、物資。慕容羅去籌建後軍,收容掉隊士卒,李安遠帶領一夥人盤點現有坐騎數量,並準備跟隨新來監軍大人去領取戰馬……硬着頭皮,李旭將一項項任務細化,分派。這是他第一次作爲主將領軍,他本能地想做到最好。

在李旭回到自己的軍營一個時辰之後,宇文監軍正式上任。作爲宇文世家的子弟,他果然不負衆望,伸手就從掌管軍需的裴靜大人那裡要來了一萬五千匹上等戰馬。此外,看在宇文述大將軍的面子上,裴靜大人還提供了五千副騎兵專用的輕甲,一千多枝長槊給雄武驍果營,算作對此番救援行動的支持。

“不知道這些戰馬,可能滿足郎將大人的需求?”宇文士及坐在主將位置上後,得意洋洋地詢問。

“當然夠,宇文大人好手段!”李旭微笑着稱讚。

“想做一些事情,你就必須要達到一定位置!”宇文士及聳聳肩膀,又開始例行的說服教育。

李旭笑了笑,轉身出帳去檢查將士們的準備情況。對付宇文士及,他能找到的最好辦法就是保持沉默。反正這次是救援對方的老爹,他不怕對方不肯盡心。

軍營里人喊馬嘶,早已經亂成了一團。不必去強攻遼東城的消息令所有人都很興奮,雖然明天面臨的危險也許比眼前還大。傳令兵快速在軍營中打馬飛奔,將各級將領們的命令送到每個角落。家境普通的驍果高興地牽着新領到手的戰馬,躍躍欲試地想跳上馬背。那些自帶了好馬前來投軍的,則笑罵着在旁邊指點,彷彿自己已經被提升做了騎術教頭,門生弟子滿軍。有人得意洋洋地將剛發的騎兵輕甲套在肩上,來回走動着炫耀自己的好身板。有人則眼巴巴地看着軍官們領到手的長槊,恨不得衝上前去搶過來耍一耍……“我要儘量帶他們回來!”旭子邊走邊想。六月的陽光很毒,曬得他額頭和鼻樑骨有些麻辣辣地痛,他卻不肯躲到樹蔭下去,而是挺直身軀,慢慢在軍中巡視。

“將軍大人!”有士兵看見了年青的郎將,主動上前施禮。

“免禮,大夥抓緊時間準備。騎術不精或體力欠佳的,主動向自己的隊正提出來!”李旭回了一禮,微笑着叮囑。這樣做算不算成熟,算不算沉穩?他不太把握。但他逼着自己表現得像一名值得依賴的將軍。

“將軍大人好氣魄!”斜後方傳來一個熟悉的聲音,讓李旭不得不停止蹩腳的表演。是李建成,旭子聽出了話中那玩笑的味道,轉過身,看見了幾張熟悉的臉。

劉弘基、李建成、李世民和武士彠幾個人顯然是自懷遠鎮匆忙趕來的,每個人都跑得滿身塵土。黑色泥汗在他們的臉上畫出了無數道條紋,遠遠看上去就像剛從地獄裡跑出來的小鬼兒。但那泥漿下的笑容令人很溫暖,李旭大踏步迎上去,與幾個朋友一一見禮。

“沒想到陛下這麼快就讓你單獨領軍出征!”在劉弘基的話語中,擔心的意味遠遠多於羨慕,“儘量小心些,沿途好幾個城市都沒被大軍攻下!”

“我儘量!”李旭微笑着點頭,不認爲劉弘基的話是對自己能力的輕視。雖然眼下二人的關係已經慢慢開始疏遠,但在內心深處,他依然把劉弘基當作一個老成持重的兄長。

“能虛晃一槍的時候就別硬拼,你麾下的驍果雖然個個看起來五大三粗的,戰鬥力卻未必比得上咱們護糧軍中的老兵!”武士彠向前湊了湊,建議。

“謝謝!”李旭低聲答應,目光掃過武士彠的上半身,發現對方胸甲、頭盔和護肩上依舊掛得是旅率的標誌。“進我帳中坐坐,我這就讓親兵給你們去打洗臉水!”他上前一步拉住李建成的馬繮繩,“離出發還有一段時間,大夥剛好給我提點建議!”

“不用洗了,天太熱,再說,一會趕回去時還得弄髒!”李建成搖搖頭,四下看了看,發現李旭的親兵和麾下士卒都知趣地躲到了遠處,低聲說道:“能早出發一刻就早出發一刻,早去早回。回來時儘量別斷後,這次任務沒那麼輕鬆,要輕鬆的話也不會留給你!”

“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李旭壓低了聲音追問。上午在中軍大帳,衆文武說議論了半天,卻沒一個人告訴他大軍要撤離遼東的具體原因。而他跟宇文士及又談不來,剛纔居然忘了從這位駙馬監軍口中探詢內幕消息。

“你送我們出營,咱們邊走邊說!”劉弘基和李世民等人陸續跳下馬背,把李旭夾在了中間。

李旭向後揮了揮手,示意親兵們不必跟過來。然後轉過身,一把抓住了李世民的上臂,“二公子又結實了不少,最近看樣子練武沒少吃苦!”

“不跟你對煉,索然無味!”李世民搖頭嘆氣,硬裝出一幅少年老成的模樣。

五個人嘻嘻哈哈地走出了營門,繞着圈子遠離皇帝陛下的中軍。大約走出了二里左右,看看周圍已經沒有什麼陌生面孔在晃動,李建成停住腳步,以極低的聲音透漏:“禮部尚書楊玄感大人造反了,就在本月初三發生的事兒。如今,梨陽、東都到這裡的消息已經被隔斷,誰也不知道叛軍下一步準備做何打算!”

“啊!”李旭感到自己的腦袋嗡地一下,眼前瞬間浮起楊老夫子的面孔。如果楊玄感將夫子召去是爲了輔佐他造反,以夫子的爲人,肯定要盡心替故主之子效力。只是此刻傾國之兵幾乎都集中在遼東,楊玄感即便造反,又有幾分成功的把握?

“李密也在楊玄感麾下,此人甚有才名,行事陰狠毒辣。如果那廝給楊玄感出主意,肯定建議他北上攻打涿郡,斷掉大軍的退路!”劉弘基四下看了看,小聲分析。“囤積在遼西的軍糧只夠大軍吃兩個月,所以你必須早些趕回來!”

“皇上答應在我回來之前,他繼續命人攻打遼東城的!”李旭衝口說道,話說完了,才意識到自己莽撞。答應自己的條件之時,陛下肯定已經知道軍糧不足的消息。他之所以毫不猶豫地保證,是爲了讓自己安心地去接應宇文述老將軍。如果在預定時間內大軍無法返回,爲了江山社稷,皇帝陛下也必須把人馬撤回長城內去。那時候,三十萬東征軍連同自己的驍果營就又成了棄子,想到這,李旭背上的冷汗淋漓而下。

“皇上有時候也得聽百官的諫言!”劉弘基知道李旭在想什麼,苦笑着開導他。“這消息本來不該告訴你,是唐公怕你吃虧……”

“謝謝唐公!”李旭衝衆人拱手。

“別這麼客氣!”李建成微笑着替父親還禮。“家父也要離開懷遠鎮了,皇上臨時授了他一個守捉使的職務,讓他出鎮弘化,調動西北兵馬以防各地流寇藉機生事!”

“替我恭喜唐公!”李旭又施了一個禮,非常高興地祝賀。守捉使是個權力很大的軍職,可以調動所在地附近各路地方兵馬。從皇上陛下的安排上來看,他對李家的懷疑已經慢慢減弱了。這樣下去,唐公一家的日子會越來越好過。

“家父說如果你將來需要,可隨時到弘化找他!”

“等從遼東回來,我會登門向世伯道賀!”李旭向大夥保證。“你們幾個也小心……”

“我們肯定比你安全!你小子,嗨!”劉弘基捶了李旭肩膀一拳,話語中不無遺憾。對於旭子的離開,他至今不能釋懷。

“我儘量不給唐公丟臉就是!”李旭笑了笑,把尷尬掩飾了過去。現在不是說這些遺憾之事的時候,他需要儘量多地瞭解中原的情況。楊夫子在叛軍手裡,徐大眼的家也距離梨陽不遠。“楊玄感手中哪裡來的兵?居然能威脅到東都安全?”

“什麼兵,都是運河上的船伕,還有護糧的民壯。大夥都說,如果去年那三十萬府兵都在……”武士彠猶豫了一下,習慣性地把剩下半句話吞回了肚子。

半句話的消息對李旭來說已經足夠了。如果去年那三十萬府兵不埋骨遼東,任何人都難撼動大隋的根基。可現在不同,皇上麾下的也是一羣臨時徵募來的農夫,叛軍手裡也是。

如果自己是楊玄感,肯定也要將徵遼大軍堵在長城外。前有叛軍,後有高句麗人,百萬大軍誰也甭想逃出生天!李旭覺得自己的心越來越涼,沉甸甸地直向下墜。猛然,他想起一個人,彷彿雨後看到了陽光般,欣慰寫了滿臉。

“羅藝將軍在涿州,皇上兩次東征,都沒將虎賁鐵騎帶出來!”他低聲叫道,彷彿發現了什麼驚天秘密。

那五千鐵騎可以說是整個大隋最精銳的部隊,有他們在,楊玄感未必敢北上。

“羅藝?”衆人同時楞了一下,臉上又同時迸發出驚喜。涿郡附近一馬平川,正是大隋具裝鐵騎發揮威力的好戰場。楊玄感手中盡是些未經訓練的農夫,如果帶着剛剛武裝起來的農夫去和大隋虎賁鐵騎硬碰,無論雙方人數相差多少,等待他的都將是頭破血流的下場。

“我會請唐公把你的分析轉奏給皇上!”劉弘基高興地保證。搖搖頭,他發現李旭在不知不覺中好像又長大了許多。

“有了這個條件,大軍就不必撤得那麼匆忙了!”李世民看着比自己大不了多少的旭子,滿臉欽佩。“你一定要平安回來,我還要跟你討教騎射!”

“一定不負二公子所望!”李旭用力抱了抱世民的肩膀,笑着說道。

衆人同時大笑,心裡都感覺到了友情在流動。李建成,劉弘基、李世民、武士彠相繼跳上馬背,將馬頭撥轉到落日的方向。

“二妹本來也想過河來送你,但她臨時有事情,脫不開身!”李建成策馬兜巡着,低聲替人傳話。“她說祝你一路平安,早日載譽而回!”

說罷,他一抖繮繩,率先跑了出去。

“婉兒?”李旭彷彿在記憶中想起了這個名字般,喃喃地念叨。婉兒現在怎麼樣了,她要出嫁了麼?心中的感覺柔柔的,有一點點痛,更多的是錯過的遺憾。

“我忘了弟兄們給你捎的一件東西!”武士彠跟隨衆人跑出百餘步,又找了個藉口將戰馬兜了回來。回頭看看無人跟着自己返回,他從戰馬上俯身,貼在李旭耳邊說道:“婉兒下個月完婚,柴家已經派人來接了。”

他擡起頭,看了看李旭那幅波瀾不驚的面孔,“婉兒託我帶一句話給你,她說,她從來沒生過你的氣!”

“我知道!替我祝賀她!”李旭裂開嘴巴,開心地笑了起來。直到武士彠跑出老遠,他的笑容還凝固在臉上。

斜陽下,少年人心如秋水。

第1章 雷霆(五)第1章 大賊(四)第6章 持槊(四)第1章 擊鼓(五)第4章 故人(四)第2章 虎雛(六)第2章 背棄(三)第5章 獵鹿(四)第4章 故人(五)第2章 展翼(七)第5章 無名(五)第3章 爭雄(三)第3章 烽火(五)第5章 諾言(二)第7章 盛世(七)第4章 國殤(三)第4章 變徵(七)第3章 浮沉(一)第1章 擊鼓(一)第3章 何草(三)第5章 歸途(二上)第4章 國殤(六)第4章 變徵(四)第2章 虎雛(四)第6章 持槊(四)第5章 無名(七)第6章 持槊(八)第1章 肱股(三)第1章 肱股(一)第2章 展翼(四)第3章 扶搖(七)第5章 君恩(六)第5章 無家(五)第3章 何草(五)第1章 盛世(六)第2章 吳鉤(七)第3章 浮沉(六)第3章 爭雄(六)第4章 國殤(一)第2章 吳鉤(七)第5章 無名(一)第4章 取捨(一)第6章 持槊(八)第5章 無家(一)第6章 持槊(三)第6章 錦瑟(六)第6章 持槊(七)第3章 何草(七)第1章 盛世(四)第3章 曠野(一)第2章 展翼(六)第3章 爭雄(六)第5章 君恩(三上)第7章 盛世(十二)第1章 盛世(五)第3章 扶搖(一)第4章 變徵(四)第1章 出柙(二)第4章 變徵(五)第5章 無名(一)第2章 壯士(五)第2章 展翼(四)第5章 諾言(四)第5章 君恩(一)第2章 虎雛(五)第1章 羽化(二)第2章 背棄(五)第7章 盛世(十一)第2章 虎雛(五)第6章 錦瑟(二)第3章 浮沉(五)第4章 干城(七)第4章 補天(二)第4章 醉鄉(四)第2章 吳鉤(二)第4章 醉鄉(五)第5章 無家(五)第3章 曠野(二下)第3章 何草(四)第6章 持槊(八)第3章 無衣(一)第1章 大賊(五)第2章 背棄(二)第1章 羽化(一)第2章 出仕(二)第1章 雷霆(二)第4章 取捨(七)第4章 醉鄉(一)第5章 歸途(六)第7章 盛世(三)第3章 何草(五)第6章 持槊(三)第2章 虎雛(三)第3章 何草(三)第6章 持槊(二)第7章 盛世(九)第2章 背棄(三)第1章 擊鼓(二)第3章 出仕(四)第1章 羽化(三)
第1章 雷霆(五)第1章 大賊(四)第6章 持槊(四)第1章 擊鼓(五)第4章 故人(四)第2章 虎雛(六)第2章 背棄(三)第5章 獵鹿(四)第4章 故人(五)第2章 展翼(七)第5章 無名(五)第3章 爭雄(三)第3章 烽火(五)第5章 諾言(二)第7章 盛世(七)第4章 國殤(三)第4章 變徵(七)第3章 浮沉(一)第1章 擊鼓(一)第3章 何草(三)第5章 歸途(二上)第4章 國殤(六)第4章 變徵(四)第2章 虎雛(四)第6章 持槊(四)第5章 無名(七)第6章 持槊(八)第1章 肱股(三)第1章 肱股(一)第2章 展翼(四)第3章 扶搖(七)第5章 君恩(六)第5章 無家(五)第3章 何草(五)第1章 盛世(六)第2章 吳鉤(七)第3章 浮沉(六)第3章 爭雄(六)第4章 國殤(一)第2章 吳鉤(七)第5章 無名(一)第4章 取捨(一)第6章 持槊(八)第5章 無家(一)第6章 持槊(三)第6章 錦瑟(六)第6章 持槊(七)第3章 何草(七)第1章 盛世(四)第3章 曠野(一)第2章 展翼(六)第3章 爭雄(六)第5章 君恩(三上)第7章 盛世(十二)第1章 盛世(五)第3章 扶搖(一)第4章 變徵(四)第1章 出柙(二)第4章 變徵(五)第5章 無名(一)第2章 壯士(五)第2章 展翼(四)第5章 諾言(四)第5章 君恩(一)第2章 虎雛(五)第1章 羽化(二)第2章 背棄(五)第7章 盛世(十一)第2章 虎雛(五)第6章 錦瑟(二)第3章 浮沉(五)第4章 干城(七)第4章 補天(二)第4章 醉鄉(四)第2章 吳鉤(二)第4章 醉鄉(五)第5章 無家(五)第3章 曠野(二下)第3章 何草(四)第6章 持槊(八)第3章 無衣(一)第1章 大賊(五)第2章 背棄(二)第1章 羽化(一)第2章 出仕(二)第1章 雷霆(二)第4章 取捨(七)第4章 醉鄉(一)第5章 歸途(六)第7章 盛世(三)第3章 何草(五)第6章 持槊(三)第2章 虎雛(三)第3章 何草(三)第6章 持槊(二)第7章 盛世(九)第2章 背棄(三)第1章 擊鼓(二)第3章 出仕(四)第1章 羽化(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