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虎雛(三)

李旭年少,雖然經歷過許多磨難,心智卻遠未成熟到睿智平和的地步。他曾在遼東親眼看到袍澤們的頭顱被高句麗人壘成佛塔,所以在人生的很長一段時間內難免會被仇恨矇蔽雙目。但滿朝文武的想法卻不能像個年青人般偏激。大隋朝討伐高麗,打的是弔民伐罪的名義,如果在對方境內一味地燒殺搶掠,會讓整個東征失去道義的支點。大隋皇帝陛下的聖人天子形象也會因此轟然而倒。所以,繼虞世基後,很快又有十幾個文臣出面反對李旭燒光對方莊稼的提議。爲了確保仁義之師的名聲,有人甚至堅決反對把接應大軍歸來的重任交到一個“殘暴野蠻”屠夫之手。而武將們的觀點卻恰恰相反,他們認爲既然本朝還要進行第三次東征,就不妨在高句麗的國內製造更大的破壞,這次回撤之前燒燬的莊稼越多,下次東征也會贏得越輕鬆。

對於領兵去接應宇文述,衆將軍們也不十分感興趣。正如李旭先前所想,這是一項雞肋般的任務。領一支偏師入遼,即使平安接回了東征大軍,功勞也屬於帶領三十萬兵馬的宇文述老將軍。而一旦途中出現什麼紕漏,便要承擔很多無干系的責任,弄不好自己連性命都得搭到這次任務上。

中軍帳內剎那間熱鬧起來,文臣們反對這項提議並進而反對由李旭出任主將,武將們則支持這項提議進而發展到支持李旭領兵,雙方各執一詞,爭論不休。

“好了,好了,援軍依舊由李郎將統率。只是不要做無謂的殺傷與破壞,具體如何,李郎將便宜行事便罷!”楊廣揮揮手,打斷了衆人的爭執。作爲一直負有仁慈之名的大隋皇帝陛下,他自然不能明白地支持李旭的提議。但李旭建議的破壞行動,的確是個不錯的辦法。即使不爲了給將士們復仇,對削弱敵方國力也甚有成效。所以他乾脆選擇和稀泥,既不肯定,也不否定,讓李旭自己酌情去處理。

諫議大夫虞世基是個“菩薩”心腸,聽了楊廣的決斷後依然反對由李旭領兵。“萬歲,李將軍身上殺……”

“虞愛卿放心,朕給他派個監軍就是。士及,這次由你跟着李郎將去,行軍打仗多給他出主意,也別讓他亂殺無辜!”楊廣微笑着打斷了虞世基的諫言。

“臣,尊旨!”一直躲在衆文官身後的宇文士及快步出列,欣然領命。

“什麼事情,你們二人商量着決定。今晚大軍連夜出發,朕會命令百官配合你們做準備!”楊廣看了看滿臉失望的李旭,又看躍躍欲試的宇文士及,低聲叮囑。

“是,末將尊命!”李旭無奈,只好殃殃地上前接令。讓宇文士及做監軍,比皇帝陛下駁了他燒燬高句麗人莊稼的諫言而令人失望。這個當朝皇帝的女婿長了根分了岔的舌頭,自二人認識以來,從他嘴裡,李旭就沒聽到過一句令人舒服的話。

果然,纔出了中軍帳,宇文士及的嘲諷挖苦之詞就劈頭蓋臉的砸了過來。“呵呵,李將軍果然是個重情重義的好漢子,放着伸手可及的富貴都不要,念念不忘的卻是和唐公的叔侄之情!哎,就是不知道唐公送將軍鎧甲時,心裡想的是親情多些呢,還是價錢多些!”

“只要我自己想得不是價錢就成了!”李旭橫了他一眼,正色回答。“受人滴水之恩,當相報以涌泉。宇文老將軍的推薦之德,李某亦不敢忘!”

唐公李淵贈金贈甲,肯定有拉攏的目的存在。這一點李旭在酒後已經想得很清楚。但他同時清醒地認識到如果沒有李淵當初的破格提拔和舉薦,也沒自己的今天。況且無論別人說什麼,自己做人原則不能放棄。

“哈,好個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但不知有人自己的前程都沒了,還能拿什麼報答別人?”

“將來的事情,將來再說。現在李某盡力爲宇文老將軍打通退路,就是力所能及的回報!”李旭自知鬥嘴鬥不過宇文士及,乾脆把眼前任務扯出來招架。東征軍主帥是宇文士及老爹,他相信即使此人再渾,也不願拿老爹的性命開玩笑。

此言一出,果然堵住了宇文士及的嘴巴。雖然肚子裡有的是反擊之詞,駙馬督尉大人還真有些怕惹煩了李旭,害得對方故意出工不出力。憋了好半天,他才嘟嘟囔囔地補充了一句:“我就沒看出李淵這個人有什麼好來。明明這棵大樹都快倒了,你還藤兒般死抱着它不放幹!”

“如果李某是根藤兒,自然要早攀高枝!”李旭笑了笑,淡淡地回答。他明白宇文述父子的拉攏之意,在大隋朝,宇文家族的實力也遠遠大於李家。但他不想做藤,不想依賴別人的恩賜而活着。他想爲自己爭一片屬於自己的天空。也許因爲種種原因,自己註定成不了一棵參天大樹。但自己至少可以選擇做一株野草,可以不必看任何人的臉色,在陽光下自由自在呼吸的野草。

“李郎將志向不小!”宇文士及的話怎麼聽起來嘲諷的意味都多於讚歎。

李旭聳聳肩,不跟此人繼續鬥口。國公家的子侄永遠不會理解平民小子的想法,就像他理解不了爲什麼必須宣誓效忠,宇文家父子才能對自己放心一樣。

宇文士及見李旭不說話,也失去了鬥嘴的樂趣。眼下救援東征大軍要緊,那些家族之爭可以暫且放到腦後。這麼一想,他的思路慢慢又走上了正軌,沉默了片刻,低聲詢問道:“說吧,出發前需要我這個監軍作些什麼?”

“調集戰馬,能調多少調多少。”李旭點點頭,把最棘手的問題交給了宇文士及去處理。

第4章 國殤(四)第3章 曠野(二)第2章 虎雛(七)第3章 烽火(三)第5章 君恩(四)第3章 扶搖(四)第2章 出塞(一)第3章 浮沉(八)第3章 扶搖(三)第1章 雷霆(八)第4章 補天(二)第5章 諾言(一)第2章 吳鉤(七)第3章 扶搖(六)第3章 扶搖(四)第3章 扶搖(一)第3章 無衣(七)第6章 持槊(三)第1章 雷霆(二)第6章 持槊(三)第1章 出柙(六)第4章 醉鄉(五)第4章 補天(三)第1章 雷霆(五)第2章 背棄(五)第1章 雷霆(七)第4章 故人(四)第1章 雷霆(四)第3章 無衣(二)第6章 持槊(四)第2章 背棄(三)第8章 疊唱(三)第1章 大賊(七)第2章 背棄(六)第1章 擊鼓(四)第3章 爭雄(六)第3章 浮沉(四)第5章 君恩(四)第1章 肱股(三)第2章 背棄(二)第4章 取捨(七)第4章 變徵(三)第4章 國殤(四)第5章 諾言(六)第6章 持槊(九)第2章 背棄(三)第3章 無衣(二)第2章 壯士(三)第3章 何草(四)第2章 吳鉤(一)第2章 吳鉤(四)第3章 浮沉(二)第2章 出仕(二)第4章 補天(一)第3章 烽火(三)第3章 烽火(二)第5章 歸途(八)第3章 無衣(五)第2章 背棄(一)第4章 烽火(四)第1章 出柙(一)第7章 盛世(十)第3章 爭雄(五)第7章 盛世(九)第3章 爭雄(六)第5章 諾言(四)第3章 扶搖(一)第2章 出仕(五)第2章 展翼(四)第3章 爭鋒(二)第4章 國殤(五)第4章 故人(五)第4章 補天(二)第3章 曠野(二)第4章 故人(四)第1章 雷霆(五)第2章 展翼(三)第6章 持槊(七)第6章 錦瑟(一)第3章 無衣(五)第2章 壯士(二)第3章 無衣(四)第4章 補天(五)尾聲一正劇版第2章 出仕(六)第2章 虎雛(二)第3章 無衣(六)第5章 無名(五)第1章 擊鼓(二)第6章 持槊(三)第5章 君恩(六)第5章 獵鹿(九)第4章 變徵(八)第2章 壯士(六)第1章 羽化(一)第2章 出塞(一)第2章 壯士(三)第2章 出仕(一)第2章 背棄(三)第5章 獵鹿(四)
第4章 國殤(四)第3章 曠野(二)第2章 虎雛(七)第3章 烽火(三)第5章 君恩(四)第3章 扶搖(四)第2章 出塞(一)第3章 浮沉(八)第3章 扶搖(三)第1章 雷霆(八)第4章 補天(二)第5章 諾言(一)第2章 吳鉤(七)第3章 扶搖(六)第3章 扶搖(四)第3章 扶搖(一)第3章 無衣(七)第6章 持槊(三)第1章 雷霆(二)第6章 持槊(三)第1章 出柙(六)第4章 醉鄉(五)第4章 補天(三)第1章 雷霆(五)第2章 背棄(五)第1章 雷霆(七)第4章 故人(四)第1章 雷霆(四)第3章 無衣(二)第6章 持槊(四)第2章 背棄(三)第8章 疊唱(三)第1章 大賊(七)第2章 背棄(六)第1章 擊鼓(四)第3章 爭雄(六)第3章 浮沉(四)第5章 君恩(四)第1章 肱股(三)第2章 背棄(二)第4章 取捨(七)第4章 變徵(三)第4章 國殤(四)第5章 諾言(六)第6章 持槊(九)第2章 背棄(三)第3章 無衣(二)第2章 壯士(三)第3章 何草(四)第2章 吳鉤(一)第2章 吳鉤(四)第3章 浮沉(二)第2章 出仕(二)第4章 補天(一)第3章 烽火(三)第3章 烽火(二)第5章 歸途(八)第3章 無衣(五)第2章 背棄(一)第4章 烽火(四)第1章 出柙(一)第7章 盛世(十)第3章 爭雄(五)第7章 盛世(九)第3章 爭雄(六)第5章 諾言(四)第3章 扶搖(一)第2章 出仕(五)第2章 展翼(四)第3章 爭鋒(二)第4章 國殤(五)第4章 故人(五)第4章 補天(二)第3章 曠野(二)第4章 故人(四)第1章 雷霆(五)第2章 展翼(三)第6章 持槊(七)第6章 錦瑟(一)第3章 無衣(五)第2章 壯士(二)第3章 無衣(四)第4章 補天(五)尾聲一正劇版第2章 出仕(六)第2章 虎雛(二)第3章 無衣(六)第5章 無名(五)第1章 擊鼓(二)第6章 持槊(三)第5章 君恩(六)第5章 獵鹿(九)第4章 變徵(八)第2章 壯士(六)第1章 羽化(一)第2章 出塞(一)第2章 壯士(三)第2章 出仕(一)第2章 背棄(三)第5章 獵鹿(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