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盛世(二)

“那倒也是!”謝映登連聲苦笑。論雄心、抱負以及殺伐決斷,李旭照着瓦崗軍大當家李密差得實在太遠了。甚至連王勃、徐元朗這些實力稍大一點兒的草頭王都比不上。放眼當世,哪個人手裡握着數萬雄兵,不打一打爭天下的念頭?又有誰會像李旭這呆子般好端端地中原不爭,非要主動搬到塞外去做蠻夷人的可汗?!!

但李旭的確有一點好處,就是從來不殘害自己的弟兄。他不會在酒席宴上殺人奪兵,也不會抽冷子在人脖子後動黑刀。這也是這麼多年來,他在仕途屢受打擊,卻始終有人追隨的原因。套用徐茂公的話來說,旭子缺乏成爲一個英主的野心與狠辣勁兒,但他卻是一個肯設身處地的替朋友着想,不會爲了自己而將天下萬物視爲芻狗的厚道人。這種人很難被輔佐成材,卻可以放心地作爲朋友。

既然話不投機,謝映登也就不再繼續堅持。又陪着李旭喝了幾盞酒,聊了些道聽途說的傳聞,便藉口不勝酒力提出告辭。

“你帶來的瓦崗弟兄,被時司馬安排到了我的軍營旁邊。到堡口向左一拐便是。”李旭一邊安排親兵爲謝映登領路,一邊向對方叮囑,“如果你嫌軍營太吵鬧,可以去堡北斜坡上的英雄樓,那是李家世子特意爲招待前來抗敵的天下豪傑所建,陳設相當奢華!”

李建成有意藉着這次長城之戰爲他自己招攬下屬,旭子對此心知肚明,並且默許了其這種越界行爲。從楊廣死後的天下大勢上看,如果博陵軍退出問鼎之爭,太原李家憑着整個河東、半個京畿以及許紹主動獻給李家的江南三郡,實力已經無人能及。謝映登如果非要找個帝王去投靠,通過出售自己的聰明才智來重振昔日王謝輝煌,選擇李淵要比選擇其他人成功的可能性大許多。

況且李淵這個人雖然狡詐多變,知人善用方面卻高出其他豪傑不止一籌半籌。從昔日的陳演壽、長孫順德,到今日的劉弘基、武士矱,這些李家的柱石几乎都是李淵一手挖掘。在這點上,李旭自己都沒法與其相比。

聽出了李旭的話外之意,謝映登先是一愣,然後笑着回答,“如此,這英雄樓倒值得去轉一轉。卻不知道里邊是否有黃金搭建的臺子!”

“進去的人才會知道!”李旭一語雙關。看着謝映登跳上馬背,他又想起了另外一件事,猶豫了一下,低聲道:“記得我跟你說起的陳國郡主麼?就是化名爲晚晴的那位。她此時與新任丈夫蘇啜附離一道呆在骨託魯的身邊!”

“她?”謝映登猛地拉緊馬繮繩,將坐騎勒得原地直打圈兒,“她怎麼還沒忘了舊仇。大陳國都亡了多少年了?爲了她一家之仇”

話說到一半,猛然想起自己就在片刻之前,還爲了一家之富貴苦勸李旭加入爭霸天下的大軍之中。這種作爲看似理直氣壯,比起陳晚晴爲了一家之仇不惜毀滅整個中原,未見得高明到哪裡去!

再次看了一眼李旭,謝映登的目光變得柔和了不少,笑了笑,低聲道:“打完這仗,有些話我慢慢跟你說!”

“打完這仗後,我再與你痛飲!”李旭身上也恢復了幾分英雄氣概,揮了揮手,目送謝映登等人遠去。

待馬蹄聲漸漸稀落了,李旭轉過身來,慢慢走向自家後宅。雖然是在長城腳下,天氣也有些熱了,溫吞吞的晚風夾雜着花香,吹得人心中酒意上涌。

“陛下死了!”直到把所有目光隔離在後宅大門之外,李旭的身體才慢慢鬆弛下來,挺直的肩膀不再堅硬如山,一點點挪動的腳步也有些跟蹌。

兩名在內宅伺候的家人見老爺喝醉了,趕緊跑上前攙扶。李旭苦笑着揮了揮手,命令他們全部退到一邊。“沒事!不到半壇而已,哪那麼容易醉。別驚動了夫人,也別瞎折騰了。我在桃樹下坐坐,涼快涼快就好!”

“唉!”來福和來壽答應一聲,留下一個替家主擦拭樹下的石凳,另一個飛也似的跑到廚房去尋熱水煮茶。李旭笑着看了留下伺候的人一眼,和氣地吩咐,“去門外守着。沒事兒別放人進來。我要靜一靜,養養神!”

“是!”來壽心疼地看了李旭一眼,默默地起身離開。他們幾個都是當年李旭從齊郡人市上買回來的少年。如果當初不是被李旭看中,不光自己,連帶家人都早已變成了路邊餓殍。是李旭不但給足了他們的賣身錢,還另外給了他們家人一些米糧救急,讓他們一家在亂世之中倖免於難。後來李府北遷,他們的家人也走了石夫人的門路,跟着搬遷到博陵,成爲李家的佃戶。從此再不受凍餓之災。而近幾年來,隨着李府的規模不斷擴大,他們都成了僕人中的總管,非但每年有固定的工錢可拿,並且利用手中的權利,讓自己的家人的生活也隨着水漲船高。

所以來福、來壽等人對李旭是最爲忠心的。突厥人打到哪裡他們都管不着,自家老爺有個頭疼腦熱,他們便要趕着去求遍漫天神佛。

“陛下死了!”坐在樹下的石凳之上,冷硬的感覺一波波向身體內傳來,卻壓制不住腹內的熱浪翻滾。也就是到了這種時候,李旭才能真正地放鬆自己,放棄堅強的外殼與僞裝,露出一點點屬於年青人的迷茫與軟弱。

“楊廣死了!”這個消息不算突然,但卻讓他非常非常地難過。在李旭心目中,這位註定要身負罵名的君主,一直有無數個形象存在。第一個是旭子少年時的,那時候,皇帝在他的設想中是冷酷、威嚴並且昏庸。其隨口一句“顯我中原天朝之威儀!”便使得塞上無數小飯館被蜂擁而來的胡人吃破了產。其隨便一道徵兵令下,便讓上谷數萬家百姓妻離子散,家破人亡。

有關楊廣的第二個印象,是一座高大奢華的馬車。馬車後,隱隱是一張蒼白衰老的臉。這張臉的主人明明孱弱無比,卻硬要裝出一份強大的姿態來。硬要用流蘇和珠寶來掩飾自己內心的空虛與疲憊。

第三個楊廣,是一身戎裝,手指遼東,意氣風發的大軍統帥。那一刻,高喊着“朕今天至此,是來看一看一年多來,爲我大隋駐守此地的壯士是什麼模樣。朕今天到這裡來,也是來看一看遼河兩岸的萬里江山”的楊廣,氣勢是如此的令人人心折。

第四個楊廣,是一手將他從校尉、郎將、將軍,大將軍,一步步提拔上來的皇帝陛下。明知道他也姓李,跟李淵家族的關係還有些說不清道不明。明知道權臣宇文述、虞世基都不喜歡他,明知道他出身寒微,行事風格與朝中諸公格格不入,卻執意要提拔他,將豪門子弟苦盼了幾十年都得不到的大總管之位,毫不猶豫地相授!

第五個楊廣,是明知道宇文述父子倒賣軍糧,卻不肯深究。明知道來援將士歷盡艱險,卻不肯出錢賞賜的糊塗蟲。他像守財奴一樣守着自己的財富,卻把整個江山都丟了。他像庇護自己的親生子侄一樣庇護宇文化及兄弟,卻最後被宇文化及兄弟謀奪了性命。

第六個楊廣,是那個無力替他和冤死於黃河南岸的萬餘將士討還公道,無力對付東都、長安和江都三地豪門與權臣,卻還想着將掌上明珠交給他。利用他的武力庇護襄國公主一生一世的老漢。那個時候,李旭知道楊廣已經看穿了,絕望了。所以才明知道博陵軍不可能再南下,仍然給女兒安排去路。那時候的楊廣,不再是君王,而是一個可憐的病人,明知病入膏肓,依舊想着憑藉昔日的餘威給子孫後代謀條退路。

第七個,第八個

如此之人,昏君乎,明主乎?該死乎,可憐乎?李旭說不清楚。站在父輩和舅舅的角度,他有一萬個理由認定楊廣是個暴君,昏君,死不足惜,自尋死路。站在自己的角度,他卻爲對方的死而感到深深的悲哀,深深地畏懼。

他不知道是什麼原因,會讓一個年青時統帥幾十萬大軍,數月之內席捲南陳,一統中原的名將,能臣,最後變成了那般糊塗模樣。他甚至還怕,自己會不會有朝一日變成第二個楊廣,一樣昏庸糊塗,一樣總覺得什麼做得都對,實際上所做一切都是錯的。

“我不會,永遠不會!”悲哀與恐懼如條大蛇般纏住了李旭,令他一時失態,忍不住騰地站起來,重重地向身邊的桃樹捶了一拳。霹靂巴拉!剛剛長到手指肚子大小的青桃受不住如此大的震動,冰雹般落了滿地。

李旭的心神一瞬間被桃雨打醒。他低下頭,藉着院子裡的燈光,看到地上一個個青桃絨毛未褪,還遠不到成熟時候。

第4章 干城(五)第1章 羽化(二)第2章 吳鉤(一)第1章 出柙(六)第1章 羽化(一)第5章 無家(六)第4章 補天(二)第1章 雷霆(五)第4章 變徵(四)第1章 肱股(二)第3章 何草(一)第6章 持槊(二)第3章 扶搖(七)第3章 扶搖(四)第6章 錦瑟(四)第5章 獵鹿(八)第6章 持槊(八)第7章 盛世(十二)第2章 虎雛(四)第3章 爭雄(一)第6章 錦瑟(五)第4章 取捨(二)第7章 盛世(五)第3章 曠野(六)第6章 持槊(八)第4章 國殤(七)第3章 浮沉(二)第2章 出塞(一)第7章 盛世(八)第4章 醉鄉(三)第6章 持槊(二)第5章 獵鹿(一)第1章 擊鼓(三)第5章 歸途(七)第3章 烽火(六)第7章 盛世(七)第4章 干城(五)第3章 何草(二)第4章 取捨(一)第2章 壯士(三)第5章 無家(一)第3章 無衣(二)第2章 背棄(一)第4章 國殤(四)第2章 出塞(三)第1章 擊鼓(五)第5章 諾言(三)第5章 君恩(六)第4章 取捨(一)第1章 擊鼓(一)第2章 出仕(三)第1章 擊鼓(二)第7章 盛世(十三)第1章 出柙(六)第1章 出柙(四)第4章 取捨(一)第3章 扶搖(二)第3章 出仕(四)第7章 盛世(九)第5章 無家(五)第1章 盛世(五)第4章 醉鄉(四)第1章 雷霆(六)第2章 出仕(六)第6章 持槊(八)第5章 無名(五)第5章 歸途(四)第4章 取捨(四)第3章 爭雄(一)第3章 爭雄(二)第7章 盛世(一)第1章 擊鼓(四)第3章 曠野(六)第7章 盛世(一)第4章 變徵(六)第5章 無家(五)第3章 無衣(四)第4章 變徵(八)第1章 大賊(七)第4章 取捨(一)第5章 歸途(八)第2章 壯士(二)第1章 出柙(三)第3章 扶搖(六)第1章 擊鼓(一)第5章 無名(七)第5章 無名(三)第1章 肱股(三)第4章 國殤(二)第3章 何草(六)第3章 扶搖(七)第7章 盛世(六)第4章 取捨(二)第2章 背棄(二)第4章 補天(一)尾聲一正劇版第6章 持槊(二)第2章 壯士(一)第5章 無家(四)第2章 虎雛(二)
第4章 干城(五)第1章 羽化(二)第2章 吳鉤(一)第1章 出柙(六)第1章 羽化(一)第5章 無家(六)第4章 補天(二)第1章 雷霆(五)第4章 變徵(四)第1章 肱股(二)第3章 何草(一)第6章 持槊(二)第3章 扶搖(七)第3章 扶搖(四)第6章 錦瑟(四)第5章 獵鹿(八)第6章 持槊(八)第7章 盛世(十二)第2章 虎雛(四)第3章 爭雄(一)第6章 錦瑟(五)第4章 取捨(二)第7章 盛世(五)第3章 曠野(六)第6章 持槊(八)第4章 國殤(七)第3章 浮沉(二)第2章 出塞(一)第7章 盛世(八)第4章 醉鄉(三)第6章 持槊(二)第5章 獵鹿(一)第1章 擊鼓(三)第5章 歸途(七)第3章 烽火(六)第7章 盛世(七)第4章 干城(五)第3章 何草(二)第4章 取捨(一)第2章 壯士(三)第5章 無家(一)第3章 無衣(二)第2章 背棄(一)第4章 國殤(四)第2章 出塞(三)第1章 擊鼓(五)第5章 諾言(三)第5章 君恩(六)第4章 取捨(一)第1章 擊鼓(一)第2章 出仕(三)第1章 擊鼓(二)第7章 盛世(十三)第1章 出柙(六)第1章 出柙(四)第4章 取捨(一)第3章 扶搖(二)第3章 出仕(四)第7章 盛世(九)第5章 無家(五)第1章 盛世(五)第4章 醉鄉(四)第1章 雷霆(六)第2章 出仕(六)第6章 持槊(八)第5章 無名(五)第5章 歸途(四)第4章 取捨(四)第3章 爭雄(一)第3章 爭雄(二)第7章 盛世(一)第1章 擊鼓(四)第3章 曠野(六)第7章 盛世(一)第4章 變徵(六)第5章 無家(五)第3章 無衣(四)第4章 變徵(八)第1章 大賊(七)第4章 取捨(一)第5章 歸途(八)第2章 壯士(二)第1章 出柙(三)第3章 扶搖(六)第1章 擊鼓(一)第5章 無名(七)第5章 無名(三)第1章 肱股(三)第4章 國殤(二)第3章 何草(六)第3章 扶搖(七)第7章 盛世(六)第4章 取捨(二)第2章 背棄(二)第4章 補天(一)尾聲一正劇版第6章 持槊(二)第2章 壯士(一)第5章 無家(四)第2章 虎雛(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