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風雲突變中原敵對兩軍主力分別相持於隴海路徐州、鄭州段,平漢路鄭州、信陽段,彼此都在醞釀着新的大戰。國民黨軍相對放鬆了對次要方向的注意力。
6月13日,我中原野戰軍司令部下達了襄樊戰役作戰命令,以第二、四縱隊組成西兵團,以第六縱隊和桐柏軍區主力組成南兵團,於6月二下旬向老河口、襄陽之敵發起進攻。
正當中野等各部精心佈陣、襄樊戰役烽煙四起時,我華野粟裕兵團渡過了黃河,並乘勢發起豫東戰役,於睢縣、杞縣地區圍殲敵區壽年兵團,旨在調動敵人,創造殲敵戰機。
蔣介石爲此大爲震驚,急令五軍邱清泉主力迎擊,並命胡璉、吳紹周部分別從汝南、駐馬店北援,華中白崇禧的機動兵力張軫兵團楊幹才兵團從南陽地區進至確山。此行正中粟裕下懷。由於邱兵團隊形密集,難以分割,我軍便把突破點選在五軍邱清泉身上。而此時,我陳賡兵團距開封僅一天路程,且開封守敵較弱,粟裕便當機立斷,改變了原定在魯西南殲滅五軍的計劃,決定先取開封,再打來援之敵。粟裕的方案經中央軍委批准和劉鄧同意。鄧小平、劉伯承等中原軍區的首長正在研究配合作戰的問題。會議決定然後準備打襄陽。
爲了配合豫東戰役,劉鄧首長遂於6月15日下令暫停襄樊戰役,可是,爲了做到萬無一失,決定埋伏一支奇兵在鄂西,鉗制住武漢的白崇禧集團,“那麼,哪個縱隊留下呢?”李達參謀長問。劉伯承司令員說,“我看,就留6縱隊吧!鄧小平你看呢?“行!王近山再合適不過了,就把這塊硬骨頭留給他啃!”鄧小平政委的口氣很堅決。在場的所有人都明白兩位首長的用意。中野一、二、三、四縱和華野十縱5個縱隊火速開赴平漢線,於平漢線方面阻擊北援之敵並牽制第13綏靖區王凌雲部。並於剛來中原工作的陳毅副司令員一起,親赴前線,組織指揮各部隊鉗制敵整編十八軍及張軫兵團,以保證粟裕兵團在豫東作戰順利進行。
6月中、下旬,華東野戰軍接連發起開封戰役和睢(縣)杞(縣)戰役。爲阻擊平漢路敵人的增援,劉伯承相繼組織了3次阻擊戰。第一次是阻擊胡璉兵團北援開封。當華東野戰軍第三、八縱隊突然發起開封戰役,並一舉攻克開封外城時,蔣介石唯恐中原樞紐有失,急忙親飛開封上空指揮,一面令守敵固守待援,一面令第五軍和胡璉兵團由東、南兩面增援。東路的援敵由華東野戰軍負責阻擊,南路的胡璉兵團則由中原野戰軍進行阻擊。劉伯承見戰情緊急,爲了爭取時間,採取大兵團梯次行進的方式,令第一、三縱隊和華東野戰軍第十縱隊爲第一梯隊,迅速趕至西平以東的東、西洪橋一線,構築野戰防禦工事予敵以堅決阻擊;以第二、四縱隊爲第二梯隊,尾第一梯隊前進,隨時準備協同第一梯隊作戰。從6月15日至17日,胡璉兵團集中兵力和炮火,對東、西洪橋進行輪番攻擊,企圖一舉越過阻擊陣地。但在節節抗擊下,兩天僅前進了80裡。18日,開封四關已被華東野戰軍攻克。蔣介石因胡璉兵團已救援不及,且有被華東野戰軍、中原野戰軍南北夾擊之虞,即令胡璉退回汝南。至此,中原野戰軍順利地完成了第一次阻擊任務。第二次阻擊戰是配合華東野戰軍睢杞戰役第一階段作戰。6月下旬,經過宛東戰役和西平阻敵援汴戰鬥之後的中原野戰軍第一、二、三、四等4個縱隊,正集結在襄城、葉縣地區休整。6月27日,劉伯承接到粟裕電報:豫東睢杞作戰開始,wWw.預計7月2日解決戰鬥。望遲滯胡璉、吳紹周兵團,阻其北援。劉伯承立即令全體部隊分向郾城、漯河、遂平開進,預計殲擊正由駐馬店北進的吳紹周兵團(轄整編第八十五、十、二十八師)一部,吸引胡璉兵團西顧,從而達到阻敵北援的目的。華東野戰軍睢杞戰役的目標是圍殲西援開封的區壽年兵團。蔣介石、白崇禧鑑於上次胡璉兵團被中原野戰軍優勢兵力拖住的教訓,這次令張軫統一指揮胡璉和吳紹周兵團共5個整編師,全力北援。劉伯承按原定部署,以一部兵力牽制和阻擊東路的胡璉兵團,集中主力攻擊西路吳紹周兵團。6月30日至7月1日兩天,主力與吳紹周兵團展開激戰,用誘敵前進從翼側反擊的戰法,使敵人暴露在原野上,從而予以重大殺傷。張軫恐吳紹周兵團被殲,遭受白崇禧的斥責,急調胡璉兵團折回西平與吳紹周兵團靠攏,停止北援。至此,中原野戰軍勝利地完成了第二次阻擊作戰。
第三次阻擊戰,是保障睢杞戰役第二階段的作戰。7月3日,劉伯承再次接到粟裕報告,說在殲滅區壽年兵團後,擬繼續圍殲孤軍深入的黃百韜整編第二十五師,預計7日結束戰鬥,要求中原野戰軍阻擊胡璉等部,使其8日不能到達太康地區。同時,中原野戰軍司令部獲悉蔣介石復令張軫指揮胡、吳兩兵團,排除萬難,馳援黃百韜。劉伯承當機立斷,令第一、二、三、四縱隊全力東進,採取側擊、尾擊的戰法,在商水、東洪橋之線與敵激戰。張軫由於上兩次援救的失敗,又怕陷入解放軍的包圍,因此採取慣用的密集隊形齊頭並進,這恰恰爲中原野戰軍遲滯其行進速度創造了條件。蔣介石卻不滿張軫的穩步緩進,嚴令他趕往雅杞圍殲華東野戰軍的所謂“疲弊之師”。胡璉企圖邀功,自告奮勇率9個步兵團輕裝北進。劉伯承立即派部隊尾追。當胡璉剛剛趕到淮陽,華東野戰軍已勝利收兵。第三次阻擊戰也就勝利結束了。
此時,六縱在唐河待命——劉鄧將六縱放在東可馳援平漢線、南可奔襲老(河口)襄(陽)的機動位置,使其保持箭在弦上、引而不發之勢,等待戰機。
6縱是不可多得的強悍之師,是從太行山走出來的一支英雄部隊,是劉鄧大軍中的一支無敵勁旅。著名的百將團出自此部,王近山、杜義德、韋傑、李德生、肖永銀、李震等一大批個性豐滿的我軍名將,部曾是這個軍的軍(縱隊)、師(旅)首任領導。中野六縱是由晉冀魯豫軍區第6縱隊發展而來的。晉冀魯豫軍區第6縱隊,是以太行軍區六分區機關及直屬隊、韋(傑)支隊、石(志本)支隊、秦(基偉)向(守志)1945年11月5日在河北省磁縣馬頭鎮組建,司令員王宏坤,政治委員段君毅,副司令員王近山、韋傑,參謀長張廷發,政治部主任鮑先志。下轄第16、第17、第18旅。共1.3萬餘人。縱隊成立後未及整訓,即參加在峭河、白晉、安北等地區作戰,先後殲敵4000餘人。1946年7月,晉冀魯豫軍區野戰指揮部組成後,該縱隊隸屬晉冀魯豫野戰軍建制,
全縱一到打仗立生威猛之勢,8月,該縱隊出擊隴海線,首戰蘭封告捷,全殲守敵3000餘人,繳獲坦克11輛;繼克杞縣、殲敵800人,打出威名。接着參加定陶戰役,他們主攻大楊湖,全殲敵整三師59團,頑強扛起作戰難度大的苦差事,出色完任務,爲取得戰役全勝奠定基礎。10月,參加鉅野、鄄南戰役。在這次戰役中,第52團第1連班長王克勤,作戰勇敢,創造性地發揮了戰鬥互助作用,連續打退敵人多次進攻,守住了陣地,成爲全軍聞名的戰鬥英雄。延安《解放日報》1946年12月以《普遍開展王克勤運動》爲題發表社論,在全軍推廣王克勤思想互助、體力互助、技術互助的帶兵經驗。11月,參加滑縣戰役,奔襲上官襯,全殲敵第104旅。接着又回師魯西南,參加巨(野)金(鄉)魚(臺)戰役,全殲敵整編第4縱隊。1947年1月,晉冀魯豫解放區《人民日報》先後發表《第六縱隊執行羣衆路線和古田會議精神的成就》、《向六縱學習》兩篇社論,給全縱以極大鼓舞。3月,王近山任縱隊司令員,杜義德任政治委員,鮑先志任政治部主任。下旬,參加豫北反攻,一舉攻克湯陰城,殲敵暫編第3縱隊8000餘人,生俘敵中將縱隊司令孫殿英。3月,鮑先志任縱隊副政治委員兼政治部主任。5月初,縱隊在湯陰地區整訓整補,全縱隊達2萬餘人。6月30日,縱隊作爲劉伯承、鄧小平野戰軍的主力之一,突破國民黨黃河防線,參加揭開我軍戰略進攻序幕的魯西南戰役。在該戰役中,圍攻定陶,全殲守敵第153旅及地方團隊共4000餘人,取得縱隊戰史上第一次單獨全殲敵人正規軍一個旅的重大勝利。之後,又相繼參加了六營集、羊山集戰鬥,殲敵5000餘人。魯西南戰役結束後,隨劉鄧野戰軍千里躍進大別山。徒涉黃泛區,渡過沙河、洪河,抵達汝河北岸。在遭敵前堵後追中野面臨絕境的關鍵時刻,六縱浴血博擊,以“狹路相逢勇者勝”的英勇氣概強渡汝河、淮河,全軍將士勇猛無畏,如同插向蔣介石心頭的一把利劍,爲中野突圍硬是殺出一條血路。護衛中原局、野戰軍指揮部安全渡過汝河、淮河,戰勝敵人堵截圍追,直插大別山,勝利完成千裡躍進任務。進入大別山後,先後攻佔10餘座縣城,給地方反動政權和上頑以毀滅性打擊。10月下旬,參加高山鋪戰役,協同友鄰全殲敵第40師和第82旅。在極其艱難的條件下,堅持大別山鬥爭和友鄰部隊一起吸引和牽制敵人33個旅,粉碎了敵人對大別山的圍攻,支援了全國各個戰場的作戰。這期間,爲加強地方武裝,重建大別山根據地,將所屬第48、第51、第53團調歸鄂豫軍區第4、第5分區。1948年3月,出大別山,至河南葉縣地區整訓。1948年5月9日,晉冀魯豫野戰軍第6縱隊改稱中原野戰軍第6縱隊,李震任政治部主任,其他任職不變。改編後隨即參加宛東戰役。1948年7月六縱在兵力不佔優,裝備落後的條件下,出奇兵進攻極爲重要的戰略之點襄樊,以反常規的大膽戰法,刀劈三關,一舉攻下鐵打襄陽,擊敗川軍名將郭勳祺,生擒大特務頭子康澤,取得襄樊大捷,此役在軍事上極大地調功了敵軍,戰後17旅19團獲襄陽特功團,淮海戰役中英雄血戰雙堆集,頑強頂任敵18、15軍輪番攻擊,並戰場策反敵110師起義,爲摧敵18軍(**五大主力之一)立頭功。1949年2月編爲12軍,南下渡江,進軍西南作戰,能征善戰戰績輝煌。
在國民黨國防部的檔案裡有如下記載:劉伯承匪部6縱隊,司令員王近山,政委杜義德。下轄三個旅:16旅旅長尤大忠。17旅旅長李德生,18旅旅長肖永銀。該縱,長於攻堅,指揮及紀律均佳。匪稱之爲主力縱隊。
這個情報相當準確,不但摸清了指揮官的名字,連部隊的特點也掌握了。不過,第6縱隊其實是一支年輕的部隊,1945年11月才組建。正由於新,劉鄧才抓得多、抓得緊,所以部隊的素質、戰鬥作風提高得極快。晉冀魯豫解放區的《人民日報》曾發表《向六縱學習》的社論,這是全區部隊中唯一獲此榮譽的部隊。
第6縱隊司令員王近山綽號“王瘋子”。他15歲參加紅軍,每次戰鬥總是往前跑,直到當上了縱隊司令員,還改不了這脾氣,以至每次打仗總有六、七個警衛員跟着他,一見他性子來了,就把他往後拖。他的“燒鋪草”精神全軍聞名:一有硬骨頭就搶着“啃”,上來就是破釜沉舟的架勢,他日“燒鋪草”,即全豁出去了。久而久之,連**也知道了他這個“王瘋子”,戲濾地稱讚:“這個‘王瘋子’,瘋得有水平呢。”
眼看兄弟部隊在北面戰場打得熱火朝天,而自己卻在一旁“待命”———坐冷板凳,在後方養傷痊癒剛歸隊不久的王近山司令員再也耐不住了。他到了桐柏軍區,和王宏坤司令員一起,聯名致電劉鄧首長:“爲了分散敵人,積極配合北線作戰,建議先取老河口,後出襄陽。”兩位司令員請戰打襄陽。
劉鄧首長指揮作戰,十分重視統觀全局,講究謀略,從不貿然行事,戰前計劃周密,而一旦下了決心,則決不動搖,不惜一切代價,堅決戰鬥到底,直到取得最後勝利。對戰機的選擇,尤爲慎重。打襄陽,早已在計劃之中,現因戰局變化而暫停,何時發動進攻更爲合適,則需等待一個最有利時機的到來。此時豫東戰役剛拉開帷幕,尚未全面展開,襄樊那邊還不宜動作,一定要等到蔣介石在豫東被打得焦頭爛額,中原戰局這盤棋到了轉折點的時候,再開闢第二戰場,出“邊車”,以六縱及桐柏、陝南軍區部隊襲取襄陽爲宜。
劉陳鄧首長乃覆電稱:“北線已佔開封,正部署下一戰役,你們應大部監視敵主力,好好休息,並加強老襄偵察。”
部隊出大別山兩個月了,生活還這麼艱苦。豈止吃的成問題?穿的也很不像樣,幹部戰士大都穿着在大別山時用土白布或花布自己縫製的“軍裝”,這些衣服僅用稻草灰染過,灰不灰,黑不黑,經過日曬雨打,原來的底色顯露出來,那個花花綠綠的模樣,就可想而知了。難怪有一次行軍途中與友鄰部隊相遇,他們議論說:“這是山裡來的游擊隊。”這樣的議論,我們聽起來無所謂,游擊隊不是照樣打敵人嘛?但年輕好強的戰士們卻發了火:我堂堂野戰軍主力縱隊,被你稱作“游擊隊”?鬧得差點打了起來。
彈藥也是極端困難的。練兵時,新戰士投手榴彈實彈訓練,每人只准投一枚,響不響都算了。所以當時大家最愛唱《游擊隊歌》:“沒有吃,沒有穿,自有那敵人送上前;沒有槍,沒有炮,敵人給我們造!”
儘管困難重重,但經過整黨、整訓、練兵,指戰員的政治覺悟、軍事技術都有了很大提高,對爭取未來的勝利信心十足,最迫切的要求就是打仗!打大仗!
爲了更多殲滅敵人的有生力量,六縱乘此機會進行練兵動運,一是深入思想政治動員、蒐集敵人罪行材料,教育部隊,還同駐地羣衆一起召開控訴會,極大地激發了指戰員的戰鬥意志。在王灣召開了一次營以上幹部參加的“動員打勝仗會議”,會上,各旅互相挑戰,提出了“打勝仗、練好兵、鞏固部隊、搞好羣衆紀律”四條公約。全縱隊展開了轟轟烈烈的革命競賽,開展殺敵立功運動,並召開縱隊羣英大會,舉行了很多殺敵英雄的事蹟報告。二是瓦解敵軍。各團都組織了工作級,配合地方幹部對民團家屬進行走訪,發動親屬,採用託人捎信等多種形式,開展強大的政治攻勢。三是發揚軍事民主,相互學習,共同提高對敵能力。經過短暫的休整,部隊戰鬥士氣很高,人人摩拳擦掌,個個爭取殺敵立功。
六月的唐河,遍野是蔥鬱茁壯的莊稼,有的拔節揚花,有的吐穗結果,長勢喜人,看樣子的個豐收年。綿綿的細雨下個不停,連續幾天沒下地勞動。村裡的小夥子們聚集在一個曾經開過店房的徐家大院,在臨街的大屋裡,傾聽着幹部所作的形勢報告。從國際反法西斯的大好形勢講到國內的解放戰爭,大家踊躍報名參軍。
一個小個子心裡十分矛盾,去不去參軍拿不定主意,他是家中主要勞動力,但又是基幹民兵地雷組成員,怎麼甘心落後呢?
在民兵連長,指導員先後報名的帶動下,小個子毅然報了名。
此時報名已形成**。全村總共有54人,人數之多在這個村還是第一次。
報名結束後,一位連長把報名的全體同志集合到一起站隊進行了目測,他突然走到小個子的面前,以惋惜的口氣說:“這個小鬼長得太矮了”並立即將一支**豎在他的身旁,“還沒有槍高,等長大了再去吧!”小個子的心馬上涼了,自感丟人,連當兵都不夠格,正在去與留的關鍵時刻,村裡的幹部們不約而同的對連長說:“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別看他個子長得不高,可人機靈着呢”。
這兩句話起了作用,連長馬上說:“那好,我們就收下你了。”
小個子打着呼嘯高興地一躍而起。
他的二老拉着他的手:“孩子,到部隊後要聽領導的話,多殺敵立功,家裡的事就不要惦記”。
全村鄉親們舉行了隆重的歡送大會,新戰士每人胸前佩帶一朵大紅花,他們心情非常激動,既感到光榮,又有些捨不得離開土生土長的家鄉。大會一開始幹部們致了簡短的歡送詞,民兵連長代表參軍的人講了話。出發時鑼鼓聲,鞭炮聲響個不停,全村男女老少一直送到村外還依依不捨,當父母的流着熱淚邊走邊囑咐,年輕的媳婦們更是流着眼淚與離別的丈夫不知在說些什麼,有的姑娘在人流中跑前跑後,大概是在尋找自己的心上人吧!
部隊的求戰情緒,和黨中央的要求是一致的。年初,中央軍委致電劉鄧,命令中原地區所有部隊,“在淮河、漢水、隴海、津浦之間集中機動。”準備打“中等的及大的殲滅戰”。在中原地區大量殲滅敵人有生力量,爲打過長江,迎接全國勝利做好準備。軍委還指出:“夏季作戰的重心是各方協助粟兵團殲滅五軍,只要五軍被殲,便取得集中最大力量殲滅十八軍之條件,只要該兩軍被殲,中原戰局即可順利發展。”五軍、十八軍,都是敵人最精銳的“五大主力”之一,所以中央軍委如此重視聚殲這兩股敵軍。
6月21日,北線華東野戰軍攻克開封后,轉兵於睢杞地區。華中“剿匪”總司令部總司令白崇禧判斷中原野戰軍主力齊集豫東和豫中,下決心把所部主力向北集中,連駐南陽的整編第二十師也調至確山地區作後應。蔣介石在豫東被打得焦頭爛額,南面漢水中游襄樊地區守敵第15綏靖區部隊完全陷於孤立狀態。
鄧小平說:“這局棋,我們要出奇制勝。華野主力在豫東激戰,中野主力在平漢線牽着南線敵人兵團,6縱正好出‘邊車’襲取襄陽。”
劉伯承說:“是時候了,就出‘邊車’!”
隨即中野指揮部命令王近山、王宏坤發起襄樊戰役。
第6縱隊雖是中野的“拳頭”部隊,但剛從大別山出來不久,人員、武器損耗很大,各旅又留下一個團在大別山堅持鬥爭,全縱只有六個團,連重武器也沒有。劉鄧提出他們的擔心。
王近山表態:“今天立下軍令狀,我6縱堅決打!打得剩一個旅我當旅長,剩一個團我當團長,剩一個連我當連長!”王近山真得要被劉伯承的“引而不發”憋“瘋”了。
機不可失,劉陳鄧首長立即命令桐柏軍區司令員王宏坤統一指揮第六縱隊十六、十七、十八3個旅6個團、桐柏軍區主力28旅3個團(欠1個營)及陝南第十二旅三十四團、三十五團2個團和鄖(西)白(河)、鄖(陽)均縣兩個獨立團,三分區八十五團和八十六團2個團,組成西兵團共15個團2萬餘人,乘隙發起老襄戰役。
打襄陽,劉鄧均有指示。
劉伯承說:“要多用點辯證法。在一定條件下,最危險的地方往往最安全、最重要。拿下這一點,全盤就得勝了。選擇何處下手,要靠自己用腦判斷了。”
鄧小平說:“打襄陽要縱觀全局,通盤計劃,像割肉一樣;先割哪塊,後割哪塊。割肥的,還是割瘦的,心中要有數。”
“王瘋子”並不是草莽之輩。接受任務後,他和王宏坤詳盡地會商作戰方案。鑑於參戰部隊兵力與敵比較只佔相對優勢,不能同時分兵圍殲老、襄兩地之敵,根據**“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殲滅敵人”的方針和“先打分散和孤立之敵,後打集中和強大之敵”的作戰原則,決定集中兵力,各個擊破,將襄樊戰役分成兩個階段進行:第一階段,全殲老河口、谷城之守敵一六三旅;第二階段,沿江東下,圍殲襄樊守敵。
這一方案獲得劉鄧同意。劉伯承要求參戰部隊先“以突然神速的動作,向老河口捕捉奇襲”。
6月23日中午12時,王宏坤下達了《老襄作戰方案》。
借東面豫東戰役的掩護,待命部隊早已養精蓄銳,躍躍欲戰,一聲令下,就象脫弦之箭,飛速向新野、均縣等地開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