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集 老驥伏櫪

看來郭將軍至少屬於共黨同情分子,據說劉湘選將“追剿”正是看上了這一點——甫公怕付血本。

然而歷史是複雜的,處於歷史漩渦中的歷史人物也是複雜的。郭將軍彼時彼刻身在曹營且爲曹營高幹,事事爲曹營盤算也爲自己盤算那是情理中事。同情共黨並不意味着馬上就要追隨共黨(此刻倒是掂槍挾炮在“追隨”共黨),“防共入川”與劉湘利害攸關也與他自己的厚祿高官利害攸關,他賣力氣也是理所當然。郭將軍事後也曾言:我讀過《共產黨宣言》,學過孫中山的《三民主義》和其建國學說,知道共產黨也有許多建國方法是好的,不過是激進一點。在我內心上,何嘗願與他們硬拼,但限於各自的環境和特點。……我部爲了自己生存,爲了所負職責,爲了軍譽均不能不努力拼搏。

的確,這當口一打起來,他不會客氣共產黨也不會客氣。

不過客觀而言,如此賣死力跟共產黨打得血肉模糊,大概是郭將軍的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

還是簡單介紹一下土城戰役。

土城戰役是我黨有史以來參戰人員“級別”最高的一場戰鬥——黨的兩代領導核心毛澤東和鄧小平,共和國三任國家主席毛澤東、劉少奇、楊尚昆,一任國務院總理周恩來,五任國防部長彭德懷、林彪、葉劍英、耿彪、張愛萍,十大元帥中的七位——朱德、彭德懷、林彪、劉伯承、聶榮臻、羅榮桓、葉劍英,以及陳雲、董必武、林伯渠、胡耀邦等共和國元勳,200餘位將軍悉數參戰。

土城戰役青槓坡山勢陡峭,山巒起伏,是土城通往東皇店鎮(今習水縣城)的交通要道,是扼守川黔通道的咽喉。

1935年1月6日,中央紅軍佔領遵義不久,蔣介石調集川黔滇湘桂數十萬大軍從四面八方向遵義地區合圍,阻止中央紅軍與紅四方面軍和紅二、六軍團會師,企圖在烏江以北、長江以南的川黔地區圍殲紅軍。

敵軍大兵壓境。中央紅軍決定經赤水河西岸進四川,在重慶以西過長江。

1月19日,中央紅軍除留3軍團4師在遵義阻敵外,其餘兵分左中右三路向赤水方向挺進。

1月27日,二局(情報局)獲悉川軍郭勳祺、潘佐2個旅4個團(實爲6個團)向土城這邊包抄過來,並搶佔離土城東5公里的青槓坡、永安寺、寒風坳等高地,企圖圍殲中央紅軍。周(恩來)毛(澤東)朱(德)得此情報後立即召開緊急會議,部署土城戰役(青槓坡是主戰場)。軍委命令3、5軍團佔據土城以東2-4公里處兩側有利地形,9軍團和1軍團2師擔任總預備隊,擺開決戰架勢。

1月28日晨5時,土城戰役打響。彭德懷、董振堂分率3、5軍團在青槓坡首先向郭、潘兩旅的結合部發起攻擊,戰役隨之展開,與敵激戰於石高嘴、尖山子、老鴉山、猴子埡等高地。川軍佔據南部更高地形拼命抵抗,戰鬥異常慘烈。紅軍經多次衝鋒,終於攻下郭旅第8團陣地,隨即向永安寺推進。永安寺地處青槓坡腳下的平壩中央,至今遺址尚存。中央軍委原副主席張震將軍當時在此養過傷。永安寺當時是座兩層樓的小寺廟,是敵人一個指揮所。爲攻佔永安寺,紅軍強攻三四個小時未能擴大戰果。郭勳祺親率第9團和特務營、機炮營以猛烈火力襲擊紅軍,突破了5軍團陣地,一直打到白馬山軍委指揮部前沿,步步向土城逼近。

由於情報有誤,造成紅軍決戰兵力不夠。戰鬥形成拉鋸戰,殘酷地進行着。

毛澤東當機立斷,命在赤水的林彪速調1軍團陳光的2師回援!

此時,幹部團在陳賡、宋任窮率領下,向敵人發起猛烈攻勢。幹部團個個以一當十,他們衝入敵“模範師”腹地,眼看局勢已定,但敵又有增援部隊趕來,敵總兵力已達1萬2千人。敵援兵源源不斷向土城蜂擁而至,軍情萬分危急!此時,又得到情報,敵強大圍剿兵團從四面八方圍聚而來。面臨如此險境,毛澤東召集政治局和軍委會議改變遵義會議原定北上計劃,撤出土城戰役,從土城渡河西進,保存實力,變被動爲主動。

當時土城渡口水面寬200米,水流湍急,要在一夜完成幾萬人的渡河浮橋並非易事。但在周恩來指揮下,在當地羣衆支持下,天亮前架好了浮橋。

1月29日凌晨,中央紅軍渡過赤水。此乃紅軍長征途中的一渡赤水。

當地居民中流傳着一個傳奇故事,當年21歲的張震是紅三軍團第四師十團營長,戰鬥中受傷後在青槓坡永安寺養傷。寺廟主持秦修大師見到張震後評價:此人天庭飽滿,體格強健,實爲有福之人,如果趕上紅軍大部隊,將來必定是將帥之才。惜才的秦大師找來幾個農民,揹着受傷的張震躲過敵人封鎖,追趕上了紅軍大部隊。1993年,時任中央軍委副主席的張震將軍故地重遊,然而永安寺早已不復存在,回憶當年情景,他感慨萬分。

無獨有偶,康克清當年在此也有一段鮮爲人知的脫險經歷:紅軍撤離時,朱德夫人康克清因救護傷員而掉隊,被追趕的敵人發現,當一個敵人伸手抓康克清時,她急中生智,扔掉揹包給貪婪的敵人,迅速甩脫“尾巴”,趕上紅軍大部隊。當康克清神情自若地向朱德講起此事,朱德不禁哈哈大笑,既爲康克清的機智脫險而高興,也在嘲笑敵人的貪婪和愚昧。

郭勳祺雖爲川軍名將,可八年抗戰他只參加了三年便被蔣介石閒置了起來,若不是康澤,說不定他就只能在“廉頗老矣,尚能飯否”中安度餘生,所以他對康澤也充滿了知遇之恩。他對康澤提出了三條建議:一是整訓軍隊。川軍雖說以能征慣戰相著稱,一六三、一六四旅也是整建制,一六四旅以前還是師的建制,可相當一部分爲新補充的,一0四旅以前被打垮,十五綏靖區成立後又重新在老河口組建,其實也只有一個團,因而,各部戰鬥力與以前相比實奈天壤之別。不過這個果子卻沒有那麼容易吃下去,首先郭勳祺全想吃這麼好的果子,就必須接受康澤派來的副師長,師參謀長,整訓部主任,還有他們各自帶來的互不統屬,一手駁殼槍一手衝鋒槍,雙披掛,高頭大馬的警衛連。按照高大全的估摸,這三個嚴重超編連的兵力,幾乎抵得上一個旅的警衛營,加上特務營的兵力。尤其是根據調查和情報,已經確認這些個大大小小的軍官和普通士兵裡面,都摻雜瞭如蟻附羶般康澤以前的黨徒和大大小小的情報人員,至於普通士兵裡面的三青團團員更是海了去了!眼看着將是遍地烽火,大戰將起.郭勳祺是老將,當然不會在乎.將國民黨派來的副師長,師參謀長,整訓處主任當神佛一樣擺設起來,無論是他們自己抑或是身邊的人想到下面的部隊裡面,都是數十人的中央社會部經驗豐富的老同志,一臉微笑和懇切的全稱陪伴着。至於手底下的部隊,則是按照順我者昌逆我者亡的辦法,來一個擴編和縮編的工作。首先按照淘汰老弱和病好雙槍兵的辦法,把康澤派進來老別動隊的那些七老八十的送進了榮軍院裡面去修養,種菜去。然後按照老蔣頒佈的軍法,嚴格處罰那些吃喝嫖賭的軍官士兵,郭勳祺以身作則大義凜然的樣子,又把摻進來的沙子淘洗了一遍,而剩下的都是一些潛伏很深的老油條了。因爲一0四旅是新兵旅和新建旅,這讓郭勳祺的藉口尋找起來越發的容易。因爲前線作戰造成“損失較大”,將這旅拆成以班排爲單位,插進川軍的行列,甚至於是一個班就插入一兩個零散的三青團團員和別動隊隊員。於此,郭勳祺還在部隊裡面建了新兵團,補充團,幹部整訓大隊,學兵團,將形形色色的人員抽調進不重要的位置上,甚至是打入冷門的進行一番教育整訓。

二是鞏固城防。在100公里防區是這樣佈防的:國民黨一六三旅旅部率其四八八團守谷城,其一營駐石花街警戒,四八七團守老河口;一六四旅一部沿漢水兩岸重點佈防,其旅部率四九○團、四九一團防守樊城外圍據點;一○四旅3個團防守襄陽城南門和城南諸制高點;一六三旅四八六團防守西門;一六四旅四九二團防守城西各高地;少數正規軍和襄陽專員李朗星的保安旅3個團守城東門和北門;整編第二十三旅教導隊和憲兵連保護康澤的司令部;特務營作機動部隊;蔣軍中央炮兵第十四團七連的炮兵陣地設在中原中學門口等地,並備有美製化學臼炮8門。不僅如此,康澤還在襄陽城及城南和西南的峴山、鳳凰山、虎頭山、羊祜山、真武山等所有制高點構築了以碉堡爲核心,周圍輔以地堡和交通溝的工事羣;在開闊地帶及死角遍佈地雷、鹿寨;在城牆周圍設外壕,鐵網密佈,堅不可摧。

易守難攻的地形,加上苦心經營的堅固工事,康澤以爲萬無一失。

三是令李朗星組織自衛隊和保安旅,以解決兵力不足的問題。

李朗星,字文鬥,生於一九○二年,排行老二,襄陽東津人,地主家庭,族大人衆,在當地有一定的權勢。他始於私塾,繼轉入襄陽縣立模範高等小學,讀至中學,大學肄業,後即從戎。一九二四年,於國民革命軍第十師某團團長方殿甲的團部充司書、見習參謀(李、方系襄東同鄉)。一九二七年,北伐戰爭時期,該部在武漢潰敗後,李即回襄。未幾時,在西北軍第三方面軍總指揮方振武部創辦的軍政學校充教官。後隨軍北行。一九三二年,又回襄陽。當時襄陽縣境內土匪猖獗,到處燒殺搶劫,民衆惶恐終日,李視此情況爲有利可乘,即以“欲爲民除害,而安生業”的旗號,馬上聯絡鄰鄉曾畢業於國民黨中央軍軍官學校的軍官王堅(地主)和南鄉歐廟康家灣的康克明(地主家庭)及在鄉軍人劉仲漢等人,並利用他們擁有的槍支、人財權勢,組織地方自衛隊。李自任隊長,王堅任副隊長,劉仲漢、肖大誥、李明昭等人任分隊長。全隊約一百五十人,大肆宣傳,凡爲匪欲意收編者不究既往,騙得當地有名的土匪關興啓歸順,關至東津與其接談,飯後於廁所內,乘其不備將關擊斃,繼又殲數股小匪。自此,李的名聲大振。一九三三年,湖北省第八區行政督察員兼保安司令公署,擬成立區保安大隊時,經紳士楊君謨等人舉薦,專員劉驥即將李朗星的自衛隊改編爲區保安大隊,並委任李朗星爲大隊長,王堅爲副大隊長,劉仲漢爲大隊副官,康克明爲第一中隊長,肖大誥爲第二中隊長,李明昭爲第三中隊長……。全大隊的兵員迅速擴充到五百餘人。此後,李朗星在地方剿匪中作出了一些成績,贏得了專員劉驥的信賴,即保送李赴江西廬山鄂、豫、贛、皖四省自衛部訓練班訓練六個月,結業回隊後不久,即逢湖北省保安司令部要在全省成立十八個保安團,下令各區專署所屬的區保安大隊均歸編於各省保安團,八區保安隊即編入省保安第十團(後改爲省保安四團),李朗星編任第四營營長(各中隊長爲連長)。編入近半年時間,該團團長李如蒼有消息要調離(李如蒼系八區保安副司令兼省保安十四團團長),李即認爲是往上爬的良機,於是就向家族各戶請資助,便赴省賄通省保安司令丁炳權,給予提升團長。當李如蒼調離後,李即被任命爲省保安第十四團團長。李接替團長後,即進行人事調整,即馬行健(襄陽人,系國民黨中央陸軍軍官學校畢業)任副團長,嚴德修任團副,劉仲漢任團部副官,肖伯川任團部軍需主任,康克明任第一營營長,肖大誥任第二營營長,第三營營長由李明昭代理(系李朗星侄兒),全團官兵更換了百分之八十以上,更換後多系襄陽縣及鄰縣人。在此期間李朗星被調往國民黨中央陸軍軍官學校高等教育班學員隊受訓六個月,結業仍回該團任團長。一九三八年春,省保安第十四團整編爲省保安第四團後,即調鄖陽專區駐防,以維持地方治安爲名,實爲縱容官兵抄搶。鄖陽地區民衆深感不滿。

一九四○年初春,該團復調回襄陽。是年五月,日軍進犯襄樊時,李朗星率全團官兵,於唐河西岸的上劉集、洪山頭一線佈防阻擊,在戰鬥中,擊斃傷日軍連隊長一名和官兵三百餘名。一九四一年,湖北省政府以李朗星抗戰有功,即令兼襄陽縣縣長。猶如虎添翼,既有軍權,又掌握了地方行政、財政大權。他利用權力,以加強地方自衛隊組織爲由勒令縣屬各區鄉民衆籌款購買槍支,以擴大自己的實力並推行保甲連座,嚴防異黨(指共產黨)活動,充分暴露他反人民的本質。

一九四二年春,李朗星被免去兼襄陽縣縣長的職務,調任湖北省第三區(隨縣地區)行政督察專

第3集 風雨飄搖第9集 總攻部署第8集 刀劈三關第5集 老驥伏櫪第8集 刀劈三關第2集 風雲突變第9集 總攻部署第5集 老驥伏櫪第5集 老驥伏櫪第2集 風雲突變第9集 總攻第11集 將帥雲集戰襄陽第9集 總攻部署第8集 初攻第4集 無力迴天第5集 老驥伏櫪第1集 風驟雲疾第9集 總攻第10集 尾聲第3集 風雨飄搖第5集 老驥伏櫪第7集 解放老河口第11集 將帥雲集戰襄陽第10集 尾聲第8集 刀劈三關第7集 解放老河口第9集 總攻第9集 總攻部署第9集 總攻部署第10集 尾聲第6集 康澤的人才觀第3集 風雨飄搖第2集 風雲突變第9集 總攻部署第9集 總攻部署第9集 總攻第5集 老驥伏櫪第7集 解放老河口第6集 康澤的人才觀第3集 風雨飄搖第4集 無力迴天第2集 風雲突變第9集 總攻第1集 風驟雲疾第1集 風驟雲疾第4集 無力迴天第5集 老驥伏櫪第11集 將帥雲集戰襄陽第8集 刀劈三關第9集 總攻第7集 解放老河口第11集 將帥雲集戰襄陽第3集 風雨飄搖第9集 總攻第9集 總攻部署第7集 解放老河口第1集 風驟雲疾第8集 刀劈三關第6集 康澤的人才觀第7集 解放老河口第7集 解放老河口第9集 總攻部署第10集 尾聲第10集 尾聲第6集 康澤的人才觀第3集 風雨飄搖第5集 老驥伏櫪第10集 尾聲第9集 總攻部署第3集 風雨飄搖第4集 無力迴天第1集 風驟雲疾第9集 總攻第8集 初攻第4集 無力迴天第9集 總攻第4集 無力迴天第7集 解放老河口第5集 老驥伏櫪第1集 風驟雲疾第10集 尾聲第9集 總攻部署第1集 風驟雲疾第6集 康澤的人才觀第9集 總攻部署第10集 尾聲第5集 老驥伏櫪第7集 解放老河口
第3集 風雨飄搖第9集 總攻部署第8集 刀劈三關第5集 老驥伏櫪第8集 刀劈三關第2集 風雲突變第9集 總攻部署第5集 老驥伏櫪第5集 老驥伏櫪第2集 風雲突變第9集 總攻第11集 將帥雲集戰襄陽第9集 總攻部署第8集 初攻第4集 無力迴天第5集 老驥伏櫪第1集 風驟雲疾第9集 總攻第10集 尾聲第3集 風雨飄搖第5集 老驥伏櫪第7集 解放老河口第11集 將帥雲集戰襄陽第10集 尾聲第8集 刀劈三關第7集 解放老河口第9集 總攻第9集 總攻部署第9集 總攻部署第10集 尾聲第6集 康澤的人才觀第3集 風雨飄搖第2集 風雲突變第9集 總攻部署第9集 總攻部署第9集 總攻第5集 老驥伏櫪第7集 解放老河口第6集 康澤的人才觀第3集 風雨飄搖第4集 無力迴天第2集 風雲突變第9集 總攻第1集 風驟雲疾第1集 風驟雲疾第4集 無力迴天第5集 老驥伏櫪第11集 將帥雲集戰襄陽第8集 刀劈三關第9集 總攻第7集 解放老河口第11集 將帥雲集戰襄陽第3集 風雨飄搖第9集 總攻第9集 總攻部署第7集 解放老河口第1集 風驟雲疾第8集 刀劈三關第6集 康澤的人才觀第7集 解放老河口第7集 解放老河口第9集 總攻部署第10集 尾聲第10集 尾聲第6集 康澤的人才觀第3集 風雨飄搖第5集 老驥伏櫪第10集 尾聲第9集 總攻部署第3集 風雨飄搖第4集 無力迴天第1集 風驟雲疾第9集 總攻第8集 初攻第4集 無力迴天第9集 總攻第4集 無力迴天第7集 解放老河口第5集 老驥伏櫪第1集 風驟雲疾第10集 尾聲第9集 總攻部署第1集 風驟雲疾第6集 康澤的人才觀第9集 總攻部署第10集 尾聲第5集 老驥伏櫪第7集 解放老河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