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 教育部

“陛下英明。”鍾進衛連忙送上馬屁,他其實不知道,歷史上,徐光啓上書說明數學的用途後,崇禎皇帝下旨批示“度數旁通,有關庶績,一併分曹料理”。但是不幸的是當時明朝只過了十幾年就滅亡了,這麼短的時間內,既有關外建虜的侵襲,又有農民起義的折騰,徐光啓的設想是無法在全國上下全面展開,真得是非常遺憾。

徐光啓一方面驚歎於中興伯的博學,另外一方面又爲自己擁有一個肯納諫,一心爲民的君主而自豪。

“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徐光啓一激動,真心祝願崇禎皇帝萬歲了。

崇禎皇帝看着眼前的兩個真心幹實事的臣子,真誠地道:“朕替大明百姓多謝你們。”

鍾進衛和徐光啓連忙謙讓,讓皇上來謝,不敢承受。

崇禎皇帝慢慢地走回御座上,一路走,一路回想,等坐到御座上,他對底下的兩個臣子說道:“全民教育之事,眼下是有越來越多的內容。朕想着,是不是也像道路衙門一樣,專門成立一個部門進行管理?”

“當然,成立個教育部專管得了。”鍾進衛想也不想,脫口而出道。

“教育部,教化萬民,不錯,朕看可以,徐卿,你看怎麼樣?”崇禎皇帝先發表了自己的看法,然後再問徐光啓。

你領導都先做了肯定,還讓我怎麼說。徐光啓心裡暗想,他更多的是偏向技術,對這些虛的內容不是很看重,也沒什麼意見。

崇禎皇帝的一隻手撫在御桌上,用手指敲着桌面,想了一會,道:“朕決定把教育這塊內容從禮部脫離出來,和現有六部並立,以示朕重視之意。”

“陛下英明,教育爲各部基礎,脫離禮部成爲第七部,並不過份。”鍾進衛覺得崇禎皇帝這想法不錯,就附和道。

崇禎皇帝點點頭,正想再進一步議論的時候,內侍前來稟告首輔溫體仁求見。

不知道溫體仁有什麼事情,崇禎皇帝現在心情不錯,就傳詔接見。

溫體仁進了文華殿,發現中興伯和禮部左侍郎都在,看他們興奮的樣子,心裡微微一怔:“難道是中興伯那水泥燒製成功了?”

他很想問下,但手中的事情也重要,就先向崇禎皇帝行禮,然後稟告:“陛下,工部尚書以身體不適爲由向內閣遞了辭呈,請陛下定奪。”

崇禎皇帝聽了一愣,才短短一天時間,又一個重臣遞了辭呈。不過他也不在乎,工部尚書張鳳翔,在上次城牆腐敗案中就想把他拿下,只不過被那些人聯名作保後妥協了。

這次,崇禎皇帝也沒有跟工部尚書客氣,直接在辭呈上批了,然後發還給溫體仁。

溫體仁見崇禎皇帝這麼快就批了,連客氣一下都沒有。心裡有點驚訝,不過他對於張鳳翔在工部尚書任上的表現也不滿,所以並不規勸崇禎皇帝,只是提醒道:“陛下,張鳳翔去職,那何人接替工部尚書?”

崇禎皇帝心裡快速過了一遍自己心目中的人選,發現沒一個合適的,不禁皺起了眉頭。

鍾進衛見崇禎皇帝久久不語,看看溫體仁,又看看徐光啓,想了下,向崇禎皇帝建議道:“陛下,臣有個建議。”

“哦,鍾師傅,你有什麼建議?”崇禎皇帝望向鍾進衛,看到站在鍾進衛身邊的徐光啓,忽然心中一動。

“陛下,臣舉薦徐大人出任工部尚書。原因有二,第一,徐大人推薦甘薯,能活人無數,是一份大功績;第二,徐大人對數學造詣頗深,工部所做之事都離不開數學,正是徐大人所擅長的,所以,就算沒水泥的功勞,也足以擔任工部尚書一職。”

徐光啓知道鍾進衛想推薦自己升官,不惜分出水泥功勞。但沒想現在親耳聽到了鍾進衛舉薦自己,不由一陣感動。

崇禎皇帝聽了點點頭道:“朕知道徐卿的功勞,一直以來都在做實事,確實比一般官員更適合,但朕還想着讓徐卿出任教育部尚書。畢竟這塊內容在以前是禮部所管,由禮部左侍郎來接任更理所應當。不過聽鍾師傅說的也有道理,但要是徐卿接任了工部尚書,那誰來擔任教育部尚書一職呢?”

溫體仁在一邊聽的雲裡霧裡,什麼甘薯,什麼教育部尚書,見崇禎皇帝說完了話,就忍不住問了。

崇禎皇帝知道這些事情的辦理,是離不開他的。而且,對他也是信任有加,就讓鍾進衛給大明首輔講了事情的經過。

溫體仁一邊聽一邊想:皇上準備組建的新衙門是歷朝歷代未有之事,而且只要執行下去了,按照中興伯的描述,以後的朝局,大明以後的發展都將會是天翻地覆的,可以和隋唐新出科舉之事有的一比,甚至意義更是重大。這第一任教育部尚書,只要幹好了,必定名垂青史。

溫體仁想到這裡,就向崇禎皇帝奏道:“陛下,臣爲禮部尚書,教育萬民之事,原本就爲臣的份內之事。今陛下如此重視教化,臣附議之,願爲陛下分憂。再則,臣爲大明首輔,兼任教育部尚書,可體現陛下重視之程度,令天下百官不敢不爲之用命。”

崇禎皇帝想想,溫體仁說的有道理,看向鍾進衛,問道:“鍾師傅,覺得怎麼樣?”不知不覺之間,崇禎皇帝在用人方面已經依賴鍾進衛了。

鍾進衛覺得也挺好的,大明首輔來擔任新組建部門的頭,可以顯示朝廷的重視,讓底下的官員辦事能用心點,於是,鍾進衛點點頭,同意道:“臣附議。”

崇禎皇帝見鍾進衛沒意見,就對溫體仁說道:“溫閣老,教育部組建之後,還望你能用心辦好這件差事,朕期望甚高。”

溫體仁心中一喜:“是,陛下。”

崇禎皇帝見這事也有個着落,心裡高興,站起來對溫體仁說道:“准許原工部尚書告病還鄉,由內閣提名禮部左侍郎接任工部尚書一職。這事,你去操辦吧。”

“是,陛下。”溫體仁領命,心中暗自高興,過來報個事情,就把一個可能名垂千古的機會撈到手裡了。

接着崇禎皇帝轉向徐光啓道:“甘薯一事,由徐卿擬個奏章,列明諸項事宜,傳旨東南各省,提供各類甘薯種子,今年開展全國範圍試種,務必言明第一年試種不得佔用原有田地。”

“是,陛下。”徐光啓領命,心中也是高興,不但當初寫《甘薯疏》的目的今日如願,而且還連升兩級,成爲正二品的工部尚書。更重要的是,自己推廣數學的心願被如此重視,將在全國推行。

崇禎皇帝說完後又轉向鍾進衛道:“鍾師傅,件件樁樁,都有你參與的功勞,朕現在先不賞,等你水泥燒製出來後,封侯酬之,可好?”

鍾進衛對做什麼官,整天埋在文書堆裡,和各種同僚打交道很不感冒。現在升升等級,然後有什麼想法了向皇上建議建議;以後沒事了去全國各地玩玩,那多美呢。所以對崇禎皇帝的安排沒有一點意見。

崇禎皇帝見鍾進衛一如既往地沒有一點權力之心,心裡很是高興,就又說道:“朕知你府內人丁新增,各項用度拮据,就給你一間鋪子,每日多點銀錢補貼府內開銷吧。”

鍾進衛也不客氣,一下都沒推辭,直接謝了。北京城的商鋪,那可是比普通住房還貴的資產,怎能不要。

文華殿內的幾個人都有所獲,當然,收穫最大的就是老闆,崇禎皇帝了。他擡頭看看殿外,發現已是將近午時,議起事情來,時間過得真快。

第486章 徐霞客第718章 體檢結果第46章 東廠第711章 北海道問題第665章 開胃小菜第461章 剃髮易服第707章 再一次打擊了建虜第457章 殺神第223章 贖罪銀第19章 中計第300章 宣傳第176章 捷報分析第457章 殺神第282章 官匪一家第570章 苦啊第254章 白杆軍第768章 突圍第312章 你有口福了第757章 遼陽易手第231章 百姓視角第413章 火燒通行寶鈔第839章 我愛故我在第378章 一羣豬第413章 火燒通行寶鈔第423章 自己兒子怎麼辦第375章 斷其根本第366章 流放東江鎮第364章 龍子龍孫第258章 戰爭理念第351章 收穫不少第676章 既生瑜何生亮第276章 戰前準備第293章 犯大明者雖遠必誅第133章 歷史教訓第778章 戰後困境第373章 應對寧錦第309章 前功盡棄第200章 昌黎隱憂第406章 御廚第862章 君明 臣賢而後國強第278章 伏擊建虜第264章 灤州光復第198章 對虜策略的轉變第30章 餉銀(2)第310章 絕境逢生第418章 漢中菸草第313章 絕不縱容第802章 直升飛機第286章 挖坑等明軍第463章 孝之大小第513章 咱是活雷鋒第694章 有心無力第795章 糧食危機第434章 大家都來捧場第412章 屌絲的力量第457章 殺神第423章 自己兒子怎麼辦第536章 峽谷大撤退第391章 海蘭珠第143章 《甘薯疏》第669章 危急萬分第50章 死人第625章 下一次戰事第686章 大明水師學堂第57章 貨幣第177章 人心所思第441章 票號之議第200章 昌黎隱憂第17章 漢奸第137章 得意建虜第232章 挽留炮灰第483章 設立大型補給點第655章 困難還是有不少第792章 在北方推廣第497章 藩王會議(7)第134章 國營企業第485章 明三藏取經第157章 貪心不足第230章 朝局大變動第255章 大奸似忠麼第487章 何以知道賤號第229章 軍中不穩第156章 劉興祚第388章 明朝宗室的悲哀第680章 快點來吧第84章 相逢而泣第695章 心肝疼第546章 朝中有人好辦事第448章 新式軍禮第191章 都是以權謀財第140章 死不瞑目第697章 要敢野戰第539章 戰後第156章 劉興祚第406章 御廚第779章 翹首以盼第232章 挽留炮灰第527章 騾子和馬第737章 以大明爲首的聯合國第337章 老驥伏櫪
第486章 徐霞客第718章 體檢結果第46章 東廠第711章 北海道問題第665章 開胃小菜第461章 剃髮易服第707章 再一次打擊了建虜第457章 殺神第223章 贖罪銀第19章 中計第300章 宣傳第176章 捷報分析第457章 殺神第282章 官匪一家第570章 苦啊第254章 白杆軍第768章 突圍第312章 你有口福了第757章 遼陽易手第231章 百姓視角第413章 火燒通行寶鈔第839章 我愛故我在第378章 一羣豬第413章 火燒通行寶鈔第423章 自己兒子怎麼辦第375章 斷其根本第366章 流放東江鎮第364章 龍子龍孫第258章 戰爭理念第351章 收穫不少第676章 既生瑜何生亮第276章 戰前準備第293章 犯大明者雖遠必誅第133章 歷史教訓第778章 戰後困境第373章 應對寧錦第309章 前功盡棄第200章 昌黎隱憂第406章 御廚第862章 君明 臣賢而後國強第278章 伏擊建虜第264章 灤州光復第198章 對虜策略的轉變第30章 餉銀(2)第310章 絕境逢生第418章 漢中菸草第313章 絕不縱容第802章 直升飛機第286章 挖坑等明軍第463章 孝之大小第513章 咱是活雷鋒第694章 有心無力第795章 糧食危機第434章 大家都來捧場第412章 屌絲的力量第457章 殺神第423章 自己兒子怎麼辦第536章 峽谷大撤退第391章 海蘭珠第143章 《甘薯疏》第669章 危急萬分第50章 死人第625章 下一次戰事第686章 大明水師學堂第57章 貨幣第177章 人心所思第441章 票號之議第200章 昌黎隱憂第17章 漢奸第137章 得意建虜第232章 挽留炮灰第483章 設立大型補給點第655章 困難還是有不少第792章 在北方推廣第497章 藩王會議(7)第134章 國營企業第485章 明三藏取經第157章 貪心不足第230章 朝局大變動第255章 大奸似忠麼第487章 何以知道賤號第229章 軍中不穩第156章 劉興祚第388章 明朝宗室的悲哀第680章 快點來吧第84章 相逢而泣第695章 心肝疼第546章 朝中有人好辦事第448章 新式軍禮第191章 都是以權謀財第140章 死不瞑目第697章 要敢野戰第539章 戰後第156章 劉興祚第406章 御廚第779章 翹首以盼第232章 挽留炮灰第527章 騾子和馬第737章 以大明爲首的聯合國第337章 老驥伏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