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甘薯疏》

鍾進衛和徐光啓都是技術性的人物,幹實事多過說空話。兩人年齡相差老大,又是初次見面,一時之間,兩人竟然都相對啞口。

鍾進衛作爲主人,又是領導,不好讓這種尷尬情況繼續,就主動說道:“徐大人,新式窯剛建好,要不,我們一起去參觀下?”

徐光啓一聽,立刻來了興趣,茶也沒喝一口,對鍾進衛道:“下官遵命。”

鍾進衛總覺得兩人之間太客氣,不過暫時也沒法子,就前面領路,帶着徐光啓去參觀剛建好的新式窯。

吳勝大帶着全部工匠,在新式窯這邊等候多時了。看到鍾進衛和一個穿緋袍的大官過來,連忙行禮。

鍾進衛讓他們不用多禮,介紹了下跟隨過來的徐光啓之後,就在吳勝大的帶領下參觀起來。

新式窯並不大,只是屬於實驗性質的,所以才能在六天內完成。模樣也很醜,遠看就是一坨米共田上面插着一根草。

和舊式窯不同的地方是,鼓風箱不是直接把空氣吹進燃燒室中,而是通過一個雙層管道進去。

換句話說,就是出氣管道包裹進氣管道,由出爐高溫廢氣對新鮮空氣進行加熱。最後,廢氣管道,也就是遠看的那根草,把沒有價值的廢氣排到空中。

這管道有點長,新鮮空氣越靠近燃燒室方向,受到廢氣的加熱程度就越高,基本就不會降低燃燒室的溫度,又補充了新鮮空氣燃燒。

加薪室離燃燒室有一定距離,兩者之間的通道有分層,在靠近燃燒室一段是一個斜坡,添加火炭的人進入加薪室,打開閘門後,用工具把火炭推進去,上下兩層看情況推。保證燃燒室的火炭不堆疊,增加燃燒面積。

燃燒室中間是一個深井,用於排放煤渣用。

徐光啓聽着介紹,心中恍然大悟,原來提高溫度這麼簡單。根據他多年的經驗,徐光啓對這個冷熱氣交換熱量的管道提出了改進方法,建議改爲摺疊型的,來回多繞幾道,而不是現在這樣直直的通道。

那不就是增加接觸面積麼,鍾進衛想着,對徐光啓的反應速度也是暗暗佩服。不過這座新式爐就先不改,先用了再說,如果溫度不夠,再試着改進。

鍾進衛在這邊想着的時候,徐光啓好像忘記了自己正三品的身份,已經在那邊跟吳勝大溝通上了。

鍾進衛回過神來後,也適時地插話發表自己的看法。於是,鍾進衛,徐光啓和吳勝大三人開始互相討論起來。總得來說,是徐光啓和鍾進衛的討論,遇到事情,問吳勝大的時候,他才說話。

在新式窯裡轉了一圈出來,鍾進衛和徐光啓的關係拉近了不少。

吳勝大跟着一起出來,對鍾進衛說道:“中興伯,這窯爐現在開始小火各處燒至明早,如果未見損壞的話,就可以正式燒製那水泥了。

鍾進衛也很是期待那一刻,叮囑吳勝大好好照顧這新式窯。然後就和徐光啓回到大堂。

此時,天已近傍晚,光線暗了下來。送完王承恩回來的安貴義主動去點亮了燭光。

徐光啓坐定身子後,雙手抱拳對鍾進衛一拱,真心實意地道:“下官對中興伯的見識之廣博,實在佩服,難怪當初皇上會讓中興伯前去宮內授課。”

“哪裡,哪裡,咱們大明朝,要論學識淵博的話,徐大人是當仁不讓的。”鍾進衛也真心實意的捧徐光啓。

徐光啓聽了當然不會不高興,他知道鍾進衛是要讓自己在這水泥製造上分一份功勞。但他一把年紀了,要不出一點力,白白得一份功勞總是心裡過不去,就向鍾進衛詳細問起水泥製造的流程。

這幾天,鍾進衛都泡在陶瓷廠,向吳勝大瞭解到不少燒製陶瓷方面的知識。現在聽徐光啓問起,他就結合自己和吳勝大那邊瞭解的知識,給徐光啓講解起水泥的燒製過程及關鍵所在,所說話語顯得很專業。

徐光啓不自覺地捋着自己的額下長鬚,認真地聽着。

待鍾進衛講解完畢後,他皺着眉頭對鍾進衛說道:“中興伯,下官覺得如果按此法燒製出水泥的話,產量太低,而且頗費人力,恐水泥本錢太貴而不能大用。”

鍾進衛一想也是,不過產量的事情還不急,現在是要先把水泥燒出來再說。

鍾進衛還沒有說話,徐光啓已經在那邊建議開了:“如若此窯燒製水泥可行,下官覺得一些地方可以用水力或者風力來進行。如原料的細磨與混合,鼓風也可以由人力改爲水力持續不斷的進行。”

鍾進衛一聽,徐光啓這麼上道,已經有主意來改進一些細節。當下大喜,不負責任地道:“好,那這些事情就託付給你了,等水泥燒製出來後,要你幫忙改進下流程,儘量提高產量。”

徐光啓當仁不讓的接下了任務,然後,他喝了口剛換上的熱茶,有點猶豫地問鍾進衛道:“中興伯,下官想求證一事,不知可否否?”

“請說。”鍾進衛好奇地看着眼前這個老頭,不知道他想問什麼東西,竟然還帶着一絲猶豫。

“皇上向下官索要《農政全書》,說是聽中興伯所言下官著有此書。下官想問的是,中興伯從何得知下官有此書?”徐光啓盯着鍾進衛,想看他是怎麼解答這事。

“啊,這個,我猜的。”鍾進衛耍無賴了,看徐光啓這神情,好像這本書還沒有出來。

徐光啓無語,心道,你猜的,就告訴皇上,這可是欺君啊!這事你也敢做,真夠大膽的。

“難道你沒有麼?”鍾進衛試探着問徐光啓。

“下官唯實沒有這本書。”徐光啓無奈地搖搖頭。

“那你一共寫過那些書或者文章之類的。”鍾進衛估摸着徐光啓應該是沒有整理出書稿。

其實徐光啓到死都沒有出過一本叫《農政全書》的書,這本書是他的門生陳子龍整理了徐光啓留下的書稿後,在徐光啓死後六年纔出版的。

徐光啓捋着長鬚,想了一會,然後纔回答鍾進衛道:“下官寫過或譯過一些東西,按照次序給中興伯說說吧。”

“好,好。”鍾進衛連忙答應。

“萬曆三十一年,出《毛詩六貼講義》四卷,萬曆三十五年,譯《幾何原本》六卷及《測量發義》一本,萬曆三十六年,有《測量異同》、《甘薯疏》...”

“等等,剛纔你說什麼?”鍾進衛一聽,好像有個敏感詞,連忙打斷了徐光啓。

徐光啓被打斷,有點意外,不過還是按照中興伯的要求再說了一次:“有《測量異同》、《甘薯疏》”

“對,就是這個《甘薯疏》,你說的這個甘薯,是不是就是長在土壤裡面,大塊根莖可食,土上面的是藤狀枝葉生長,也可食。”鍾進衛說着激動起來了,自己記得後世的紅薯,也叫蕃薯,甘薯的名字。這東西可是糧荒必備之物啊。

“中興伯也知道此物?”徐光啓見鍾進衛準備地描述出甘薯在地裡的情況,不由問道。

鍾進衛再也坐不住了,站了起來,走近徐光啓,驚喜地問道:“這甘薯在那裡可以拿到?”

徐光啓有點詫異鍾進衛的表現,想了下對鍾進衛說道:“下官好吃這蕃薯,來京師赴任的時候帶了一些,早已吃完了。”

鍾進衛一聽,有點失望,怎麼能吃完呢。

“聽聞中興伯自海外歸來,這甘薯也是傳自海外,難不成中興伯也和下官一樣好吃這甘薯不成?”徐光啓自動腦補鍾進衛剛纔激動的原因。

第358章 壞消息接二連三第572章 各有算計第748章 登萊出征第678章 東西方戰船的差距第688章 腦袋被驢踢了第154章 已有改觀第343章 衆星雲集第797章 李老四的婚事第181章 昌黎動員第36章 監軍制度第316章 雷鋒語錄第439章 大明居里夫人第278章 伏擊建虜第621章 玄虛第54章 紅會雛形第409章 微服私訪第676章 既生瑜何生亮第293章 犯大明者雖遠必誅第377章 叮囑第75章 汰兵完成第571章 晾他一晾第63章 榮譽榜第594章 陷阱第841章 暴乳第136章 京師風暴第304章 驚聞噩耗第66章 汰兵第553章 新軍擴編第303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第667章 攻勢受挫第288章 背水一戰第390章 到底在哪裡第167章 紙幣定樣第592章 明軍太兇殘了第78章 思念第216章 撤軍原因第626章 莽古爾泰的下場第191章 都是以權謀財第110章 鹽政細節第132章 開民智第99章 江陰八十一日第397章 唐王勤王事第175章 小民的看法第99章 江陰八十一日第95章 脫險第655章 困難還是有不少第584章 海灘演講第458章 又聞盧象升之名第605章 背後捅刀子第843章 回京第669章 危急萬分第654章 御前軍事會議第146章 農業研究院第528章 穩妥第一第409章 微服私訪第156章 劉興祚第572章 各有算計第760章 老驥伏櫪第31章 京師之戰第185章 昌黎戰間隙第552章 美好的前景第314章 賭約第479章 隆武帝就是好託第380章 張縛第381章 八百里秦川第568章 搶糧缺人第433章 孫傳庭出山第113章 道路衙門第646章 冰封島嶼建虜出擊第152章 流水線和標準件第87章 漱口第396章 我胡漢三回來了第107章 喬遷之喜第817章 坐地起價第749章 奇怪的中興侯第767章 訣別第796章 南行定局第485章 明三藏取經第478章 禁言反彈第569章 漢奸是最大禍害第223章 贖罪銀第731章 哥薩克第152章 流水線和標準件第509章 綁架范文程麼第485章 明三藏取經第501章 南京民變第720章 比喬布斯牛的吳又可第57章 貨幣第126章 闖侯府第187章 昌黎第二戰第146章 農業研究院第292章 會師第363章 四小入虎穴第223章 贖罪銀第230章 朝局大變動第677章 趕回京師第688章 腦袋被驢踢了第232章 草原第一仗第865章 電第713章 燈下黑
第358章 壞消息接二連三第572章 各有算計第748章 登萊出征第678章 東西方戰船的差距第688章 腦袋被驢踢了第154章 已有改觀第343章 衆星雲集第797章 李老四的婚事第181章 昌黎動員第36章 監軍制度第316章 雷鋒語錄第439章 大明居里夫人第278章 伏擊建虜第621章 玄虛第54章 紅會雛形第409章 微服私訪第676章 既生瑜何生亮第293章 犯大明者雖遠必誅第377章 叮囑第75章 汰兵完成第571章 晾他一晾第63章 榮譽榜第594章 陷阱第841章 暴乳第136章 京師風暴第304章 驚聞噩耗第66章 汰兵第553章 新軍擴編第303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第667章 攻勢受挫第288章 背水一戰第390章 到底在哪裡第167章 紙幣定樣第592章 明軍太兇殘了第78章 思念第216章 撤軍原因第626章 莽古爾泰的下場第191章 都是以權謀財第110章 鹽政細節第132章 開民智第99章 江陰八十一日第397章 唐王勤王事第175章 小民的看法第99章 江陰八十一日第95章 脫險第655章 困難還是有不少第584章 海灘演講第458章 又聞盧象升之名第605章 背後捅刀子第843章 回京第669章 危急萬分第654章 御前軍事會議第146章 農業研究院第528章 穩妥第一第409章 微服私訪第156章 劉興祚第572章 各有算計第760章 老驥伏櫪第31章 京師之戰第185章 昌黎戰間隙第552章 美好的前景第314章 賭約第479章 隆武帝就是好託第380章 張縛第381章 八百里秦川第568章 搶糧缺人第433章 孫傳庭出山第113章 道路衙門第646章 冰封島嶼建虜出擊第152章 流水線和標準件第87章 漱口第396章 我胡漢三回來了第107章 喬遷之喜第817章 坐地起價第749章 奇怪的中興侯第767章 訣別第796章 南行定局第485章 明三藏取經第478章 禁言反彈第569章 漢奸是最大禍害第223章 贖罪銀第731章 哥薩克第152章 流水線和標準件第509章 綁架范文程麼第485章 明三藏取經第501章 南京民變第720章 比喬布斯牛的吳又可第57章 貨幣第126章 闖侯府第187章 昌黎第二戰第146章 農業研究院第292章 會師第363章 四小入虎穴第223章 贖罪銀第230章 朝局大變動第677章 趕回京師第688章 腦袋被驢踢了第232章 草原第一仗第865章 電第713章 燈下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