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章 不拋棄也不放棄

鍾進衛大笑之後,冷然說道:“天朝上國的軍隊,個個明盔亮甲,人數比建虜還多,卻被欺到了自家門口。不思進取,只知明哲保身,連普通百姓都不如。如此軍隊,要之何用,我定當奏明皇上,減你等軍餉糧草,免得白養了一羣廢物。”

鍾進衛說完之後,轉頭對着身後站着的顧百川道:“我們走。”說完就站起來準備走人。

孫承宗一聽,連忙站起來,攔住鍾進衛道:“中興伯休走,有話好好說。”

這裡的人,就孫承宗是最知道鍾進衛能量的,不但皇上對他信任有加,連以後軍隊的規劃,軍餉都是他在搗鼓。

雖然自己也得皇上信任,但這信任的基礎是來源於鍾進衛的舉薦。如果自己和中興伯發生衝突,非要在兩人之間選擇的話,他可以確定,皇上更信任鍾進衛。

而且據他的觀察,首輔溫體仁和鍾進衛的關係也非同一般,還有東廠提督和鍾進衛的關係也很好。不知不覺之間,鍾進衛已是大明官場舉重若輕的角色了。

孫承宗不敢讓鍾進衛負氣而走,不但是有鍾進衛的威脅,而且還有另外一個原因。救不救昌黎百姓的這事是不能明說的,要這麼讓鍾進衛走了,把這事往外一傳,那些御史言官還不使勁彈劾,站大義名份上落井下石是他們最樂意乾的,他們纔不會考慮你孫承宗是在爲大局着想。

鍾進衛並不是真心想走,孫承宗一攔,他就順水推舟地站住了。但他還是帶着怒氣說道:“怎麼好好說?昌黎百姓沒有軍隊的保護,也不投降建虜,堅持抵禦幾萬韃子,苦苦期盼朝廷的援軍。現在你們一句話就把他們丟給了建虜,讓昌黎的百姓絕了一絲生機。”

鍾進衛說到這裡,也不確定昌黎在那個方位,胡亂指了一個方向道:“你們能聽到麼,昌黎百姓對朝廷援軍的哀求期盼;你們能看到麼,昌黎化爲一片廢墟,屍橫遍野。廢墟上躺着我們的父老鄉親,眼裡還留着對你們的期盼。但到死都沒盼來援軍,他們那絕望的心情你們能感同身受麼?”

何可綱聽着鍾進衛那充滿感情地控訴,眼前浮現出了一幕幕以前看到過的,被建虜糟蹋掉的村莊、城鎮。他是遼人,曾經經歷過這種悲痛,此時聽着鍾進衛的一句句質問,比任何人都要感同身受。

何可綱悲憤之下,從祖大壽後側往前跨了一步,抱拳向鍾進衛一拱手道:“監軍,末將願往!”

一時之間,何可綱的舉動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祖大壽暗罵何可綱還是跟以前一樣幼稚,但也不敢在監軍面前制止他。

鍾進衛很意外祖大壽身後這將能站出來,雖然不認識他是誰,但鍾進衛很是高興,說道:“好,真男兒!我是監軍,代表的是皇上。我與你一起前去,讓昌黎的百姓明白,皇上沒有放棄他們,朝廷沒有拋棄他們。對,不拋棄,也不放棄,這是大明對百姓的態度,也是皇上的態度。”

從歷史上看,許多人批評崇禎皇帝對於剿滅西北的農民起義不夠堅決,是剿還是撫的態度首鼠兩端。這其實就從一個方面證明了崇禎皇帝對他的子民,是不拋棄、也不放棄的態度,只是可惜了在歷史上沒有一個人能真正幫到他。

祖大壽後面那將聽了鍾進衛的話,已是心有同感,特別是對於鍾進衛所說的不拋棄,不放棄的說法。因爲他不是遼人,身在關寧軍中常被遼東世家排擠,常有一種被拋棄,被放棄的孤獨感。

現在他見監軍也要親自去,而且明說代表皇帝去,不禁大爲佩服,他沒有普通明軍那種對建虜的恐懼之情,當下也站了出來,抱拳對鍾進衛道:“監軍,末將也願往。”

“小人熟悉昌黎附近地形,願爲大軍探路。”胡浩也站了出來。

鍾進衛看着他們三個人,忽然想起一句話,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如果領導無能,底下的將領再有能耐,大部分都會埋沒。大明不是沒有敢戰之士,只是被人按住不得戰而已。

“好,你們都是好樣的,放心好了,我們絕不是去送死,我們是去解救昌黎百姓的!”鍾進衛對他們承諾道。

“中興伯,不要衝動。”孫承宗攔着道。他見鍾進衛一番話,就把祖大壽手下的兩將給說了過去,心中暗自佩服。但出於主帥的職責和他沉穩的性子,他還是沒贊同鍾進衛的行爲。

“對啊,中興伯,眼光要放長遠點。”祖大壽見鍾進衛把他手下拉走了,暗自惱怒,說話就帶着點教訓的口吻了。

“我放長遠點?我看你們纔是鼠目寸光。”鍾進衛看着這兩個明軍的高級將領,毫不留情地反駁道。

祖大壽一聽鍾進衛當面說他鼠目寸光,臉就黑下來了,要不是鍾進衛是監軍,估計就要當場翻臉了。

雖然鍾進衛的話不是對着孫承宗說的,但他聽得也有點刺耳。

鍾進衛一看祖大壽的神情,就知道他心裡不服氣,就說道:“我看你們不救昌黎的最大原因是怕了建虜,什麼建虜野戰無敵,滿萬不可敵,那是扯淡。建虜厲害是不是,幾萬建虜攻打昌黎一個小小縣城,裡面還全是老百姓防守的,打了幾次都打不下來,他們厲害?”

鍾進衛說到這裡,又轉向孫承宗道:“我真不知道你們以前怎麼和建虜打的,他們難道是三頭六臂不成,還不是一個腦袋兩條腿,和普通人有啥區別。連吃敗仗,然後就畏懼建虜如虎,你們都這樣了,更何況是底下的兵卒呢!”

孫承宗不由得哭笑,打不過建虜其實是多方面的原因,其中軍紀敗壞,將領吃空餉喝兵血導致能戰之士少(只有將領的家丁能打),明軍士氣低落是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孫承宗沒有能力改變這些,也沒有嫡系部隊,因此在對待建虜的戰事上只能採取防禦反擊的策略。

由此加重了建虜在明軍士卒的無敵形象,又降低了士氣,對上建虜,未戰先怯,更難是建虜對手,如此的惡性循環,導致了歷史上明軍一直打不過建虜。也因爲一直吃敗仗,拖垮了大明原本就弱的國家財政,又是導致了明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但現在這個位面,在鍾進衛的幫助之下,汰掉了勤王軍中的空餉弱兵,軍餉糧草又得到保障,所以之前軍隊中最大的幾個問題暫時已不存在。

現在勤王軍中要解決的是士氣問題,不但士卒的士氣,還包括將領的士氣。勤王軍中普遍對建虜的弱勢心理,認爲建虜無敵,打不贏建虜,導致了各級將領千萬百計保存自己的實力,不敢去和建虜打。否則他們認爲能打得過建虜,還不搶着去立功升官。

“現在有一個最好的時機能鼓舞士氣,你們卻放棄不管。說你們是鼠目寸光,難道說錯了?”鍾進衛還在大聲地說着。

“中興伯,你可是說救昌黎之事麼?”孫承宗若有所思,問鍾進衛道。

“正是,昌黎百姓用他們的行動正在說明建虜並不可怕,也是普通人而已。建虜爲什麼要增兵昌黎,一定要打下昌黎,就是因爲昌黎使他們的軍威受損。奴酋認識到了這點,我們呢,有多少人認識到了這點?”中軍帳中只有一個鐘進衛的聲音在侃侃而談,其他人沒有一個發出聲音。

其實他也不能確定皇太極是不是因爲自己所說的這個原因,而增兵攻打昌黎。

“我們應該力爭保住昌黎,不讓奴酋得逞,然後廣爲宣傳昌黎的勝利,這比一般的勝利更值得宣傳,歌頌。等大明的所有將領、兵卒,都認識到建虜其實和自己一樣普通的時候,就敢於出擊,敢於和建虜打仗,那麼建虜的好日子就到頭了。”鍾進衛說得鏗鏘有力,落地有聲。

中軍帳內一時鴉雀無聲,都在思索着鍾進衛的這番話。

鍾進衛言盡於此,不再勸解孫承宗和祖大壽,對剛纔站出來的兩將道:“你們叫什麼名字,手下有多少人?”

第385章 開封府第36章 監軍制度第273章 清水明月關口第229章 下有對策第513章 咱是活雷鋒第292章 會師第571章 晾他一晾第458章 又聞盧象升之名第134章 國營企業第381章 八百里秦川第437章 練兵提上議程第633章 一口茶水噴了出來第866章 看稀奇第721章 鄭芝龍出使日本第451章 可惜了火藥技術第110章 鹽政細節第147章 數理化第62章 義捐第653章 覬覦南海第643章 忘了成立特種部隊第559章 大搞基建第784章 封賞第179章 兵書第638章 產鉗第344章 白杆軍現第421章 文臣的態度第109章 再議鹽政第254章 白杆軍第366章 流放東江鎮第321章 三千營的考驗第469章 富者愈富第341章 不期而遇第502章 真相到底如何第785章 朝廷的困難第161章 工匠的春天要到了第510章 到西洋送禮第522章 人見人要第576章 大灰狼第306章 晉商的作用第3章 相信(1)第159章 各有心思第602章 否極泰來第388章 羞辱範氏第180章 三法獨立第209章 看不到的威力第367章 洪承疇第643章 忘了成立特種部隊第581章 願爲嚮導第298章 京營改編第310章 絕境逢生第407章 肉鬆第541章 烏超哈真第859章 蒙古生變第456章 張獻忠的觀察第678章 東西方戰船的差距第556章 就是本官放得火第63章 榮譽榜第74章 汰兵歸去第341章 不期而遇第227章 投石報信第863章 有無學問第267章 功敗垂成第692章 驅趕海賊攪局東南亞第762章 兵變第831章 管他是葡萄牙還是葡萄藤第571章 晾他一晾第212章 昌黎解圍第435章 急報之議第657章 關寧軍的任務第271章 爲什麼而戰第72章 比對第553章 新軍擴編第853章 得勝歸來第96章 滅口第98章 廠衛正式出山第612章 血債血償第854章 請罪第467章 登萊戰報第136章 京師風暴第200章 昌黎隱憂第866章 看稀奇第435章 急報之議第1章 相遇第668章 明軍等死吧第234章 鼠疫第766章 垂死掙扎第252章 不甘認輸第691章 雖遠必誅不是口號第444章 皆大歡喜第242章 一天一換第655章 困難還是有不少第195章 長槍火槍陣第314章 賭約第192章 第二次勸降昌黎第71章 親近第494章 藩王會議(4)第69章 汰兵得行第696章 終於盼到了第563章 鄭芝龍的驚詫第157章 貪心不足
第385章 開封府第36章 監軍制度第273章 清水明月關口第229章 下有對策第513章 咱是活雷鋒第292章 會師第571章 晾他一晾第458章 又聞盧象升之名第134章 國營企業第381章 八百里秦川第437章 練兵提上議程第633章 一口茶水噴了出來第866章 看稀奇第721章 鄭芝龍出使日本第451章 可惜了火藥技術第110章 鹽政細節第147章 數理化第62章 義捐第653章 覬覦南海第643章 忘了成立特種部隊第559章 大搞基建第784章 封賞第179章 兵書第638章 產鉗第344章 白杆軍現第421章 文臣的態度第109章 再議鹽政第254章 白杆軍第366章 流放東江鎮第321章 三千營的考驗第469章 富者愈富第341章 不期而遇第502章 真相到底如何第785章 朝廷的困難第161章 工匠的春天要到了第510章 到西洋送禮第522章 人見人要第576章 大灰狼第306章 晉商的作用第3章 相信(1)第159章 各有心思第602章 否極泰來第388章 羞辱範氏第180章 三法獨立第209章 看不到的威力第367章 洪承疇第643章 忘了成立特種部隊第581章 願爲嚮導第298章 京營改編第310章 絕境逢生第407章 肉鬆第541章 烏超哈真第859章 蒙古生變第456章 張獻忠的觀察第678章 東西方戰船的差距第556章 就是本官放得火第63章 榮譽榜第74章 汰兵歸去第341章 不期而遇第227章 投石報信第863章 有無學問第267章 功敗垂成第692章 驅趕海賊攪局東南亞第762章 兵變第831章 管他是葡萄牙還是葡萄藤第571章 晾他一晾第212章 昌黎解圍第435章 急報之議第657章 關寧軍的任務第271章 爲什麼而戰第72章 比對第553章 新軍擴編第853章 得勝歸來第96章 滅口第98章 廠衛正式出山第612章 血債血償第854章 請罪第467章 登萊戰報第136章 京師風暴第200章 昌黎隱憂第866章 看稀奇第435章 急報之議第1章 相遇第668章 明軍等死吧第234章 鼠疫第766章 垂死掙扎第252章 不甘認輸第691章 雖遠必誅不是口號第444章 皆大歡喜第242章 一天一換第655章 困難還是有不少第195章 長槍火槍陣第314章 賭約第192章 第二次勸降昌黎第71章 親近第494章 藩王會議(4)第69章 汰兵得行第696章 終於盼到了第563章 鄭芝龍的驚詫第157章 貪心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