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八章 破釜沉舟(上)

半日時光,鉅鹿縣城沒有絲毫安生的時間,你方唱罷我登場,各路人馬在此交匯,這座小小的縣城,在時隔近四百年的漫長時光後,又一次迎來了一場足以影響天下局勢的大戰。

李澈站在城牆上,輕撫古老的城垛,看着上面留下的坑坑窪窪的痕跡,嘆道:“阿韻,你說我們會是項王,還是章邯?”

滅田臧、敗陳勝、殺項梁的章邯堪稱是大秦帝國最後一員名將,卻在鉅鹿這個地方敗給了此前可以說名不見經傳的項羽,成就了項羽威壓天下的名聲。

站在鉅鹿城頭,難免會追思古人。如今大戰在即,誰是章邯,誰又是項羽,這是許多人心裡在思索的問題。

呂韻哭笑不得的道:“我們是趙歇和張耳,盧中郎將究竟是宋義還是項王,那要看他的抉擇。”

鉅鹿之戰的起因便是章邯擊破趙國,趙王趙歇與國相張耳奔逃入鉅鹿縣城死守,楚懷王遣宋義與項羽北上救援。

李澈聞言怔了怔,隨即大笑道:“是了,若盧中郎將是宋義,那鉅鹿城危矣!”

呂韻驚道:“你還笑得出來?”

李澈哈哈大笑道:“爲什麼不笑?若非琴藝極差,我還想在這城上彈奏一曲!決定都做了,再鬱鬱寡歡,又有什麼用處?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盧中郎將就是那個有志者,更別說相君還在那,有什麼可擔心的?”

“李侯果真豪氣!”充滿讚歎之意的聲音響起,李澈兩人回首一看,卻是全副甲冑巡邏的趙雲。

李澈擺擺手道:“也是對子龍的信任,子龍、元嗣都是奇才;以趙歇張耳之能,也在鉅鹿城力戰大秦名將章邯;子龍和元嗣在此,難道還擋不住張燕?”

見李澈把自己比作張耳,趙雲感到頗爲榮幸。張耳曾經是信陵君的門客,以才名聞名於世,後被項羽分封爲十八諸侯王之一的常山王。

其最爲聞名的一戰,卻是與淮陰侯韓信合作,背水一戰大破趙國,成爲西漢開國功臣,獲封趙王,諡號趙景王。

此時還有些青澀的趙雲,雖然常立大志,認爲自己可以與這些英傑比肩,但出自別人之口的評價又自不同了。

“趙景王文武全才,是大漢開國元勳,下吏豈敢與之相比?李侯之名在冀州也廣爲流傳,以下吏之見,李侯可與趙景王相比。”

見又要開始東漢特色的商業互吹,李澈連忙轉移話題道:“子龍過譽了,城牆上的準備如何了?”

說起正事,趙雲肅然道:“軍心可用,守城無虞。只是守軍比起攻城者,其優勢還在於城內百姓的支持。鉅鹿城兵禍連連,百姓皆閉門不出,下吏實在是無可奈何。

若能說動百姓支持,則鉅鹿城必牢不可破,下吏定能堅守到盧中郎將破賊。”

李澈連連頷首,城中百姓的作用並非是讓他們上城牆戰鬥,而是可以做一些準備工作,節省軍隊人力。

例如製造守城器械,準備金湯、沸水等物。

“此事便交給本侯,稍後本侯便約見城中大族的族長。”

……

“張老族長,本侯聽聞匪寇入城之時,張燕曾大舉殺人立威,張氏之中也有不少人慘遭毒手,此乃血海深仇,老族長何以不願助官軍守城?”

鉅鹿張氏大宅,李澈正苦口婆心的勸說着張氏族長,希望張氏能帶頭引領百姓幫助漢軍守城。張氏是鉅鹿大族,在鉅鹿有非比尋常的號召力。

聽完李澈的話,張老族長面色複雜的嘆了口氣道:“若張氏助官軍守城,張燕破城之時,恐怕就會拿張氏舉族立威了。”

“張燕糧草被盡數焚燒,其敗亡只在眼前,老族長的擔心完全是多餘的啊。”

張老族長望着李澈問道:“若張燕全軍北上,避開盧中郎將鋒芒,李侯可能在十萬大軍過境之時守住鉅鹿城?”

李澈分析道:“城中有軍七千,嚴防死守之下,張燕至少要十天以上才能破城。若有邯鄲百姓支撐,張賊攻城之事更是會曠日持久。

而盧中郎將就在後面,張賊如何敢在鉅鹿耗費如此長的時間?是以守城絕無問題。”

“李侯入城之時,城門上掛着的那個人頭,不是縣令的,是犬子,鉅鹿縣功曹的。”張老族長沉默了半晌,幽幽的說道。

李澈一愣,旋即面色微變道:“縣令何在?”

張老族長漠然道:“聞張賊南下,縣令與縣尉帶了幾十縣卒,往南邊跑了。”

見李澈面色難看,張老族長繼續道:“草民不怪縣令,他也只是怕死,而且他不是鉅鹿人,沒必要在這裡丟掉性命。

同樣的,李侯也不是鉅鹿人,草民難以相信李侯會死守鉅鹿縣城。如李侯所言,城中有兵七千,若李侯覺得事不可爲,大可整軍備戰殺出城去,可草民的根、張氏的根在這裡,無處可去。”

“既已決定守城,本侯絕不會棄滿城軍民而逃!”

張老族長閉目嘆道:“生死之事,不到眼前誰又能說得準呢?有些人慷慨陳詞,誓與城共亡;當大兵壓境之時,這些都會拋諸腦後,這種事千年歷史中難道少嗎?請李侯見諒,草民不敢賭,也賭不起。”

話說到這個份上了,李澈也明白沒法再勸了。當朝廷的公信力丟失殆盡,民衆無法相信朝廷能保護他們,那又憑什麼要求民衆捨生忘死的協助朝廷?

鉅鹿人不是沒抵抗過,但是失敗了,在一個因昏官而喪子的老年人面前,李澈實在有些無言。

李澈起身揖了一禮,轉身嘆道:“決心說出來是沒用的,還請老族長靜觀吧,告辭。”

看着李澈的背影,張老族長低頭撫摸着手中的玉佩,怔怔的出神。

→☆→☆→☆→☆→我是文言文的分割線←★←★←★←★←★←

李明遠嘗與趙子龍共守鉅鹿,以御張燕。子龍異曰:“君無所懼?”

明遠笑答:“昔者項王破釜沉舟,於此敗章邯、解趙困、威震天下;今吾守鉅鹿、拒張燕、清平河朔,有何可懼?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

子龍歎服。

——《異同雜語》

第一百五十九章 動亂(上)第二百三十七章 廢立(三)第二百二十六章 兄弟(續)第五百零九章 父子(下)第二十九章 敲打第一百二十八章 夏蟲不可以語冰第五百三十八章 平定關中(三)第二百六十六章 遊說(上)第四百七十四章 交心第二百四十五章 機關算盡與未雨綢繆第五百零二章 逆轉(下)第一百五十一章 驚變(下)第一百八十五章 楊鳳(下)第三百五十一章 老友(上)第一百零八章 出京(上)第四十八章 何苗第二百零五章 常山趙子龍(上)第十五章 英雄第一百七十一章 宣傳攻勢第三百二十八章 江東猛虎第七十六章 鐵頭娃第二百三十六章 廢立(二)第三百八十三章 邊市(上)第一百三十二章 奇謀第三百一十九章 末路(上)第二百四十七章 羣雄起(中)第四百五十六章 師出有名第一百四十三章 救命稻草(第二更,求首訂)第二百五十章 各懷鬼胎第一百一十一章 趙女第四百三十五章 南匈奴之戰(一)第二百零二章 火併第二百零七章 整軍備戰第四百六十九章 肉湯與細作(下)第四百四十八章 叛(下)第九十二章 決鬥第四百八十九章 退匈奴(三)第二百一十四章 人間地獄第五百六十一章 誘之以利(下)第一百九十一章 氾勝之書第三百三十章 算計(中)第五十章 雙雄會第三十九章 巾幗不讓鬚眉第六十三章 賈詡第二百六十九章 入主冀州(上)第一百一十章 趙王第三百七十五章 歷陽之戰(上)第五百四十二章 平定關中(七)第二百三十七章 廢立(三)第五百四十六章 平定關中(十一)第四百零二章 關靖第二百四十九章 冀州田豐第二百三十一章 終變(五)第三百五十二章 老友(下)第三百八十三章 邊市(上)第四百四十五章 開陽之戰(上)第三百六十九章 雜談第三百九十四章 天真第四百四十五章 開陽之戰(上)第七十九章 傳道受業解惑第四百一十三章 太史慈(中)第四百八十八章 退匈奴(二)第四十章 崩第五百七十四章 南宮爭執(上)第五百四十六章 平定關中(十一)第四十七章 定計第四百四十一章 降第五百八十四章 中原僵持(二)第九十六章 比試(上)第三百九十四章 天真第五十七章 暗度陳倉第五百八十五章 中原僵持(三)第二百一十七章 決戰(下)(三千字)第一百二十二章 引蛇出洞第五百四十三章 平定關中(八)第三十章 三荀第一百二十七章 天下很大第四百九十章 退匈奴(四)第一百六十五章 雒陽終局(上)第一百八十八章 愛諸將婦第一百六十五章 雒陽終局(上)第四百二十章 琅琊王(上)第二百七十九章 各懷心思(下)第七十九章 傳道受業解惑第三百八十四章 邊市(下)第四百五十二章 低頭第三百四十章 青州之治(上)第五百八十一章 和親(中)第二百三十八章 廢立(四)第五百六十三章 忽悠(上)第四百三十八章 開端第二百六十三章 孫文臺第二百二十章 帝與臣(下)第九十章 猛士雲集第四百八十三章 暗流涌動(四)第一百五十一章 驚變(下)第三百五十六章 馬韓第二章 天下苦漢久矣第一百六十六章 雒陽終局(下)第一百二十九章 官與賊
第一百五十九章 動亂(上)第二百三十七章 廢立(三)第二百二十六章 兄弟(續)第五百零九章 父子(下)第二十九章 敲打第一百二十八章 夏蟲不可以語冰第五百三十八章 平定關中(三)第二百六十六章 遊說(上)第四百七十四章 交心第二百四十五章 機關算盡與未雨綢繆第五百零二章 逆轉(下)第一百五十一章 驚變(下)第一百八十五章 楊鳳(下)第三百五十一章 老友(上)第一百零八章 出京(上)第四十八章 何苗第二百零五章 常山趙子龍(上)第十五章 英雄第一百七十一章 宣傳攻勢第三百二十八章 江東猛虎第七十六章 鐵頭娃第二百三十六章 廢立(二)第三百八十三章 邊市(上)第一百三十二章 奇謀第三百一十九章 末路(上)第二百四十七章 羣雄起(中)第四百五十六章 師出有名第一百四十三章 救命稻草(第二更,求首訂)第二百五十章 各懷鬼胎第一百一十一章 趙女第四百三十五章 南匈奴之戰(一)第二百零二章 火併第二百零七章 整軍備戰第四百六十九章 肉湯與細作(下)第四百四十八章 叛(下)第九十二章 決鬥第四百八十九章 退匈奴(三)第二百一十四章 人間地獄第五百六十一章 誘之以利(下)第一百九十一章 氾勝之書第三百三十章 算計(中)第五十章 雙雄會第三十九章 巾幗不讓鬚眉第六十三章 賈詡第二百六十九章 入主冀州(上)第一百一十章 趙王第三百七十五章 歷陽之戰(上)第五百四十二章 平定關中(七)第二百三十七章 廢立(三)第五百四十六章 平定關中(十一)第四百零二章 關靖第二百四十九章 冀州田豐第二百三十一章 終變(五)第三百五十二章 老友(下)第三百八十三章 邊市(上)第四百四十五章 開陽之戰(上)第三百六十九章 雜談第三百九十四章 天真第四百四十五章 開陽之戰(上)第七十九章 傳道受業解惑第四百一十三章 太史慈(中)第四百八十八章 退匈奴(二)第四十章 崩第五百七十四章 南宮爭執(上)第五百四十六章 平定關中(十一)第四十七章 定計第四百四十一章 降第五百八十四章 中原僵持(二)第九十六章 比試(上)第三百九十四章 天真第五十七章 暗度陳倉第五百八十五章 中原僵持(三)第二百一十七章 決戰(下)(三千字)第一百二十二章 引蛇出洞第五百四十三章 平定關中(八)第三十章 三荀第一百二十七章 天下很大第四百九十章 退匈奴(四)第一百六十五章 雒陽終局(上)第一百八十八章 愛諸將婦第一百六十五章 雒陽終局(上)第四百二十章 琅琊王(上)第二百七十九章 各懷心思(下)第七十九章 傳道受業解惑第三百八十四章 邊市(下)第四百五十二章 低頭第三百四十章 青州之治(上)第五百八十一章 和親(中)第二百三十八章 廢立(四)第五百六十三章 忽悠(上)第四百三十八章 開端第二百六十三章 孫文臺第二百二十章 帝與臣(下)第九十章 猛士雲集第四百八十三章 暗流涌動(四)第一百五十一章 驚變(下)第三百五十六章 馬韓第二章 天下苦漢久矣第一百六十六章 雒陽終局(下)第一百二十九章 官與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