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 決鬥

冷兵器時代,素有“一力降十會”之說,人們也樸素的認爲,力量強大的人在較量中有極大的優勢。

如《說唐演義》中第一條好漢李元霸,雙手能各持一柄四百斤大錘,所以單人挑翻十八路反王,匹馬擊敗百萬大軍。

唐代武舉第一個項目便是對力氣的考覈,舉翹關一端以立,凡十次。這翹關原指城門門閂,武舉所用則是特製的木棍。

漢朝還沒有這個概念,是由何進按照李澈所言特地讓人造出來的。重量由漢制二百斤到六百斤不等,五十斤一級。(後面默認都是漢制,相當於現代半斤)

李澈摩挲着下巴,笑着對劉備說:“玄德公、公達,可能舉六百斤?”

“舉起尚可,十次可不行。”劉備笑着迴應。

荀攸嗤笑一聲道:“李明遠,你能舉二百斤,攸便舉六百斤給你看看。”

李澈聞言尷尬的抓了抓臉,翹關難度在於需要舉起又放下。且從中央挺舉的難度較低,翹關卻需握住一端而舉立。

如今的李澈扛起兩百斤沒問題,但要翹舉十次卻完全不可能。

不過這個時代大力士不少,就算儒生中也有不少效仿先賢的。

《呂氏春秋》曰:孔子之勁舉國門之關。夫子曾單手舉起四五丈長,重四百斤往上的門閂,時人稱之爲大力士。

也就是說,畫像上“文弱”“和藹”的孔子,戰鬥力約有百鵝,能輕鬆打翻數百個後世宅男。

想來荀攸雙手握住舉二百斤是沒有問題的。

再看看場中諸人,絕大部分選擇了三百斤到四百斤級,舉二百斤的參賽者面色通紅,恨不能鑽進地下。

選四百斤以上的,卻是寥寥無幾,僅關羽、張飛、紀靈、呂布等人。李澈看見其中一名方面闊耳,面容堅毅的壯漢正與關羽笑談,想來便是徐晃徐公明瞭。

呂韻選擇了三百斤級,硬生生彆着腦袋不去看呂布,而呂布也擺着一副目中無人的樣子,張飛見狀,眼睛一轉,一腳挑起四百斤翹關,一拳打在棍的一端。

四百斤的木棍直直向着呂布飛去,駭人的聲勢吸引了許多人的目光。

呂布眼神一凝,側身一記飛踢正中木棍,生生將這木棍踢了回去。

張飛嘿嘿一笑,蒲扇大的雙手抵住木棍,身子暴退,硬生生在校場的土地上犁出兩道溝壑,但最終還是止住了來勢洶洶的木棍。

參賽者大多驚的目瞪口呆,少數幾人也面色凝重,忌憚的看着兩人。

呂布怒道:“黑廝,汝意欲何爲?”

“叛主之賊,何顏立於此地?俺羞與汝爲伍!”張飛毫不客氣的怒罵道。

“汝莫不是想先較量一場?”

“正有此意!”

說罷,兩人便擺開架勢,氣氛頓時變得凝重,有能力插手的關羽等人卻選擇了作壁上觀,撫須不言。

負責考覈的小校驚的滿頭大汗,連連求道:“二位司馬,天子、太后還有公卿們都看着呢,且先住手,後面還有比鬥。”

呂布聞言,眉頭微皺,挑釁道:“天子尚在,徑直搏鬥未免有些失儀,不妨以箭術、騎術、搏鬥三場決勝負,三場勝二者爲優,如何?”

張飛微微眯眼,面色凝重,他並非莽夫,若是搏鬥,他尚有不少勝算,可是箭術卻非他長項。

而據呂韻所說,呂布箭術百步穿楊,是天下一等一的神箭手。

箭術比試必然會輸,這樣太吃虧了。可若是直接拒絕,卻又顯得怕了呂布。

關羽瞭解張飛之能,明白他的爲難,只見他丹鳳眼微睜,正待親自接下呂布挑戰,卻見一小黃門匆匆而來。

“陛下有旨,兩位司馬皆乃大漢豪傑,普通比試有辱二位之能,兩位可直接開始第一場對戰,需注意,不可殺人。”

張飛微微鬆了口氣,不顧呂布難看的臉色,大吼道:“燕人張飛在此,叛主之賊,可敢一戰?”

呂布已然騎虎難下,咬牙道:“九原呂布在此,黑廝速來受死!”

兩人怒目圓睜,一個豹頭環眼,燕頷虎鬚;一個劍眉星目,短鬚高鼻。身高俱有八尺以上,如旋風一般撞在了一起。

場中衆人都放下手中的翹關,目不轉睛的看着兩人。

呂韻輕咬下脣,一人是她父親,另一人如師長一般,她一時不知該如何是好。

高臺上,李澈走到天子身邊,拱手告罪道:“益德魯莽,還望陛下恕罪。”

劉辯擺擺手,笑道:“無妨,張司馬性情中人,朕甚爲欣賞啊。這翹關比試初看有趣,一直進行也難免厭倦,不如觀兩位世之豪傑比鬥,這纔是真正的‘勇士大會’,大將軍以爲然否?”

說到最後,劉辯側頭詢問起身邊的何進。何進心裡其實是有些不痛快的,他盡心組織的比試,卻被人這麼攪和,有些顯得他無力管束屬下。

但畢竟對劉李二人心懷愧疚,又對呂布頗爲不齒,是而生生嚥下了這口氣。此刻劉辯問起,何進回道:“陛下所言甚是,是臣考慮不周,有負重託。”

“大將軍言重了,總是會出現意外情況的,如何能怪罪到大將軍身上?且先靜觀兩位司馬的戰鬥吧。”

此時,場中的兩人已然拳腳相擊了數十下,呂布心裡暗暗着急,這黑廝力量太強了,這種硬生生的碰撞讓呂布的骨頭劇痛無比,全靠驚人的意志力才堅持下來,但顯然不能這麼下去了。

撇眼看見場邊綁着的馬,馬邊還有馬槊,那是下一場騎術比鬥所用工具。

呂布向後猛退,叫道:“黑廝,可敢馬上一戰?”

說罷,不待張飛回應便向場邊跑去。張飛笑道:“俺奉陪到底!”

兩人翻身上馬,提槊便戰,張飛勢大力沉,每次兩槊相撞,都讓呂布虎口生疼。

而呂布顯然騎術精妙許多,以各種刁鑽的方向刺向張飛,沒過多久,呂布虎口開裂,張飛身上也被劃出幾道血痕。

眼見兩人即將兩敗俱傷,張飛顯然不滿意這結果,再一次挑開呂布的馬槊,張飛翻身在馬上一踩,一躍撲向呂布。

兩人在地上滾了幾圈,張飛提起碩大的拳頭一拳打在呂布臉上。

呂布直感覺眼冒金星,奮力用頭一撞,使勁一推,再一腳踹在張飛腹部,只見一大團黑炭飛了出去,落在了數步之外。

兩人踉蹌着站起身來,身上都是傷痕累累,不停的喘着粗氣。

小黃門大叫着讓他們停手,然而兩人仍然眼睛通紅,怒視着對方。稍稍歇息了片刻,兩人大喝一聲,舉起拳頭向着對方衝去。

眼見兩拳即將相撞,一雙大手握住了兩人手腕,打出狠勁的兩人使勁想抽出手臂,卻紋絲不動。

雙目微眯,長髯飄飄的關羽淡然道:“住手吧。”

→☆→☆→☆→☆→我是文言文的分割線←★←★←★←★←★←

飛蔑布叛主之舉,尋釁於布。布大怒,請於天子,二人先步後騎,酣戰良久,飛以巨力將布擊於馬下,將見生死,羽奉天子之令止戰。

——《英雄記》

第二百七十三章 對錯(上)第三百零二章 戰後雜事(中)第一百二十六章 苦肉計第一百七十九章 家族第四百四十三章 釋權第五百五十二章 病亡第三百零二章 戰後雜事(中)第二百零二章 火併第四百八十四章 暗流涌動(五)第五百一十九章 思考第四百三十章 少年天子(四)第八十三章 贈劍第四百五十四章 可惜第二十三章 君明何須慮王莽(起名無能了)第一百七十章 奴與民第五百六十五章 漢土第二百四十三章 站隊第四百二十八章 少年天子(二)第四百九十八章 來使(下)第六十五章 忠義無雙十常侍第一百三十四章 權柄第三百二十三章 接旨(下)第四百四十七章 叛(上)第四百一十二章 太史慈(上)第一百五十八章 亂起(下)第五百一十章 皇權和士人第一百三十八章 妥協第四百七十四章 交心第四百五十六章 師出有名第二百六十五章 冀州變亂第三百五十三章 大勢第五百一十七章 談心第一百七十六章 漫天起價第五百一十七章 談心第一百八十二章 剿與撫第四百四十五章 開陽之戰(上)第三百三十三章 青州亂起第三百八十八章 決斷(下)第三百七十四章 各方反應(下)第四百零二章 關靖第四百六十五章 當以義告,以道誅第十一章 松柏青山第四百八十七章 退匈奴(一)第八十一章 權術第九十八章 比試(下)第五百四十三章 平定關中(八)第二百九十章 常山之戰(二)第三百零八章 任峻(下)第四百五十六章 師出有名第四百九十八章 來使(下)第四百二十五章 解鬥第二百四十章 廢立(終)第二百七十三章 對錯(上)第四百一十一章 奉天子以討不臣(四千字)第一百九十八章 易陽縣(下)第五百四十三章 平定關中(八)第二百七十二章 地域之爭(下)第一百三十九章 失道寡助第六十六章 時代的落幕第五百四十五章 平定關中(十)第二百五十八章 會盟(下)第一百零八章 出京(上)第五十二章 君子之行第二百章 陷鋒突陳第五百八十一章 和親(中)第四百八十八章 退匈奴(二)第二百三十五章 廢立(一)第二百二十四章 兄弟(上)第三百六十六章 僵持第四百九十九章 演(上)第五十一章 腹心第二百二十一章 宮變(上)第三十一章 議事第四百零六章 說服(上)第四百二十五章 解鬥第二百五十九章 謀權(上)第五十九章 從賊第一百五十六章 亂起(上)第五百四十九章 韓遂之敗(中)第六十章 斥賊第七十五章 賞功第一百零五章 劍第四百三十五章 南匈奴之戰(一)第七十六章 鐵頭娃第四百六十二章 兗州初戰(下)第五百八十三章 中原僵持(一)第三百八十八章 決斷(下)第四十五章 傷仲永第三百八十九章 勸學(上)第三百五十二章 老友(下)第三百九十八章 內應(下)第五百五十八章 曲城鄉侯第一百七十七章 冀州刺史第五百四十九章 韓遂之敗(中)第五百七十八章 三使(中)第四百零八章 說服(下)第三百三十七章 所謂賢名(下)第二百三十七章 廢立(三)第五百章 演(下)第九十章 猛士雲集
第二百七十三章 對錯(上)第三百零二章 戰後雜事(中)第一百二十六章 苦肉計第一百七十九章 家族第四百四十三章 釋權第五百五十二章 病亡第三百零二章 戰後雜事(中)第二百零二章 火併第四百八十四章 暗流涌動(五)第五百一十九章 思考第四百三十章 少年天子(四)第八十三章 贈劍第四百五十四章 可惜第二十三章 君明何須慮王莽(起名無能了)第一百七十章 奴與民第五百六十五章 漢土第二百四十三章 站隊第四百二十八章 少年天子(二)第四百九十八章 來使(下)第六十五章 忠義無雙十常侍第一百三十四章 權柄第三百二十三章 接旨(下)第四百四十七章 叛(上)第四百一十二章 太史慈(上)第一百五十八章 亂起(下)第五百一十章 皇權和士人第一百三十八章 妥協第四百七十四章 交心第四百五十六章 師出有名第二百六十五章 冀州變亂第三百五十三章 大勢第五百一十七章 談心第一百七十六章 漫天起價第五百一十七章 談心第一百八十二章 剿與撫第四百四十五章 開陽之戰(上)第三百三十三章 青州亂起第三百八十八章 決斷(下)第三百七十四章 各方反應(下)第四百零二章 關靖第四百六十五章 當以義告,以道誅第十一章 松柏青山第四百八十七章 退匈奴(一)第八十一章 權術第九十八章 比試(下)第五百四十三章 平定關中(八)第二百九十章 常山之戰(二)第三百零八章 任峻(下)第四百五十六章 師出有名第四百九十八章 來使(下)第四百二十五章 解鬥第二百四十章 廢立(終)第二百七十三章 對錯(上)第四百一十一章 奉天子以討不臣(四千字)第一百九十八章 易陽縣(下)第五百四十三章 平定關中(八)第二百七十二章 地域之爭(下)第一百三十九章 失道寡助第六十六章 時代的落幕第五百四十五章 平定關中(十)第二百五十八章 會盟(下)第一百零八章 出京(上)第五十二章 君子之行第二百章 陷鋒突陳第五百八十一章 和親(中)第四百八十八章 退匈奴(二)第二百三十五章 廢立(一)第二百二十四章 兄弟(上)第三百六十六章 僵持第四百九十九章 演(上)第五十一章 腹心第二百二十一章 宮變(上)第三十一章 議事第四百零六章 說服(上)第四百二十五章 解鬥第二百五十九章 謀權(上)第五十九章 從賊第一百五十六章 亂起(上)第五百四十九章 韓遂之敗(中)第六十章 斥賊第七十五章 賞功第一百零五章 劍第四百三十五章 南匈奴之戰(一)第七十六章 鐵頭娃第四百六十二章 兗州初戰(下)第五百八十三章 中原僵持(一)第三百八十八章 決斷(下)第四十五章 傷仲永第三百八十九章 勸學(上)第三百五十二章 老友(下)第三百九十八章 內應(下)第五百五十八章 曲城鄉侯第一百七十七章 冀州刺史第五百四十九章 韓遂之敗(中)第五百七十八章 三使(中)第四百零八章 說服(下)第三百三十七章 所謂賢名(下)第二百三十七章 廢立(三)第五百章 演(下)第九十章 猛士雲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