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四章 中原僵持(二)

“混賬東西!”袁紹狠狠一拳砸在面前的案几上,發出憤怒的咆哮聲。

許攸也有些心驚,不敢再亂說話刺激袁紹,畢竟他真的很少見到這位出身高貴的太尉失態。

而這也證明了局勢的不容樂觀,至少在袁紹的構想中,他從來沒有想過鮮卑會向朝廷服軟這種情況發生。

荊揚之地距離北境太遠了,他們對鮮卑的情況也確實瞭解的太少,只是根據以往的歷史來判斷鮮卑人會是中原大患,會成爲牽制劉備的力量。

更沒有想到的是,原本已經鬧騰起來的朝廷公卿竟然聲勢驟弱,而略一思索,袁紹也反應了過來,雒陽城的那位太尉顯然不是真的在與劉備爭權,而是在展現自己的影響力,以便賣一個好身價。

身爲弘農楊氏的代表人物,高門士族的領頭人,楊彪竟然帶頭認可了劉備的改革,這實在太過出乎意料。

“明公,朝廷尚未明確表態,或許……”

“沒有轉機了!”袁紹面色難看,冷聲道:“此前唯一的希望,就是劉玄德坐視劉寵敗亡。相對於我和曹孟德而言,劉寵對於劉玄德來說纔是天大的麻煩。

一名手握兵權、野心勃勃的宗室,會成爲那些反對者最大的倚靠。可劉寵竟然低頭了!傲氣凜然的陳王,竟然向一名遠支宗室低頭!何其可笑?而劉玄德竟然信了他?何其天真?”

許攸暗歎一聲,無奈的道:“潁川和沛國的戰線已經無法推進,但項縣戰場或許還有希望?”

“明公!不可如此!”郭圖立時反駁,急道:“失去兩翼,中路推進也毫無意義。一旦魏王大舉南下,孤軍深入的中軍極可能陷入包圍之中,屆時就真的大勢已去了!”

“哈,那依郭先生之見,此時應該撤軍爲上?”許攸譏諷道:“當真是鼠目寸光,膽小怕事之輩!難不成還想依靠荊揚二州對抗北方諸州?此時唯一的希望,便是大舉北上,鑿穿豫州,與曹孟德連成一片!如此合力,方纔有對抗劉玄德的機會!若是撤軍,或可苟安一時,未來絕逃不脫敗亡的結局!”

郭圖肺都快氣炸了,指着許攸道:“許子遠,你究竟是何居心?曹孟德已是敗亡不遠,與他聯合有何意義?還有鑿穿豫州?說的簡單!自明公親自督戰月餘,攻勢猛烈至斯,陳王陣線仍不見半分撼動,就算鑿穿項縣戰場,後面呢?難道項縣之後便是一馬平川?

與其如此冒險,不如回師荊揚,鞏固防線,再聯合益州劉君郎,以三州之合力,必能拒敵於外!劉玄德多有離經叛道之舉,北方必不能長久安寧,待到天下大變,再行北上,豈不安穩?”

許攸仰天大笑道:“安穩!安穩!欲成大事者卻如此惜身?曹孟德心有天下,野心勃勃,斷不會與劉玄德媾和。而劉君郎空有雄天下之心,無雄天下之膽,稍有不利便會倒戈相向。更何況一筆寫不出兩個劉字,劉寵方纔服軟,汝卻寄希望於劉君郎,真是荒謬至極!豎子不足與謀!”

兩名心腹幕僚的爭執讓袁紹怔怔出神,其他幕僚只能噤若寒蟬,不敢言語。哪怕郭圖平日裡人緣稍好些,也沒人敢幫他指責許攸。

良久,還是袁紹出聲打破了劍拔弩張的氣氛,忽的問道:“劉正禮如何了?”

許攸的臉色剎那間變得很難看,郭圖連忙道:“此時想必已經破城,或許正在往宛城押送的路上。”

輕輕舒了口氣,神情複雜的袁紹不太敢去看許攸的臉色,輕咳一聲道:“如此,荊揚兩州已安,盡在掌握。憑藉江淮之險,諸君認爲可能阻住南下的敵軍?”

郭圖迫不及待的出聲道:“自然沒有問題!江淮天險,大軍渡河非是易事,僅有數個渡口可供渡江,憑荊揚兵力,完全可以阻住南下之敵。只要再聯合交、益,穩如泰山矣!”

“如此甚好,傳吾命令,征伐江淮民夫,依託江淮之險建立防禦。荊揚二州空置土地全部分配給南逃的流民,加緊休養生息。子遠,由你入川說服劉君郎,曉以利害,建立同盟,再命元圖南下交州,公則撫慰荊揚諸蠻族,集合所有能夠聯合的力量。

吾會在此爲你們爭取時間,吾要讓劉玄德此生無法過江一步!”

……

豫州戰場風起雲涌之時,東邊的徐州則是暗潮涌動。

笮融,丹楊人,徐州牧陶謙所任命的下邳國相,在曹操進攻徐州時倉皇而逃,投奔廣陵太守趙昱,受到了趙昱的熱情款待。

而這位笮國相併不擅長知恩圖報,反倒是對廣陵郡的富饒起了貪念,暗暗生出了對趙昱的殺心。

廣陵郡廣陵縣內,正在舉辦一場盛大的宴會。廣陵是徐州最富饒的郡國之一,趙昱也是徐州官吏中出了名的老好人,素來喜歡招待八方來客,頻繁舉辦宴會。

笮融作爲趙昱的座上賓,自然每一場宴會都不會缺席,而且坐席被安置在最靠近趙昱的主賓位置,以示趙昱對他的重視。

歡聲笑語並不能熄滅笮融心中的惡念,反倒是讓他更生貪婪之心,默唸一聲“阿彌陀佛”,笮融言笑晏晏的步入主堂。

這位心思毒辣的一方國相,竟是如今天下少有的佛教信徒。許是做的惡事太多,想要找寄託的信仰,笮融很早便開始崇信佛法,陶謙曾命他監督三郡糧運,笮融卻擅自截留,準備在下邳修建一座高大的佛塔,以顯他對佛法的崇信。

只是曹操來的太快,既是恐懼曹操的手段,也是擔心陶謙發現端倪,笮融只能帶人捲款南逃。希望重新找到一個能夠修建佛塔的安穩地方。

步入主堂的笮融習慣性準備向趙昱打招呼,心裡卻猛的一突,趙昱臉上的笑容太過熱烈,遠不像平日裡那般親和溫潤,這笑,實在太假。

驚覺不對的笮融下意識便想退出主堂,卻被兩邊躍出的士卒如狼似虎一般按倒在地,隨着一陣騷亂,笮融雖未回頭,卻也知道自己帶來的人想必已經被控制住了。

趙昱臉上的笑容也消失了,這位老好人露出了嫌惡的神情,站起身垂手恭立,似是在迎接上位者。

而在笮融睚眥欲裂的目光中,徐州刺史糜竺施施然的走了出來,淡然道:“笮國相,三郡糧草也該物歸原主了。”

第九十五章 薅羊毛第二百八十三章 用意第五百零八章 父子(上)第一百三十六章 速斷第三百六十七章 冀州內務(上)第三百一十四章 冀州動第二百八十章 辦學(上)第八十八章 招攬第二百九十七章 常山之戰(九)第二百一十六章 決戰(上)第五十八章 赴宴第一百八十九章 外力與齊心第二十九章 敲打第五百零七章 許靖第一百五十八章 亂起(下)第一百二十五章 機關算盡太聰明第九十四章 弓似霹靂弦驚第十一章 松柏青山第十四章 八及弟子第五百四十二章 平定關中(七)第一百一十七章 情投意合第三百二十五章 賞罰(上)第四百六十五章 當以義告,以道誅第一百九十六章 征戰第二百六十三章 孫文臺第一百一十五章 縣衙第一百四十五章 財物(第四更,求首訂)第一百五十一章 驚變(下)第四百九十六章 收狗(下)第二百五十二章 撤退第二百四十八章 羣雄起(下)第五十三章 刎頸之交第二百八十八章 揮劍第一百五十章 驚變(中)第一百九十七章 易陽縣(上)第五百三十八章 平定關中(三)第二十四章 失望第二百八十九章 常山之戰(一)第七十五章 賞功第六十八章 左右爲難第一百九十四章 投名狀第三百二十七章 賞罰(下)第一百五十四章 洞察人心第三十三章 玉玦第九十章 猛士雲集第五百五十章 韓遂之敗(下)第二百九十二章 常山之戰(四)第一百八十八章 愛諸將婦第二百八十五章 甄府(上)第一百七十四章 站隊第三十三章 玉玦第二百七十四章 對錯(下)第十二章 北宮暗謀第四百三十八章 開端第二百五十七章 會盟(中)第五百六十三章 忽悠(上)第二百九十五章 常山之戰(七)第一百零二章 濟陰太守第五百六十三章 忽悠(上)第二百三十六章 廢立(二)第二百二十五章 兄弟(下)第五百六十二章 月下傾訴第四百四十五章 開陽之戰(上)第八十二章 不忘初心第二百七十六章 選擇(下)第四百四十三章 釋權第二百四十六章 羣雄起(上)第一百九十七章 易陽縣(上)第七十一章 公卿第二百五十五章 相人第五十四章 仁恕之道第八十九章 外放第四百三十九章 屠刀第二百二十七章 終變(一)第五百二十一章 平衡(下)第三百九十四章 天真第五百一十九章 思考第四百八十四章 暗流涌動(五)第三百九十四章 天真第五百二十九章 新任京兆尹第四百九十九章 演(上)第一百三十九章 失道寡助第三百六十章 哪也不去第四百八十一章 暗流涌動(二)第一百四十四章 達成共識(第三更,求首訂)第四十九章 利害第三百八十一章 幽州牧劉表(上)第三百四十二章 渤海之戰(上)第五百七十九章 三使(下)第九十七章 比試(中)第六十七章 追索第二百章 陷鋒突陳第二百八十二章 清查土地第五百二十三章 京兆尹府(上)第二百八十九章 常山之戰(一)第四百七十四章 交心第九十一章 開幕第五百八十章 和親(上)第五百二十三章 京兆尹府(上)第二百零八章 破釜沉舟(上)
第九十五章 薅羊毛第二百八十三章 用意第五百零八章 父子(上)第一百三十六章 速斷第三百六十七章 冀州內務(上)第三百一十四章 冀州動第二百八十章 辦學(上)第八十八章 招攬第二百九十七章 常山之戰(九)第二百一十六章 決戰(上)第五十八章 赴宴第一百八十九章 外力與齊心第二十九章 敲打第五百零七章 許靖第一百五十八章 亂起(下)第一百二十五章 機關算盡太聰明第九十四章 弓似霹靂弦驚第十一章 松柏青山第十四章 八及弟子第五百四十二章 平定關中(七)第一百一十七章 情投意合第三百二十五章 賞罰(上)第四百六十五章 當以義告,以道誅第一百九十六章 征戰第二百六十三章 孫文臺第一百一十五章 縣衙第一百四十五章 財物(第四更,求首訂)第一百五十一章 驚變(下)第四百九十六章 收狗(下)第二百五十二章 撤退第二百四十八章 羣雄起(下)第五十三章 刎頸之交第二百八十八章 揮劍第一百五十章 驚變(中)第一百九十七章 易陽縣(上)第五百三十八章 平定關中(三)第二十四章 失望第二百八十九章 常山之戰(一)第七十五章 賞功第六十八章 左右爲難第一百九十四章 投名狀第三百二十七章 賞罰(下)第一百五十四章 洞察人心第三十三章 玉玦第九十章 猛士雲集第五百五十章 韓遂之敗(下)第二百九十二章 常山之戰(四)第一百八十八章 愛諸將婦第二百八十五章 甄府(上)第一百七十四章 站隊第三十三章 玉玦第二百七十四章 對錯(下)第十二章 北宮暗謀第四百三十八章 開端第二百五十七章 會盟(中)第五百六十三章 忽悠(上)第二百九十五章 常山之戰(七)第一百零二章 濟陰太守第五百六十三章 忽悠(上)第二百三十六章 廢立(二)第二百二十五章 兄弟(下)第五百六十二章 月下傾訴第四百四十五章 開陽之戰(上)第八十二章 不忘初心第二百七十六章 選擇(下)第四百四十三章 釋權第二百四十六章 羣雄起(上)第一百九十七章 易陽縣(上)第七十一章 公卿第二百五十五章 相人第五十四章 仁恕之道第八十九章 外放第四百三十九章 屠刀第二百二十七章 終變(一)第五百二十一章 平衡(下)第三百九十四章 天真第五百一十九章 思考第四百八十四章 暗流涌動(五)第三百九十四章 天真第五百二十九章 新任京兆尹第四百九十九章 演(上)第一百三十九章 失道寡助第三百六十章 哪也不去第四百八十一章 暗流涌動(二)第一百四十四章 達成共識(第三更,求首訂)第四十九章 利害第三百八十一章 幽州牧劉表(上)第三百四十二章 渤海之戰(上)第五百七十九章 三使(下)第九十七章 比試(中)第六十七章 追索第二百章 陷鋒突陳第二百八十二章 清查土地第五百二十三章 京兆尹府(上)第二百八十九章 常山之戰(一)第四百七十四章 交心第九十一章 開幕第五百八十章 和親(上)第五百二十三章 京兆尹府(上)第二百零八章 破釜沉舟(上)